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9-01-03 09:20伍明艳
新课程·小学 2019年10期

伍明艳

摘要:数学重要性不是体现在应试教育中的学生分数上,而是体现在通过数学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能力。数学素养的好坏又可以直接体现学生的数学能力。由于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还没有形成固定形式,所以该时期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非常关键。在分析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四个方面论述了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在小学实际教学中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培养

一、绪论

自上个世纪末期著名的教育学家DeSeCo提出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后,各个国家结合自身的教育实际相继开展了核心素养培养的大潮。我国相关部门在2014年明确提出了核心素养的相应观点和教育要求,并且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定义成我国当下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相应专家、学者和教师以此展开了深入研究,对于核心素养的相关定义、培养方法等进行了相应的理论研究。小学生由于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方式和方法,因此该时期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也是培养并强化学生数学思想和数学素养的重要时刻,因此通过探究小学生课堂教育进而实现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研究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当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四个方面论述了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些有效策略。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定义、培养意义与存在问题

1.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定义

通过文献检索可知,我们可以将数学核心素养定义为数学各种素养中最重要的品质,是学生数学能力最本质的体现。虽然当前对于数学核心素养没有完全相同的定义,但是普遍学者或教师认为数学核心素养对推动学生数学综合能力起到关键作用。本文通过研究相关文献认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应该是小学生应具有的,是能够帮助自身数学学习和能力提升的重要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机统一。

2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意义

由于小学生的智力和知识储备等关系,其还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方式和方法,由此小学数学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关键时期。当下对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研究大部分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还停留在理论方面,实际教学应用方面还相对比较匮乏。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和当下小学教学的具体情况,在前人理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效策略,对后续的实际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当前培养存在问题

(1)教师不能读懂教材编写意图

小学数学老师在数学课堂上起着直接的主导作用,数学老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巧、教学方法和技巧等都会影响教学成果。有的老师在准备教学过程中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课堂技巧准备,但是过度地追求教学技巧,忽视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必然会造成教师不能读懂教材编写意图而出现教学问题。小学数学的理论或者概念相对比较简单,但有些教师仅仅通过课本或教材参考书来进行相应理论和概念的解读,忽视对其背后意义进行深度探究,缺乏相应的钻研精神。

著名的学者奥加涅相认为,学生的成绩好坏直接受到学习兴趣的影响。一个人的兴趣能够显著帮助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学习。通过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可知,不喜欢数学课的学生高达72.8%,并且如果数学老师任班主任这个概率更高,具体数值见下表。

通过调查可知:如果实际教学过程中课堂的氛围相对比较活跃、轻松,没有过多压力,老师能够和学生平等交流,这样更能帮助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就是这些简单的要求,由于老师或者学科自身的特点等因素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

(2)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欠缺

每个人在智力发育上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差异,直接反映在对数学的学习上。有的学生当遇到比较难的数学问题时,往往第一反应不是去寻找解题的具体方法,而是去问老师(51.4%)或者问家长(14.5%)。这种遇到数学难题不先通过自己能力进行解决的现象,体现出了当下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独立思考能力的缺乏。数学课堂应该保证学生充分参与其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到专业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能力。

(3)教学缺乏思维训练的系统化

小学老师都知道数学思维训练对于数学学习的好处,在一些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也会有意识地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当学生遇到数学问题时,老师也会要求学生和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或者通过看书自己寻找解题思路。但是这种策略并没有真正有效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当前比较典型的一种教学模式是“猜想—发现”模式,这种模式理论上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但是在教学中实际效果并不太明显。其原因主要是教师为了保证整个教学的连续进行,一般是通过课堂讲义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同时也减少了学生语言表达思考过程的机会。同时,许多老师将授课重点落在了对定理或者规律的解释上,没能真正将思维训练系统化运用到实处。

三、有效培养策略

1.培养学习兴趣

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法宝之一,能够帮助学生全心全意投入学习中,而且可以保持坚韧的意志,善始善终,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数学由于自身的特点而成为一门相对比较枯燥的学科,这种严谨枯燥的学科特点造成了许多学生忽视了数学的魅力,忽视了数学的作用,从而导致其厌倦数学学习。所以如何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在平时进行课堂教学或者教学方案设计时,应该有意识地通过多种形式和多种途径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综合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例如在讲解斐波那契“算盘书”时,可以先将题目用比较形象的小兔子表示,然后再用圆点代表小兔子,随后寻找相应的规律,具体如下图所示。这样就将简单的数学教学形象化、可视化,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也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相应规律的理解和记忆。

图斐波那契算盘书

2.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独立思考能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当下小学数学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课堂主导作用,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而且要求老师能够做到熟练掌控课堂氛围,合理调控课堂教学进程,防止学生由于自身特点出现过度“兴奋”而影响课堂教学。同时,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时应该使学生有个愉快轻松的氛围,防止学生在课堂上不是进行问题的思考,而是察言观色、揣摩老师的意图。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并不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而是老师采用合适的办法,在学生思考过程中做到恰到好处地启迪和引导。

3.在数学活动中进行数学学习

数学教学从本质上可以认为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探究的过程。小学的数学活动应该是多种多样和热闹非凡的,但是这种活动并不仅仅是热闹非凡,而是应该从这些热闹非凡的活动中有所体会和感悟。通过对小学调查发现,小学生更喜欢的数学活动应该是讨论交流的形式,应该像游戏一样进行。因此,教师应该充分重视教学环节中的数学活动对于小学生数学思想方法培养的作用,应该在完成教学活动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经验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总结。

4.全面提高思维能力

在提高小学生全面思维能力中,首先应该通过有趣的习题进行理论、概念和规律的系统性训练。同时,老师也应该强化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如两个小朋友在长90米的草地上对边同时跑步,两个人分别以3m/s和2m/s的速度行进,总共进行了3min,请问他们相遇了多少次?这是一种典型的非逻辑思维题目,如果能够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便非常方便求解。

四、總结

数学核心素养是衡量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不体现在应试教育中学生的分数上,而是学生综合数学能力的体现。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的研究,进而推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后续的数学课堂教学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