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视觉文化兴起对水墨艺术的影响

2019-01-04 09:59芮毅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6期
关键词:图式水墨图像

传统水墨建立在古人传统生活方式和社会形态的基础上,现代文明的进入使与传统水墨文化相匹配的社会消失了,同时带来了新的视觉文化,水墨面临改革。是把水墨艺术当成一个技术,还是把水墨当成一种思考?如果只把水墨当成一种技术,后面的问题就很严重,学习外在的种种技法得到的不过是古人画画的办法而已。这些表象并不是传统留给我们最重要的东西。把水墨当成一种思考,一种逻辑,学习传统要学习古人感知世界的方式和灵韵的审美方式,“形而上之道”的文化价值和观念才是传统的本质。在中国文学和绘画发展史上产生了无数影响后世的伟大画家与哲学家,他们留下大量画论和经典著作。其中的内容不仅总结了艺术领域的审美规律和形式规律还写到了古代中国人如何看待世界,如何感知世界的审美方式,把这些观念进行有机地提炼适合现代,就像把中药里面有用的成分提取出来,不断和当代视觉文化相互关照、碰撞、反思,帮助我们用中国文化内在机理和规律推进当代水墨的发展。观念的衔接才能形成当代水墨与本土文化的真正关联,在全球的文化交流中才是对等的交流,不被文化同质化又具有差异性。并非仅仅回到传统,而是面对现代科技带来的视觉图像变化,通过重新唤起传统审美方式并与当代视觉文化发生碰撞,生成新的视觉图像,用这种“形而上”的中国文化自身来指导当代水墨艺术,并赋予作品新的观念内涵。

1视觉文化的基本概念

广义的视觉文化是以视觉图像为基础的、以视知觉为主要感知形式的文化样态,人类最早的文明都是视觉文化,如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和非洲壁画。

视觉文化有两个基本概念:“一是指一个文化领域,它不同于词语或话语的文化,是视觉性占主因的当代文化;二是用来标识一个研究领域,是广义的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印刷术的出现使得文字得以大量传播,取代了绘画这种视觉文化的主导地位,通过文字描述令观者建立一个想象的空间来体验作品中的事件经过、人物感情、人物性格、思想。绘画由于理性认知的原因丧失了绘画本身的功能,服务于数学、医学、地理等科学的学习,例如达芬奇所绘制的工程图、解剖图、数学几何图等等,当时的绘画作品也要符合这样理性认知,成为概念文化的附庸。但是照相机和摄影机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切,毕竟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主观的真实,并不是客观上的真实,即便是再追求理性认知再具象,还是和客观真实的对象有无法逾越的区别。照相机和摄影机可以完完全全反应出现实世界的一切真实细节,使得现实世界中的每一个角落都视觉化了,从此视觉文化一直影响着我们。1839年照相机和摄影机的发明直接促使视觉文化的再次兴起,打破了文字对人类视觉的控制。

摄影机问世后的半个世纪,电影艺术成为传播最为广泛的艺术门类,“视觉文化”的概念在1913年由匈牙利电影理论家巴拉兹正式提出,“目前,一种新发现,或者说一种新机器,正在努力使人们恢复对视觉文化的注意,并且设法给予人们新的面部表情方法,这种机器就是电影摄影机”。所以电影的传播,广泛地让人类对视觉文化感受和理解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完成视知觉的回归。整个时代的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影成为最普及的文化样貌,艺术从以语言为中心的文化向以形象为中心的文化的转变。

2当代视觉文化的概念

视觉文化伴随着科学技术而生也因此而飞速发展,由电影开启的视觉文化开始突破原来的样式,广泛涉及电视、影像、广告、建筑、服饰等领域。甚至就连味觉、听觉、触觉等其他知觉的也在向视觉文化转化。这些新的视觉文化样貌都是以影像与形象为中心的文化形态即当代视觉文化。当代视觉文化以视觉图像为基础语言和载体,这种特殊的语言消弭了语言文化的差异,是一种共通性的语言。

有着千年历史的语言文化进入视觉文化的阶段,语言文化和视觉文化有着相同的视点,即语言文化和视觉文化中观者的视点是一样的,所以麦克卢汉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文字的线性排列的逻辑和电影的排列结构是一样的,因此语言文化的文本结构和阅读惯例可以直接进入视觉文化,并延伸成当代视觉文化的一种表现方式,所以当代视觉文化对语言文化即继承又反对。

