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斌,张 凯,李 龙,吴 军,高文斌,宋海江
(1.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延安 716000; 2. 延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陕西 延安 716000)
随着延安苹果知名度的提升和苹果产业的现代化水平推广,当地农民越来越把苹果作为自己的命根子和聚宝盆,大多数农民几乎还是沿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化肥种地思想和做法,致使有很大一部分果农的苹果是收入和投资持平,还有一部分是表现为增产不增收,甚至还有一部分纯碎就是入不敷出。当地广大农民朋友们还经常有一错误思想,老认为自己家人给自己干活不算钱,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农民的科技生产水平比较落后,确实需要专业人员做指导和培训。否则,面对当今人们对“三品一标”农产品的需求和消费理念的改变,将会使苹果受到严重滞销和低价的冲击,进而更加挫伤农民的积极性,最终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陕北延安的主导产业目前主要是苹果业、棚栽业、养殖业、小杂粮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其中苹果产业一项就占到当地大农业结构的70%以上,苹果也越来越成了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苹果现在是当地人生活中每天不可缺少的食物。当前,延安13个县区苹果面积已达到24.4万hm2,年产苹果323.2万t,是陕西省的苹果主产区。延安苹果生产区域有着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海拔高、有机物积累多、果实含糖量高、耐储存等优点。是全国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延安产地的苹果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望,使延安苹果并逐渐走出国门,进入国外市场。所以,在延安便就有了“延安苹果、洛川苹果、梁家河苹果”3个苹果品牌,而且从2017年各县区的苹果又逐渐进入期货销售。由此可见,这对当地政府和当地农民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经济支柱和收入来源。
然而,近年来,我们逐步发现苹果园土壤上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有机肥源严重短缺、土壤结构恶化(团粒结构较少、容重增大、沉实度加大)、理化性状不良、养分失调、盲目加大化肥用量、土壤污染、农田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紧接着带来的增产不增收、早期落叶病、徒长冒条、产量不稳、品质下降、口感变差、不耐储存、果面水裂纹、果锈、微量元素缺乏症等,这些都是直接影响苹果品质和销售价格的决定性因素,也向我们提出了苹果园土肥水应用及管理的新挑战。
针对以上现状,从2015年我们就提出了苹果园土壤改良,而且在市科技局进行了立项研究,经过三年的试验、示范研究,基本弄清了苹果园土壤的现状。并对土壤内部结构和养分进行了取样化验和测试,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开展苹果园土壤改良。现正在全市范围内推行苹果园土壤改良集成技术推广,从根本上修复老果园土壤,解决苹果园土壤结构与养分的障碍性问题。目前,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广大果农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和不足。
土壤改良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进行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才可能见效。土壤是一个由液相、气相、固相组成的三相混合体。这三者之间又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直接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农业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好坏。回顾我们今天的农田土壤,在1978年以前集体生产还有不少的有机肥投入,而十一界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实行生产责任制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模式就不断减少了有机肥投入。再加之当时有些当地官员提出“白色革命”和“无机农业”的过急理论,在短时间内农业产量是大幅提高,这一发而不可收拾就到了今天。致使今天的土壤出现了养分比例失调、结构不良、通透性变差、容重增大、熟土层变薄、进而影响到苹果的产量和质量及效益。但农民还是由于对这些专业知识的缺乏而认识模糊,不以为然。有更多的农民朋友依然是随大流思想和人云亦云的想法,说到改良土壤,他只是认为多施肥,根本就不懂得如何科学改良和配套改良技术,很难满足当前土壤系统改良的需求。
