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林, 杨国坤, 卢荣华, 曹香林, 田 雪, 聂国兴
(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我国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制度建设已历经近30年的历程。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专业学位的试点工作;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了《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1999年至2010年,教育部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及《关于开展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2013年,教育部、人力资源部、社会保障部下发《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2015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重点提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需要强化案例教学,并且规定将案例教学模式实施效果作为专业学位点建设评估的重要指标。因此,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特点,加快推进、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十分重要。2019年,笔者承担了河南师范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案例库建设项目,在近一年的案例库建设过程中,有一些思考,现作如下总结,以期为不断提升该方向研究生的培育质量提供参考。
案例式教学是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模拟真实发生的案件,让受众在接近真实的情境中对该案件进行体验、分析、决策,从而培养其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该方法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临阵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特别是学生运用与课程相关的知识观念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1,2]。目前,涉渔高校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连海洋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等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案例库教学体系。其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吉红教授主持的“依托试验站平台,打造水产学科“一体两翼”实践教学新体系”案例库项目获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大连海洋大学建设了系列“以海洋经济动物为模板的教学案例库”。华中农业大学建设了“创新型水产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育模式”案例库,形成了“产业发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科研+实践技能双导师”、“基地+实验室”、“学校+企业+地方政府”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而目前在全国渔业领域,尚缺乏关于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案例库建设项目。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自2012年成立便开始招收渔业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教学体系过程中,目前已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鱼病学概论》[3]、《鱼类遗传育种学》等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中建设了以案例库为支撑的教学体系。
教育部对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将其培养成为能够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4]。首先,建设渔业课程案例库是调整专业硕士培养体系的重要手段。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有异于学术型硕士,在其培养课程体系设置中应有所区别。结合渔业领域自身的特点,以案例教学为手段,以案例库建设为依托,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其次,以课程案例库为基础,打造专业实践平台,是实现渔业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快速就业、成长的有效措施。对于渔业领域而言,其应用性更强,囊括了渔业资源与环境、育种繁殖、营养饲料、鱼病防治、渔业法律法规、渔业经济与管理等多个研究方向。该领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培养和学习过程中,必须紧密的和生产实践相结合,通过不同渠道和各种途径,深入了解渔业生产的最新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和技术瓶颈、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进行有的放矢的学习,将课堂的理论知识、实验室的实验技术应用到生产实践中。而建设相关渔业案例库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
将不同的渔业案例建设成为案例“库”,是案例教学体系建设的基础及基本条件。一般入库的案例应具备以下特点:一是渔业案例必须是真实发生的,可以是渔业发展史上发生过的或最新发生的,也可以是经过长期调研、总结规律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渔业案例。二是渔业案例需经过严格的筛选。所选择的渔业案例首先应符合教学研究的基本规律,属于渔业领域的研究范畴,在该研究领域内具备典型性、普适性、时效性及启发性。三是所选的渔业案例需具备完整的案例要素,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结果及结论,能够反映渔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四是所建“库”中的渔业案例要达到一定数量,并能够根据国家渔业政策的变化不断更新。
我国渔业发展速度迅猛,亟需大量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到基层就业,但在实际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案例库建设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一是案例库建设缺少激励机制与保障措施。二是案例库建设缺少专业建设团队,单枪匹马现象普遍,不能有效形成拳头力量。三是案例“库”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缺乏指标体系。四是渔业案例库缺乏时效性,不能适应国家政策、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五是缺乏沟通、共享平台,各个高校的案例库不能实时共享。这些问题在渔业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的建设过程中问题突出,有待尽快解决。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研究水产养殖鱼类、甲壳类等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利用过程的营养原理及用以满足营养需要的饲料配方设计、加工及其工艺的学科。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对学术型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主要为开展研究各类营养素、非营养性物质在水产养殖动物体内的代谢规律的基础理论研究,为进一步在博士研究生阶段深入开展研究奠定理论及技术基础。而同时作为一门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对于该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课程设置则应该兼具理论基础、技术操作及应用实践。尤其需要熟悉及掌握不同类型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在不同水产养殖动物中的需求利用及研究进展、掌握水产饲料原料的精准辨识、水产配合饲料配方设计方法、水产配合饲料的加工工艺、水产营养与饲料相关研究技术方法等。而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及经费限制条件下,将案例搬入课堂,让该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模拟实景中学习、讨论,达到教学目的。
在渔业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提出相关课程案例库建设要求,纳入该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该课程教学大纲,同时组织学院教指委委员对在建及拟建案例库进行指导评估,明确案例库的组织实施形式, 包括案例库建设的团队组成、案例库建设的实施形式及数量要求、案例库建设的长效机制。目前逐步形成了以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团队骨干成员牵头的,囊括育种、病害、微生物技术、渔业资源与环境等团队主干成员参与的课程案例库建设团队。要求课程案例具有真实性、时效性、普适性,已建案例库每年更新案例数不少于10个。
原则上将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案例分为基础理论案例及生产实践案例两大部分。在基础理论案例中,主要集中于蛋白质代谢、脂类物质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研究案例,目前已建成“高值蛋白原料替代鱼粉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影响”、“高脂饲料饲喂对水产养殖动物脂类代谢的影响”、“高糖原料饲喂对鱼类糖代谢影响”三个基础理论案例库,建成“中草药添加剂对鱼类糖脂代谢及免疫的作用”、“发酵饲料对水产动物糖脂代谢及免疫的影响”、“水产动物肠道菌群与健康”、“饲料加工工艺与饲料品质”、“投饲技术与水产动物养殖”、“微生态制剂对水产动物肠道健康的影响”、“发酵饲料的研发与应用”七个生产实践案例。在课堂组织形式方面,每个案例设置2-4个学时。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开课前一周将案例材料发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对背景进行资料查阅。第二,在课堂上教师讲授该案例学习的目的、案例的主要发生过程,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第三,以分组讨论为课堂的主要环节,设定讨论的若干主题,分析案例发生的情境。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案例进行分析总结。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时效性,随着国家渔业发展政策的不断调整,水产动物营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研究成果及产业案例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首先,在目前案例库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确定了以课程建设经费及项目经费鼓励教师深入饲料生产企业,广泛收集最新、最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不断更新补充现有案例库。同时鼓励教师将案例库编撰成册,以教材或专著的形式进行出版,丰富教学成果。第二,在相关经费的支持下,带领学生深入生产一线,把案例写到生产实践中,把理论用到现实案例中,使案例“活”起来。第三,未来建设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平台,联系全国相关兄弟院校,互动交流,在线扩充案例库,让案例库“动”起来。第四,资助团队教师积极参加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相关会议,开拓眼界,吸精取髓,避免“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让案例库建设“新”起来。
课程案例库建设在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体系中才刚刚开始,目前尚处于不断发展、完善的阶段,以案例库为支撑,开展案例教学也缺乏经验。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案例库建设及应用过程中,应做到:(1)以学科发展为导向,以产业发展为引领,使案例库既具有特色性,也兼具普适性;(2)建立完善的激励、运行、反馈、评估机制,不断完善案例库;(3)引导教师、学生共同进步,提升案例库专业建设团队质量。相信通过团队教师的不断努力,终会将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案例库打造成为渔业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金课”建设的可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