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住宅价值场效应评述

2019-01-03 02:01张亚静袁竞峰成虎
中国房地产·市场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场效应

张亚静 袁竞峰 成虎

摘要:深入分析绿色住宅价值的内涵,提出了绿色住宅的价值表现为“人”对绿色住宅需要的关系,价值的大小则是绿色住宅被“人”需要的程度。将绿色住宅价值作为纽带,重新审视了人与绿色住宅的关系,为绿色住宅价值场的提出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将物理学中的场论引入绿色住宅价值研究中,提出绿色住宅价值场的概念,指出绿色住宅价值场的场源对一定范围内人的影响及影响程度即为场效应。通过构建场效应模型,找到影响消费者绿色住宅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绿色住宅价值;场论;价值场;场效应

中图分类号:F2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38-(2019)12-0051-59

收稿日期:2019-09-24

1引言

随着绿色建筑在全球范围内被推广和发展,一种新型住宅模式一绿色住宅应运而生。与传统住宅相比,绿色住宅强调在住宅开发及使用过程中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消耗,侧重住宅的低碳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绿色住宅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我国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的建筑面积已超过7000万平方米。国家层面和部分地区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对绿色建筑的发展规划、评价标准、管理办法等方面进行规范。但是仍然存在着供给不足、发展速度较慢、规模偏低、重设计轻运营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绿色住宅的价值没有得到行业乃至社会的广泛重视和认可。因此,要实现绿色住宅在我国的大力发展,必须深入分析绿色住宅价值及其对消费者的影响。

目前学术界关于绿色住宅的理论研究多集中.于政策机制、经济效益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这些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偏重对绿色住宅这个客体的研究,而忽视了住房消费者(市场主体)及绿色住宅周边环境(客体)对于绿色住宅发展及其价值发挥的影响。孙伟平提出价值表现为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然而,目前我国缺乏对绿色建筑价值的深人研究,即没有深人了解和研究绿色住宅和住宅消费者之间的一个互动及相互影响关系,也没有深人研究绿色住宅和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

物理学中“场”用于揭示空间物体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随着人们对场理论研究的不断深人,使得场论在其他学科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建筑工程领域。建筑场的提出是场理论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延伸。丁宁、林煌斌、张俊峰、刘辉、李悦等学者分别从建筑学、哲学、心理学和工程哲学方面研究建筑场的概念和意义,认为场论是研究内部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理论。然而,建筑场中具体连接绿色住宅与消费者的介质是什么?这一问题可由绿色住宅的价值来解答:绿色住宅的价值很好地架构起绿色住宅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桥梁。基于此,本文提出绿色住宅价值场的概念。从人居需求人手,将绿色住宅与消费者抽象地看成质点,将人需求的变动解释为受到某种力的作用,通过分析绿色住宅价值场效应,探索绿色住宅对消费者的影响。

