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龙鸣针灸临证经验总结*

2019-01-06 02:45张玲玲
中医外治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印堂进针刮痧

张玲玲,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推拿科,广西 南宁 530023)

雷龙鸣是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推拿的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但是,通过跟诊以及他的讲解可以发现,雷老师亦喜用针灸,且善用针灸。为了使大家了解他的针灸临证经验,现将之归纳和总结如下。

1 针刺疗法的临证经验

1.1 临床用穴

在针刺穴位的选取方面,雷老师选穴方法较为简单。跟诊时间久一点即可发现,其常用针刺穴位比较少,但疗效甚好。雷老师最喜欢用“大道至简”来说明其选穴方法。其选穴规律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凡是急性痛症或疼痛较剧烈的病症,如牙痛、泌尿系结石引起的腹痛等,均只取一穴,如疼痛部位位于腰以上者仅取一侧合谷穴,疼痛部位在腰以下者则仅取双侧的三阴交。取穴虽然只是一穴,但通过采用他常用的改进搓柄针法[1~2]行针,止痛效果甚佳。②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病症,取局部阿是穴,1个~3个反应最明显的阿是穴。③病变部位较局限的病症,喜采用“局部+远端”的取穴方法。局部取穴即病变局部及其周围的穴位,远端穴位固定为合谷、腕骨和支沟这3个穴位中的其中1个穴位。3个穴位具体应用如下:病位在躯体前侧者,譬如鼻炎,取行于手阳明大肠经上的合谷穴;病位在躯体后侧,如项背痛、腰痛则取手太阳小肠经上的腕骨穴;病位在体侧如耳鸣耳聋及病在内脏,如便秘者则取手少阳三焦经上的支沟穴。④全身性疾病,譬如失眠、焦虑抑郁,以及以调理为主要目的如慢性疲劳、癌症术后等的调理。雷老师认为,随便选取任何穴位都可以,但取穴数量必须要多,达20个左右。提及随便选取任何穴位都可以,但还是有些讲究:第一,印堂、太溪和太冲3个穴位必取;第二,容易得气且易于暴露施术部位皮肤而易于操作的穴位都可以用。雷老师认为,人体穴位既具有对某种疾病特殊功效的特异性,同时又具有对人体功能活动整体调整的普遍性,所以从穴位的特异性来看,每次必取印堂、太溪和太冲3个穴位,从穴位的非特异性即普遍性来看,随便选取任何穴位皆行。至于3个必取穴位,雷老师认为,印堂与太冲合用,安神与疏肝的作用强。患全身性疾病或者需要调理的病人大都存在神气不定和肝郁失疏的病机特点,即均与情志有关,在一点上,他常引用一位老中医说过的一句话,“病有千般,不离阴阳;人有万种,总是名利”来解释为什么绝大部分病症与肝郁有关、为什么每次必取太冲穴。太溪穴为足少阴肾经原穴,善补肾阴,肾阴为一身阴精与阴液之根本,神气不定、肝郁失疏之思虑过度而会导致阴精暗耗,所以必取太溪穴。

1.2 体位选择

体位选择方面,绝大多数情况下,雷老师仍然依据穴位的分布部位来选择常规体位施针治疗。但注意到他有时又很强调针刺时患者的体位。记得在一次义诊活动中,一个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根性症状很明显,即患侧臀腿放射性疼痛明显,笔者让患者俯卧,针刺腰部阿是穴和双侧秩边以及患侧的环跳、阳陵泉、昆仑等几个穴位,留针15 min左右后出针,雷老师见状让其行走感受针刺的疗效,患者述症状缓解不明显,他再次给患者行针,于患侧的环跳、阳陵泉行针,但遂是取患侧在上、健侧在下的侧卧位,得气后留针约10 min,出针后患者顿觉臀腿放射性疼痛明显减轻,对疗效赞不绝口。事后雷老师告知,凡是腰痛并有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症状,很多针灸医生习惯取俯卧位,但实际上,一定要取患侧在上、健侧在下的侧卧位,至于穴位,取环跳、阳陵泉这两个穴即可,而体位不同,疗效则相差甚远。

