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提高耕地地力水平
——以梅河口市为例

2019-01-06 05:44高雯雯
吉林农业 2019年7期
关键词:梅河口市黑土地耕地

高雯雯

(梅河口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吉林梅河口135000)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从事物质生产最基本的源泉。耕地是人们获取粮食以及其他农产品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耕地地力的高低是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直接影响因素,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梅河口市幅员2174平方公里,总面积为324.58万亩,现有耕地面积155.6万亩,2018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9.6万亩,其中种植水稻48.6万亩,玉米87万亩,大豆2万亩,薯类2万亩。梅河口市是吉林省东南部重要的商品粮产区,梅河口市境内耕地土地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尤其以生产优质稻米而闻名。全市耕地土壤共分为6个土类,14个亚类、29个土属,60个土种。1979年~1981年进行的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记载,以白浆土、水稻土两个土类的面积为最大,其中白浆土类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56.57%;水稻土类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8.29%;其他类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22.15%。

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耕作,以及在耕作过程中不注意对土地的生态保护,导致土质恶化,耕地地力下降,土地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对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切实保护土地的生态环境有极其重要的生态意义和现实意义。

1 梅河口市土地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田间水土流失严重

梅河口市耕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和西南及东北部的岗地,土壤土质疏松,岗地虽然坡度较缓,但坡长有的达千米以上,积水现象严重,径流集中,水流势能大,极易发生水蚀。水土流失严重的低肥力地块,耕地有粉尘化的趋势。

1.2 耕地地力显著下降

根据2006年~2008年进行的耕地地力调查和质量评价项目的结果显示,全市耕地地力等级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高产田耕地面积为50.69万亩,比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65.55万亩减少了14.86万亩,中产田耕地面积68.25万亩,比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70.2万亩减少了1.85万亩,低产田面积大量增加到36.66万亩,比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19.85万亩增加了16.81万亩。

1.3 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下降

根据2006年土壤肥力调查,该市耕地有机质加权平均值为2.92%,与开垦前相比减少了将近一倍,而且近年来耕地的有机质含量下降有加快的趋势。据定位观测资料,耕地有机质每年以0.101%的速度在减少。耕地有机质减少是因为多数农民只种地不养地。社会方面的原因:一是农民在秋收后会用火烧掉原本可以成为土地养料的秸秆,使土地失去了植被的保护,流失了植被中的营养,土壤有机质平衡度遭到极大破坏而变得贫瘠;二是由于多数农民的耕地面积较少,且地块分散,农业生产收入较低,农业收入不是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在很大程度上他们是兼业农民,他们对培肥地力积极性不高,造成土壤有机质严重下降;三是多数种田大户虽然以种田收入为主,但是,因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对租来的土地只是最大限度的获取当年的收益,而不管以后的收益,同样也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严重减少。

1.4 过分依赖化肥造成土壤酸化严重

种植玉米土壤的 pH值为 6.8~7。该市土壤 pH值在4.78~6.23,旱田白浆土pH值为5.32。有些原本田间有机质含量低的地块,农民为追求产量而过度使用化肥,不施用有机肥,使土壤无法分解肥害,致使土壤严重酸化,造成玉米铝镁中毒,导致田间玉米生长极差。主要表现为:在大量施用化肥的初期,玉米产量出现增高的趋势,几年之后,田间出现严重死苗的地块,之后面积逐渐扩大到整个地块,土壤表面出现黄褐色斑块,玉米产量急剧下降,玉米种植后几乎每年都严重减产。

据梅河口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和通化市农科院联合调查结果显示,这类地块的pH值平均为4.6,严重的pH值平均为3.8。这类地块在全市的玉米田中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1.5 粗放的耕作方式使土壤严重变硬