2绿色住宅价值场及场效应的内涵

2.1绿色住宅价值场概念设想

孙伟平在《价值定义略论》一文中提出价值较为科学的界定,“在实践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主体尺度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客体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主体本性、目的、需要等相一致、相适合、相接近的关系”。这个定义可以理解为根据主体的利益、主体的价值需求来评判客体,判明客体对主体有无价值,价值是大还是小。将这个定义套用在绿色住宅上,那么这种关系的客体,即绿色住宅,具体指的是绿色住宅在化学方面、物理方面、几何方面、机械方面或服务方面的属性;关系的主体,即人,没有人对住宅的需求,价值关系就无从谈起。因此,绿色住宅的价值主要表现为“人”对绿色住宅的需要关系,价值的大小则是绿色住宅被“人”需要的程度。将场论引人到绿色住宅价值研究领域,就形成了绿色住宅价值场论。绿色住宅价值场的思想受建筑场的启发。刘辉等(2006)认为建筑场就是建筑对周围环境存在的影响,是通过建筑空间发生作用的。丁宁提出建筑场的定义为“建筑场是以建筑物(建筑信息发生方)的存在所形成的建筑空间环境作为前提条件,以人(建筑信息获取方)介人其间的动态存在形式作为必要条件,在建筑信息的处理过程中产生共振效应的一种建筑空间体验形态”。林煌斌等从哲学角度提出“建筑场是人类建筑环境与自然界共生所形成的和谐整体,它包括建筑物、气候、山水、土地和植被等,在参与塑造生活在该建筑场中每一个内界(精神)的方面,建筑物的作用不可低估”。薛求理认为建筑场是作为建筑场源的形态、自然力和社会文化,使处于特点时间、空间点上的人生命值变化的现象,反映了外在客观因素引起内在主观因素变化的过程。李悦总结了前人研究的不足,重新诠释了建筑场的概念“建筑场是建筑与环境、人能量流动的介质,产生的场力因建筑的类别、体量、规模等因素而表现出不同”。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认为建筑场是研究建筑、建筑环境和人的空间关系。这里,建筑物是空间关系的基础,人的动态性特征是必要条件。然而,关于建筑场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1)建筑场的研究停留在宏观层面,主要在建筑對人以及建筑对环境的影响与评价上,建筑场具体是通过什么使住宅和人相互联系的;(2)建筑场的客观实在性没有表述清楚;(3)建筑对人产生影响的同时,人也会对建筑的性能产生影响,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需要一个共同的联系链来统一。

场论是关于场的性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理论。场具有和绿色住宅价值类似的基本特性:

(1)场的动态性。场量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变化的,是空间坐标和时间坐标的函数,正如绿色住宅价值随着主体和客体的变化而变化。

(2)场的区域性。地球上存在各种各样的场,不同的场源属性产生不同的场。这正如绿色住宅价值在不同区域环境中具有差异性。

(3)场的客观性。随着人们对场的深人研究,场的存在已经被证实,如电场、磁场、电磁场、引力场等,这正如绿色住宅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

(4)场的主客体统一。场主要研究场源对场中质点的作用关系,正如绿色住宅价值反映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的关系。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绿色住宅价值与场具有相似的特性。在静电场理论中,由于电场的存在,使得电荷之间不直接接触,也有力的作用,力的大小与电荷的电量有关。绿色住宅不仅具有普通住宅的一般功能,还能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环保、高效的生活环境。其价值与人的需求是密切联系的。绿色住宅的价值可以说是联系绿色住宅和人的真正内因。前文中提到,绿色住宅价值主要表现为“人”对绿色住宅需要的关系,这种关系使得绿色住宅与人不相互接触也能产生力的作用。这与静电场中场力的特点十分相似。绿色住宅与人之间存在一种类似场的介质,其存在的前提是绿色住宅具有价值,因此这种介质可以称为绿色住宅价值场。

2.2绿色住宅价值场内涵

绿色住宅与周围环境和身处其中的居住者有密切关系。一方面,周边环境对绿色住宅具有重要和独特的贡献。首先,从时间角度看,建筑与周边环境形成一种历时的共生关系,在建成环境上具有相同的时代指向。其次,从空间角度看,绿色住宅与周边环境蕴含着一种同源的文化形态。因此,綠色住宅与周边环境构成一个整体。最后,具有同样内在价值的绿色住宅,会因为其所在的环境、经济、文化的不同,影响其内在价值的发挥,表现为外在价值的不同。因此,绿色住宅的价值具有空间性,评价其价值不能脱离具体的环境而存在。另一方面,如果绿色住宅不足以满足人的绿色需求,必然会出现人们在普通住宅与绿色住宅之间来回流动,如同磁场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作为磁场的磁极,绿色住宅就像磁铁释放着磁场一样,具有磁性向外辐射,吸引着人们在此之间相互流动,而人们的需求影响了绿色住宅的价值实现。针对绿色住宅价值的这一磁场特性,我们将场的概念引人其中,提出“绿色住宅价值场”这一全新理念,从价值场的角度来研究绿色住宅与人之间的关系。由此提出绿色住宅价值场的定义为:以绿色住宅的存在所形成的建筑空间作为前提条件,以介人其间的人的心理空间作为必要条件,在绿色住宅价值实现的过程中产生人与绿色住宅共振效应的一种建筑空间形态(见图1)。由此可以看出,绿色住宅价值场并非是绿色住宅价值与场的简单叠加,而是场的概念和方法的移植,体现了价值的空间存在形式。

