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曰飞(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农村工作办公室 321400)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是“中国茭白之乡”,经过20余年的发展,茭白产业已成为当地农业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目前,缙云县茭白种植面积达4 333.33 hm2,年产量1.07×105t,年产值3.7亿元,产业规模居浙江省第一,从事茭白产业的农民达3.5万人。但在缙云县茭白种植过程中,因部分农民科学施肥意识淡薄,出现了“以肥换产”的现象;同时,当地用于茭白生产的氮、磷、钾肥配比不合理,导致茭白种植田的养分过剩,成为当地农业面源污染的一大隐患。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通过调研,认为必须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的理念,才能实现缙云县茭白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现将推动缙云县茭白产业绿色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总结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研制适合茭白生长需要的专用肥,并以政府补贴和企业运作的形式在全县推广应用,同时开展茭白缓控释肥田间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合缙云县茭白种植田土壤状况的缓释肥,以推进茭白生产中化肥施用减量工作。
加强茭白病虫害监测预警和发布平台的建设,制定茭白绿色防控技术规程,重点推广茭田水旱轮作、茭鸭共育、理化诱杀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持续推广高效安全药剂应用技术和敌磺钠减量使用技术,推进茭白病虫害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相结合等。
采用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措施,对农田径流中氮磷等物质进行拦截、吸附、沉积、转化及吸收利用,实现对农田流失养分的有效拦截,达到控制养分流失、实现养分再利用、减少水体污染的目的。
根据不同区域田块的地力条件,合理确定茭白秸秆还田量,推广茭白秸秆粉碎还田、堆腐还田等利用方式,提高茭白秸秆本田消纳效率,并减少茭白秸秆直接还田对水体产生的污染。
结合规模畜产养殖和食用菌种植,推广茭白秸秆青贮、微生物发酵、基质化栽培技术,将茭白秸秆转化为猪、牛、羊等的饲料和食用菌的基料。同时,扩大茭白秸秆制作工艺品的规模,以实现茭白秸秆多样化利用。
开展茭白秸秆粉碎、收贮等社会化服务组织试点工作,并出台扶持政策、培育服务主体,以建立茭白秸秆多元化利用的市场机制。
修订完善缙云茭白生产地方标准,宣传引导缙云县茭白生产主体按照标准进行茭白生产,从而提高标准化生产程度。在此基础上,推进“三品一标一证”建设,即鼓励生产主体及经营主体申请使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标识,并逐步实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
增加茭白产品的检测频次,加大对茭白生产过程中农业投入品的执法检查力度,以高毒、高残留农药及限用农药销售使用行为检查为重点,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同时,采用农资店检查与农民田间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杜绝农业投入品经营者和使用者存在侥幸心理而使用违规农药,确保缙云县茭白安全规范生产。此外,加强典型案例教育,以提高茭白生产主体的安全生产意识,确保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使茭白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5%以上。
在茭白生产示范基地探索全程可溯源机制,将缙云县内茭白种植销售规模较大的主体和“三品一标”生产基地纳入缙云县农业主体信息管理系统,配备可追溯所需的设备、统一农产品包装标识、标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码与合格证等。
打造茭白全产业链,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需开展“缙云茭白”地理标志认定和“缙云茭白”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工作,加大品牌建设的政策引导、财政扶持和宣传推介力度,鼓励茭白生产经营主体在“缙云茭白”区域公用品牌框架下建设企业品牌,且要求统一使用印有“缙云茭白”的包装袋。
重点在壶镇镇、前路乡等单季茭一茬两收生产区建设种苗基地,推广应用留种育苗技术,以解决因施用叶面肥和敌磺钠造成的种苗质量下降、影响茭白商品性和上市时间等问题;同时,试验推广茭白地下茎育苗技术,以提高种苗繁育系数,降低育苗成本。
在东方镇、壶镇镇、前路乡、大洋镇等,利用单季茭冬闲田,推广应用单季茭-芥菜轮作生产模式,既可满足不断增长的芥菜市场需求,又能减少茭白田的农业面源污染、提升地力、增加经济效益。同时,试验推广茭白与芋、生姜等作物轮作的生产模式。
茭鸭共育生态种养模式,即茭田可以为鸭提供活动空间,鸭可以控制茭田杂草、害虫发生,且其排泄物能转化为有机肥。同时,试验推广茭白沟栽、套养鸡鸭的生态种养模式。
主动与科研院校开展项目合作,建设茭白产业科技研发中心,并争取各级财政项目资金支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以加快茭白生产绿色生态技术的研发创新。
以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及相关行业专家为主力,组建缙云茭白产业专家团队,以县乡农技人员、“缙云茭白师傅”为重点培养对象,着力培养本地专家和技术能手,建设技能型、创新型、“三爱”型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促进茭白绿色生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同时,建立各类茭白绿色生态生产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并多途径组织开展技术宣传、培训、示范。
把茭白绿色生态生产技术的应用程度作为示范性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认定和项目立项的重要指标,通过对茭白生产主体实施绿色生态评价,促进茭白绿色生态生产技术的普及应用,力求到2020年,县级及以上示范性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能实现茭白绿色生态生产技术全覆盖。
扶持建立、培育各类茭白生产社会化服务主体,全方位提供育苗、机械整地、病虫防治、产品采收、市场收购、茭白叶收贮、农资供应等涵盖全产业链的技术、商品和劳务服务,并建设社会化服务网络信息平台,提高资源共享和利用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