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敏璐
中共陇西县委党校,甘肃 陇西 748100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写入了党章。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要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并提出“五个振兴”,即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2018年1月2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陇西县作为全省43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农民收入同全国、全省有较大差距: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 629元,仅分别相当于全国(13 432元)、全省(8 076元)的56.8%、94.5%;如何发展乡村产业,实现产业振兴,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富裕意义重大。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市中部,东西宽52km、南北长46km,总面积2 408km2,辖12镇5乡,215个行政村、11个社区,总人口51.9万人,现有耕地165.9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3.8亩,年均降雨量432mm,年蒸发量1 440mm。近年来,陇西依据自身地理条件,壮大县域主导产业和发展县域农业经济,形成中药材、草食畜、马铃薯、菌菜、劳务等五大主导产业,使增收产业稳固、种养结构合理、三产融合协调,形成了具有陇西特色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是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2017年,全县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4亿元,已形成中药材、马铃薯、草牧和林果菌菜为主的主导产业,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30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农业合作社拥有成员4 993人(户),加入合作社农户达到20 330户,带动非成员农户54 881户,分别占总农户数的20.5%和55.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 629元,较2010年的2 860元增加4 769元。
二是主导产业带动能力不断增强。2017年,中药材、马铃薯、草牧、设施蔬菜等主导产业,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42万亩,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3 861户、畜禽存栏量达462.91万头(只),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1万亩,林果种植面积达到8.5万亩,农业特色产业总产值达到11.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主导产业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1 830.9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7 629元的24.8%。2017年中药材产业、马铃薯产业、草牧产业、设施蔬菜产业分别提供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 684元、471元、2 048元、894元,分别占收入7 629元的22.3%、6.2%、27.9%、11.8%。通过多种方式发展劳务产业,2017年共输出城乡劳动力1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5.5亿元,农民人均从劳务产业中获得收入3 051.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1.4%。
三是农民致富能力明显提高。发挥陇西职教中心、农广校、畜牧局等教育培训基地作用,加大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同时,通过订单培训、创业培训、专题培训等方式,累计开展技能型劳动力培训6.5万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7.6万人(次),农村技能型劳动力占到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1.4%,较2010年提高6.3个百分点。
一是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标准化、品牌化步伐比较慢,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龙头企业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有限,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销售渠道不畅,农产品产销信息不对称,对产业的支撑拉动作用有限。
二是农业合作组织发展尚处于较低的层次和水平,新型农业组织发展不平衡。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在数量上快速增长,但“空壳社”“挂牌社”“家庭社”的现象较为突出,助农增收、带动能力还不够强。
三是废旧农膜回收、尾菜处理利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资金等各方面投入上还需进一步加大,面源污染治理的任务还很艰巨。
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监管经费短缺,队伍力量薄弱。
五是劳务输转上,职业技能培训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仍然从事以“拾棉花、搬砖头、扛麻袋”为主的苦力型劳动,务工收益不高。
要抢抓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政策机遇,以产业振兴为乡村发展的重要支撑,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推进。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支持能人大户、新型职业农民、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使每个村每个产业都能有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同时,注重合作社发展质量的提升。促进产业融合,引导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建立“自愿平等、利润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把分散的农民联结到产业化经营体系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利益。
围绕药、畜、薯、菜(菌)四大特色富民增收产业,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弥补产业短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全县产业发展。中医药产业,实现“五化”,即标准化种植,建设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种植基地、繁育基地,确保中药材的质量;精深化加工,加工产品由初级切片向饮片炮制、有效成分提取、成药制造、保健品开发全产业链的拓展延伸。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全力保障药材品质。专业化市场,以首阳地产药材交易市场等23个市场和专业信息服务网站为中心,畅通销售渠道;规模化仓储,采用先进技术对已有的仓储企业进行改造扩容,增强中药材贮藏的安全性。鼓励企业投资发展仓储业,启用智能化云仓;产品品牌化,“引进和培育”相结合,引进国内知名品牌企业,积极培育地方品牌,宣传陇西地理品牌,提升中医药在全国的影响力。草牧业,进一步扩大饲养总量,加大畜禽良种引进力度,大力推广人工授精和杂交改良技术,提高全县畜禽良种率。马铃薯产业,大力实施马铃薯脱毒种薯全覆盖、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马铃薯主食化加工三大工程,提升品种专用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机械化、产品商品化水平,促进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菌菜产业,在巩固现有高原夏菜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同步发展食用菌产业,新建或改造提升食用菌生产大棚。
抓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健全完善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业投入品和动物防疫、兽药饲料屠宰监管,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强食用农产品样品抽检,提高农产品检测合格率和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同时,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充分利用农博会、绿博会等各类会议活动和信息网站等网络媒体,广泛宣传“陇西黄芪”“陇西白条党参”“药膳羊”等名特优农产品,切实提高市场竞争力。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多途径强化农民环保意识;依靠科技力量,从污染源头上进行控制,在全县推广高效节水技术,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和配方肥施用面积;提高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尾菜处理利用率和养殖小区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禽畜养殖污染防治,提高管理措施和资源利用水平,实现污染全面处理;农膜污染防治,应尽可能选择目前对环境危害较小的可降解农膜产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要选择安全、适用、经济的垃圾处置技术;加强政府领导,创新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机制;健全相关制度,为防止农村面源污染提供法律保障。
陇西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劳务输转大县,劳务收入目前已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以上。发展劳务产业应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以市场为导向,收集、宣传务工信息,对接市场有序输出,达到增加劳务收入的目的。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致富能力。结合实际需求,分产业、分层次、分岗位,开展短、中、长期专业技能培训,培训一批、签约一批、输出一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一方面突出创业就业培训,以适合于农民培训且市场用量大的工种为重点,开展系列培训,如电焊工、砌筑工、架子工等工种及中式面点师培训和家政服务培训,使劳务输出由原来的“体力型”向“技术型”转变。另一方面突出实用技术培训,以农村种养业实用技术为重点开展培训,不断提高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三是做好服务工作。为务工人员做好培训咨询、技能鉴定、社会保障、法律援助、劳动维权等服务工作,确保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总之,发展富民产业,要立足本县主导产业——中医药产业、畜草、马铃薯、菌菜、劳务等产业,借助现代信息网络和陇中物流中心的有利交通条件,发展陇西主导产业,提高农民收入,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