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贤 刘文斌 张莹 夏瑾 李钦辉(通讯作者)
(1上海市杨浦区定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090)
(2上海市虹口区曲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437)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全球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预计到2025年,全球将有3.80亿人受到糖尿病的困扰[1]。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减少、延缓各项并发症的发生是糖尿病治疗的主要目的[2]。糖尿病的治疗具有持续性的特点,像全科医疗的六位一体一样,伴随着患者的未来生活,需要坚持治疗,但是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数认识不到位,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治疗的依从性不高,从而影响治疗和生活质量[3]。
查阅文献,胰岛素按照胰岛素结构特征及来源途径分为4类,分别为人胰岛素、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类似物、加入添加剂的胰岛素;按照药效作用分类为6类,分别为超短效、短效、中效、长效、超长效、预混胰岛素;还有最新研制的新型胰岛素,有口服、透皮贴、气雾剂型[4]。胰岛素注射的不良反应从2岁~95岁不等、低血糖为主、短效胰岛素居多,过敏反应以皮下注射反应最多[5-7]。这些更让普通老百姓望而生畏。胰岛素是控制血糖的一个重要手段,1型糖尿病患者需依赖外援胰岛素补充,维持生命[8];2型糖尿病患者虽然不是必须应用胰岛素治疗,但是由于口服降糖药的失效和出现口服药物使用的禁忌证时,仍需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降低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在病程早期或者病程较长时,胰岛素治疗可能会变成最佳、甚至是必需的控制血糖的措施[9]。
基于胰岛素大多是注射剂[10],一部分人存在恐惧、焦虑不安心理,甚至拒绝应用胰岛素治疗,而错过良好的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法[11]。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因为胰岛素注射比口服药物麻烦[12],携带保存不方便,注射部位疼痛、淤血、皮下脂肪增生等原因,部分患者拒绝胰岛素治疗,从而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很差,甚至会出现胰岛素注射不规律或者骤然停止使用胰岛素,使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甚至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的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然而社区是管理慢性病的最佳地,结合家庭医生团队管理可以在社区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行为干预,使其消除恐惧心理,并且掌握胰岛素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其中护理人员对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是在传统护理模式基础上的改善和延续,对糖尿病患者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13],是糖尿病护理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通过在患者日常生活中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增强患者对于疾病知识的了解,提高患者的注射效果[3]。对使用自我注射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人员结合科学、连续的糖尿病知识、胰岛素注射技术、合理饮食及适量运动指导相关的宣传教育[14]。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过程中[15],不仅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同时还注意加强对患者的个体教育指导[16],这样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消除患者恐惧心理,提高患者对注射胰岛素相关知识的了解[17],了解应用胰岛素的优点,使患者对胰岛素的注射操作更规范,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帮助并督促患者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使血糖保持在稳定正常水平[18-20]。
综上所述,应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持续性、互动式管理及心理、行为干预,使2型糖尿病患者消除恐惧心理,熟练掌握胰岛素注射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效的控制病情,提高依从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