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思考

2019-01-03 09:20汪静
新课程·小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计算能力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汪静

摘要:小学数学是学生系统学习数学知识的起步阶段,为之后更高阶段的数学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其中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是数学学习的能力之一,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还要提高计算能力,培养数学观念,发展核心素养。主要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丰富课堂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错误资源,完善数学的教学评价等方面来探究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教学策略

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目前存在这样的一种现状,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对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不感兴趣,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力不集中,这都影响着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发挥每位学生的潜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之一,但是老师经常练习好多数学题,再为学生进行讲授,而学生却将自己置身于教学之外,只是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所以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练习经典题,更好地使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来。

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学生对于乘法的计算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之前学习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内容联系起来,通过学生自主预习就会发现这与之前所学内容有一定的不同之处,使其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学生需要注意计算过程中要使数位对齐,掌握具体的算理。具体教学中,我会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商场中售货的场景,通过购物结算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丰富课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就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积极参与才能更好地加以练习,所以要丰富课堂教学的方法,使其更加多样化。课堂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形式,老师可以就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选择应用。如果在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又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如果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思维,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所以不论采取哪种教学方法都要从实际出发。

例如,在学习“小数加法和减法”时,要让学生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利用多媒体将生活中应用小数加减法的情况呈现出来,使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加以思考和运用。然后选择适量的计算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将掌握的内容落实到数学题中,对出现的错误深入分析,更好地提高计算正确率。

三、充分利用错误资源。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让学生自我摸索,而是要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进行,同时也需要老师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错误资源。由于学生在数学练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这时学生往往选择逃避的态度,只想练习新的数学题,而不想面对自己的错误。所以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如果是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就要进行查漏补缺;如果是自身的马虎大意,就要端正态度,加强练习,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例如,在学习“分数乘法”时,我会在教学的开始提问学生: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这样引出分数乘法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区分分数乘法与分数加法的内在联系,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数学题目的练习,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运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将自己出现的错误记录在错题本上,再选择类似的题目进行练习或者重做错题,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四、完善数学的教学評价,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评价为小学数学教学明确了方向,要想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就要进一步完善数学教学评价,将计算能力纳入其中,而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包括计算思维、运算法则、计算方法和学习习惯等,这就要求教学评价的主体更加多元化,评价方式更加多样化,评价内容更加全面化,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例如,在学习“分数除法”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不同的表现,这时就需要老师进行观察加以评价,而不是只注重学生最后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在评价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也积极参与到评价中来,进行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总之,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要从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学习方式等方面共同采取策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为之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计算能力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