通过比较静电场与绿色住宅价值场的性质,可以更形象地理解绿色住宅价值场。

(1)有源性。静电场的场源是指处于有源电场中的点电荷,由源电荷决定了电场的性质,电场场力大小取决于点电荷的电量、目标电荷的电量、介电常数以及与目标电荷的距离。绿色住宅价值场的场源是区域内的绿色住宅。

(2)方向性。静电场的方向由电场线来描述,从正电荷指向负电荷或无穷远。绿色住宅价值场的方向,始发于场源,终止于消费者,呈辐射状态。场源对场域以外的影响忽略不计。

(3)叠加性。N个点电荷激发的电场,基于矢量叠加原理,可以合成一个新电场。同理,区域内有很多个绿色住宅项目,每个绿色住宅项目都是一个场源,在同一个空间内形成叠加场源,因此可以将区域中所有的绿色住宅,即绿色住宅市场看成一个场源。

(4)动态性。场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与外界进行着能量交换。由于绿色住宅价值的主客体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价值场呈现动态性。但相对于长期分析来看,某个周期内的绿色住宅价值场基本满足稳态场的特征。因此,本文研究的绿色住宅价值场为稳态场。

2.3绿色住宅价值场效应内涵

绿色住宅价值场通过信息交互活动,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同的场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而产生相应的绿色住宅价值场效应。绿色住宅价值场效应又称场影响,是绿色住宅价值场中构成要素(场源)对场中目标电荷(消费者)的作用的外在体现。正是由于场效应的存在,才使得绿色住宅成为建筑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并且不断从城市发展中汲取养分,才使得绿色住宅价值场的各场源间通过竞争不断发展,各场源在提升各自效能的同时,不断通过场效应的作用促进整个区域内的建筑可持续发展。绿色住宅价值场体现了绿色住宅、人、环境三者的作用关系(见图2),环境作为价值场因子影响绿色住宅的价值,绿色住宅又通过场效应影响人的绿色住宅购买意愿,而由于人的购买行为具有外部性,绿色消费行为不仅满足了自身的价值需求,也给全社会带来了利益,如生产和经营绿色住宅的企业完成了经营目标,社会环境也得到了改善。效应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即绿色住宅价值场可以影响人的绿色住宅的购买行为,同时人的需求也会对价值场效应提出知觉、认知、情感、价值等方面的要求。首先,价值场的信息具有效应能量,绿色住宅内在属性和功能组成的内在价值是价值场信息的载体,能动地释放价值场能量。其次,这种能量由人感知以后显性化为绿色住宅感知价值。人的价值取向支配其价值选择,并引导其行为与一定的价值目标相符合。因此,价值取向影响对绿色住宅的需求度。再次,这两者经人的心理.判断,影响其绿色住宅消费行为,这便是绿色住宅价值场效应的产生过程(见图3)。具有绿色住宅购买需求的消费者,在感受到绿色住宅价值能满足其消费需求时,其周围就会存在价值场力线,其绿色住宅消费行为就会受到绿色住宅价值场力的影响。

3绿色住宅价值场效应模型构成

3.1模型假设

本文以绿色住宅价值为研究内容,由于价值场具有叠加性,研究对象是南京市所有绿色住宅,即绿色住宅市场。考虑到目前南京市内的绿色住宅数量和数学模型构建的可行性,需求对象以南京市范围内居住人群为研究对象。

