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观察

2019-01-05 19:33张大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4期
关键词:肠管肠梗阻开腹

张大伟

粘连性肠梗阻是外科较常见的疾病, 多由于腹部手术、炎症、创伤、出血、肿瘤及异物等原因, 造成腹腔内肠粘连,粘连的肠管使肠道内的内容物通过肠道受阻, 患者表现为腹胀、恶心、疼痛、呕吐等症状。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分为保守与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不会引起手术创伤, 但仍有部分重症患者需要施行手术治疗, 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创伤大,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复发率高,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腹腔镜在胃肠外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适应证和手术范围不断扩大, 腹腔镜应用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 能降低医原性创伤, 减少术后再粘连的发生[1-3]。现将本院应用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作一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5年7月间外科收治的6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 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 每组34例。所有患者均有腹部手术病史, 均经CT、X线、超声明确诊断, 均具有手术治疗适应证, 签署知情同意书。腹腔镜组男20例, 女14例;年龄20~63岁, 平均年龄(46.5±9.2)岁;手术病史为16例阑尾切除术, 5例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 5例宫外孕手术, 4例腹腔恶性淋巴瘤切除术, 4例外伤小肠破裂修补术。开腹组男21例, 女13例;年龄19~74岁, 平均年龄(47.8±9.1)岁;手术病史为18例阑尾切除术, 6例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 4例宫外孕手术, 2例腹腔恶性淋巴瘤切除术, 4例外伤小肠破裂修补术。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腹腔镜组 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选取合适的观察孔, 有手术史患者观察孔距原手术切口应在10 cm以上, 建立气腹, 压力为12 mm Hg(1 mm Hg=0.133 kPa)左右, 不宜过快, 应缓慢建立, 将腹腔镜置入, 根据肠粘连程度、范围及位置选取四孔法进行操作入镜后, 依次探查盆腹腔、结肠、小肠, 明确粘连带, 如镜下见肠管粘连部位为上次手术切口位置, 可行松解, 如小肠梗阻因束带发生粘连导致, 则在镜下将束带松解并切除, 若肠管和腹壁粘连使用无损伤钳抓取肠管, 将其剥离腹壁后实行锐性分离,注意防止肠管的损伤, 若肠管间粘连, 视周围脏器同肠管的粘连情况, 用剪刀进行锐性分离, 若肠管因较大血管粘连应用夹将血管夹闭, 而后将其切断。操作者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从操作规程, 避免损伤肠管、腹壁, 术后严格检查有无出血点进行彻底止血。

1.2.2 开腹组 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采用右侧腹直肌上或下缘避开原手术切口, 于正常腹膜处取小切口探查腹腔粘连情况, 而后缓慢切开腹膜, 防止损伤肠管, 寻找梗阻部位, 观察粘连情况, 进行粘连松解, 而后将肠管自下而上顺序送入腹腔, 逐层缝合腹壁, 视手术情况决定是否放置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再发肠梗阻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5.2±6.1)min、(33.1±2.5)ml、(14.6±2.7)h、(4.1±1.2)d, 开腹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91.4±12.7)min、(126.2±7.4)ml、(37.1±4.2)h、(9.3±2.1)d,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期间术后再发肠梗阻情况比较 腹腔镜组术后发生盲肠综合征1例,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开腹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短肠综合征2例、盲肠综合征2例,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6%;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 腹腔镜组术后再发肠梗阻1例(2.9%), 开腹组术后再发肠梗阻7例(20.6%),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为外科常见的急腹症, 多发病迅速, 如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易至肠坏死, 肠绞窄及全身病理改变,重者死亡, 粘连性肠梗阻分为肠内粘连及腹腔内粘连, 大多为后天因素造成[4-6], 约有80%患者有腹部手术病史, 如再行腹部手术则增加粘连的发生率, 目前对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手段主要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对于早期此类患者应积极实施胃肠减压、禁食、禁饮、中药、针灸等保守治疗措施, 治疗期间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是否好转, 如保守治疗不成功及保守治疗成功率低的患者, 应积极手术治疗,对于有弥散性腹膜炎, 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应尽早手术,传统开腹手术能有效对粘连梗阻进行分解, 但其无法准确定位粘连部位, 操作具有盲目性, 易导致腹腔脏器长时间暴露,术中出血量大, 术后恢复慢, 而且术后再梗阻的发生率高,实践证明手术次数越多, 再粘连的发生率越高。腹腔镜手术应用于粘连性肠梗阻, 能对腹腔进行全面系统的探查, 对粘连范围和部位定位准确, 能有效防止对肠管的损伤, 而且切口小, 术中出血量小, 对腹腔干扰少, 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 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术后再发肠梗阻的发生率[7,8]。本试验显示,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5.2±6.1)min、(33.1±2.5)ml、(14.6±2.7)h、(4.1±1.2)d, 开腹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91.4±12.7)min、(126.2±7.4)ml、(37.1±4.2)h、(9.3±2.1)d,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9%明显低于开腹组的17.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 腹腔镜组术后再发肠梗阻1例(2.9%),开腹组术后再发肠梗阻7例(20.6%),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 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在严格掌握其适应证的同时, 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肠管肠梗阻开腹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一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各级肠管回声增强的临床价值分析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