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伟(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市闵行区 0040;江苏海安盐海村镇银行,江苏省南通市 6600)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顾名思义,是指“供给侧+结构+改革”。其含义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变化,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机构的主要形式,在服务“三农”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经历了10年的发展,我国村镇银行的数量和资产规模得到了快速攀升。但受内部产品创新不足、外部传统农业生产观念和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的影响和制约,我国的村镇银行还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而根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的观点,要进一步发展村镇银行,必须要遵循“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发展新理念,根据发展实践,破除发展障碍,发挥市场优势,创新服务产品,加大宣传力度,开拓营销途径,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升社会知名度和竞争力,保障村镇银行“又好又快”发展。本文拟在分析村镇银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村镇银行转型发展的对策,以供参考。
1.1.1 业务以常规产品为主
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是服务“三农”,虽然村镇银行可以找准市场定位,但其服务对象较窄,且自身财力有限,这严重制约了其业务范围和产品开发。现阶段,我国村镇银行的服务范围主要是中小企业和农户,业务也主要局限于存款和贷款的服务。
根据相关规定,村镇银行除了开展常规的存款、贷款业务外,还可开展国内结算、同业拆借、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等各类金融业务。但受大金融环境和村镇银行自身发展的影响,现阶段村镇银行业务仍以常规产品为主。
1.1.2 网络平台起步晚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已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在银行业的发展中,信息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电子银行的兴起,不仅节约了银行的运营成本,而且给客户带来了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而村镇银行虽然经过不断发展和创新,推出了一系列的衍生产品,如在网络营销方面,利用微信公众号、短信平台进行信贷产品的宣传和营销,但很难与区域内大型银行的产品相抗衡,且服务特色不够鲜明,竞争优势较弱。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了我国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求,极大地刺激了当时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为解决我国温饱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目前,由于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规模;同时,在一定时间段内,土地被认为是农民生存的根本,温饱是农民生存的目标,这种自足自给的传统观念的存在,使很多地区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和经营水平不高;此外,农业保障政策不够完善,农产品价格无法得到保障,农业创收程度不高,降低了当前很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再加上农业科技投入使用的成本很高,更使很多农民望而却步。因此,传统农业生产观念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这对村镇银行的业务开展也是一种障碍。
受到众多历史因素的制约,我国农村信用环境差,信用体系不完善。例如,在农村,由于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使得农村金融供给主体无法将那些讲信用和不讲信用、守约和不守约的人区别对待,致使守信者未得到有效保护,失信者未得到严厉制裁,从而造成信用环境不佳,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农村金融业的健康运行和发展[1]。同时,我国村镇银行属于“小银行”“穷人的银行”,其抵御风险的能力有限,如果信用环境较差,会给村镇银行的发展带来很多风险,一旦风险超出其承受范围,就有可能造成村镇银行倒闭,最终影响农村地区的金融投入。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村镇银行亟需从制度优化、结构调整、创新提升三方面入手,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实现转型升级。
2.1.1 破除管理体制障碍
现代企业制度最基本的特征是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2]。例如,“发起行”制度促进了村镇银行扁平化经营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村镇银行经营的灵活性,调动了村镇银行的积极性。同时,由于主发起行持有股份比例较高,村镇银行对主发起行的依赖性较强,且其发展也易受主发起行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程度不高的情况。此外,村镇银行作为独立的企业法人,虽然拥有自主经营的权力,但也承担着自负盈亏的风险,而农业、农村经济属于风险高、效益低的弱势经济,极易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这导致村镇银行的经营风险巨大,再加上作为企业,获取最大的利润是其最主要的目标。因此,村镇银行应确立明确的产权关系,构建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破除管理体制障碍,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优势,调动银行自主经营的积极性,从而促进银行可持续发展。
2.1.2 完善相关制度
制度为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和支撑,对其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且在村镇银行发展初期,制度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村镇银行发展时间较短,存在问题较多,制度体系不完善是主要问题。虽然相关职能部门相继出台了多种制度,但远不能满足村镇银行的发展需求。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银行业的相关管理部门应积极顺应发展要求,完善村镇银行制度体系,保障村镇银行健康发展,同时,由于受区域经济的影响,村镇银行的发展存在区域性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因此,各村镇银行的制度建设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此外,在制度体系完善方面,村镇银行还应在大政策环境的指导下,以服务“三农”为目标,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和农业经济水平,加快对各项制度的修订与完善,以保障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更好地服务“三农”。
