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凌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农林畜牧兽医局 150050)
本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生殖器官,以妊娠母牛流产、公牛呈现睾丸炎为主要特征。牛、羊、猪最易感染,且可传染给人及其他动物。
病原为布鲁氏杆菌,致病性极高,对人和动物也有一定的致病力。布鲁氏杆菌属包括6个生物种,即牛种布鲁氏杆菌、羊种布鲁氏杆菌、猪种布鲁氏杆菌、绵羊传染性附睾炎种布氏杆菌、犬种布鲁氏杆菌和沙林鼠种布鲁氏杆菌。流产牛种布鲁氏杆菌有9个型,以生物型1为流行优势种,该菌革兰氏染色为阴性。
布鲁氏菌经过4步感染宿主细胞:黏附、侵入、定植、传播。细菌首先经淋巴侵入局部淋巴结,由巨噬细胞吞噬,引起以增生为主的淋巴结炎。增生的病原菌可由此侵入血液,引起暂时的菌血症,接着迅速在血液中消失而定位于网状内皮组织丰富的器官,如脾脏、肝脏、骨髓、乳腺、性器官、淋巴结等处,引起相应的病变。布鲁氏菌在宿主体内数量的增长是由于它们有逃避巨噬细胞杀伤作用的能力。本病感染的确立与否,不仅取决于病原菌的数量和毒力,也取决于机体的抵抗力、年龄和生殖状态等。
患病牛是主要传染源,其体内、体内所有分泌物、流产物都含有大量病原菌,病菌排出体外,污染草场、畜舍、饮水和饲料,造成本病扩散和传播。本病传播途径较多,当病原菌污染饲料、饮水或乳及乳制品时,若消毒不彻底,牛食入了这些污染物后可经消化道感染本病;患病公牛与母牛交配,或因精液中含有病原菌,通过人工授精可经生殖道感染本病;病原菌通过鼻腔、咽、结膜,乳管上皮及擦伤的皮肤等可以感染本病,经呼吸道和皮肤黏膜也可感染本病[1]。
布鲁氏杆菌病属于人畜共患病,对人而言,除消化道感染外,黏膜是引起人体感染本病的一个主要途径;如带菌尘埃可使畜群经眼结膜及呼吸道感染,被毛加工人员易通过黏膜感染。其次,通过伤口感染本病也是人体感染本病的一个途径;另外,布鲁氏杆菌可通过皮肤感染人,经过毛孔或不易察觉的细微创口导致人体感染此病。
潜伏期2周到6个月,多发于妊娠后5~8个月孕牛流产,并伴有胎衣滞留,并伴发子宫内膜炎。流产胎儿多为死胎、弱犊。产犊后母牛因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子宫积脓可导致不孕症发生。公牛睾丸受侵害,引起睾丸炎和附睾炎,精子生成障碍。
此外,还常见间质性乳腺炎、关节炎、间质性心肌炎、角膜炎等。
本病的病变主要位于生殖器官,其主要症状为流产,可根据流行特点和典型症状来判定。如果牛群中有大批孕牛流产,流产后有胎衣滞留;并出现关节炎等症状,流产胎儿和胎盘又有本病所特有的典型病理剖检变化时,应怀疑本病。如果原牛群流产罕见,只是由外来引进新牛之后不久才发生大批流产,也应怀疑本病。还需作病原学检査和血清学检查才能最后确诊。目前诊断牛布鲁氏杄菌病最常用的方法为血清学检查法,我国最常用的方法是琥红平板及试管凝集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2]。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其他传染性和非传染性原因引起的流产相区别,如滴虫性流产、弯曲菌性流产、病毒性流产、牛沙门氏菌病、化脓棒状杆菌感染、饲喂霉变饲料所引起的流产等。
此病无治疗药物,可通过定期检疫和疫苗注射进行预防。
对于老疫区的牛群,每年必须要定期进行两次检疫。由相应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或监督管理单位完成,每年春季和秋季采血化验一次,阳性奶牛一律及时进行深埋或焚烧处理。对阴性反应的牛应定期预防注射。从外地购入的种牛,需单独隔离饲养观察一个月,并进行两次检疫。种公畜每年配种前也需检疫[3]。
布氏杆菌病的常在地区,每年都要进行预防注射。常用的菌苗有布氏杆菌19号活菌苗、冻干布氏杆菌羊型5号菌苗和冻干布氏杆菌猪型2号弱毒菌苗等,以上3种菌苗各有优缺点,养牛场可根据自己的生产情况进行选择。注射过的牛只不再进行检疫。
每次检疫后,必须将被病牛污染的畜舍、运动场、饲槽、饮水桶及各种饲养管理用具等,用5%火碱溶液或5%来苏儿溶液彻底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