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树娟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平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672502)
近年来,我国养殖业获得了快速发展,有效提升了地区经济发展。而在猪养殖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定的疾病问题,影响养殖效益。其中,猪呼吸道综合征是近年来出现较多的病症类型,由多种细菌、霉菌毒素、病毒等引起,需要做好该病症的防控与诊治工作。
该病症较多出现在6~10 周龄保育猪与13~20 周龄生长育成猪,在不同猪场中,所具有的临床症状也不同。在病症发生初期,主要表现为气喘、干咳的情况,体温表现正常。食欲变化不大,较多的作为喘气病看待,也很容易被忽视。而在病情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表现出怕冷、体温升高、打喷嚏、鼻腔分泌物增多等情况。呼吸困难,表现出腹式呼吸,部分为犬坐姿势,部分因呼吸困难而张口喘气。部分严重情况下出现全身潮红败血症状,在腹下、前肢、耳尖位置将出现皮肤发乌发紫的情况,倦怠不精神,食欲减退甚至废绝[1]。
发现病症及时治疗,重点是做好多种细菌的混合、继发感染控制:第一,要在养殖中加强观察,在发现症状后及时治疗。发现病猪后要及时隔离病猪隔离舍中治疗,避免出现传染的情况。在隔离舍当中,需要配备好优质的饲料,保证具有良好的饮水、通风及保温条件,同时加强护理工作,也可以将药物加到饮水中;第二,可以按照对症、病因结合的方式治疗,在药敏试验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选择光谱抗菌药物,以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其中,多西环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青霉素钠等都是经常使用的抗菌消炎药物;第三,掌握好配伍禁忌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联合用药,适当加大药量,保证疗程方面的要求,通常要控制在5~7d,避免因过早停药而出现复发的情况;第四,在使用抗菌消炎药的情况下,可以结合使用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及抗菌类药物,包括有复方苦参、干扰素、黄芪多糖、鱼腥草等;第五,及时淘汰治疗价值低、久治不愈的病猪与“僵猪”,避免其成为传感源,加大病害影响[1]。
种猪引进时需隔离饲养3~4 周,证明无病后再进行混群。同时,要使后备母猪同6~10 周龄仔猪接触,形成抗体的情况下对哺乳仔猪的保护。
养殖中要定期根据程序做好消毒工作,保证规范化特征,做好污水处理工作,避免污染饮水与饲料,保证饮水与饲料安全。病猪要进行及时淘汰、隔离,做好蚊蝇、老鼠与飞鸟的控制与捕杀。做好防止环境疫病传入的同时,也需要控制猪场内病原微生物的污染,避免发生继发感染。杀灭圆环病毒普通的消毒剂无效,对此即需要选择具有戊二醛的消毒剂进行处理。带病消毒时避免使用具有过强刺激性的消毒剂,可以选择50%百毒杀,以1:1000 倍水溶液进行带猪消毒,按照60~70ml/m2进行消毒,同时做好消毒剂的交替使用,最大程度保证使用效果[2]。
做好养殖过程中不同生产环节的控制,最大程度减少应激,提升免疫力,使各阶段猪群都能食用高品质饲料,保证猪群营养水平,提升猪群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降低继发感染发生概率。要做好断奶的应激控制,可以将母猪赶走,将仔猪留在圈舍一定时间后再进行并圈处理。其中,每栏目仔猪数量需要控制在20 头以内,饲养密度的科学控制同样起到较好的控制效果。对于刚刚断奶的仔猪,每天需要喂料4 次,并在4~7 日龄前去势,避免出现混养不同日龄猪的情况,同时需要减少转群次数。充分做好应急因素的控制,结合实际天气、季节变化情况控制好小气候环境,要做好保育舍、分娩舍舍内保温,同时做好大环境的通风控制。此外,要做好饲料密度的控制,避免饲料受到霉菌毒素污染,如果存在该情况要及时添加脱霉剂。
对于发病严重的场地则可以由具有资质的科研院所从猪场中取样品制备疫苗。也可以应用免疫疗法对本场肥育猪血、淘汰母猪进行血清分离,断奶后腹腔注射5~10ml。也可以对发病猪使用血清治疗,按照10~20ml/头进行皮下或腹腔注射,并在隔日后注射额1 次。
文章对猪呼吸道综合征的防控及诊治措施进行分析。在实际猪养殖过程中对猪呼吸道综合征引起重视,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加强病症日常防控,对发生的病症情况要积极采取措施做好治疗,最大程度保证养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