1.3 进 针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雷老师的进针方法较为特殊,他将其进针法命名为抖压进针法。具体操作是:取不超过1.5寸(含1.5寸)长毫针,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持针,针身紧贴中指指腹,针尖与中指尖大致齐平,然后将中指甲抵压施术部位皮肤及皮下组织,让患者感受到有指甲在顶压皮肤后,再轻轻地上下抖动但总体在向下按压针体,使针尖在抖动中慢慢地被压入至皮下而完成进针操作。这种进针方法,表面看是慢慢抖压进针,患者也会有一些刺痛感,但据观察与对比,发现这种方法是所有进针方法中患者最容易接受的进针方法,而且初学者也最容易掌握。雷老师教学时,会拿着一支毫针,用这种进针方法扎自己右侧的太阳穴。对于这样一种进针方法,他能讲出其中的诸多妙处:①医生不必低头看穴位就可以进针。他说,由于他自己患有近视、视力不好才喜欢这种进针方法,有了这种进针方法,进针时就不会每扎一针弯腰低头一次,而其他进针法则不然。所以,他说他把这种进针方法传授给很多盲人医生,即使是全盲的医生学会之合都能给患者扎针,很受盲人医生的欢迎。②患者容易接受。雷老师认为,除此之外其他进针法中的多数进针方法,患者在不知道医生何时行针时,会有一种恐惧心理,一种等待针落下的短暂恐惧。所以,针灸医生在给患者扎针时,在针入皮肤即破皮的那一瞬间,患者不自觉地出现短暂的抽动、回缩以及伴随着发出“哟”“噫”叫声的情况十分常见。如果采用这种抖压进针法,由于有医生中指端的按压、中指指甲的切压,以及进针时的抖动与顶压这一连串的刺激强度渐强的连续动作,让患者不自觉地产生了接受心理,越过了其他进针法患者恐惧等待的时间,加上施术医生手抖动的局部按摩,所以即使进针破皮时有些疼痛患者亦能接受。这种进针方法从客观上讲,虽然较其他针法可能更痛,但患者几乎不会出现不自觉的抽动、回缩及“哟”“噫”的低吟,其主要原因是进针前及进针过程中掺杂了手法按摩的成分在其中。④该进针法是让患者在局部按摩样抖动过程中完成进针,虽然分散了患者的注意力,但仅仅是分散了患者对进针即刻的注意力,相反,它又会让患者将注意力集中到针刺部位上来,从医生施术时中指触压皮肤的那一刻起就将患者的注意力集中到施术部位上了,如此操作便于得气,这与朱琏针法为了对患者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以及便于获得深层得气感的缓慢捻进针法十分类似[3~6]。

上述进针方法多用于长度在1.5寸以下(含1.5寸)毫针。当然,雷老师偶尔也会用到1.5寸长以上的毫针,譬如在针刺环跳穴时,这时仍然采用常规的夹持进针法。在针刺印堂穴时,他仍然是采用常规的提捏进针法。

1.4 行 针

雷老师每当行针之前及行针之时,势必凝聚心神。病症无论虚实,均多采用小幅度地来回捻针法行针催气,但捻针时十分重视持针手指指下内力的运用。所以,旁人观其捻针幅度虽小,但患者却有厚重而又温和的针感,多数患者感觉是一种较为舒适的针感。若当针下难于得气,抑或急症需加大针感并随心所欲调整针感强度时,雷老师就会采用改进搓柄针法[1~2],即单向搓针得气后,通过向上挑提此时已经缠住了肌纤维的针体来调整针感强弱与针感维持时间。

