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日喜 葛 华 薛中仪
2017年底宝应县水产养殖面积45.26万亩,实现水产品总量15.19万吨,完成渔业总产值50.6亿元。其中河蟹养殖面积29.08万亩,有两个省级扣蟹良种场,去年实现河蟹总量2.56万吨,产值24.13亿元,占水产养殖的半壁江山,河蟹已成为我县名副其实的水产养殖支柱品种之一。
1.养殖户积极性高涨、养殖面积有所下降
去年部分地区受到极强高温恶劣天气的影响,养殖产量略有下降,去年后期河蟹销售行情较好,加上生态养殖技术的普及,养殖户生产积极性很高,但由于光伏发电、“三退三还”及基本农田保护等因素造成今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减少4000多亩。
2.养殖成本不断上扬,利润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①是苗种成本增加
今年春季扣蟹价格比去年同期相比,增加8-16元/kg,按每亩放养10kg计,亩均增加成本100元左右。
②是饲料价格增加
饲料方面除了玉米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以外,颗粒饲料(40%蛋白)比去年上涨400元/吨,按每亩用量0.15吨计,亩均增加成本60元;冰鲜鱼上涨0.30元/kg,按亩均用量400kg计,亩均增加成本120元;螺蛳上涨0.1-0.2元/kg,按亩均用量200-300kg计,亩均增加成本40元左右,这样仅饲料成本亩均增加达到220元。
③是渔药及水质改良剂费用增加
渔药及水质改良剂费用每亩上涨50-100元。
④是塘口租金增加
“三退三还”、光伏发电等因素造成资源越来越稀缺,部分塘口承包费用上涨了200元/亩,甚至有的塘口上涨达500元/亩。
3.产量、规格有所提高
2018年水产养殖业整体风调雨顺,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及河蟹养殖户越来越注重生态养殖,病害发生较去年相比减少,宝应地区几乎没有颤抖病、软壳病等重大病害发生,河蟹产量总体上与上年相比提高明显,平均提高10-20kg/亩。
4.价格有所下降,养殖争抢上市
9月宝应地区河蟹销售价格较去年同期相比,大规格(3母4公)价格每公斤下降20-40元,更大规格(3.5母5公及以上)价格每公斤下降40-60元,中小规格河蟹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
5.智慧渔业、设施渔业比例上升
全县河蟹养殖中,设施渔业占比例达三分之一以上,智慧渔业有2万多亩。
1.销售时间较迟
宝应县河蟹销售与兴化及苏南地区不同,宝应地区河蟹销售习惯在元旦之后及春节期间,目前还未正常上市销售。
2.品牌效应
由于我县注重品牌建设,“宝应湖”商标在2011年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在目前宝应市场中“宝应湖”品牌河蟹基本不受市场影响,与上年同期价格悬殊不大。目前我县正筹备12月份赴海南举办水产品品牌推介活动,主推产品就是“宝应湖”大闸蟹,这一系列品牌建设及产品营销工作,将会提高宝应地区河蟹养殖的附加值,从而提高河蟹养殖经济效益。
3.延伸河蟹产业链
在河蟹养殖产业链方面,由县水产局牵头,组织有意向企业及养殖大户外出调研水产加工,目前(9月)有2家河蟹养殖企业有意向引进河蟹加工技术,主要产品是醉蟹、香辣蟹、蟹粉、蟹油等,使河蟹销售由短期改为长线销售。
1.建立统一计量标准
目前河蟹市场混乱,尤其是在规格方面,“三八”“二七”“一六”规格充斥市场,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销售,无统一计量标准,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蟹农的利益,同类市场不同地区的价格也无法比较。建议相关部门出台具体的统一计量标准。
2.加强病害防控,降低病害损失
建议渔业主管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尽快提出预防方案,指导养殖户开展生态防控。充分发挥各级水生动物防疫机构作用,加强病害测报和测菌配药工作,强化用药指导,科学防控,减少病害发生,降低用药成本,把病害损失降到最低。同时建立专项资金,实施对水产病害导致死亡的鱼虾蟹等进行无害化处理,保护生态环境,以防疫病的传染扩散等。
3.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加强稻田综合种养扶持力度
在保护好基本农田同时,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落到实处,大幅度提升农田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