景自文
(甘肃省泾川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丰台工作站,744300)
子宫内膜炎是是母畜不孕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按照炎症性质可以分为粘液性、粘液浓性。按照病程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临床上慢性较为多见,常造成母畜不孕。 笔者从事黄牛改良20多年, 治疗各种子宫内膜炎120 多例, 治愈率85%以上,疗效确实。
1.1 人工授精消毒不严、 产后细菌侵入引起;母牛难产、阴道炎、子宫脱出、胎衣不下、流产或死胎停滞在子宫内使子宫弛缓等均易引起子宫内膜炎。
1.2 病原微生物主要如链球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化脓杆菌及布鲁氏杆菌病等。
2.1 急性子宫内膜炎 多发生于产后或流产后,一般为粘液性或粘液脓性。 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转为慢性。 病牛温度升高、萎靡不振、常卧地、食欲减少或废绝,有时拱背努责作排尿姿势,从阴户中流出较多淡红色或褐色的粘稠而腥臭分泌物,附着在尾根、阴户周围及后肢,干燥后形成痂皮。病畜毛焦肷吊不易站起,行走不灵活。阴道检查时子宫颈口粘膜充血肿胀、 有炎性分泌物。 直肠检查子宫角一侧或两侧变大增粗,收缩反应微弱。 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子宫坏死、阴道炎或产后脓毒败血症,有时可续发腹膜炎、肺炎、膀胱炎等病。
2.2 慢性子宫内膜炎 病牛全身症状不明显,产后长期不发情。 发情周期不正常前后错乱,或虽正常发情而屡配不孕,或妊后发生隐性流产。 病牛阴门中流出白色、淡红色或淡黄色粘液脓性分泌物。 常粘附在病牛的尾根、后躯上。 阴道检查:阴道粘膜、子宫颈肿胀、充血。 直肠检查子宫角一侧或双侧变大增粗,子宫壁薄厚不均匀,子宫收缩反应微弱。 冲洗回流液混浊,有絮状物。
3.1 西药治疗 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加快子宫内炎性渗出物的排出,抑制子宫感染,促进子宫自净作用。
子宫冲洗法是在母牛发情后6-8 小时,宫口开张时进行。 对不发情母牛要先注射乙烯雌酚20ml 使子宫颈开张后再用0.9%生理盐水冲洗。药液温度为40℃左右, 药液量为2000-3000ml,反复冲洗直到排出的液体透明为止。 然后向子宫注入氯唑西林钠400mg,双丁30-40ml。一般连洗3-4 次。对患有严重全身症状的病畜,为避免引起感染扩散使病情加重,禁止子宫冲洗。 对病畜可用氯唑西林钠800mg,双丁40-50ml 分别溶解于0.9%生理盐水静脉注射。
3.2 中药治疗
3.2.1 急性子宫内膜炎药用金银花30g、连翘30g、黄芩25g、 赤芍25g、 丹皮25g、 香附30g、 桃仁25g、薏苡仁30g、元胡30g、蒲公英30g、益母草50g、陈皮30g,共研末开水冲调候温一次灌服。
3.2.2 慢性子宫内膜炎药用当归40g、川芎25g、酒白芍25g、熟地45g、吴茱萸30g、白术45g、砂仁25g、云苓30g、丹皮30g、元胡20g、陈皮30g、香附30g、益母草40g,共研末开水冲调候温一次灌服。
4.1 病例1: 2014年7月18日泾川县丰台镇南堡子村景某饲养的一头4 岁母牛前三天发生流产不食,临床检查该牛体温40.5℃,心跳96 次/分钟,呼吸24 次/ 分钟,精神沉郁,反刍停止,眼结膜充血,拱背努责,频频从阴门排出污红色粘液脓性分泌物,腥臭难闻,卧下时排出增多,直肠检查左子宫角变大增粗,收缩反应微弱。 初步确诊为急性子宫内膜炎。 治疗用上述方法子宫冲洗三次(每日一次),子宫注入氯唑西林钠400mg,双丁30-40ml, 同时用氯唑西林钠800mg, 双丁40-50ml 分别溶解于0.9%生理盐水中一次静脉注射,一日一次连用三天,灌服中药方三剂后痊愈。
4.2 病例2: 2016年3月14日泾川县丰台镇王某饲养的一头母牛求诊,主诉该牛产犊已28 天,近一周以来食欲减退,阴道内常有分泌物,奶水较少,检查该牛体温39.8℃,精神不振,心跳76次/ 分钟,呼吸22 次/ 分钟,常弓腰努责作排尿状,不时排出粘稠脓性分泌物,有腥臭味,直肠检查病牛子宫角增大, 子宫颈开放呈松弛状态,轻柔子宫有浓汁流出。 通过主诉和临床检查,初步诊断该牛为慢性子宫内膜炎。 按照上述治疗方法用0.9%生理盐水冲洗子宫每日一次连续冲洗三日,再注入氯唑西林钠400mg,双丁30-40ml。 灌服中药三剂后痊愈。
注重怀孕母牛的饲养管理, 合理补充矿物质、维生素类等全价饲料,增强母牛免疫能力。 母牛分娩时要注意接生人员及圈舍的消毒,避免造成母畜子宫感染,加强护理。 对患有子宫内膜炎、阴道炎的病畜要及早治疗,痊愈后才可进行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