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欣
(黄骅市黄骅镇街北完全小学 河北 黄骅 061100)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采用“以问促读”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深入细读课文,从而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思想。多年的教学实践也确实证明了“以问促读”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但是,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以问促读导致的问题过多、过烂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的问题过于简单,或者是没有提问价值。表面上看有问有答,煞是热闹,其实这种问与答是无效的。久而久之,不仅违背了教学的初衷,而且降低了学生阅读的兴趣。鉴于此,笔者就小学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的切入点进行了探究。
课文的标题是文章的“眉眼”。文章的标题都是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来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者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进行准确的概括,都是作者别具匠心、字斟句酌的点睛之笔。因此,阅读教学时,从文章的标题入手来设计阅读的主问题,往往能起到把握全文内容、直击主题核心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厘清文章思路,捕捉到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例如,学 《草船借箭》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这篇文章是写谁向谁“借箭”?“借箭”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么样?文章当中的“借”箭,是真的“借”吗?为什么不说是“取”箭?能说是“骗”箭吗?教学这种标题概括性较强的课文时,通过抓住文章的标题来设计主问题,会促使学生很感兴趣的去阅读课文,也能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捕捉到整篇文章的主题思想,从而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诸葛亮确实是有胆有识、才智过人的奇才。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练。特别是在文章的开头领起句、段之间衔接的过渡句、文章结尾的总结句等,都在文章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些关键词句要么是提纲挈领、总领全文;要么是承上启下、引起下文;要么是高度概括全篇的中心句;总之,都起着一定的概括和总结的作用。从这些关键词句入手来设计阅读问题,往往会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阅读效果。
例如,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周瑜感慨的一句话“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教学时要有意识的让学生找到“神机妙算”这个关键词,然后设计下面的主问题:读一读,找一找课文中哪几句话是写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实践证明:抓住这样的关键词句来设计阅读的主问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激发学生阅读中深层次的探究思考,促进学生挖掘作品中的思想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顺利完成阅读目标任务。
每篇作品的主题思想都被作家揉进了文章的语句中:有的表达爱国情怀,有的包含人生哲理,有的抒发个人情怀……教学时,教师要深入挖掘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以此为切入点来设计阅读的主问题,然后及时点拨、引导,可以较快的促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从而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掌握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例如,在教学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提出问题:圆明园的毁灭,毁的是什么?毁不灭的又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寻着文章的写作思路去阅读、体会。学生的思想感情从最初的“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到“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敬仰”再到“对英法联军的愤怒和仇恨”。让学生完成情感的升华过程正是本节要达到的阅读目标。
教材中涉及人物故事的课文很多,大多以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人物的对话来塑造人物的形象或表达作者情感。教学这一类课文时,我们要从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对话入手设计主问题。
例如,教学 《晏子使楚》一课时,在引导学生通读课后设计了主问题:课文一共列举了晏子与楚王的三次对话,晏子在每次的对话中是如何应对的?晏子哪些威力的话使楚王不得不对晏子尊重?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精读课文从人物的对话中细细品味晏子每一次的机智对答,巧妙回击,从而感受晏子大义凛然、维护尊严以及崇高的爱国情怀。
除此之外,还可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入手,从文章的表达方式入手,从文章层次结构与脉络入手,从文章的留白处入手等来设计阅读的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