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病人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进展

2019-01-05 02:15黄慈辉庄振杰张泽鑫林云鑫沈丹婷孙伟鹏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10期
关键词:比容通心络全血

黄慈辉,庄振杰,张泽鑫,林云鑫,沈丹婷,孙伟鹏,王 嵩

冠心病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急剧缺氧、缺血而导致的一种以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2]。冠心病病人常伴有高血脂、高黏血症等其他症状。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及有形成分的流变特性、变化规律及在医学中应用的科学。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可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血液流变学异常和微循环障碍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血栓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当前研究表明,通心络胶囊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方面取得显著疗效,其具有改善血液流变、保护血管内皮等作用。现对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病人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冠心病

冠心病又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中心绞痛属于中医学“胸痹”范畴[3]。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急剧缺氧、缺血而导致的一种以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2]。冠心病已经成为 21世纪高发的慢性心血管病症之一[4],近年来在发达国家其发病率迅速上升,是当前世界上三大主要死亡病因之一[5],属于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中国约在2020年达到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冠心病)发病的顶峰[6]。

2 血液流变学

血液流变学异常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冠心病病人常伴有高血脂、高黏血症,血流变异常、纤维蛋白原增高是冠心病病人的强危险因素。高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可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增加外周阻力,减少心排血量,增加心肌耗氧量,加重心肌缺血、缺氧。因此,Dintenfass提出:冠心病在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往往先有一种或数种血液黏度指标的异常,标志着无症状病程的开始[7]。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及有形成分的流变特性、变化规律及在医学中应用的科学。血液流变学常用的检测指标主要有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变形、红细胞聚集、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等[8]。近年来,关于血脂、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炎性因子与冠心病心绞痛发生发展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9-10]。血液流变学异常和微循环障碍,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冠心病心力衰竭多因心功能不全,体内纤溶活性紊乱,血小板呈相对激活状态,形成血小板黏附、聚集及血栓前状态[11-13]。

临床研究表明,冠心病病人大多有血液流变学异常、血黏度增高的特点, 而血黏度增高则提示血浆蛋白凝聚能力增强,从而易形成血栓等病变[14]。冠心病病人的血液呈高黏滞状态,这种高黏滞的血液特点使冠心病病人发生全身性反应,并在冠心病病人病情发生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聚集性增高的血小板也是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斑块表面的破裂及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

3 通心络胶囊

通心络胶囊是以络病学说为指导,针对心脑血管病以气虚血瘀为基本病机,以益气活血、搜风通络为治则而创立,由人参、酸枣仁、赤芍、水蛭、全蝎、蝉蜕、土鳖虫、蜈蚣、檀香、降香、乳香、冰片等药物组成,在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稳定型心绞痛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方面取得显著疗效[15-16]。临床研究表明,通心络胶囊对高脂血症病人血脂水平具有调节作用,并且可降低血液循环中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能通过多环节、多靶点、多层次发挥血液、血管、心脏三重保护作用[17]。动物实验及体外研究则发现,通心络胶囊具有抗凝、抗炎、抗氧化应激、改善血液流变、保护血管内皮、稳定斑块等作用[18-20]。

4 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机制

有研究认为冠心病病人心排血量的减少使得外周阻力增加,血流灌注减速,导致血液黏度升高,造成微循环障碍,诱发冠心病症状出现以及病情加重,因此血液流变各项参数的异常在冠心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21]。血液流变学异常所体现的高黏度血症、纤维蛋白原升高是冠心病病人的高危因素[22]。目前文献报道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多集中于以下5项指标。

4.1 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比容是血液中血细胞与血浆间的比例,反映血液浓稠性。血细胞比容增高与血液黏度呈正相关,是影响全血黏度的最重要的因素[23]。研究认为血细胞比容小,有利于增加心排血量和冠状动脉血流量,反之,血细胞比容越高,则会导致心排血量和冠状动脉血流量减低[24]。

4.2 红细胞沉降率 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的沉降速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红细胞的聚集性,红细胞处于聚集状态下的血液表现出较高的黏度[25]。研究认为冠心病病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红细胞沉降率增高[26]。红细胞沉降率在辅助冠心病诊断中的特异性为76.9%[27]。

4.3 血液黏度 血液黏度是反映血流性质的重要综合性指标,血液黏度增大,血流阻力增大,易致血液流量和血液组织灌注降低,严重者可出现微循环障碍[28]。根据切变率的不同,一般分为高、中、低切黏度。高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反映红细胞的变形性,低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反映红细胞的聚集性。全血黏度增高提示血细胞比容或血浆黏度增高,其增高可导致红细胞聚集性增高,进而使红细胞变形能力或弹性变差[29]。研究认为,血液黏度在血管中的增高可产生振荡血管内皮的剪应力,从而诱导内皮的机械性损伤,加速动脉粥样硬化[30],高血液黏度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全血低切黏度的增高通常发生在心肌梗死之前[31]。

4.4 血浆黏度 血浆黏度是反映血液黏滞程度的又一项重要指标,反映体内纤维蛋白原、球蛋白、血脂等对血细胞黏度的影响。血浆黏度越高,全血黏度也越高[29]。

4.5 纤维蛋白原 血浆纤维蛋白原对红细胞、血小板的聚集起桥联作用,能增加红细胞、血小板的聚集性,导致全血黏度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显著增高,能增加体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度,同时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8]。

5 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研究

当前研究中,史学颖等[32]通过对12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使用美托洛尔+常规西药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结果表明治疗后试验组病人血细胞比容、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液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美托洛尔与通心络胶囊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变病人血液流变学,提高治疗疗效。赵仕玉等[33]对115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常规西药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疗程均为4周,结果表明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有效改善病人血液流变学情况,提高临床疗效。朱培林等[34]对5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使用美托洛尔+常规西药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疗程为6个月,结果表明治疗后试验组血细胞比容、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张香素等[35]通过对8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进行分组治疗,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疗程为3个月,结果表明治疗后试验组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全血黏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庄恒荣等[36]对56例冠心病病人进行分组治疗,每组2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疗程为6周,结果表明治疗后试验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较对照组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何英[37]对120例冠心病病人进行分组治疗,每组6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疗程为4周,结果表明治疗后试验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修艳筠[38]对70例冠心病病人进行分组治疗,每组3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疗程为4周,结果表明治疗后试验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

6 小 结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一大危险疾病,其病程进展与血液流变学关系密切,其主要相关指标包括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变形、红细胞聚集、红细胞刚性指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等。通心络胶囊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明显疗效,其临床运用广泛,对冠心病血液流变学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有效改善冠心病血液瘀滞状态,从而改善冠心病病情,降低其发病危险。但在通心络胶囊对血液流变学各项具体指标的具体调节上及机制探索、指标改善与症状改善的相关性方面仍鲜有报道。本研究可为通心络胶囊对血液流变学的调节机制探索及明确其在冠心病治疗中具体作用机制提供理论支持。

猜你喜欢
比容通心络全血
通心络胶囊联合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系统评价及序贯分析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碱式碳酸镁微观结构对视比容影响
超声波在线表征MVQ/EVA复合材料的交联过程
通心络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远近期的临床效果体会
倍他乐克联合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价值分析
微量全血彗星试验检测电子制造业不同工种人群DNA损伤
通心络胶囊治疗脑梗死20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