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梁守燕 魏风云
【摘要】伴随经济水平的发展提升,紧接着就是对于文化方面需求的提高。所以说,想要从根本上提高社会文化程度,就要对教学模式有一定的改变。而课堂学习共同体,就是进行改变的一个趋势方向。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改变了之前的教学模式,更侧重于对话教学。本文主要探讨关于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模式都有哪些特点,未来学习模式会发生哪些改变,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并且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推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发展。
【关键词】对话教学 小学语文 学习共同体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1-0036-02
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一直以来,采用的都是教师单方面授课的方式。虽然这种方式也可以为学生们传授对应的知识,但是课程效果却并不是特别明显,甚至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办法完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内容。因此,才会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一些改变,那就是对话教学。所谓对话教学,就是让教师和学生们能够充分的交流,不再让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独角戏。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又可以保证学生们都能对课程的内容充分理解和掌握。最重要的是,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甚至还提出了学习共同体。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促进教学的未来发展。
1.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特点:
(1)其实说到学习共同体,针对不同的课堂环境应该有不同的解释说法。但是其实它们还具有一些比較共同的特征,其中最重要的部分还是围绕着共同体这三个字。
(2)既然是学习的共同体,那共同体内的所有成员,他们的学习目标都是共同的。也就是说,他们都拥有一个相同的学习目标,并且这个目标是共同体所有成员在一起制定的,符合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所以说,在他们拥有同样学习目标的情况下,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他们对于学习也不再是消极被动。
(3)学生们在新的教学模式之下,改变了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的人设,并且逐渐在课堂中更加主动。这样的话,就可以给予学生们充分的发挥空间,让他们能够自由的讨论合作,并且完成课堂任务。可以说在学习共同体模式之下,强调的并不是学生个体的学习,而是一个团队一起学习的方式。他们在这样的一个小团体之内,充分地进行讨论,还可以活跃学生们的思维,让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更有利于小学生们学业的发展。
(4)在共同体的课堂学习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们都可以更好地利用他们的身份。虽然说学生们有了更多的自由,可以多进行讨论。但是老师也有义务帮助学生们正确引导,支持学生们进行课堂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获取学习的乐趣。这个互动的过程还可以说是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过程,对于小学生们来说,他们建立友谊本来就很容易,所以说这样也有助于增进学生们之间的友谊。
2.对话教学的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
2.1小学语文学习共同体与对话教学的关系
(1)简单来说,对话教学的模式就是让教师和同学拥有一个对等的平台,足够让双方站在同等的水平线上一起进行交流学习。而小学语文学习共同体也是由教师和学生一起组成的,并且通过集体交流合作的方式,加快问题的解决。最终,能够达到双方一同发展进步,所以说,这两者从根本上是一致的。
(2)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如果能够实现学习共同体与对话教学完美结合的话,可以对课程产生更大的影响。这样就可以让传统教学模式下生硬繁琐的语文课变得活泼有趣,并且通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还能够提高小学生对语文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说,对话教学与学习共同体模式相结合,能够让小学语文课堂变的更加完美。
2.2如何构建对话教学的小学语文学习共同体课堂
(1)在进行课程之前,双方可以进行充分的协商。这个协商的结果,一定要满足所有学生的课堂需求,必须是依靠每位同学真实的意见总结而成,否则就会造成和传统教学模式一样的问题出现。比如说,有的老师上课之后直接将自己准备好的教案拿出来为学生们讲解。这就没有真正地实现学习共同体,因为教师认为这些内容可能并不完全的适用于所有学生。这样也可能会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因此一定要在课前充分的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真正需要的知识都是哪些方面。
(2)老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虚拟的学习环境,特别是在小学语文学习的阶段。老师如果能够构建出来一个虚拟的场景,并且积极的引导学生们参与场景对话,这样非常有利于学生融入到课堂内的内容,还有助于学生们抒发自己内心的想法。不仅如此,他们还可以通过倾听别人的观点意见进行反思,有利于最终问题的解决,促进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结束语
所以说,以对话教学为基础的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模式,其实就是老师与学生们充分沟通的一个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老师对学生们有更充分的了解,并为学生们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还有利于小学生们语文课程的学习。当然,这种模式无疑有利于小学语文课程的推进,也希望可以在未来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黄娟.校际主题综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15.
[2]潘洪建.“学习共同体”相关概念辨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