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思懿 郭林繁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3)
埃斯特庄园被誉为“百泉宫”,庄园里大小数百处水景设计巧妙,与自然景观水乳交融,是意大利台地园的典范。它与兰特庄园、法尔耐斯庄园并列为文艺复兴三大名园。
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的亚平宁半岛,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夏季闷热。而几十米高的山丘上则较为凉爽。这种气候使大量贵族选择在高处修建住宅,背靠山坡、面向大海,由此出现了适应丘陵地形的意大利“台地园”。
意大利台地园造园模式可概括为∶因地制宜,借势建园,形成多层台地;中轴对称,设置多级瀑布、叠水;两侧对称布置整形的树木、植篱及各类雕塑。人在园中,居高临下,海风拂面,将地中海风光尽收眼底。
埃斯特庄园位于意大利南部的蒂沃利小镇。小镇整体位于一处高地,三面临陡坡。埃斯特别墅的景观用水取自阿涅那河的一支,庄园结合原始地形,设计了一套精密的水体运行系统,在院内最高的位置形成高位水库,全部利用重力差为庭院景观用水提供驱动力。水体式样绚烂多姿、美不胜收。
埃斯特庄园的空间营造手法大致可概括为:轴线控制,台层分隔,自然过渡,这也是意大利台地园重要的空间营造手法。
园子入口至园林建筑所处的轴线是全园控制性最大的中轴线,起到组织引导空间变化的作用。设计者在这条纵向轴线上,布置了大大小小的喷泉,形成了全园重要的空间轴线和视觉中心。这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强调中轴线的设计手法一致,而埃斯特庄园恰以水景强调了这种轴线。
除纵向轴线以外,园中还有2 条横向次轴线,同样由水景构成。第1 条横轴由1 层台地上的静水池与水风琴构成。这是入口至园内的过渡空间,设计者以园内少见的静水池收束入口作为园内外的分隔,为游客营造游览的开端感,同时动静对比,将1 层台地与高层作一定区别,以此开启园内最精彩的水景空间。第2 条轴线是3 层台地上的百泉台。这条横向轴线位于园子中后部,更为贴近主体建筑。相较于第1条轴线粗放形的设计,百泉台更为精细,100 个小喷泉变化无穷,雕塑十分精细,有更强的人工雕琢感,区别于低层的自然空间,为园内人为建造的主体建筑作铺垫。这种由静到动,由自然至人工的手法,在后来的勒诺特式园林中也可寻踪影。
利戈里奥在建造埃斯特庄园时,也采用了一贯的建筑手法,即运用建筑的营造法布置园林空间,园林格局由严整的轴线控制,整个园林的状态稳定而和谐。
空间序列、几何结构在水景组织上也有很明确的体现。最强烈的是一纵两横轴线,主轴线从入口直达主体建筑,序列对应庄严。虽然整体地势东高西低,横向轴线上无法完全对称,但设计师巧妙运用呼应关系,“水剧场”和“罗马微缩全景”相对,“水风琴”和“扇形阳台”相对,位置关系和大小体积的对应相制衡,产生平衡而和谐的感受。水景细节的处理,也仍然遵守几何序列——百泉台沿道路护坡一面等距阵列百余个小喷泉,完美地消化利用了近3m 的高差。埃斯特别墅在水景的形式美上,采取了严整的数学关系建构空间,水景装饰细节也十分精致多变,不至于使整体空间显得单调乏味。
埃斯特庄园地下水道直线长度875m,共计有398 个泉口、51 处罗马式涌泉、364 个喷泉、64 处跌水,由220 处水塘输送水源。全园水景可大致概括为3 种,第1 种为喷泉:利用重力差,可在较低的台地上形成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喷泉。第2 种为跌水:不同高度的交界处,可以有多种形式的跌水、壁泉等,高差较大处则形成汹涌的瀑布。第3 种为静水池:水体顺地势而下,最终汇集在低层台地形成静水池。
庄园中安排的活动常以散步、跳舞、宴会为主,因此,意大利园林本质上是更为活泼而非沉思的空间,园林用以迎合游人,调动人群的精神积极性,活泼多变的空间氛围显然比冥想或诗的意境更重要。庄园在建造水景时,也考虑了这一因素,创造不同的水声,为游人活动提供不同的氛围。
“水风琴”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中十分流行。这种水景利用内部的复杂机关,在水流动力作用下,奏出管风琴般的音乐。其中,埃斯特庄园中的水风琴最为著名。“水流迫使气流通过金属管子发出声音。同时,水流转动一根铜轴,轴上装着齿轮,依照不同的节拍按各个管子的键,因而奏出音乐。”正对着水风琴的是4 个长方形的静水池,与水风琴动静相对,衬托出水风琴的气势磅礴。此外,水风琴是全园最大的一处水景,水雾可驱走炎炎夏日的暑热,备受游人喜爱。
水风琴后方山体中,藏有几个狭小的岩洞。激烈的流水声在洞中不断回响,震耳欲聋,乍一听与水风琴一样波澜壮阔,细细品味却能体会到川流回声中不一样的雄浑。此景隐秘而别致,更增添了游赏的层次和趣味性。
第2 台层上的百泉路,巧妙地运用高差营造路旁景观,沿路密布几百个小喷泉,每个喷泉口都经过细致的雕琢,纤细的水柱汇聚到路旁的水池缓缓流走。它与壮阔的水风琴不同,行走在一旁时,水声潺潺不绝于耳,声音细腻而舒缓,创造一种闲庭漫步的悠然之感。
鹰泉、龙泉由气动力驱动——水旋转齿轮或者排出空气,通过狭窄的管道推动,从而产生运动和声音,模仿被鹰惊飞的鸟儿和爆炸声、枪炮声等,使人们联想到战时的枪炮和紧张气氛。通过气动产生的声音,也能给人带来强有力的冲击,大大增加了园林带给人的“惊喜”。
水剧场叠水高约1m,水流声较柔和,为游人在水池前的空地游赏交谈平添了一份自然的热闹气息。
者生理过程中效仿而获得。水流冒泡、喷涌、荡漾,具有拟人化的特征,可类比人的血液、乳汁、眼泪等。埃斯特庄园中自然的女神将泉水从她众多乳房涌出,就暗示着她的生殖能力。
埃斯特庄园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台地园的典范,通过分析其园林水景,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台地园理水技巧有了一定的认识——台地园选址通常在水源充足的高处,这种位置天气凉爽,顶层台地可获得良好的视野,同时方便提取造景用水。这样的选址也带来了普遍的高差过大的问题,设计者往往在园中分割台层制造不同空间,水景消化高差,在塑造空间结构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常被用作园子轴线或点缀在轴线末端,重要轴线往往起到起承转合的作用,暗示园林空间特征的变化。
台地园中水景形式多样,不同形式的水流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声音,合理运用这些水声,为不同场地营造不同的园林氛围。在科技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借助机械力量创造更多不同的水声效果。而这些水景往往带有极具现实意义的意蕴,暗示园林建造时代背景或设计者的建设理念,更能激发游人的联想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