静电场场力是在真空状态的条件下提出的。与其不同的是,绿色住宅价值场需要考虑到住宅的多种属性和住宅系统的复杂性,故提出以下假设条件:

①绿色住宅价值场场源重点考虑其自身的物质形态,心理形态和环境形态则作为次要考虑因素;

②在稳定的状态下进行研究,不考虑突发状况,如地震、战争、强拆等;

③所研究的住宅消费者为正常状态下的理性生态经济人,一是不考虑心理异常的个体,如对某种特征产品有强烈偏执型爱好等;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住宅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对面积和数量的要求,而开始更多的注重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在购买绿色住宅这一决策上,消费者能够理性地做出抉择;

④为研究城市绿色住宅价值的总体情况,将区域内的所有绿色住宅抽象为一个整体,忽略各绿色住宅之间的相互影响。

3.2模型的建立

(1)模型的初步建立

靜电场中的场源P对与之距离为R的试验电荷Q产生作用力,称之为场力。场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大小、方向、作用点构成了力的三要素。绿色住宅价值场的场力,可理解为绿色住宅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绿色住宅对人的影响通过价值影响力来实现,因此绿色住宅的价值影响力对应了静电场中的场力。

在绿色住宅价值场中,由于场力F由场源特性和人的需求度共同决定,因此,通常由场力表示绿色住宅与人之间的价值一需求关系。其中,场力的方向为两者间价值影响力的方向,场力F的大小表示两者间的联系强度。根据静电场场力公式,可以得出绿色住宅价值场场力公式。

式中,K为绿色住宅价值场因子;P为场源“绿色住宅”的电量;Q为试验电荷“消费者”的电量;R为两者的距离。

(2)模型的简化

由于绿色住宅价值场场力模型只是代表各个变量的正向或反向相关的关系,因此可以将R做简化处理,简化后的绿色住宅价值场场力公式是:

3.3模型参数选取

(1)K——绿色住宅价值场因子

绿色住宅价值场因子是根据电场中介电常数的定义所设定的参数,是指居住环境本有的对绿色住宅价值场辐射有利的综合属性。基于整体性、科学性、独立性、可行性、可获取性等原则,借鉴物流场因子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住宅居住环境的特点,从交通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住宅需求状况4个维度构建12个指标(见表1)。

(2)P——绿色住宅感知价值

在静电场中P是指源电荷所拥有的电量,源电荷的电量跟场力之间是正向关系,即源电荷的电量越大,场力越大。在绿色住宅价值场研究中,源电荷的电量P可以看做绿色住宅感知价值的总量,基于以下原因。第一,绿色住宅价值表现为产品满足消费者需要的能力,消费者支付购买的其实是绿色住宅价值。绿色住宅价值是绿色住宅客体与消费者主体需要的辩证关系的体现。第二,从供需角度看,绿色住宅要获取竞争优势,就必须从顾客角度出发看待产品和服务所提供的价值,这种价值是由顾客感知的,可以称为绿色住宅感知价值。只有具有较高顾客感知价值的绿色住宅,才能获得较高的房地产市场份额;只有在设计、建造、运营阶段以顾客为导向,让顾客感知到超越普通住宅的价值,才能争取更多消费者的支持,从而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因此消费者对于绿色住宅的选择是基于绿色住宅感知价值的偏好,形成个人消费意愿,进而做出消费选择。绿色感知价值与购买行为之间的正向关系也得到了学者们的证实。如潘煜(2009)发现顾客感知价值可以直接作用于消费者行为,还可以以中介身份影响价值观与消费者行为之间的关系。龚翔(2013)认为消费者的环境意识作为一种价值观,可以直接作用于绿色购买行为,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绿色感知价值间接作用于绿色购买行为。