“古代艺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间存在着无法逾越的距离,而电影却能消除观众与艺术作品之间的这种距离。当代视觉文化就是用画面的具体可见对抽象理性的印刷文化的反叛和校正。”

3当代视觉文化的生成与兴起

进入到当代,科学技术极大发展,视觉文化变得无处不在:日常生活遍布流行化的时尚设计、网络图像高速增长、电视电影影像的普及,还有已经到来的虚拟现实。虽然当代视觉文化发展到今天存在仰赖技术等种种问题,在科学技术发展出现新的当代视觉文化现象的同时几乎都存在着对应的批判者。但当代视觉文化的存和发展是一个无法逆转的过程,并且可预见的将来,视觉文化会转化为一种影像文化,而这种文化已经开始滲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类文化的当代转变正在向视觉文化和影像文化过渡。

在这样一个“读图时代”,图像变成一种力量,变成推动文化转折发展的主要力量。曾经的视觉文化沦为文字的附庸,丧失了自己本身的功能,在今天这种力量让文字也尴尬地沦为图像的脚注。从服饰设计到形象设计,从家居到城市建筑,对美的追求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在图像高速发展的背后隐隐暗藏着一种无限追求视觉刺激产生的快感的贪欲和浮躁。

4当代视觉文化兴起对水墨艺术的影响

对于水墨艺术来说,现代性问题就是视觉文化兴起带来的图像问题。1928年徐悲鸿以现实主义为切入点,开始了水墨画的现代化进程。现代性的问题在徐悲鸿所处的20世纪还不是非常明显,但进入21世纪,当代视觉文化已然兴起,产生的新的图像,反映到艺术作品上形成了一种新的“图式”,这种“图式”对传统水墨中的图式产生巨大冲击,原因是传统水墨中“图式”是相对固定的,如梅兰竹菊等这些传统“图式”,当代视觉文化带来的新图式是传统水墨没有表达过的。

中国传统水墨与中国哲学思想一样,注重对功能、韵律、关系的研究而不是“图式”,所以“图式”的表达在传统水墨里并不是最重要的,抽离于“意象”之外的表达是最重要的。例如书法承载于字,但更多考虑的是字的结体和线条质感而不是字本身的意义,线条结构是一种抽离,线是心理结构的表现,这也就是为什么笔墨是可以表达情绪的艺术手段,孙庭坚《书谱》中写道“达其性情,形其哀乐”,“随其性欲,便以为姿”。书法评判标准就是字的章法结构和线质,相比较于水墨更为纯粹,因为不涉及“图式”。 又例如黄宾虹,他用山石树木线点线面表达笔墨情绪,画面麻麻点点的是笔墨,山石树木只是表象,真正表达的是水墨的情绪。而现代科技产生的图像影像是“圖式”本身传递出来的直接感觉,这两者的审美诉求是不一样的。所以又要抽离笔墨本身的意味,又要把“图式”表现出来给观者,这两个东西同时出现在画面就有矛盾,令表达不充分。

当代视觉文化的影响比重越来越大,当代人的审美倾向已然逾越了传统水墨的承载力时,按照传统水墨程式化的表达是不够的,会让人不知道画面要表达什么。所以,当人们面对水墨艺术中的“图式”时,其本身传递出来的视觉信息需要水墨创作者改变水墨技术来呈现。

中国画发展到今天,已经演变为一种水墨艺术,一种艺术现象,这种现象同油画装置等艺术现象一样,是人类共同的艺术感觉,但又有其独特性。继承传统审美方式对于当代水墨艺术来说既是外在转化同时也是内在转化。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在于能够一直通过其独特的审美方式感悟世界,这种方式连接着水墨艺术的过去和未来,它唤醒水墨的潜能,形成新的美学。水墨这种独具轻盈、灵性的艺术形式在现代性的革命之后,需要用自己内在的审美方式与当代视觉文化不断发生碰撞、反思,产生新的水墨样式,丰富当代水墨艺术。对于每一个生命个体来说,生命重在体验感知。现代工业和科技所带来的纷繁复杂,变成我们心中的焦虑和空虚,被其裹挟着前行。水墨所带给我们的审美方式与自由之境,是我们自己精神的桃花源。

学术经历:

芮毅,1992年生于河北石家庄。2011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15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2018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师从刘西洁教授。

猜你喜欢
图式水墨图像
改进的LapSRN遥感图像超分辨重建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水墨
有趣的图像诗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泼尽水墨是生平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当代水墨邀请展
水墨青花
遥感图像几何纠正中GCP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