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玲 余 虎 周岳君
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
体质是在先天和后天的基础上对机体形态、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形神合一的生命观。体质秉承于先天,得养于后天,虽具有相对稳定性,但通过对后天的调理,偏颇体质是能够改变的。气虚性体质是体质中最常见、最基本的偏颇体质类型之一。由于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工作压力也不断增加,人们长期处于繁忙的劳务当中,劳则气耗,以及各种急性心因性精神障碍会让人们元气不足、身心疲惫、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从而使个体体质向偏颇性的气虚体质转变。
舌诊是中医特有的诊病方法之一,它不仅能辨别人体健康状态,而且能反映机体的功能和变化。中医认为,舌主要通过经络与脏腑相连,依赖着气血濡养和津液滋润,能高度地反映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的发展变化。在临床中望舌可诊脏腑气血强弱,辨病邪性质、病位浅深,察邪正消长,估计病情预后,指导临床和养生。体质是人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状态,舌象是展现人体生理病理的一个窗口,能反映人体脏腑生理病理状态,是个体体质发展变化的缩影,不同的体质会有不同的舌象。近年来,诸多医家从多方向多角度对气虚性体质的舌象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有关气虚质诊断标准中的舌象并不全面或具体,且关于气虚性体质的舌象研究较少。故笔者通过搜索不同的文献以便更好地完善气虚质的舌象,本文基于王琦教授九分法体质分类对气虚性体质的舌象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气虚性体质的典型舌象是舌淡红、胖嫩、边有齿痕。韦芳宁等[1]通过采用前瞻性观察方案,采集舌象建立数据库,运用列联表资料加权主成分分析的对应分析法,来探索中医舌象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对应分析。分析观察发现淡红舌与平和质、气虚质和阴虚质落在同一象限。这表明淡红舌与气虚质有关。张远炎[2]的研究结果表明,气虚性体质的舌象主要表现为舌色以淡白为主、其次是暗红,这是由于气血无以化源,血液不能上荣于舌或脾气不能升清,无力鼓动血脉,无以上充舌体所致。舌体以齿痕和胖大舌为特点,苔色有白黄两种,提示黄苔绝非热证所独有,同时可见薄苔、腻苔或厚苔,这是由于气虚不能运化水湿,导致痰饮内停所致。邓露露等[3]通过对在校本科生舌象的调查发现,淡白舌人群中,气虚质所占比例最高,在气虚性体质中,舌色多为淡白或淡红,舌形多见齿痕或胖大,苔白薄腻。杨文国等[4]运用简单分析研究大学生的舌象,发现淡红舌、薄苔的大学生,多与气虚质相对应。陈清光等[5]应用舌象数字分析诊断系统采集分析气虚质人群的舌象,将气虚组舌质与舌苔与健康组相比,发现气虚质的L、a、b值较健康组均低。这表明气虚质的舌色多偏暗或淡,苔色也多暗而苍白。苟黎坤[6]的研究表明,在324例高血压患者中,体质多以痰湿质、阴虚质、气虚质、气郁质为主。其中气虚质舌象多为舌红,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腻。高思妍[7]所收集的子宫肌瘤患者中,气虚质的舌象主要是以淡红舌为主、占83.33%,红舌占11.11%,暗红舌占5.56%,且未见淡白舌。气虚质和平和质均有淡红舌,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平和质的淡红舌出现率低于气虚质,而红舌出现率高于气虚质组。俞媛等[8]分析HIV和AIDS病人的中医体质类型及舌脉特点,发现在偏颇体质中气虚质所占比例最高达47%,其中舌象多为淡红、胖大舌、薄白苔。
齿痕舌是气虚性体质的一个重要特征。任玉杰[9]研究结果表明,在气虚性体质中男性的齿痕舌发生率均低于女性;由于年龄差异,50岁以下者更容易出现齿痕舌。齿痕舌主要反映了脾气的虚弱程度,由于脾主肌肉,脾气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则肌肉失去濡养,舌体肌肉松弛,或由于脾气虚不能运化水湿,湿浊内生,停滞中焦,致舌体胖大齿痕。
