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据教育部发布的最新信息,201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超越2017年的795万,创历史最高,毕业生人数居高不下的现状依然延续。
目前,全国共有67家水产专业培养单位,每年为国家培养水产类本科生近万人,但从事水产或与水产相关的人数与毕业人数占比较低。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在《2019-2023年水产加工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列为重点水产产区进行介绍的省份为浙江、山东、辽宁、湖北、福建、江苏、四川、海南、广东等,列举的生产加工企业为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天宝绿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好当家海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水集团远洋股份有限公司和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等,这些产区和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和东部发达省份。由于产业发展不均衡,导致了毕业生择业的地域性存在一定限制和要求,许多非生源地毕业生或因地域问题而影响就业意愿。
目前,每年水产毕业生中从事与水产行业相关的人员人数比例不高,尤其是高技能、高学历人才流失率高。许多水产专业毕业生选择深造并从事科研教学工作而不愿意到基层一线的水产养殖生产、加工等企业就职。这主要是对产业认知不足,学生对水产行业的认知渠道主要是老师讲授、生产实习实践等,由于认知信息来源比较有限、单一,导致毕业生对产业存在一些认知偏差,包括:一是一线水产行业工作辛苦,二是农学专业普遍不体面,社会地位相较于教师、公务员等职业较低;三是工作流动性大,职业生涯不稳定。因此,水产专业常常陷入“就业前景好,企业年年招,工作找不到,明年接着找”的就业怪圈。
由于专业的特点,水产专业学生毕业后有一部分需要从事一线的生产养殖工作,主要有区域销售经理、水产养殖技术员、销售代表等,特别是一线销售代表需要与渔户面对面交流,也需要深入鱼塘了解养殖情况,这些养殖区域往往在江河鱼塘,条件较差,导致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较为辛苦,企业对女性求职者有诸多限制和顾虑,女性求职者本身也缺乏从事相关工作的决心和意愿,就业对象的性别矛盾依然存在。
就业见习是由政府部门组织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针对性更强的实践活动。2005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在引进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提出要探索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2006年,人事部、教育部、财政部等多部门对全国就业见习工作制度作出部署,2009年,人社部、教育部等多个部门联合印发了《三年百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文件》,首次将用人单位作为见习基地,组织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这一就业政策为缓解高校毕业生区域结构矛盾、供需矛盾等开辟了新途径,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新的选择方式,就业见习基地发展呈现蓬勃态势。但从目前来看,水产专业的就业见习基地建设的发展仍存在数量不足、规模偏小、质量不高等实际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本专业就业前驱力和实际效果。
大多水产企业都积极参与到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但只有极少数企业参与就业见习基地申报和建设工作。从目前全国各省的就业信息网站显示,水产就业见习基地数量寥寥。通过网络不完全查询到的与水产行业相关的就业见习基地仅有江苏宿迁楠景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江苏华辰水产实业有限公司、广西百洋水产有限公司、西昌华宁农牧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唐山海都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等。除了极少数事业单位之外,多数水产企业规模小、行业影响力低,多半为民营、小微企业。
根据《关于实施"千家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示范基地建设计划"的通知》(国人厅发〔2006〕162号)的文件精神和《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示范基地审核标准》,示范基地需要满足以下几方面的条件:一是具有一定规模,企业发展规范化、制度化;二是连续三年提供平均100个以上就业岗位及留用率10%以上并且为见习者购买相关保险;三是具有各项规范的配套制度;四是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五是专人负责见习管理工作。在全国或各省近年来公布的示范就业见习基地名单中,仅有几个省份的农业科学院上榜,而水产示范就业见习基地普遍没有出现在名单中,就业见习基地建设力度、效果不明显,没有形成长期可持续、可推广复制的建设经验。
水产专业就业见习基地的建设是多方协作,共同发展的结合。既要就业部门加大宣传,也要相关企业积极投入、规范建设,更要毕业生热情参与。
就业见习工作制度自2005提出,2006年实施以来,已经发展了十余年,各省市均有不少就业见习基地落户。但是毕业生获悉信息的渠道仍然比较单一,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不够。应该多方合力,加强政策的宣传普及,让这一就业政策真正发挥其企业与就业者之间的桥梁作用。一是就业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大遴选水产毕业生见习基地的力度;二是各级就业部门加大对就业政策尤其是就业见习基地普惠政策的宣讲,三是鼓励未就业毕业生参与见习,在见习中寻求工作或创业机会。
在前期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当前,水产企业许多都是生产实习实训基地,但参与就业基地建设的企业数量不多,其积极性和能动性不高,对政策的认识不足,需要就业主体单位—学校的主动作为,积极联系优质实习实训基地企业洽谈就业见习基地合作共育事宜,支持企业申报就业见习基地,选派老师参与就业见习指导和企业技术指导等,学校就业部门、学院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队伍成员积极引导和宣传,加强校企间合作共育基地。既缓解了未就业学生的就业压力,也能提高毕业生从事相关行业的比例,提升服务三农能力,振兴水产行业发展,实现人才、技术共赢。
就业见习工作制度是由政府主导发起,企业和未就业毕业生参与的一项惠民就业政策。因此,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加快政策支持。每年全国都遴选一批优秀就业见习示范基地并予以扶持,各省市也就就业见习基地出台各类保障性政策文件共同促进就业见习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从目前发展趋势看,各地区就业见习基地数量稳步提升,但就水产专业来看,提升幅度不大。原因在于农学专业就业结构矛盾。近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为此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计划中明确指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必将引导和吸引一批企业和大学生投入到水产行业建设中来,也必将会加快水产专业就业见习基地建设的速度和规模,提升水产专业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