本文通过文献研读总结出绿色住宅感知价值的五个维度:功能价值、经济价值、情感价值、绿色价值、社会价值。

(3)Q——绿色住宅需求度

绿色住宅需求度,即消费者对绿色住宅需求的迫切程度,其可作为消费者的“电量”。消费者对绿色住宅的需求越迫切,意味着其对绿色住宅的购买意愿越强烈。绿色住宅需求度诱使消费者形成绿色住宅消费行为,因此绿色住宅需求度的影响因素可以通过研究消费者对绿色住宅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来实现。20世纪以来,专家学者不断致力于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其中消费者行为模式的研究与分析备受关注。消费者行为模式的研究中,以消费者决策过程为基础的研究模式较为常见,其中EKB模型是目前消费者行为研究中,较为完整而清晰的一个理论。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基于EKB模式的绿色住宅消费选择过程也在不断调整。社会环境和对绿色住宅的认知程度对消费选择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在众多以消费者决策过程为基础的研究模式中,计划行为理论是最常用的研究消费者行为意向的理论依据。在应用计划行为理论的具体研究中,学者们会根据具体的行为引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以外的变量,来研究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李小娜(2016)在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引人外界刺激、产品知识作为绿色住宅购买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闻晓军(2012)以计划行为理论分析为基础,结合文化消费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从多维视角探讨绿色住宅消费的影响因素,将影响因素分为产品特征因素、文化资本因素和生命周期因素。本文基于EKB模型并结合闻晓军的消费者行为影响结构模型,确定绿色住宅消费意愿影响因素。由于在绿色住宅感知价值的量化分析中,已将绿色住宅特征要素考虑在内,为避免从绿色住宅需求度角度重复分析绿色住宅价值特征。因此,本节选取文化资本因素、生命周期因素和绿色生活态度为绿色住宅需求度影响因素。

①绿色住宅的文化资本因素

Banerjee(1994)、宋平(2011)、Chhay等(2015)的研究都表明,绿色产品的消费选择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如受教育程度和区域文化背景都是影响绿色产品消费选择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在文化消费理论中统称为文化资本。该理论认为,在现今的市场环境下,产品特性虽然能为消费者提供一定程度的效用,但消费者更多地会追求文化资本.的积累,文化资本成为构成消费者对绿色产品消费选择的决定因素。本文将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数量作为文化资本的组成要素。其中,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具体而言,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消费者,具有较强的绿色消费意识,从而更倾向于进行绿色消费行为。家庭作为生活性消费的主体对绿色住宅的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城镇居民家庭随着家庭规模的增加,其消费结构呈现多样性。

②绿色住宅消费的生命周期因素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认为消费者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收人水平,消费者的消费偏好也在生命周期中动态变化以达到效用最大。随着年龄的变化,人的消费偏好是不同的。此外,家庭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也影响着消费行为,不同阶段呈现出特定的购买力指向。张辉(2007)将居民家庭住房需要的影响因素归纳为,家庭可支配收入、房地产价格、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家庭的生命周期通过家庭成员的年龄来界定。考虑调研的便利原则,本文将年龄和家庭年总收入作为生命周期重要组成部分。

③绿色生活态度

相关学者的研究理论及实证也验证了消费者绿色生活态度对其消费模式、消费方式的影响。生活态度影响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生活态度产生不同的消费模式,具有绿色生活态度的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绿色产品,绿色生活态度会直接影响其购买意向。对绿色住宅而言,具有绿色生活理念的消费者会对绿色住宅更感兴趣,会更有意识地关注绿色住宅的发展前景和发展动向,因此也更愿意购买绿色住宅。于他们而言,选择绿色住宅,就是选择一种绿色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本文将居住态度、环保意识、环保行为作为绿色生活态度的组成要素。

(4)R——心理距离

距离是指个体之间缺乏联系或者联系较弱的状态。物理学场论中的R是直线距离。不同于物理学场力,绿色住宅价值场场力与人的需求有关,同样的距离,不同的心理状态、对绿色住宅不同的认知水平以及不同的交通便利程度,使得人们对绿色住宅的购买意愿有所不同。以往的研究能够反映这三方面内容的概念是心理距离。因此,本文中绿色住宅场的场源与“人”的距离用心理距离来表示。

