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红,龚红琴
(1.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永宁乡农业机械管理服务站,云南红河 652405;2.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永宁乡农业技术推广站,云南红河 652405)
苹果树为落叶乔木,是蔷薇科苹果亚科苹果属植物。苹果营养价值很高,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钙量丰富,有助于代谢掉体内多余盐分,苹果酸可代谢热量,防止肥胖。苹果是人们经常食用的水果之一,热量低,每100 g苹果仅产生60 kcal 热量。苹果中营养成分可溶性大,易被人体吸收,故有“活水”之称,能溶解硫元素,使皮肤润滑柔嫩[1,2]。
优质苹果的商品性状与生长环境、土壤、空气、水源、施肥、用药、管理技术、品种等关系密切[3],但其食用、观赏、保健、馈赠所应具备的商品性状基本一致,果品生产者应该了解其商品性状标准,才能避免生产中的盲目性,提高商品性能,增强附加值。苹果树开花前后的管理是实现苹果连年丰产、品质提升的一个关键。
果实品质有外观、内在两大方面,主要包括果实大小、形状、果皮及果肉颜色,果面光洁度、果肉质地和风味、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汁液多少、耐贮运性能等[4,5]。
果实大小是商品性状的重要品质之一。优质苹果要求果实大小均匀。果实大小与单株结果量、树体生长势、肥水管理条件、修剪程度、采收早晚等关系密切[6]。在同一品种范围内,不同区域间的差异性很大,如西北黄土高原果区的红富士单果重大多在200 g 左右,渤海湾地区果个多在250 g 左右。
果实形状应具有苹果标准果实的外形和特征,即扁圆形,且果形端正,果形偏斜的畸形果和小果均非优质果。果实形状受授粉树种类、授粉情况、留果序位和微量元素供给等因素的影响较大[7]。如新红星的果型标准是高桩,萼端五棱突出,红富士的果型是圆形或略显高桩。
果面着色是果实成熟时果皮应达到的颜色,与果实受光状况、后期施肥情况、灌水量、采收时期和套袋与否等有关[8]。果实着色是苹果重要的商品性状,不论鲜食还是加工,色泽都是鉴评的指标之一。
果面蜡质少、叶磨、水锈、虫伤、霜环、果锈、裂纹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果面的光洁度。优质苹果光洁度要求果面锈斑和果点小而少,无病虫害、药害和灼伤斑。果面光洁度与坐果部位、用药种类和时期、通风透光、病虫为害程度等有关[9]。从品种上看,不同品种的光洁度区别较大。一般富士、国光的果面光洁,但梗洼处有微裂;在我国中部地区,生长季节早期干旱,后期多雨,果面均易出现裂口。金冠果面易生果锈,新红星、首红等果面蜡质厚,光洁度好,越擦越亮。青香蕉等绿色品种光洁度较差。
硬度也称爽脆度,与贮运性有关。同品种中,大果硬度小,不耐贮;小果硬度大,耐贮。果实硬度在4.08~4.49 kg/cm2时,口感松绵;4.9~5.9 kg/cm2时,口感微脆或微绵;5~5.4 kg/cm2时,口感较脆;大于5.4 kg/cm2时,口感脆硬。一般品种采收时的硬度可达6.8 kg/cm2以上,贮藏时硬度应在7.35 kg/cm2以上为好。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是评定苹果内部品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决定水果收贮及加工品质的重要指标。各地多习惯作为衡量含糖量的指标。优质苹果较高的糖酸比,口感甜酸适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多少与果实负载量、施肥时期和种类、果实受光状况、叶果比和采收期有直接关系[10]。如新红星在渤海湾和黄海故道一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0.5%~12%,而在黄土高原一带可达14%~15%,红富士也有类似趋势。此外,一般要求早熟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0.0%~11.0%,中熟品种11.0%~13.0%,晚熟品种在14%以上。