研究表明在兼夹体质中,气虚质最容易出现兼夹体质,主要有气虚兼血瘀质、气虚兼气郁质、气虚兼痰湿质、气虚兼湿热质等[10]。这说明每个体质并不是单一出现的,由此对应的舌象也并不是最典型的,对于气虚体质者来说,他们的舌象也不总是典型舌象。吕佳苍等人的研究[11]表明,在肺肾气虚证中不仅有淡红舌、红舌、淡白舌,还有淡紫舌、紫红舌、青紫舌,苔质多白、黄。
舌下络脉是位于舌系带两侧纵行的大络脉,主要反映舌深静脉的形态变化,它侧重于体现人身气血的瘀阻程度。张珂等人[12]通过对320例在校大学生舌象与体质关系的研究发现,在九种体质中,舌下络脉曲张的有57例,其中气虚性体质舌下络脉异常的有9例。而邵致格等[13]认为由于自然社会环境等多因素的影响,气虚血瘀倾向是当代人群不可避免的体质病理学特征。舌下络脉与气虚体质的关系,其实就是由气虚运血无力,血行不畅而瘀滞所致。王发渭等[14]通过研究冠心病人舌下络脉,发现舌下络脉表现率特别高,伴随着人体的逐渐衰老或冠心病的病程不断延伸,舌下络脉多增粗、迂曲、扩张、色泽加深,呈血瘀象。
气虚质的主要舌象是淡白齿痕舌,近代研究[15]表明,淡白舌的形成与舌微循环有关,主要是红细胞比容、血容量、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血浆蛋血降低与减少,导致血液稀释,舌体失荣而淡白。金芬芳[16]在总结齿痕舌现代研究概况时指出,齿痕舌的形成与舌微血管管袢的渗出以及蕈状乳头密切相关。由于供血障碍、局部缺氧、局部组织水肿、局部营养不良等,致蕈状乳头数量减少,血液循环障碍,微血管丛减少,异形微血管丛的量较正常增加,局部水肿而成齿痕舌。齿痕舌的发生还与红细胞比容异常密切相关,当红细胞比容增高时,齿痕舌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解灵江[17]研究发现,气虚体质的人更易患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徐学功等[18]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慢性心衰患者舌象时发现,患者的舌象与微循环灌注不足有关,外周循环血流障碍微循环灌注不足、微血管瘀阻,导致了宏观舌象的舌色浅淡甚至暗红,舌下络脉曲张。对舌苔的研究主要通过细胞来探索其本质。其中舌苔脱落细胞主要由角化细胞、角化前细胞、完全角化细胞等组成。研究发现,脾气虚程度与角化细胞脱落成正比,脾气虚程度越严重,角化细胞脱落数量越多,且角化前细胞及中层细胞也会显著增多。故角化细胞的数量可以反映脾虚程度,角化细胞脱落是脾虚的症状之一[19]。于志峰等[20]研究失眠病人的舌象发现,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电泳时间越低,出现齿痕舌、胖舌的机率越高。这表明由于脾胃亏虚,气虚则血虚,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减少,红细胞聚集性降低,全身营养不足,心无以藏神则失眠。
从以上研究中得知,气虚质的舌象主要是舌色淡红、舌体多齿痕、胖大,苔多白腻。但由于体质是动态可变的,所以气虚质的舌象也是多变的,由于气虚运血无力,以致瘀血内结,出现青舌、紫舌,舌下络脉弯曲等舌象。通过舌象可以窥探脏腑的变化,为临床研究气虚质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的途径。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现气虚性偏颇体质的人也越来越多,因此如何预防和控制气虚性体质越来越重要。中医舌诊作为临床辨证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在体质辨识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临床以察舌为捷径,测知体质强弱,推测预后转归,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对于气虚性体质的舌下络脉,舌质舌苔的相关研究较少,有待于进一步拓展研究。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加强舌诊的客观化研究,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和临床实践,建立统一的舌象客观标准,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准确的、客观的证据,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