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宁刚
(宜兴 214221)
紫砂工艺是一种“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民间艺术,每一把上好的紫砂茗壶,都具备了实用价值、艺术价值,以及不可或缺的人文价值,成为既能服务于品茶之道,又能陶冶情趣、抒发情怀的艺术载体。对于紫砂壶艺创作而言,如何在壶上体现其精神美学,又不失艺术效果,一直是紫砂艺人思索的问题。长期的创作实践,使我们对艺术作品本身以及从中衍生出的价值,具备了更深的领悟。大自然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我们用心去挖掘探索,总能收获丰富的创作灵感,再运用专业的设计构思理念和制作方法,便能创作出具备鲜明风格的作品。现以“凌风劲竹提梁套组”(见图 1)为例,谈一谈这件作品的造型设计和人文创意。
图1 凌风劲竹提梁套组
英国学者李约瑟说 “东亚文明乃是 ‘竹子文明’”。中国文人把竹子空心、挺直、四季常青等生长特征赋予人格化的高雅、纯洁、虚心、有节、刚直等精神文化象征,也使竹子成了各类艺术创作炙手可热的题材。宜兴地处苏南,自然资源充足,竹林茂盛,素有“竹的绿洲”之美誉,竹元素一直是紫砂壶的常见素材。“凌风劲竹提梁套组”以一壶两杯的套壶形式,附加上了本人对竹文化的理解,被设计成一件新的竹子题材作品。整件作品风格统一、形象和谐,主壶和杯子均取竹节造型,呈圆柱形,表面竹鼓线清晰利落,升华主题,也使其形态更加逼真,与此同时,斑驳的纹路和小虫洞看似自得天趣,实则巧夺天工,不仅丰富了竹子的形象,也使竹元素特征更加鲜明,劲竹之风情一目了然。壶嘴直挺,出水流畅,由两节小竹枝组成,壶钮设计成竹桩形,虽破土外露,却充满了生命力,也使壶钮拿捏更加自然得体。
在具体的造型形态上,整件作品源于自然、遵循传统,大致算得上中规中矩,实用耐看、形象生动,作品最明显的特征标志在于提梁把,虽然艺术美感强,但制作难度较大。提梁壶,顾名思义是以提梁作为壶把的茶壶。提梁壶分两种:硬提,即与壶身一体的提梁壶;软提,即用竹、藤、金属等作为提梁,构成壶体上部的虚空间。提梁能够使整把壶的造型更显稳健庄重、有气势、有格调,尽管制作工艺相对复杂,但始终深受制壶人的钟爱。“凌风劲竹提梁套组”的主壶造型便是典型的提梁壶,且为“硬提”,壶把也为紫砂材质,不仅如此,提梁取细竹排形态,弯折到一个十分凌空的高度,仿佛是真实的竹片,其薄片化处理所形成的视觉艺术效果显而易见。在追求艺术高度的同时,竹片形提梁上的竹节线并没有因此省略掉,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作品的成型难度,但却使之更加美观合理,与整件作品的风格形成统一。
但凡艺术,都讲究形神合一。在中国艺术论中,“形”一般指表象,而“神”则一般指精神内涵。因此,形神兼备一直是紫砂艺术创作追求的重要的审美标准。“凌风劲竹提梁套组”灵感源于竹子的形象,也深得中华竹文化精髓,在展示其与竹相当的形态基础上,其由内而外所折射的竹文化精神情感,也深刻激发人们的共鸣。竹子,象征中国人心目中的君子,几乎涵盖了人们对完美人格的所有定义,因此取“竹”为主题的作品,一方面数量多,同质化就会相对严重,对创新的要求较高;另一方面,基于大家对竹子的文化领悟,作品在传达内涵的表现力度上,需要把握好一定的分寸尺度,使人们易于接受和认同。“凌风劲竹提梁套组”的设计制作,没有过分追求夸张或标新立异,同时又在造型上、搭配上、细节上做到了恰到好处的创意演进,给人以舒服自在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本身就蕴含了竹文化中高雅、虚心、和顺等寓意,表现出作品对竹元素别样的理解。
紫砂壶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愈发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载体,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总能通过紫砂壶展示出其丰富的人文特性。“凌风劲竹提梁套组”的创作深刻意识到了这一点,其素材挖掘明确,创作理念清晰,艺术设计到位,在这一基础上达到思想内涵的共鸣,充分体现出紫砂的美学与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