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丽
(河南省镇平县畜牧局 474250)
猪养殖期间会受到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诱发常见疾病,尤其是小规模养猪场很难满足养猪的标准要求,引发诸多疾病,影响养猪经济效益。由此可见,深入分析小规模养猪常见疾病预防与治疗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为有效降低猪只患病几率,必须提高其免疫力,所以,应定期接种疫苗。而小规模养猪经营人员的经济利益有限,为减少养殖成本的支出,并不会在疫苗接种方面投入资金,而且疫苗接种的意识严重缺失,直接增加了动物防疫工作难度。除此之外,由于小规模养殖模式过于分散,所以在大规模养猪场接种疫苗的时候被遗漏的几率很高。
受社会需求影响,养猪行业经济效益不断增加,但仍存在资金有限的投资者,所以小规模猪场数量很多。由于养殖户的养殖技术不专业,且经验缺失,直接增加了猪只患病的几率。还有部分养殖户发现猪病后擅自用药,未能把握最佳治疗时期,导致猪只大量死亡。
小规模养猪过程中,常见疾病的预防十分重要,只有合理采取预防措施才能降低猪只发病几率。
当地政府部门应与兽医站形成合作关系,积极开展猪场疫病防治宣传工作,确保养殖工作人员能正确认知疾病防治的重要性,使其形成正确的防疫思想,定期针对猪只接种疫苗,规避常见传染性疾病发生[1]。在猪疫病防治和管理工作贯彻落实的基础上,即可进一步促进小规模养猪场的发展。
要想有效地规避病菌滋生情况,必须要积极开展猪群、猪场与猪舍的消毒工作,全面增强猪病预防效果。在猪只日常养殖期间,不允许闲杂人员进入其中,从根本上切断疫病传染的路径。除此之外,作为养殖工作人员也必须要加大猪场消毒力度,有效结合日常消毒与特殊时期消毒方式,结合季节改变状况与病菌类型有效选择消毒的方式,进而优化消毒效果。猪养殖场需要每年开展传染病调查工作,深入了解常见疫病感染的状况,确保防疫措施合理选择,促进猪只安全且健康成长。
在引入猪只品种方面,必须要选择正规猪场,以免引种不合理而引发严重的疫情。与此同时,引种猪也一定要接受检疫,并在确定未携带病毒抑或是感染的情况下购买。完成引种猪购买后,应隔离饲养,时间控制在一周左右,通过观察确定没有异常后,即可与其他猪只混合饲养。日常养殖工作中,养殖工作人员必须积极开展饲养管理,优化饲料配比,确保猪舍通风条件,采取必要的保暖措施,且舍内环境要干燥,进而规避常见猪病的出现。
在治疗小规模养猪常见疾病的过程中,可以选择药物注射方式,同样能增强猪只免疫力。通常来讲,选用可溶性黄芪多糖与电解多维注射治疗可以缓解猪只应激反应,改善其免疫能力。在猪只患病后,应根据其具体病症确定注射药物。
若猪只存在鼻镜干燥或者是腹式呼吸等症状,要使用浓度为10%的板蓝根注射液注射10ml。要想增强治疗效果,可以将2g左旋氧氟沙星与1g阿莫西林加入其中[2]。
若猪只患有消化系统疾病,不仅要注射剂量相同的板蓝根注射液,同时还要选用浓度为10%的费苯尼考10ml,进而有效缓解病猪症状。
在实际治疗期间,应确保药物使用合理,有效控制药物剂量。若病猪体温明显提高不应过量使用退烧药和抗菌类药物,以免增加猪只死亡率。
另外,利用电解多维药物或者是黄芪多糖药物可以改善猪只免疫力。如果猪只有发病症状,则要使用适量猪免疫蛋白进行注射,每天注射一次,连续3d注射[3]。在治疗猪圆环病过程中,要求养殖工作人员进行疫苗接种,合理配合饲料。在治疗猪喘气病方面,对土霉素与卡那霉素注射液联合使用,将注射剂量控制在每千克体重20~40mg,每天注射一次,直到猪只病情改善。
综上所述,国内小规模养殖数量显著增多,作为养殖工作人员一定要不断学习与养殖相关的知识,对常见猪只疾病进行预防,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除此之外,还应积极开展环境管理与饲料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猪只生长的健康,使农户获得理想经济效益,进一步推动当地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