心理距离(psychicdistance)这一概念来源于现代西方的美学领域,最早由英国美学家、心理学家EdwardBullough在其所著文章一《作为艺术的一个要素与美学原理的心理距离》中提出。他认为心理距离是观赏者对艺术作品所显示的事物在情感或心理上保持的距离。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心理距离都只是美学里用于阐述人们观赏特定艺术品感受的词汇。直到1956年,Beckerman将其应用到国际贸易研究领域,其中心理距离被定义为阻碍潜在供应商与顾客之间信息流动的因素。十几年之后,心理距离这一概念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不同学术领域对其内涵进行了扩展。

心理学中的大量研究证明所感知的心理距离会影响到个体对信息的处理过程、评价以及行为意向等变量。这些结论被广泛应用到消费者研究领域,并对解释消费者的行为作出了巨大贡献。Dhar和Kim(2007)将心理距离引人消费者购买决策领域,提出了心理距离的四个新的维度,分别是信息距离,透视距离,情绪距离和体验距离。熊立和赵建彬(2015)通过研究发现心理距离作为品牌体验和品牌信任的中介变量,品牌体验可以拉近消费者和产品的心理距离,心理距离越近,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越高。赵杨(2015)的研究证实,心理距离会显著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即心理距离越近则购买意愿越强,心理距离与购买意愿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严进(2015)也认为随着心理距离的变小,网络购买决策会增加。黄丽怡(2016)在其毕业论文中也证实了这一点,心理距离与消费者购买意愿显著相关。可见,消费者在进,行消费决策时,越近的心理距离越能促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因此,企业可以通过拉近消费者的心理距离,提高消費者的购买意愿。

绿色住宅价值场场力中的心理距离参量可以理解为防止或阻碍消费者购买绿色住宅的不确定性因素,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消费者对绿色住宅的认同感。心理距离对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价值观与态度对个体行为意图的影响。心理距离的维度除了Trope等人提出的时间距离、空间距离、社会距离和可能性四个维度以外,Fielder认为信息距离、情绪距离、视角距离和体验距离也可以作为心理距离的维度。周碧华和林峰(2009)在探索产业集群和企业之间的战略选择时,将文化距离、地缘关系、制度差异、以及沟通差异作为二者之间心理距离的维度。但目前而言,这些维度的研究在理论性和应用性方面仍有较大匮乏,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结合前述心理距离的内涵和维度,并结合绿色住宅的特点,将空间距离、社会距离和认知距离作为消费者与绿色住宅之间的心理距离维度。

空间距离是个体对对象空间远近的感知。解释水平理论认为较远距离事物与高解释水平相联系,因此消费者不易做出消费决策;较近距离事物与低水平解释相联系,消费者更易做出消费决策。绿色住宅的地理位置具有固定性,人与绿色住宅之间的空间距离是消费者对绿色住宅远近的感知。

社会距离起源于社会领域,社会距离描述的是社会客体与自我差异的大小。芝加哥学派的帕克和伯杰斯同样也认为社会距离描述的是一种思想状态,是人们准备与他人在他们的关系中建立亲密关系的程度。亲近程度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影响,个体与集团之间的社会距离越近,彼此间的影响越大,人们越容易接受集体的观点。

认知距离是指消费者对于绿色住宅的了解情况,包括绿色住宅价格印象、绿色住宅了解程度和绿色住宅市场预判。

4结语

绿色住宅价值是客体(绿色住宅)与主体(消费者)联系的桥梁。场论从内部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视角出发,发现某种能量或要素变化。这一点与价值的主客体关系范畴相一致。本文基于静电场场力公式,构建绿色住宅价值场效应模型,是由绿色住宅感知价值P、绿色住宅需求度Q、心理距离R、价值场因子K组成的。用场论的方法可以重新审视绿色住宅与消费者的作用关系,并直观显示不同因素的作用方式。

