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湘予
(青海省农牧业工程项目咨询中心 810008)
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养殖方式不合理将会出现各种疾病现象,一旦出现疫情会给周围群众生命安全埋下隐患,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损失。另外养殖管理人员疏于管理,管理职责分配不清晰,一人身兼多职,没有安排专业消毒管理人员,导致养殖场所环境比较恶劣,导致动物集体生病[1]。通过加强对畜牧养殖风险管理,可以及时规避不必要的风险,对养殖人员专业培训,让畜牧养殖朝着专业化趋势发展。所以,做好畜牧养殖风险管理工作对促进畜牧养殖业发展起到现实性作用。
当前畜牧养殖过程中,动物出现疾病类型主要集中于普通病、寄生虫病等方面,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将会造成动物大量死亡,甚至给人体带来威胁。
现阶段我国畜牧养殖领域已经发展一定规模,但和西方国家相比,在畜牧养殖经验上不足,缺少理论基础[2]。养殖人员没有接受专业机构培训,人员综合素养参差不齐,在畜牧养殖中面临诸多安全隐患。
管理人员职责分配不合理,人员工作范畴出现重叠现象,甚至出现空缺,严重影响畜牧养殖工作顺利进行,给养殖风险出现提供条件。
在畜牧养殖运营发展中,不但会面临人为、自然等因素影响,同时也会出现政策、决策风险,这些风险都会给畜牧养殖发展带来影响。
针对畜牧养殖来说,自身存在一定风险特性。畜牧养殖户要想获取理想的收益,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各种风险管理对策,尤其是在生产经营中,各环节都要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方案,将其执行到具体位置。风险和利益并存,畜牧养殖户在综合思考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还要意识到风险出现给生产经营造成的不良影响,采取合理措施及时规范处理[1]。因此,强化风险管理意识非常重要,畜牧养殖户需要对风险有所认识,树立风险预防意识,结合畜牧养殖生产特点,制定风险管理对策,减少畜牧养殖中的风险。
要想保证畜牧养殖风险管理工作顺利进行,需要做好前期规划工作,也就是结合畜牧养殖实际情况,制定养殖和风险管理对策,收集相关信息,对各项数据综合评估,掌握信息越多,减少风险出现的概率越大[2]。如果信息采集不充分,风险不明确性也就越强。所以,相关部门需要建设完善的信息系统,对畜牧养殖中各项风险信息加以采集、分析,对收集数据资料精准预测,识别和评估存在的风险。
在进行畜牧养殖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风险预警和防范,这也是畜牧养殖户提升自身经济效益的重要方式。在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全面评估风险种类和风险给畜牧养殖带来的影响度,客观分析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在进行风险分析时,应保证思路清晰,头脑清楚,对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处理。对畜牧养殖市场信息有全面了解,提升风险管理的时效性和可行性。有效的风险管理还要得到专业管理组织机构支持,对管理职责细化分工。企业通过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在内部设定专业管理部门或人员,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评估报告,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要求进行,提升畜牧养殖风险管理水平。
在畜牧养殖过程中,面临的自然风险及市场风险是无法避免的,要想将风险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养殖户需要制定完善的应急处理对策。如定期安排动物接受疫苗,防治疾病传染,积极配合当地畜牧部门风险管理工作,和当地商业保险机构合作,减少风险影响度。同时政府部门需要加以科学引导,建设预防体系。畜牧养殖直接影响当地群众收入水平,政府部门应在其中扮演引导者角色,如在土地审批和资金扶持上提供优惠,组织科技下乡活动,及时传递农民需要的生产知识,组织当地知名企业协助畜牧养殖,促进彼此之间交流。
畜牧养殖作为社会基础性比较差,发展比较缓慢的产业,只有完善管理体系,加强风险控制才能实现畜牧养殖行业的稳定发展。在畜牧养殖过程中,通过加强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动物死亡现象出现,降低动物之间疾病和感染概率,在给农户创造更高效应的同时促进我国畜牧养殖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