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刚, 童腮军2, 钱锋
(1.上饶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江西 上饶 334001;2.上饶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江西 上饶 334001)
随着江西省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稳步提升,教育部2017年6月发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中江西省普通高校数量已达100所,“在校生人数已达101.4万人”[1]。我省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目标,而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质量的提高。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成员,但在此前较长的时期内,他们的发展没有得到教育职能部门和业内人士应有的关注和重视。促进青年体育教师全面发展是保障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体育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我省高校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的关键所在。
在国内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对高校青年教师年龄划分各不相同,综合高校教师入职前的学历准备所需时间和若干重要科研基金中青年项目的年龄限制(如表1),所以本文认为40周岁以下较为适当,故将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界定为:“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以实施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层次教育为主的在普通高等学校内,专门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专任体育教师。”[2]
表1 各科研基金青年项目申报者年龄要求统计表
在目前江西省高校体育教师中,年轻化现象较为突出,青年体育教师在体育院系所占比例呈快速上升趋势,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占总数的58.3%。这个数据充分说明当今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年轻化,也表明青年体育教师已成为我省高等体育教育的主体力量。
在所调查的江西省高校中,专科学历的青年教师已基本消失,本科学历的青年教师逐步减少,青年教师队伍中硕士以上的学历占到一半以上,不少高校有更高要求,如江西师范大学对新进硕士学历教师(包括体育专业教师)进行入校五年后按“非升即走”的政策进行考核管理。综合来看,虽然各大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不尽相同,但是依旧是以硕士、博士学历为骨干队伍。这与《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高等学校专任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达60%以上”的要求相符。
《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到至2005年教授、副教授岗位占专任教师编制总数的比例为“教学为主的本科高等学校一般为30%~40%”,但青年体育教师的职称比例远未达到此比例。2013年熊锦平在“江西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职后能力培养长效机制研究”(江西省高校省级教改重点课题)的调研中,对南昌大学、江西财大、华东交通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南昌航空大学5所高校中75名青年体育教师职称进行统计:“正教授为0,副教授为7人(占9.3%),讲师51人(占68%),助教17人(占22.7%)”[3]。通过调查得知:至今青年教师职称主要在初、中级的局面仍未被突破。
伴随着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学历水平的提高,他们整体专业素质也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因为资历和阅历的不足、课时教学任务较重,高校青年体育教师队伍明显存在着科研能力不强、指导学生不够灵活、理论教学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部分青年教师依旧存在重视专业运动训练,忽视教学和科研水平进步的现象,尤其是对科研的认识不足(此也是青年教师职称整体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相关学校对健全培养体系高度重视和正确引导。
我省高校青年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和发展是一门科学,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和学者进一步加强研究他们成长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为其构建以青年体育教师成才需求为核心,以青年体育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为目标,以建立健全青年体育教师分阶段培养体系为有效形式,以合理的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成才激励机制作为促进,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青年体育教师综合评价标准为保障的发展路径。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江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相关法规性文件的颁布,明确指出了我省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发展道路的宏观方向。
如今,省内各高校都在根据各自发展的实际,确定合理发展规模、明确发展定位、凝练办学特色,全面提升办学实力(如表2)。作为青年体育教师将与学校共同发展作为自身成长的微观发展方向,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表2 江西省部分高校发展定位及目标统计表
为了加强中西部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高校新入职教师培训制度,教育部决定从2016年至2020年实施高等学校新入职教师国培示范项目,江西师范大学于2017年6月成功入选,是全国16所承办高校之一,也是江西省唯一的高校。它为我省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进行了富有区域特色的主题设计、满足需求导向的内容设计、具有时代特点的培训模式设计。
高校对青年教师进行招聘之后,就义不容辞地肩负着为他们创设优越的培养环境并制定完善的培养计划的责任,用兵必先养兵。体育教师的培养体系虽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纳入教师的培养体系中,但其有着自身的特点,所以在某些方面需要更加具体、更加符合该学科特点的培训。因此,学校应尽快制定并实行专门针对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培养计划。
同时,培养计划也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现代科学研究表明:“40岁之前是人的思维最活跃、创造力旺盛的时期”[4]。因此,40岁以前是培养的重要阶段,从年龄、知识结构、文化水平、社会经历、教学与科研能力上的差异大致可划分两个阶段进行培养(如表3)。
表3 青年体育教师两个阶段的培养体系
对于刚入职的青年体育教师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度,使老教师和所指导的青年教师实行“一帮一”,进行“传、帮、带”,促使青年体育教师建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助他们积极参加教师技能比赛。例如,上饶师院体育学院利用迎战“2017年江西省本科院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对青年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择优选拔、重点培养,全面提高他们各项专业技能;对于已有6至10年以上教龄的青年教师,学校尽力提供人文关怀,解决诸如:住房问题、孩子就学问题,为其发展扫除生活难题,并给予参加国内、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的机会和参加访学计划(江西“十二五”期间,省内出台“本科高校中青年教师发展计划”,每年会进行访问学者专项资金资助),有利于更新知识结构,加强学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人们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5]。根据青年体育教师的需求,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是他们积极工作、发展成才的促进因素。激励机制应包括物质激励机制和精神激励机制,两者并重,紧密结合。有利于青年体育教师在心理上对学校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创新性地建成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激励体系,“可以考虑适当降低与职称相挂钩的薪酬部分,将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因素纳入绩效考核和薪酬发放的范围”[6]。当然激励不仅是奖励,也有降工资待遇等负激励(如图1)。
图1 江西省青年体育教师激励机制图解
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日常工作范围广泛,除了完成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工作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以外,还有繁重的课外运动队的训练、各类比赛的竞赛裁判、校内外群体活动组织等任务。因此,其工作是思维活动和身体练习相结合的综合劳动过程。对此复杂工作的评价重中之重是衡量标准的确立。目前,江西省各高校对青年体育教师的评价标准单一,重科研轻教学,忽视体育教学特色。只有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标准才能发挥导向、激励和改进的功能”[7],促使每位青年教师可以不断总结和改进工作,从而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学校领导对整体青年体育教师队伍的管理水平。
当前,江西省高校青年体育教师队伍正呈现出年轻化、学历结构合理化的良好状态,但也存在职称水平整体偏低、专业素质有待均衡提高的特点。因此,教育职能部门和高校领导需进一步认识到青年体育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既存在着与其它专业教师发展中的普遍性问题,又有特殊专业的独特性问题。在为其构建发展路径时,既需激发教师自身的内驱动能,也要有良好的诱导外部环境,尽可能为他们创建适合的发展路径。同时,高校青年体育教师也应该通过自身努力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共同探索出一条发展之路,为江西省的高等教育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