参考文献:

1.绿建之窗.我国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统计分析.2013

2.孙伟平.价值定义略论.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1997.04

3.丁宁.建筑场效应分析及审美意义.设计艺术.2009.02

4.林煌斌曾琦芳.基于建筑场的共生哲学分析——兼看康德故乡的建筑.中外建筑.2007.03

5.张俊峰.建筑环境与人的心理感受.时代建筑.1993.03

6.刘辉盛建荣席弘毅.建筑场和建筑空间.山西建筑.2006.04

7.李悦王晓鸣.“建筑场”存在的哲学思考.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1

8.李德顺.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9.丁宁.论建筑场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意义.美与时代.2008.05

10.薛求理.建筑场论——人为环境的一种因素.时代建筑.1991.03

11.潘煜.中国传统价值观与顾客感知价值对中国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影响.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

12.龚翔.环境意识对消费者绿色购买的影响——感知绿色价值的中介效应.商场现代化.2013.18

13.韩欢欢.基于场论的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强度模型研究.重庆大学.2016

14.朱华平.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关键供应商选择研究与应用.上海交通大学.2011

15.李小娜.消费者绿色住宅购买意向的影响机理研究.中国矿业大学.2016

16.闻晓军.基于PROBIT离散选择模型的绿色住宅消费行为研究.天津大学.2012

17.Banerjee B., McKeage K.How Green Is My Value: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ism andMaterialism.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1994

18.宋平李洪伟.基于因子分析的城市居民绿色消费实证研究.科技与管理.2011.03

19.Chhay L, Mian M.M., Suy R. Consumer Responsesto Green Marketing in Cambodia. Open Journal of SocialSciences. 2015.3( 10 )

20.闻晓君汪波.绿色住宅消费选择的实证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12

21.张辉.居民家庭住房需求总量与动机模型分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01

22.Cosmas S. C. Life Style and Consumption Pattern.Th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982.8( 4 )

23.Robinson J. Property Valuation and Analysis Appliedto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RES 11thAnnual Conference. America: Pacifie Rim Real EstateSociety. 2005 Australia: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1991

24.Florenthal B., Arling P.Do Green Lifestyle ConsumersAppreciate Low Involvement Green Products. MarketingManagement Journal. 2011.21(2 )

25.黎建新詹志方.消費者绿色购买研究评述与展望.消费经济.2007.03

26.熊立赵建彬.品牌体验对品牌信任的影响研究——心理距离的中介效应.商业时代.2015.24

27.Bullough E.'Psychical Distance'as a Factor in Art andan Aesthetic Principle.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1912.5(2)

28.Trope Y.,Liberman N.Temporal construal.Psychological Review. 2003, 110: 403-421

29.Dhar R., Kim E.Seeing the Forest or the trees:implications of construal level theory for consumer choice.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 2007, 17: 96- 100

30.赵杨.基于心理距离的调节匹配对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中国矿业大学.2014

31.严进.消费者矛盾态度对网购决策的影响研究.武汉纺织大学.2015

32.黄丽怡.心理距离对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

33.Fiedler K. Construal Level Theory as an IntegrativeFramework for 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 Research andConsumer Psychology. 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2007.17( 2 )

猜你喜欢
场效应
“场效应”视域下校园网的育人功能提升路径探析
“场效应”视域下校园网的育人功能提升路径探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场效应运用探究
探索场效应模式提升学生课外阅读品质
场效应晶体管短路失效的数值模型
从“场效应”看观众对戏剧演出的影响
中药辨证外敷加场效应透入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观察
戏剧特有的场效应
基于CH3NH3PbI3单晶的Ta2O5顶栅双极性场效应晶体管
建筑学专业设计系列课程“场效应”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