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景宁 张志勇 王锐
(河北省隆化县农牧局 068150)
本病主要是由于奶牛分娩前后血液中钙浓度降低引起的,也可以称为乳热症或者是低血钙症。常发生于饲养管理较为良好的奶牛,而且通常发生于产奶高峰期。其发病原因可以分为3 种,即血钙流失、血钙补偿不足及钙的吸收不足。
母牛在分娩前后开始分泌乳汁,使血液中的钙从血液中进入乳汁,随着乳汁向外排出,这时血液中的钙大量流失,需要骨骼中的钙补充到血液中,如果补给速度不够或补给量不足就会导致血液中钙不足而引发本病。
这是在奶牛分娩过程中,由于大脑皮质过度兴奋,其后转为抑制状态,引起甲状腺分泌失调,造成动用骨骼中的钙储备能力降低,不能补偿产后钙的流失[1]。也会导致血液中的钙含量不足而引起本病发生。
在母牛妊娠后期或末期,随着胎儿迅速增大,羊水增多,腹腔中的子宫过度增大挤压胃肠道,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影响钙的吸收。在分娩时,由于奶牛自身分泌的雌激素增多,也就影响其食欲和消化功能。影响血液中的钙量,引起本病。
根据奶牛发病的临床症状可将其分为典型的生产瘫痪和非典型的生产瘫痪。
通常是在奶牛生产后的24h 内发病,可以看到有明显的前兆,包括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甚至废绝,而后出现典型的生产瘫痪症状,表现为病牛站立不稳,交替踏脚,肌肉震颤,随后卧地不起,呈典型卧势,即四肢屈曲于躯干之下[2]。头颈部在最初是伸展,放置于地上,随着病程发展,颈部向胸部弯曲,而且不能伸直。病牛逐渐出现昏迷状态,知觉和意识模糊不清甚至丧失。这时病牛体温逐渐下降,可以下降到36℃以下,心跳呼吸也逐渐减弱,心跳次数增加,达到90 次/min。四肢末梢及体表皮肤等部位的温度随之下降,这时病牛神经放射减弱,对刺激的反应也减弱,当使用针刺时,可以有微弱的反应,有些部位知觉已经消失。病牛的口角流出涎液,舌头伸出口外,用手牵拉牛舌没有回缩反应。鼻镜干燥,肛门括约肌松弛无力,有大便失禁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抢救,会造成病牛在较短的时间死亡,甚至在发病后1d 内死亡。
这种症状多是在母牛分娩后3d 左右发病,发病奶牛症状不典型,发病较为缓和。主要表现为病牛不愿站立,或者是站立不稳,左右摇摆。精神不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较为迟钝。病牛的反刍次数减少,消化能力减弱,甚至不消化。其卧地时可见头颈部呈现S 状。
本病的诊断可以根据患牛所处年龄段在5~8 岁,而且有过3~6 胎的经历,结合发病时间和临床症状等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检查母牛的血钙浓度。如果血钙浓度降低到8mg/100ml 以下时可以确诊为本病。临床中还需要和酮病相区别,酮病是在奶牛泌乳期的任何时间都可能发生,发生后乳汁和尿液中都含有特殊的丙酮气味,甚至是呼出的气体也会含有这种气味。
本病的治疗通常有3 种方式,分别是糖钙疗法、乳房送风疗法和鲜奶注入法。此外还可以使用激素进行治疗,在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对症治疗。
这种疗法主要是针对病奶牛血钙浓度迅速降低的情况进行紧急补充血液中的钙含量,主要使用10%的葡萄糖酸钙300~500ml 对奶牛进行静脉注射,如果在其中加入4%的硼酸可以提高葡萄糖酸钙的溶解度和溶液稳定性[3]。这样能取得更好治疗效果。在临床上还可以使用10%的氯化钙溶液进行静脉注射,使用量是100~200ml。钙制剂在静脉注射时应注意控制速度,不能过快,防止心脏负担过重。注射后如果效果不明显可以重复注射,但经过3 次注射后如果还没有显著效果就需要更换治疗方案。在治疗的同时要防止奶牛发生低血糖和低血镁,需要使用50%的葡萄糖溶液静脉注射,用量为500ml,同时可以使用25%的硫酸镁溶液进行静脉注射,使用量为100ml。
这是在糖钙疗法效果不明显的时候应用。具体方法为使用乳房送风器对乳房进行打气。在打气前先要将乳房中的牛奶挤完,将乳头消毒后就可以开始打气,打进乳房的空气量是以其皮肤紧张,基部边缘隆起,叩击有鼓音为准。打好气后用纱布将乳头包好,防治空气外漏,如果在0.5h 内病牛未出现好转,则应在6~8h 后重复打气一次。如果病牛的乳房出现感染,应先注入碘化钾溶液后再打气,使用的浓度为1%。
这种方法和乳房送风的方法同理,但使用后的效果比乳房送风法要好。具体操作就是向病牛乳房内注入新鲜牛奶,奶牛的每个乳区可注入500~1000ml 的乳汁。这样治疗效果较好。但注射的乳汁要确保经过严格消毒,没有乳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