2.2.1 简化审批程序,加强风险管控
简政放权,是我国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政府转变职能、扩大企业自主经营权的重要措施。在银行业机构层面,简政放权主要是指减少各类业务的审批程序,激发员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村镇银行作为基层的“小银行”,虽然自身的竞争优势不明显,社会知名度不高,自身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更加贴近农村、扁平化程度高等,这有助于极大地提高村镇银行的工作效率。但目前由于一些体制的影响,村镇银行在很多业务办理方面仍需层层审批。同时,风险控制水平的高低是村镇银行健康发展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而现阶段我国农村的信用环境较差,不良贷款产生的风险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因此,村镇银行应弱化行政流程,简化审批程序,多推出“即时即办、特事特办”的业务产品,提高工作效率,争取更多的市场;同时,也应采取相关措施强化信贷管理,发挥实地调研作用,有效落实“阳光信贷”工程,建立健全信贷档案,做好案防及合规工作,最终加强风险控制能力。
2.2.2 清除过期产品,降低资金成本
资金成本是企业筹集和使用资金所付出的成本,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资金成本就是指存款的利息。资金成本的高低,直接反映出银行的盈利能力,如果银行的存款多、贷款少,就意味着该银行的资金成本高、收入少、盈利能力不强,但如果通过减少存款来降低资金成本,对于银行的发展无疑是饮鸩止渴;如果银行的存款多、贷款多,则资金成本低、收入多、盈利能力较强,但如果存贷比高出一定范围,也会带来较高的运营风险。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科技兴农也得到迅速发展。为了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我国相关职能部门也加大了政策研究力度,并相继出台了众多政策法规,服务“三农”的政策体系也逐步完善。服务“三农”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引起政策的变化,政策的变化就要求村镇银行的服务产品及时更新,否则就会阻碍银行自身的发展。对于村镇银行而言,所谓的“过期”产品主要是指因政策变化而未及时调整的,或者无法满足科学技术水平发展需求的,不能更好服务“三农”的产品或服务。“过期”产品的存在,一方面会浪费银行的资源,另一方面也会削弱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村镇银行应进行定期会诊,梳理相关服务产品,并根据政策变化,及时更新或淘汰“过期”产品,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进而提升银行的市场竞争力,促进银行的健康发展。
2.3.1 乘“双创”之热潮,加速产品创新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双创”对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双创”既有利于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又有利于创业创新人才流动。同时,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将会掀起“双创”热潮,微小企业将会迅速产生。这对于村镇银行而言,最直接的影响是潜在客户不断增多,但由于双创企业的实力有限,给村镇银行带来了一定的信贷风险。
存款和贷款业务是银行的基础业务,也是银行得以发展的基本保障,但受市场定位、业务范围等因素的影响,村镇银行的产品种类非常有限,存款和贷款业务一直占据主体地位,其他业务几乎未曾涉及。而根据相关规定和机构的许可,村镇银行除了可以办理存款、贷款、国内结算、同业拆借、银行卡、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等各类金融业务外,还可代理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业务。可见,村镇银行的业务种类较齐全、业务领域较广泛。目前,村镇银行的业务产品主要是为中小企业和农户办理存款、贷款业务,虽然也推出了“亲情贷”“易贷通”“家庭农场”“弹指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法人宝”“农机宝”“企业员工消费贷款”“工薪贷”“个人商住房按揭贷款”“个人二手住房按揭贷款”11个贷款新产品,满足了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但其他业务领域的产品仍有待开发,且在相同区域内,与其他大型银行等金融机构相比,村镇银行的存贷产品并不具有竞争优势。因此,村镇银行应专注于服务“三农”的主题,乘“双创”之热潮,立足于存贷的基础业务,创新产品内容、研发新产品类型、开拓新业务领域,在为“双创”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和社会知名度。
2.3.2 乘“互联网+”之东风,加深服务优化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自此,“互联网+”迅速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与传统产业深入融合,促进了产业升级,提升了经济生产力,实现了财富的不断积累。其中,“互联网+银行”进一步优化了银行业的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进而促进银行的转型和升级;同时,“互联网+银行”对于信用体系的完善,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即可利用“互联网+”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这有助于村镇银行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和经营风险。
产品创新是开拓市场的重要载体,服务优化则是吸引客户的重要手段,优质的服务不仅能吸引更多的客户,还能帮助村镇银行赢得良好的口碑,进而提升其社会知名度。因此,村镇银行宜采用“跑农户、进社区、到企业”等方法将服务送上门,并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短信平台等现代信息化工具进行信贷产品的宣传和营销。但受众多传统因素的影响,现代信息工具在农村的应用还不够深入,且村镇银行的产品在特定经济区域内的市场竞争优势不够明显。因此,村镇银行应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升级经营模式,并结合网络媒体平台,构建产品营销平台和对外宣传窗口,改进服务手段,优化服务过程,开拓更贴近农村实际的特色服务,降低经营风险,进而促进村镇银行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