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梁启超家族浅析名人家庭教育

2019-01-03 06:56惠昕
牡丹 2019年36期
关键词:梁启超家风子女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先端正了自己的思想,做到修身,完善自己的品行,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之后上升到国家的层次“平天下”。由此可见,古人十分强调个人修养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家庭中形成的,所以家庭与个人的成长密切相关。与其说国家的命运掌握在一些政治家的手里,不如说国家的命运掌握在每个父母的手里,名人的家庭教育更是整个社会的重要示范。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是一位存世著作非常丰富、涉及内容广泛、思想深刻的学术大家,他一生不仅留下了巨著《饮冰室合集》,还留下了直接写给子女或涉及家庭教育的大量家书。家书反应了他小时候受到的家庭熏陶和个人的人生经历,他用一个父亲的真挚的情感,表述他对于孩子们的谆谆教导,他的博爱教育及“寒士家风”教育,促使子女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坚忍不拔的独立品格。

此外,由于他成功的家庭教育,他养育的九个儿女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均取得了傲人的成就。199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由梁启超的外孙女吴荔明所著。这本書结合梁启超寄给子女们的书信,对梁启超的家庭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字里行间展示出梁启超对子女们的关爱。学者方力平的《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研究》,从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以及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的内容、方法和特点,体现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学者对梁启超家庭教育的现代价值研究,揭示了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梁启超的家庭教育给当今的家长很多启示,尤其是当代独生子女家庭。首先,父母包办一切,孩子独立人格的缺失成为主要的问题;其次缺乏民族主义教育,孩子的思维越来越狭隘,爱国主义教育亟待提升;最后,当代孩子们功利化学习较为普遍,这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梁启超倡导的趣味教育,在当今的社会依旧有值得借鉴的现实意义。

一、梁启超的生平及子女成就

(一)梁启超的生平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年间的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

梁启超家族之前经历了几次迁移,他的祖先由福州迁至广东省南雄,最后迁徙至新会,并在这个山谷中隐居了数百年,梁启超先生就出生在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小山村。他的祖父一直在村中的蒙学馆中担任教谕,其每日睡前都会给梁启超讲古代文人、英雄的故事。正是这种耳濡目染使得梁启超的爱国思想在心中萌芽。梁启超6岁以后开始学习文化知识并不断提高学业水平,其父亲、母亲对他的要求也非常严格,要求他既要做好学问,也要注重个人品性,并且通过一些田间劳作,培养其吃苦耐劳的品质;要求其遵守家风,恪守礼仪,不允许有任何违背礼的行为出现。梁启超青年时期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变法失败后,经历了短暂的流亡。为完成他的立宪梦,他再一次以司法总长的身份走入仕途,无奈袁世凯出任大总统之后,内阁倒台,自此他开始告别政坛潜心著书。

(二)子女成就

由于祖父、父亲、母亲等亲人的教诲与严格要求,以及他后来经历的一切,他对子女的教育始终遵守着一条准则。他心中的教育不只是知识的灌输和对某种目的的一味追求,而是更加重视对子女品德、个性的培养。他养育的九个儿女在各自的工作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羡幕的成就。“一门三院士”,这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也是世界上鲜见的。长子梁思成是著名的建筑学家,次子梁思永是著名的考古学家,三子梁思忠毕业于西点军校,学成后回国任炮兵校官,四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和工商管理学家,幼子梁思礼是我国著名的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不仅仅是儿子,梁家的女孩也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大女儿梁思顺长年从事外交活动,二女儿梁思庄是著名的图书馆学家,三女梁思懿和四女儿梁思宁分别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参加过新四军的老一辈革命家。他们在十几个领域都做出贡献。不仅仅是九个子女在各自的岗位上表现出色,其孙辈也同样人才辈出,这些无疑都与梁启超成功的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梁氏兄妹的成就是个人勤奋的收获,更是梁启超家庭教育的成功。学习借鉴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思想,对现代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内容

(一)爱国主义教育

博爱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是梁启超家庭教育的首要内容。梁启超认为,教子之道除了“严”之外,还要贯穿一个“爱”字,二者缺一不可。在梁启超留给子女的大量书信中,可以真切地体会出他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梁启超写给子女们的书信中,内容涉及了子女们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梁启超还时常教导子女们不但要爱自己还要互相爱护,最重要的是爱护自己的祖国。所以他的一生,不论是在政治方面,还是在学术研究方面,都能够看到他对于祖国的热爱以及对于民族复兴的奋斗期望。在孩子长大离家后,梁启超还以书信的形式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梁启超的子女中,有出国学习的,并且有条件在西方国家过上优质的生活,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人留在国外,学业有成之后都回到祖国,以一腔的热血和满腔的热情报效祖国,为祖国建设奉献了自己的光和热。

(二)“寒士家风”教育

“寒士家风”教育,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是梁启超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梁启超出生在贫寒的家庭中,从小在勤俭、朴实、上进、好学的家风中成长,他倡导“俭以养德”的“寒士家风”,不仅仅是在物质层面上,还希望子女像“寒士”一样勤俭而好学上进,培养良好的品德。他强调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调和,并偏重于精神上的修养:“人类只要精神生活不枯竭,那么物质生活当然不成问题。”梁启超的寒士家风教育主要是为了磨练子女们的人格,希望子女养成俭朴、坚强、好学、上进的品格。