1.5 留 针

雷老师对留针时间也较为讲究。①常见的急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病症,留针时间与他人无异,即留针15 min左右,留针期间行针2次,出针前再行针1次。②对于那些慢性病及以调理为主要目的的患者,则延长留针时间。一般不少于半个小时,有时长达1 h。留针期间每隔10 min~15 min行针1次,出针前再行针1次。雷老师经常强调对这样的患者留针时间要足、留针时间宜长、针刺穴位宜多,他推测认为,其中的缘由在于这些患者多存在交感神经功能亢奋、副交感神经功能不足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针刺可以使亢奋的交感神经功能得到抑制,不足的副交感神经功能活动得以诱发和增强,这对于纠正难于恢复的自主神经功能平衡非常有益。而留针时间的延长,则有助于这种平衡状态的维持,增加提升副交感神经活动功能的诱导期。雷老师喜欢把副交感神经功能的这种暂时性提升与增强比作庄稼的种子,认为延长留针时间有如延长种子在温室中的生根、发芽和生长时间,有利于庄稼后续的自然生长,他还喜欢把留针时自主神经功能的短时平衡比作“星星之火”的火种,认为延长留针时间有如让“星星之火”的火种得以保留并逐步成为“燎原之火”。他的比喻旨在说明,通过医生针刺来促使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平衡以逐步达到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平衡的自我调节。③部分急性或顽固性慢性病症,留针时间长达8 h~24 h。笔者曾跟随老师出诊,目睹雷老师治疗过一例偏头痛患者,该患者每隔半年或半年多即发作一次,仅取一侧合谷穴,采用上述的改进搓柄针法行针,针感强时患者头痛即止,但半个小时左右后,患者头痛症状继又复现不解,此时又需重复行针。当时正值晚上八九点,雷老师将行针手法教会患者及其爱人,并嘱其当头痛症状继又复现和不解之时则自行行针,或由其爱人帮助行针。次日早晨电话随访,其妻告知,当晚症状未复发,半年后未见得发。对于顽固性慢性病症,雷老师会用麦粒针在关键穴位上留针,让患者带回家自行按压,强调按压时必须有针刺得气感。譬如失眠患者,若当针刺疗效欠佳时,雷老师会在患者的印堂穴上留一麦粒针供患者夜间难入睡时自行按压,部分患者会告诉我们此方法见效。

1.6 出 针

对于出针,无论病证之虚实,雷老师均主张缓慢出针。出针前,均会将一根棉签按压在针刺处,至针体拔出后仍按压片刻。他说,如果先不用棉签按压局部,患者对出针操作也会紧张和产生恐惧心理,如果按照该方法出针,就可以有效避免。由此亦可发现,雷老师在针灸临床中,处处表现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2 针刺以外其他针灸疗法的临证经验

除了毫针刺法外,雷老师临床上还会用到一些其他针灸方法,譬如艾灸、药线点灸、走罐和刮痧等。

2.1 艾 灸

多采用艾条温和灸,最喜将之用于睡眠障碍、情绪低落、焦虑抑郁、慢性疲劳及亚健康状态的调治。其方法是:印堂采用艾条回旋灸,神阙采用灸箱灸,仅灸此两穴,每次30 min。灸印堂时强调灸温及局部穴位必须得气,认为被灸穴位也存在着与针刺一样得气与不得气的现象,得气与否与疗效密切相关。操作时通过置于印堂上下医生手指对温度的感知来调整灸火的高度,以确保既不灼伤患者、又能使印堂产生极强的热感和胀痛感。灸神阙时灸温由患者自行调节,当灸温过高时患者会通过稍稍抬离灸箱的方法,来减轻灸火对皮肤产生的灼痛。

