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人

2019-01-03 06:59苏童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9年47期
关键词:葛朗台清点苏童

许多年以前在一个朋友间的聚会上,我听见一位女孩这样评价我的一个寡言少语的朋友,他懂得沉默。女孩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里熠熠发亮,你可以从那种眼神中轻易地发现她对沉默的欣赏和褒奖。我一直自认为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从那次聚会开始,我似乎不再为自己的性格自卑,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自由地顺从了自己的意愿,能不说话则不说话,能少说话则少说话。在沉默中我一次次地观察别人,发现了许多饶舌的人,词不达意的人,热情过度的人,发现了许多语言泛滥热衷于舌头运动的人。这些发现使我庆幸,我庆幸自己是个沉默的人。我情愿不说话,绝不乱说话,情愿少说话,也不愿说错话。

在许多场合,我像葛朗台清点匣子里的金币一样清点嘴里的语言,让很多人领教了沉默的厉害,事实上很少有人把沉默视为魅力,更多的人面对沉默的人感觉到的是无礼或无聊,有时一个沉默的人去访问另一个性喜沉默的朋友,其場面会像一部三十年代的默片电影。坦率地说,我本人就经常与性格相仿的朋友在家里上演这种默片。等到对方告辞,两个人的脸上不约而同地掠过一种解脱的表情,一个下午或者晚上互相都觉得是在浪费时间。

但是时间和生活会改变一个人,这些年来我不由自主地体验着自身的变化,这种变化也许始于家庭生活的开始,也许始于几个“多嘴多舌”的朋友的影响,反正我现在开始大量地说话了。大量说话起初是出于需要:妻子需要与我讨论家事国事和其他有用无用的许多事;女儿需要我给她讲许多胡编滥造的神话故事,需要我给她解释街上广告和店牌的含意;几个谈锋锐利海阔天空的朋友说话时也需要我配合……我总不能无动于衷,光是在一边张着嘴嘿嘿地傻笑,光是点头称是,我总得发表一点自己的见解。渐惭地,需要变成了习惯,不管是谁与我交谈,我总是争取比对方多说一些话。奇怪的是我在不停地说话中竟然获得了某种快乐,这快乐是从前与我无缘的,这快乐的感觉有点朦胧,有点像拧开水龙头后水喷涌而出的快乐,也有点像铁树开花聋哑人歌唱的快乐。

学会说话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会生活。我记得几年前一位远方的客人来访,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与他交谈。客人临别时对我说:你很健谈。我先是惊讶,然后便是一种喜悦了。这种喜悦酷似一只雏鸟刚刚学会飞翔的喜悦。是的,是鸟就必须飞翔,是一个健康的人就必须说话,这就是生活。

生活当然不仅是说话,生活也包括沉默。有时我会怀着怅然之情回顾我沉默的少年和青年时代,我会思考许多人沉默的原因。我想,有些人沉默是因为不想说话,有些人沉默是因为不善说话,有些人沉默是因为不懂得说话。沉默的人以沉默对待生活,但沉默是一把锁,总会有一把钥匙来打开这把锁,这也是生活。

(选自《苏童作品精选》,有删改)

定点钻探

苏童的文章一般被认为具有想象奇特,飘逸洒脱,构思灵巧,在淡淡的氛围中,自有一种韵味,在不知不觉中给人以美的熏陶的特点。《沉默的人》是一篇夹叙夹议的散文,通过写不同人生阶段自己对沉默的认识来阐发独特的感悟,作者以一种细腻敏锐的笔触,展示其独具慧眼的温情与智慧。

本文的叙述与说理不仅完美融合,还能够做到相得益彰。叙述自然引出说理,说理反过来为叙述增色。如果说叙述是绿藤,那么说理就是点缀藤间不可缺少的红花。比如文章一开头就写了一个有关沉默的往事,作者自然写出这个经历对自己的影响“能不说话则不说话,能少说话则少说话”,叙述与说理完美结合,让人读后感悟颇深。再如文章前面部分主要是叙述自己的经历,最后一段在叙述的基础上延伸出自己关于沉默的思考。整篇文章叙述与说理有机融合,绝无生硬之感。

为了使文章生动透彻,作者在叙述上也用了一些修辞手法,类似“在许多场合,我像葛朗台清点匣子里的金币一样清点嘴里的语言”这样的比喻让人拍案叫绝。

猜你喜欢
葛朗台清点苏童
白领葛朗台的秘密
主持人:吴义勤 陈培浩
原位清点法应用于术前物品清点的效果研究*
互联网对商业银行零币清点工作的实证分析
被冤枉
显微镜下手术器械、敷料清点单和清点方式的改良设计与应用
《欧也妮·葛朗台》的人性寓言
书刊动态清点工作探讨
烘云托月月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