(三)趣味教育

梁启超认为:“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他非常细致地把握每一个孩子独特的特点,主张趣味教育,不仅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因材施教,他会尊重孩子们的意见和选择,实施民主公平的思想教育。除此之外,他还非常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培养子女的实践能力。他认为:“一个人无论把书本上的东西背得怎样滚瓜烂熟,但如果不会应用,一样毫无用处,学校与社会不可以分离,于学生在学校时,令其研究一切社会应用之事。”梁启超家庭教育的方法,以及民主的家庭氛围,使得梁启超的子女们都形成了乐观的性格、广泛的兴趣,热爱生活、乐学好进。

三、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启示

(一)培养独立人格

梁启超强调子女要有自立、自尊、自强、不依附于他人的独立人格。他很注意培养子女吃苦耐劳的精神与坚忍不拔的毅力,告诫子女们要有随时遭受挫折的思想准备。只有具备随时接受命运挑战的忧患意识,有不依赖父母能够自立、自强、自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在社会上找准自己的位置并立于不败之地。虽然他对子女要求严格,但并不过分干涉子女。他是个非常民主、慈爱的父亲,从不进行盲目无针对性的说教,也不一意孤行地勉强子女接受他的主张,而是尽可能地分析利弊,采用循循善诱的方法,引导子女们按照自己的个性特长与兴趣爱好进行取舍。

当前,独生子女家庭在我国家庭中占有极大比例,成为我国家庭的重要构成,引起社会的极大重视。独生子女家庭有时会忽略孩子的独立性和个性发展,对孩子进行过分干涉。孩子越来越缺乏独立自主意识,缺乏坚忍不拔的意志和适者生存的忧患意识。对此,独生子女家庭应注意培养子女的独立人格。

(二)引导真诚谨慎的交友观

人的成才不单是个体的行为,还具有群体的特性。人也不可能孤独地生活在某个角落,而需要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这种关心除了来自亲人与同事之外,更多地是来自朋友。梁启超对子女交友问题的教诲,概括起来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交友不是无功利的,但又不是全功利的;其二,要宽以待人,即胸襟坦荡、虚怀若谷、以诚相待;其三,笃于友情,始终不渝,不轻浮。大教育家朱熹为了让子孙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在生活中亦一再地强调子女交友要慎重。可见关于交友,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极大的重视。帮助子女形成正确的交友观,对了女将来的发展有极大帮助。梁启超对子女的交友观教育,值得广大父母在引导子女时予以借鉴。

(三)引导趣味学习

在学习方面的指导中,梁启超反对读死书,死读书,认为这种读书方法只能把一个充满灵性、创造力的人塑造成一个仅会复制的工具。他奉行趣味主义,他认为趣味能使人激情满怀地生活,在工作学习中不觉得辛苦,充满情趣地做任何事,在得到理想的结果之余,还可以得到功利主义者所得不到的乐趣。

青少年正处于兴趣爱好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教育不得法,使他们对高等趣味感到厌烦,必然会到学校外面寻找低级趣味。笔者认为,必须在这个关键时期给青少年以积极的、健康的兴趣引导教育,使青少年地在了解有用知识的同时,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梁启超劝告教育工作者加强教育的趣味性,他认为摧残教育趣味性的方式,一是注射式教育;二是课目繁多,使学生疲劳厌倦;三是把学习当手段,就好比敲门砖,用过之后就扔掉了。他号召教育工作者把教育当作最有趣和最有意义的事业,把自己的生命和被教育者的生命连为一体,为振兴中国的教育事业而努力。他要求子女们从生活中去学习,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在社会中获取生存的能力。而这一点正是我们当代教育所缺乏的,当代教育把社会现实与学生隔绝开来,束缚了学生。

当今家庭教育的现状令人忧虑,要解决当前的家庭教育问题,关键是要解决父母的教育观问题。首先,父母应该明确,子女是独立的人,他们有独立的思维。当前的学校教育还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内容,很少有时间去刻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承担起这一职责。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家长要与孩子平等对话,进行轻松、愉快的交流,这样容易让子女接受自己的意见或建议。有时孩子的成长不能只是依靠家长的监督和管束,从孩子的兴趣出发不断引导他们,才是成功的家庭教育。

四、结语

梁启超从德、情、智等方面对子女进行引导,细致关注每一个孩子,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因材施教,并对他们的前途进行合理的建议和引导,做到了德为先、情为重、智为主,促进了子女的全面发展。这对当代家庭的子女教育具有极大意义。

(渤海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作者简介:惠昕(1995-),女,蒙古族,辽宁阜新人,碩士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学(历史)。

猜你喜欢
梁启超家风子女
梁启超中国通史撰述略考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勤劳节俭传家风
梁启超: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家风伴我成长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
梁启超的妇女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