由于该市多数地块都是用小农机操作,多年来没有深翻地和深松整地,有些农户地块垄数过少,连年采用原垄作的方式,使得大部分农田土壤耕层变浅,有效活土层在15厘米左右,加之降雨、灌水沉实,“犁底层”上移加厚,形成了坚硬深厚的阻隔层。这阻碍了土壤水分、养分和空气的上下运行,影响作物根系下扎延伸,土壤蓄水能力越来越少。主要表现在:一是土壤抗旱性能不断下降,雨水少的年份严重减产;二是作物根系分布浅,生长后期遇风发生严重倒伏;三是根系吸收养分能力差,产量不高。

1.6 黑土层变薄变黄,土壤抗灾能力减弱

随着黑土层的日益变薄变黄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逐年降低,土壤的一系列理化性状渐趋恶化,土壤团粒结构遭到破坏,容重增大,孔隙减少,土质由疏松变得黏重,土壤日趋板结,耕性变差,持水通气、保水保肥、抗冲抗蚀等物理性状变劣,降低了土壤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调查表明,目前黑土土壤容重平均值1.29克/立方米,比开垦耕作前平均容重增加12克/立方米。

2 保护黑土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目前,该市黑土地土壤持续恶化,制约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将影响梅河口市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保护黑土地的生态环境,保障黑土地粮食生产的稳定就变得十分重要。这不仅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保护黑土地的生态环境就是要将黑土地的承载能力和人的改造程度统一起来,正确处理土地与人的关系,以促进人与土地的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3 保护土壤生态环境,提高耕地地力的建议

3.1 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

建议由市委、市政府分管农村工作的领导牵头,协调各有关单位主要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的保护土壤生态环境,提高耕地地力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

3.2 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不仅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还具有增肥增产作用。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容量减轻,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秸秆还田增肥增产作用显著,一般可增产5%~10%。各级政府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大力宣传秸秆还田技术,引导农民进行秸秆还田,对农民购买秸秆还田农机时给予一定的补贴。

3.3 秋季深松和深翻

耕地变硬,作物根系下扎不好,抗旱能力差,作物倒伏,都和过浅过硬的犁底层有关。打破犁底层,就可以增加耕层厚度,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通气,提高耕地质量。秋季深松和深翻打破犁底层后,雨水入渗土壤的速度和数量都会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提高,促进农作物根系下扎,提高作物抗旱、抗倒伏能力,经试验对比,深耕深松一次每亩耕地的蓄水能力达到10立方米以上,土壤蓄水能力是浅耕的2倍,可使不同类型土壤透水率提高5~7倍,可促进作物增产40~70 公斤。

因深松和深翻必须由大型机械进行,个体农户进行比较困难,建议由各级政府在秋季负责组织、协调深松和深翻工作的进行,对进行深松和深翻的农户给予一定的农机补贴。

3.4 调整种植结构,合理轮作,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积极组织农民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在酸化严重的土壤,进行作物轮作,种植大豆、谷子等作物,减少田间化肥的使用量,恢复地力。

3.5 加速土地流转速度,确保种植大户的土地长期使用权

只有土地流转才能实现农业集约经营,农业集约经营有利于推进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机械化能有效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目前,玉米秸秆还田、深松、深翻等一些大型机械的应用,需要农户有一定的规模,加速土地流转,实现资源整合,扩大生产规模,实现农业集约经营。另外,一些种田大户对养地积极性不高,是因为租用地随时都有被收回的可能,如果确保种植大户的土地具有长期使用权,必将激发他们养地的积极性,从而使农业生产进入良性循环。

3.6 建立长期的地力监测体系

应在水稻土、白浆土、草甸土、新积土、泥炭土等主要耕作土地上,建立长期的定位土壤监测点,进行质量动态监测,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土壤养分状况和变化规律,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分配制度耕地,培肥土壤,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梅河口市黑土地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梅河口市全力开展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工作
保护黑土地刻不容缓
线上教学耕耘不辍,援长战疫尽显风采
——梅河口市教育人疫情防控工作纪
保护耕地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黑土地上稻花香
阿荣旗保护黑土地的做法
摘取黑土地上黄金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