土壤结构不良是一个逐渐演变过程,改良也是一个复杂过程。比如,施肥灌水的方式方法、深翻旋耕深浅、除草用草方式、增施肥料种类、果园清园等都是影响土壤质量的因素,在进行和应用这些环节上用的科学是有利于土壤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反之相反。但当地农民在改良土壤时往往不会将多种单体技术进行配套和结合,而是单一技术进行,顾此而失比,很难真正解决苹果园土壤通透性不好、容重太大、养分不足、肥料利用率低、熟土层太薄、果树根系上移等障碍性因素,也就很难起到改良土壤的目的。
在土壤改良过程中,增施有机肥料是一重要措施。但农民朋友们对肥料的选择上,太不讲究。通常只是拿着一种肥料进行增施,就不懂得多种肥料轮换施用,也不懂得有机和无机配合施用。以前是大量用无机氮肥,后又大量用无机磷肥, 再后来又是大量用无机钾肥。使土壤的“氮多磷少钾极缺”变成了“三要素过多,中微量元素太少”,使土壤“越来越馋”和“中微量元素逐渐成了高产高效的限制性因子”。农民在肥料种类和肥料品种选择上的单一和不科学直接影响到植物养分比例需求。
延安苹果园,大多是10~20 a的盛产园,当初建的乔化园,如今株与株发生极为严重的相互交叉,致使在行间施肥灌水、深翻改土、机械作业极为不方便,更有甚者就没办法进行人工操作,更难以谈得上机械深翻和旋耕与割草。这种现象在延安的苹果园很是普遍,难以满足改良土壤所有作业的需求。
首先,对土壤现状进行系统调查研究,摸清各县域和各果园土壤现状,才能对症下药。延安市分为南部塬区,北部丘陵沟壑区,东部黄河沿岸干旱石山区,西部干旱冷凉沟壑区,中部丘陵川道区等几个地域差异比较明显的区域,而且土壤类型也大不一样。南部塬区以黑垆土为主,北部以壤质黄绵土为主,东部以黄墡土为主,西部以砂质黄绵土为主,中部以粘质黄绵土为主。气候条件也大不一样,南部多雨,北部和西部少雨干旱,中部雨量适中,东部易干旱。由此可见,延安苹果园土壤改良的东西南北中差异较大,在改良土壤时前期的调查研究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弄清了各区域的地域差异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的制定改良方案。
对于延安的东西南北中不同区域的土壤差异,要因地而异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良方案,杜绝千篇一律、一概而论的一个方案实施到底的做法。比如,对于有机肥严重短缺的区域,可以大量种植绿肥和利用果园自然生草的办法;对于有机肥源充分的区域,可以大量增施有机肥的办法。对于南部和东部区域,要深翻改土;对于中北西部,可以旋耕松土。对于水源方便区域,可以实施固定水源的水肥一体化;对于水源不便区域,可以实施移动式的水肥一体化方式。对于山地果园,可以利用鱼鳞坑和反坡梯田和水平梯田的贮水功能;对于平地和山地果园,均可以实行秸秆覆盖和割草覆盖来保墒。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因地而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改良方案。
改良土壤是个繁杂的过程和系统工程,要将物理模式、化学方法、生物措施都互相结合起来,将多项单体技术进行集成应用于一体,才能使土壤的三相组成得以改变。比如:增施有机肥要和配合化肥,自然生草要注意刈割,种植绿肥要压青,深翻改土要结合增施有机肥,秸秆覆盖要注意粉碎,坑施肥水要注意换肥,节水灌溉要结合水肥一体等等。大量实验证明,也只有这样将多位一体,多管齐下,才能真正达到改良果园土壤之目的和效果。
改良土壤不是一朝一昔的事, 得一个过程和12个循环的实施方能初见成效。同时,每一个方案实施一个循环后,要进行跟踪和评估其效果,并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改良方案。比如:增施有机肥, 不能老用一种有机肥,要进行不同种类有机肥的倒换。深翻改土,不能连年进行深翻,这样费工费钱,而应该隔年进行或隔几年进行一次。秸秆覆盖,尽量要用未干枯的秸秆进行满地覆盖树盘或者行间。所以,在一个改良方案进行一个循环后,要进行跟踪观察和分析,进行不断的方案调整和改进,以防止老沿用一种方案而导致二次破坏土壤结构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