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陆莹,王永霞 ,邢作英 ,王 宁,熊 珊,宋欢欢
(1. 河南中医药大学2017级硕士研究生, 河南 郑州 450046; 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发放电冲动频率、节律、传导速度或电激动起源部位、发放次序的异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也可见于亚健康患者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人群。
心律失常属中医学“心悸”“眩晕”等范围[1],最早可见于《黄帝内经》。我国传统医学中有很多关于心悸的记载,如《素问·举痛论篇》则有:“惊则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素问·痹证篇》亦云:“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景岳全书·怔忡惊悸》记载:“怔忡之病,心胸筑筑振动,惶惶惕惕,无时得宁……”《素问·平人气象论篇》更有云:“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曰死。”
多数中医学者认为快速型心律失常多以热邪伤阴为主。也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魏汉林[2]认为病机多从虚立论,主要是以心阳虚或心气虚为主,治宜温阳补气、复心脉以安心神,并自拟振心复脉汤治疗。王振涛等[3]从本虚标实角度立论,认为虚为气阴两虚,实为热毒、瘀血,因此,治宜益气养阴为本,凉血解毒清热为标。快速型心律失常临床多表现为心慌心悸、头晕、黑朦、乏力汗出,舌质红苔黄,脉促、数、疾,多见于中青年患者;而缓慢型心律失常病理基础为心肾阳虚,血脉瘀阻,病位在心,而关键在肾,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可见于心气虚等症状,如胸闷、心悸、气短乏力,同时还可伴见肾阳虚衰等症候,如腰膝酸软、面色白、畏寒怕冷等。严重者则会发生心肾供血不足,更甚者可发生阿斯综合症[4]。
动作电位持续时间(APD)和/或细胞内离子瞬变的节拍跳动是心律失常相关的已知的危险因素,西医学认为形成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主要机制包括:自律性增高、触发活动及折返激动。常牵涉大量离子通道异常改变(外向 Ik、内向 ICa 晚内向 INa )、兴奋-收缩(EC)耦联异常改变(即肌浆网内Ca2+循环紊乱)以及细胞间缝隙连接的异常改变,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是导致心源性猝死(如心力衰竭、心肌梗塞)最严重的临床表现之一[5]。缓慢型心律失常多因心脏传导束支障碍所引起,出现旁路传导以及传导系统传导时间的延长[6],从而使心房和心室的不应期延长。心肌细胞跨膜离子通道电流是心脏电生理特性的基础,在心肌细胞中的钠、钾、钙等离子通道保持动态平衡且有序地开放,心脏才能够进行正常工作。心脏电生理一旦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或诱导,就会导致心肌细胞各种离子通道功能发生异常,破坏通道间的平衡,使心肌电信号不能被有序传导,就会诱发心律失常[7]。近几年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其中的某些有效成份在治疗心律失常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唐容川在《本草问答》[8]中言:“苦之极者,反得水之性,微苦者,则犹存火之本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亦有言“苦生心”,因此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性多以苦、辛、甘为主[9]。钱卫民等[10]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发现丹参素具有浓度依赖性抑制L-Ca2+电流;黄连素是从黄连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季胺类生物碱,可在不影响窦房结传导及恢复时间的前提下,通过调节L型钙通道影响细胞内Ca2+浓度而兴奋肌肉,减少室性早搏,同时还具有减慢心率及正性肌力的作用[11];韦祎等[12]通过观察苦参碱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钠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从而得出苦参碱具有持续动作电位和维持离子通道的作用,减少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甘草具有持续钠电流、浓度依赖性的抑制钠电流峰值[13]、抑制Ik(Ikr,Iks)及HERG K+通道,延长APD及ERP,从而发挥抗心律失常的作用[14];吴茱萸味苦辛,可散寒止痛、降逆止呕,Lohsh等[15]研究得出:吴茱萸中的有效活性成分之一吴茱萸碱通过显著减少钠离子、钙离子内流而发挥抗心律失常。
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又名复脉汤。临床研究证实全方发挥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主要依赖于炙甘草、人参、麦冬。周承志等[16]等研究发现:炙甘草汤含药血清抑制Ica-L,且呈浓度依赖性,从而发挥抗心律失常的作用。生脉饮可用于治疗气阴两虚所致心悸者,因其可提高心内膜单相动作电位,缩短动作电位传导时间,使心肌细胞同步除极以稳定心脏,另外还可通过增加Ca2+-Mg2+-ATP酶活性抑制快速型心律失常[17]。桂枝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可补阳化气,温复心阳,邢作英等[18]通过膜片钳技术分离豚鼠心室肌细胞得出结论:桂枝甘草汤发挥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钙离子电流,降低动作电位4相坡度从而降低心肌自律细胞的自律性,减少0期除极速度及幅度。同时研究表明桂枝甘草汤不同的拆方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钙离子的作用,也均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可用于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赵莹莹[19]等研究认为麻黄中的有效成分麻黄碱可刺激钠、钾通道激活,附子通过调节心肌细胞膜钠、钾、钙离子电流而影响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及传导性。石含秀[20]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得出细辛能刺激激活心肌细胞的钠通道,且对钠通道的激活速度降低,这三种药物配伍,可同时发挥对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的影响而发挥抗心律失常。
Antzelevitch 实验室[21]研究发现:稳心颗粒通过明显缩短动作电位时程,使复极后不应期(PRR)产生,从而延长有效不应期(ERP),进而阻断折返和房颤的发生,用于房颤的治疗。简鹏等[22]通过实验表明甘松新酮通过影响 cAMP-PKA 传导通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参松养心胶囊由12种中药成分组成,其电生理研究显示,其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调控钠、钾及钙离子通道有关[23]。
心律失常现已成为危害人体生命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我国每年约有三分之一人口死于心源性猝死,其中约有80%患者是由恶性心律失常引起 , 因此我国广大医药工作者高度关注及重视的抗心律失常的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射频消融术和植入型自动复律除颤器虽已用于临床,但是这些技术仅局限在省级以上医院开展,对于大部分县级及医疗技术落后的地区,大多数快速型心律失常急性发作时仍需要药物治疗才能终止发作;而且对一些经济困难的患者,只能通过服用药物来减轻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29];另外一些具有症状的室上性早搏和室性早搏患者也需使用药物进行控制和预防复发。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技术不仅能稳定患者心律,而且在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得到病人和临床工作者的一致认可。因此,今后可积极利用循证医学理念,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在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前提下,探求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新方法和新药物,力求为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推广和研究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