苹果中的维生素主要由抗坏血酸、烟碱酸、胡萝卜素、核黄素等组成[11]。维生素是由糖转化合成的,一般含糖量高的品种,维生素类含量也丰富。苹果中的芳香物质在果实中的成份高达70 余种,其中主要包含脂类(28种)、羧基化合物(6 种)、醇类(14 种)、以及游离酸和脂化酸(12 种)。香气浓度与品种、管理水平、成熟度都有一定的关系。
开花前后是苹果园管理的关键时期,也是决定苹果商品性状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果园管理的要点是疏果、病虫害防治、套袋和水肥管理等方面[11]。
苹果栽培要求控制负载量,果实分布均匀合理,留果过多,苹果的质量降低,因此要严格疏花疏果、合理负载,以免相互遮光造成不良影响。果实的分布与树体枝条的分布是一致的,尽量使果实均匀分布在枝条的下方,达到立体结果的目的[10]。应在谢花后7~10 d 开始疏果,及时疏除多余的幼果。富士、红将军等大型果一般20~25 cm留一果,嘎啦、珊夏等小型果15~20 cm 留一果。疏果时应选留果形端正的中心果,多留中长果枝和果顶向下生长的果,疏去小果、病虫果、梢头果、畸形果和果柄短小且向上生长的果。疏果应在谢花后20 d 内完成,尽可能减少养分消耗。
土壤肥力水平也显著影响苹果根系的养分吸收状况。在土壤肥力较高的苹果园,施肥过多不仅效果不好,造成肥料浪费,而且还会引起果实品质降低和环境污染问题;而在土壤肥力低的苹果园,施肥不足则会导致严重减产及果实品质降低[10]。因此,科学合理施肥有利于提高苹果产量和品质,滥施肥料不仅导致肥料利用率低、果实品质下降,还带来土壤质量下降、水体富营养化和温室气体排放等生态环境问题。谢花后是新梢大量生长和果实细胞分裂的旺盛期,肥水条件对影响果实大小和果形至关重要,这是决定苹果商品性状的重要阶段。苹果谢花后如果天气干旱,没有有效的降雨,可以结合浇水追肥,因为苹果开花坐果以及幼果和新梢生长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氮元素,追肥以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有利于提高苹果座果率,促进幼果迅速生长。5 月下旬也是苹果根系的生长高峰期,套袋前果园可以浇一遍水和冲施肥,有利于促进根系、枝条、果实生长发育及花芽分化,既保证当年苹果产量,还可为来年的丰产做好充足的准备。同时,土壤酸化的果园,可以使用土壤调理剂,改良酸化土壤。
病虫害防治是影响苹果商品价值的重要因素,锈病主要发生在谢花后1 个月内,降雨、相对湿度大和喷布波尔多液均会加剧果锈的形成[11]。苹果谢花后到套袋前的病虫害防治是全年的防治中心和重点,也是决定苹果商品性状的关键时期。苹果一般从谢花后30~35 d 开始套袋,在此期间幼果迅速膨大,多数病虫害也进入快速繁殖期,幼果很容易遭受病虫害的侵染危害。套袋前如果打不好药,幼果果面带有病菌、害虫,套袋后,由于袋的遮挡,药剂不能直接喷到果面上,幼果上的病虫害就会繁殖危害果实,造成果实的红黑点病、轮纹病等病害以及康氏粉蚧危害的黑点等。
同时,这个时期是防治一些虫害的关键时期,如红白蜘蛛、潜叶蛾等虫害,此时期世代整齐防治容易。所以谢花后至套袋前的药剂防治很关键,套袋前最好喷三次药,喷药时加上补充钙元素的叶面肥,增加幼果对钙素的吸收,降低苦痘病的发生。
套袋是提高苹果外观质量和商品一致性的重要技术措施,在苹果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套袋以来效果良好。首先,套袋能保护果面。套袋能使果实避免灰尘污染,减少病虫侵害和农药残留量,使果面光洁美观,并能有效地防止金帅等品种果锈的发生。对红富士果实轮纹病的防治效果可高达85%~98%,大大减少烂果率,增加有效产量和收入。其次,套袋能促进着色。套袋对红色品种可促进着色,使果面浓艳鲜红,提高全红果的比例。据统计,红富士套袋果出口的商品率可达50%以上,并且套袋苹果的纯收入成倍增长。此外,套袋还能保持果实的新鲜度。经过套袋的果实,不皱皮,失水轻,能较长久地保持果实的新鲜度,提高果实的耐贮性。
纸袋要选择疏水性、透气性好的内红外褐双层优质纸袋。套袋时间选择在早晨露水干后进行,避开中午温度过高的时间,套袋时要首先把纸袋撑开,将通气孔打开,然后把幼果放入果袋中间,避免幼果贴在果袋上,果柄放在袋口的缝隙中,果柄和袋口不留缝隙,两边收缩用袋边的铁丝扎紧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