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区局灶型 Castleman 病1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2019-01-05 05:00林禹帆李然伟范海涛田文杰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滤泡肿物淋巴结

林禹帆,李然伟,范海涛,田文杰,张 明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泌尿外科,吉林 长春130041)

Castleman 病(Castleman disease,CD)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罕见的淋巴组织异常增生性疾病,1954年该病由 Castleman等人首次正式提出,故以其命名[1]。又称为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巨大淋巴结增生等。该病临床上根据淋巴结受累范围主要分为局灶型(localized CD ,LCD)及多中心型(multicentric CD ,MCD),LCD呈单个淋巴结无痛性、缓慢肿大,以浅表淋巴结及纵隔淋巴结最为多见。MCD大多出现显著性多个部位淋巴结肿大。而于肾上腺区者罕见,临床工作中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肾上腺区Castleman病患者,结合临床检查、手术治疗、病理结果及文献复习进行讨论,增强对此类疾病的熟悉度。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4岁,缘于半个月前体检行全腹彩超发现右侧肾上腺区肿物,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腹部平扫+增强CT示:右侧肾上腺区可见一圆形软组织占位,大小4.5 cm×4.8 cm,平扫密度较均匀,增强后肿块内部均匀强化,考虑巨淋巴结增生可能性大。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我院门诊以“腹膜后肿物”收入院。患者病程中睡眠、食欲尚可,无头晕头痛、心慌、血压升高、盗汗、四肢乏力、发热、消瘦等不适主诉及症状。既往体健,无类似病史及家族史。入院后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实验室检查:患者血常规 、尿常规 、肝肾功能 、离子、男性肿瘤标记物、内分泌激素检测均未见明显异常。腹部超声检查:右侧肾上腺区可探及大小约4.4 cm×4.6 cm的低回声光团。初步临床诊断为:右侧腹膜后肿物。患者无明显手术禁忌症,于充分术前准备后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右侧腹膜后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下腔静脉与肾蒂血管间。与周围组织无明显黏连,完整切除肿物。并可见下腔静脉旁一淋巴结,予以切除。台下剖开肿物,质地较均匀,浅黄色。术后病理回报:(腹膜后肿物)符合Castleman病(透明血管型),(腔静脉旁淋巴结)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D20(+)、CD3(+)、CD21(FDC网+)、CD38(灶状+)、Ki67(阳性率5%)、CD5(+)CyclinD1(-)、Kappa(少量表达)、Lambda(少量表达)。术后患者恢复较好,于术后第7日拔除引流管出院。

2 讨论

CD至今为止发病机制及病因尚不明确,临床上确诊主要依据淋巴结活检及术后病理组织检查。根据当前研究表明该病可能与病毒感染(如 KSHV、CMV、EB、HHV8、HIV 等)[2]、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变异等因素有关[3]。该病主要特征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组织学方面以淋巴组织和小血管增生为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患者,也可发生于任何部位的淋巴组织。其病理学分型主要包括3种:透明血管型(HV型)、浆细胞型(PC型)和混合型 (Mixed/HV-PC)型[4],其中HV型占80-90%,其特征在于淋巴结内滤泡间毛细血管和透明血管滤泡增生,“洋葱皮样”外观的淋巴细胞[5],临床表现多为LCD;PC型及HV-PC型较为少见,约10-20%,而PC型特点为滤泡增生,且其间有大量浆细胞浸润,偶伴有Russell 小体,临床表现为MCD[6]。1988年Frizzera提出CD的临床诊断标准:①LCD,单一部位淋巴结肿大,特征性增生性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排除可能的原发病,多无全身症状,肿物切除后一般可长期存活;②MCD,2个或以上部位的淋巴结肿大并侵犯外周淋巴结,特征性增生性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排除可能的原发病,全身多系统受累表现,手术、放、化疗等仅获部分疗效。LCD 患者以青少年多见 ,多由体检或无意中发现,好发部位多见于纵膈及颈部,其次是腹股沟、腋下、盆腔、肠系膜等处,心包、颅内、外阴、肌肉等少见 ,而如本例患者发病于肾上腺区更为罕见。MCD 患者多见于中老年人,病变范围相对较广,可伴有盗汗、发热、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如多系统累及还有一些特殊性表现,如肾病综合征、淀粉样变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骨髓纤维化、角膜炎、干燥综合征、特征性的多发紫罗兰色皮肤结节、甚至Poems综合征等[7]。

影像学检查方面,LCD B超特点,密度类似于淋巴瘤的均匀低回声团块,边缘光滑,分界清晰,伴有钙化时可见片状强回声。CT平扫多呈类圆形,等密度为主,边缘较光整,其内常见钙化,多为多发点片状或簇状,偶见囊变,增强CT为动脉期明显强化且延迟期持续强化,而MR检查T2WI像及DWI序列病灶呈高信号,动态增强特点与CT相近[8],而MCD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

CD于临床工作中极为少见,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且无明显特异性,而肾上腺区CD于1989年由法国泌尿外科医生首次报道[9],患者一般由体检发现,表现为肾上腺区巨大占位,但肾上腺皮质功能往往无明显异常。肾上腺区CD临床诊断中常易误诊为肾上腺肿瘤,如肾上腺皮质、髓质瘤,副神经节瘤,隐匿型嗜铬细胞瘤等。而与隐匿型嗜铬细胞瘤区别在于肾上腺区CD的CT及MRI强化程度不如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肾上腺区CD常见较多滋养血管,可作为临床工作中的参考,以降低手术风险。

治疗方面,LCD患者手术是治疗首选,一般可达治愈标准,复发几率低,远期生存率高,即使对于少数年龄较大、基础疾病较多、手术风险较大的患者或病变部位不宜手术治疗的患者,予以放疗有效率可高达 72%[10]。而MCD生物学行为具有恶性倾向,且临床上极为少见,患者之间存在差异性,目前尚无固定的治疗方案,如病变部位较少,可予以手术切除,并于术后辅助放疗或化疗,可具有一定成效。而病变广泛,手术切除较为困难,一般建议系统治疗,一般选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方案,如COP方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和CHOP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部分患者可取得显著的效果,甚至一部分可达到完全缓解,但停止治疗后容易复发。由于近年来科研工作者不断的探索,对发病机制有了进一步认识,对MCD患者开始采用更多种的治疗方法,例如利妥昔单抗[11],IL-6受体抑制剂[12],抗病毒治疗,对难治性病例亦有选择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均有相应报道,且具有一定疗效。

本例患者我院予以手术切除后,分别于3个月、半年后复查,肿瘤未见复发,患者情况良好,预后较为理想。但由于CD患者极为少见,我科尚未收治其他类型相关患者,有待于以后的临床工作中积累更多样本,丰富临床经验,对该病得到进一步的认识与研究。

猜你喜欢
滤泡肿物淋巴结
横切面与纵切面联合定位法在乳腺肿物微创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腮腺沃辛瘤淋巴间质的免疫病理特征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巨滤泡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2例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激惹型脂溢性角化病的高频超声及剪切波弹性成像表现
声辐射力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甲状腺滤泡型肿瘤的诊断价值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