2.2 药线点灸

多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皮肤瘙痒症、外感头痛等。雷老师采用药线点灸治疗一顽固性头痛患者,即时疗效及近期疗效极佳。其灸治部位仍循常法,取病变局部皮肤,但其灸量极大,超出常规。譬如药线点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常规点灸法以穴位定壮数,每穴1壮~3壮,最多不过5壮[7~8];也有按灸距定壮数,每灸之间相距1.0 cm左右[9]。所以常规点灸法通常在30壮左右,最多亦不过百壮,而雷老师用之则多达千壮以上。他每次治疗均不以壮数论,而以点灸时间为准,每次点灸时间在20 min~30 min,以局部皮肤均匀、密集布以灸痕的地毯式方法施灸。雷老师认为,常规的药线点灸壮数不足即灸量不足是该疗法疗效大打折扣的重要原因。

2.3 走 罐

多采用背腰部督脉及其两侧膀胱经的走罐法,与刮痧方法接近,常用于湿困所致周身困重、头晕疲乏、少气懒言诸症,疗效非常理想。雷老师常强调,对于上述病症,当首选背部走罐法。施术前,先在背腰部皮肤均匀涂抹适量医用凡士林。他十分强调痧毒必须去净,不能留有余毒,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不走(罐)则罢,走(罐)(痧)必尽出”。走罐过程中,会配合使用按摩手法及语言暗示去分散患者注意力,以减轻负压罐具对皮肤撕扯产生的剧痛,达到既减轻疼痛又让痧毒尽出的目的。

2.4 刮 痧

雷老师采用的刮痧法有两种。一种是类似按摩疗法的刮痧板刮痧法,此法不要求出痧,多采用木制刮痧板或牛角刮痧板,刮拭部位取头面部,用于治疗失眠、头痛头晕、焦虑抑郁等病症,疗效确切。雷老师认为,这种刮法有如推拿手法中的掐法,在掐的同时又兼有弹拨手法,慢性、顽固性头痛应当作为首选。治疗时多在头面经筋结节、条索状及凹陷状处刮拭。另一种是用鸡蛋清作介质的刮痧法。雷老师说他曾采用这种刮痧方法治愈1例低热近20 d的发热原因不明且久治不愈患者,用揪痧法中的揪舌头法结合鸡蛋清刮痧法救治过一例痧症来势凶险的女性患者。他说,这种刮痧法方法独特,疗效较好,偶见于民间,既可用于急救来势凶险的急性痧症,此时常配合揪痧法中的揪舌头法,也可用于痧症日久难出者。方法如下。①物品准备:10枚~15枚生鸡蛋,平口钢化玻璃杯或瓷杯,薄棉布或纱布,清水。先在鸡蛋壳上破一个小口,然后让蛋清慢慢流出,小碗装好备用。②施术部位及顺序:先刮背部,再刮上肢屈侧面,最后刮下肢屈侧面。③具体操作:先将一两个鸡蛋清的蛋清量倒入杯内,然后用薄棉布一层或纱布三两层包住杯口直至杯底,在杯底处拧好棉布(或纱布),保持杯口平整。嘱患者或帮助患者暴露受术部位,然后将杯倒过来刮拭受术部位,刮拭应尽量拉长,力度由轻到重,杯内无蛋清时再次加入,反复操作,直至痧毒尽出。如“痧气”重者,杯内蛋清易干且会形成粉红色泡沫,如泡沫阻塞棉布,则取下并用清水漂洗后再包好使用。

3 小 结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雷龙鸣老师针灸临证经验丰富。同时还可以发现,他在针灸临床过程当中,既能遵循中医针灸学的基本理论、原则与方法,又能大胆创新,譬如在针刺临床用穴、进针、行针以及药线点灸等方面,既依托于中医学基础理论,又有其个人学术见解与学术观点,充分体现了他“师古不泥古”的治学风格与临证特点。

猜你喜欢
印堂进针刮痧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年轻人不要盲目刮痧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为什么刮痧要避开脖子这个区域
面部刮痧真的能美容吗
刮痧疗法适合所有人吗?
球迷·缪印堂荐评
缪印堂的“年画”
缪印堂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