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病毒性腹泻流行特点与防治

2019-01-06 05:51才仁道尔吉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2期
关键词:犊牛牦牛病毒性

才仁道尔吉

(青海省天峻县木里镇畜牧兽医工作站 817200)

1 病因分析

犊牛在出生后会得到基础的母源抗体,且随着吸吮初乳扩大被动免疫时间,平均可以维系6 个月左右。6 个月后,犊牛的被动免疫能力下降,自身免疫机能不完善,造成抵抗力降低,若接触抗原极容易患病。随着犊牛年龄的增长,自身免疫机能不断趋于完善,平均在18 个月后完全适应生长环境,所以在出生后的6~18 个月为病毒性腹泻的发病高峰期。另外需要值得注意的是,牦牛的病毒性腹泻可以在母牛妊娠期通过胎盘传染给犊牛,感染后母牛会通过胎盘让胎儿产生免疫抑制,造成胎儿产生持续性病毒血症。胎儿正常生产后,病毒血症会随之进入成年期,体貌特征无任何异常,患病牛体内也无任何相关保护性抗体,但会始终散播病毒,严重危害牛群健康,所以应定期为牦牛进行病毒性血清抗体检测,避免病毒大面积扩散传播。

2 流行病学特点

各年龄段的牦牛都对病毒性腹泻具有易感性,其中6~18月龄的犊牛发病率最高。该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春季为高发性季节,其余季节也偶有发病。该病传播迅速,传播方向多为风向。发病过的疫区多为隐性感染;新发病的疫区呈急性流行性感染。成年牦牛感染后多数为隐性经过,无明显性症状;妊娠期母牛感染后极易造成流产,严重危害牦牛生产;犊牛发病症状最为明显,若治疗不及时会造成死亡现象。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为患病牛,将病毒性腹泻病毒传播扩散,然后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传播至患病牛体内,也有部分牛是母体垂直传播造成患病。

3 临床医学症状

牦牛病毒性腹泻症状根据患病牛的年龄及身体状况而定,其中犊牛发病后多为急性感染病例;成年牦牛发病后症状较轻;妊娠期母牛在患病后容易造成流产。

3.1 急性感染病例

急性感染病例多发于6~18 个月龄的犊牛,患病牛在患病初期体温明显升高,精神萎靡、呼吸急促、脉搏频率增快、食欲不振甚至出现绝食、皮毛没有光泽、有间歇性腹泻、粪便为稀便、伴有恶臭、结膜出现潮红、口部流涎、鼻液有脓性液体流出,个别患病牛出现四肢无力的症状。患病后期病情恶化,患病牛体重明显下降、体力不支、四肢无力、脱水症状明显、粪便浓稠、伴有血丝,颜色呈灰色,若得不到有效治疗会衰竭死亡。急性感染病例容易引起并发症,最常见的为蹄叶炎,持续时间多为3~5 个月,影响犊牛生长[1]。

3.2 妊娠期病例

妊娠期母牛在患病后容易造成流产现象,或死胎,也危害了妊娠期母牛的健康。也有少部分妊娠期母牛在患病后未发生流产的更值得我们注意。胎儿在正常产出后,有部分是患有持续性病毒血症,表面上与正常牦牛无异,但体内携带大量病毒,一直伴随其进入成年期,若没有及时发现并与其他正常犊牛混合放牧,会将病毒大面积传播给其他犊牛,造成犊牛集体患病,严重危害牦牛生产,给藏区牧民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在母牛妊娠期间应加强对其的保护,降低母牛患病率,并且定期做好检查,同时胎儿出生后也应做好定期检测工作,第一时间了解患病情况。

4 防治措施

4.1 预防手段

牦牛病毒性腹泻的防治可以从消灭病毒、免疫接种、隔离净化及定期检疫等方面进行预防。目前效果最好的预防手段是免疫接种,为针对病毒性腹泻,我国已经生产了一种弱毒冻干疫苗,可以为各年龄段和品种的牛群接种,也包括牦牛。在接种疫苗14d 后可以产生相对应的抗体,免疫力持续22 个月,可以有效降低牦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病毒,减少犊牛与妊娠期母牛的发病损失[2]。

4.2 治疗方法

牦牛在病毒性腹泻发病后,应第一时间治疗,同时进行隔离,避免病毒扩散。牦牛病毒性腹泻单一治疗方法效果不佳,通常采用对症治疗,同时增强体质,缓解发病症状,防控继发病症造成二次危害。对未发病的牛群加强卫生管理,严格做好消毒工作,避免病毒感染范围扩大。使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胃管导服,每次300ml,每日两次持续3d,效果明显;使用葡萄糖盐水为患病牛补充体液,每次2000ml。若有患病严重的牦牛可以使用安乃近溶液20~40ml 肌肉注射[3]。

猜你喜欢
犊牛牦牛病毒性
犊牛腹泻病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赛牦牛(布面油画)
牦牛场的雪组诗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犊牛肺炎巧防治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犊牛疾病的预防保健措施
跟着牦牛去巡山
治病毒性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