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小学思政教育渠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19-01-03 09:20袁培新
新课程·小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课间自律放学

袁培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一线的思政课老师,分管德育的学校行政,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此,结合自己多年的思政课实践,在立足思政课堂的基础上,想方设法拓宽小学思政教育渠道。儿童的学校、家庭、社会生活蕴藏着许许多多的德育元素,饱含着许许多多的德育课程。尤其是学校生活,只要运用得当,可以起到“润物无声”的立德树人作用。

一、列队放学是一门规则意识的德育课程

城区小学一天两次列队放学,在学校适当位置设置放学等候区、文明路、斑马线、仿真红绿灯。当队伍进入放学等候区时,放学队长自行整顿队形、队列:“立正、向前看齐、稍息。”领队转身面向值日老师作报告:“报告,xx班已整队完毕,请指示。”值日教师发出放学指令后,放学队伍两两对齐,列队进入文明路,按信号灯“红灯停、绿灯行”通过斑马线。如下图:

一年近400次列队放学课程,对学生交通规则、集体活动听从指令、尊师敬长等意识的形成颇有建树。

二、课间活动是一门他律与自律的德育课程

小学生好动,课间活动最容易出安全事故,最令校长们头疼。一些学校因噎废食,为了避免事故,采取“坐班制”,即上课老师上完课不离开在课室里坐着,小孩不能离开课室,甚至不准下课,去厕所要经老师批准才能离开课室。学生在老师的看管下,是暂时安全了,但孩子的天性早早被泯灭,学生挺苦,老师也累。

萧伯纳说过:“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学校得培养强者,可见,学校有责任利用课间活动设置课程培养学生自律品质。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要培养儿童的自律品质需要从他律开始。

首先,要做的是“他律”。

各班通过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自主制定班训、几条简单的班规,组建“班规卫队”,制定《班规违纪记录表》。每天值周班长利用早读前或晚学前,对一天的情况进行小结,对没有违纪的学生进行总结表彰。

其次,引导学生“自律”。

德育组要求三至六年级学生由踏人校园的第一天开始,设立《一天作息自主管理表》进入自主管理模式,开展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该表从早读到午阅,从早操到眼保健操,从课堂到课间,从午餐到午休,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出自我安排。一个月结束,成绩优异者可以申报参与班级“自律之星”评比。

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模式,教师减负,学生愿意,自律水平不断提高。

三、评星活动是一门自主发展与民主评议的德育课程

学期初,班主任在班会上公布“自律之星”“进步之星”“服务之星”“学习之星”“才艺之星”评比标准。公开地告知学生班级将在每月月末组织一次民主评星课,激励学生明确目标,争星夺章,自我发展。

以自律之星评比为例,每个小组,生生设有成长积分册,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正副组长负责对组内学生的表现(交作业、课间守纪、清洁卫生、课堂发言等方面)进行打分,良好得2分,优秀得3分,一周结束累计满10分、15分的,可以得到带有学校标志的相应积分图案。一个月结束,积分前20名的小孩,可以成为星级学生候选人。各小组从中选出1名候选人在班内参与“竞星演讲、民主评议”活动。班内10个候选人演讲,各小组民主评议后,按要求给其中1名候选人投票并阐述理由,科任老师也参与投票,得票前5者胜出。

每月一次的评星活动,无论成功或失败,都饱含着学生的自我努力,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伤感,成功了是激励教育,失败了也是一种挫折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是一种挺好的体验课程。

四、传统节日是一门民族认同的德育课程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是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是学校极佳的德育课程。每年春季,开学之初,适逢元宵,我校德育组发动全校学生用红包等废旧材料动手制作灯笼布置校园环境,利用一周时间组织“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一系列活动。每到清明,学校大队部组织五年级全体学生到鹤山烈士陵园向人民英雄敬送鲜花、瞻仰烈士纪念碑。端午时节,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包粽子、旱地赛龙舟、屈原杯国学小达人争霸赛”等活动。中秋,组织古诗词大比拼、书画展、创意小月饼。重阳节,组织摄影展,让学生用行动来孝敬长辈;组织学生诵读文人墨客留下的经典名篇,跟随诗人的脚步,感受古时候的重阳节。每年9月28日孔子诞辰日举行开笔礼,让一年级新生穿上古装学童服,正儿八经地“正衣冠、拜孔子像、朱砂启智、撰写梦想、击鼓明志”,在仪式中体会尊师重学的中国传统文化。

生活需要仪式感,德育也需要仪式感。年复一年的传统节日活动,在孩子心灵深处烙上一个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增强了孩子对民族和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

五、升国旗仪式是一门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德育课程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为分管德育的学校行政,每周星期一坚持举行升国旗仪式,每逢学校举行大型活动,必须举行升国旗仪式,并手持小红旗参与活动。我们的升国旗仪式有以下几个程序:一是升國旗、敬礼;二是唱国歌;三是唱“二十四字歌”;四是唱校歌;五是国旗下讲话。我校德育组高度重视国旗下讲话,主要的举措有以下两点:一是结合国家统一安排的传统与现代节日,如:元宵节、端午节、建党节、教师节、国庆节等定好讲话主题;二是邀请校长、德育副校长、总辅导员、关工委讲师团成员、革命老兵、思政课老师作国旗下的讲话。

我们坚信,领导老师、革命先辈的循循善诱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形成作用不可估量。

“奋斗没有终点,任何时候都是起点。”我想在平时的思政课中,应该不断丰富教学方式、教育形式,不断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更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作为新载体,让学生在学校小课堂和校园生活中也能看到未来大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绘就了中小学思政课未来发展的蓝图,我们更应该勇立潮头、敢为人先,不断提高自己的理性思维,拓宽思政教育的渠道,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编辑:段丽君

猜你喜欢
课间自律放学
自律使人脱颖而出
自律成就美好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以他律促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