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念(江苏省方山体育训练基地 江苏 南京 211112)
在我国,飞碟射击项目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普及,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射击技术水平明显提高,训练场地、器材设备、后备力量培养等方面具有显著进步。目前飞碟射击训练的重点是双向双靶射击,要求射手熟练掌握接靶要领,增强自信心,保证技术动作的准确性,提高射击成功率。以下结合实践,探讨了射击训练中抛靶练习的具体应用。
飞碟射击运动的特点,集中体现在速度快、变化多、趣味性强、运动量适宜几个方面。相比于其他的射击项目,飞碟射击处于室外,对空中飞行目标进行射击。在比赛项目的设置上,主要分为双定向飞碟、单多向飞碟、双多向飞碟三个类型。以多向射击为例,飞碟的最远飞行距离为76m,飞行时间在4-5s之间,散弹最佳命中距离是35m以内。考虑到飞碟的飞行方向、角度、高度不确定,凸显出多变性,对射手的技术水平要求高。
第一,“原地接运扣”,是完成飞碟射击的整个技术动作。其中,“原地”指的是枪口指向的位置;“接”指的是平枪,此时瞄准板和准星呈现水平状态;“运”指的是身体运动,碟靶飞向空中后,身体和枪均要随着碟靶的飞行方向运行;“扣”指的是击发。接平技术动作的关键,是早突肩、动作快、迅速到位。形成瞄准基线后,要及时转动腰部,将运枪的力量集中在身体,而不是在手部。
第二,“以看带动”,即处理好看靶和动作的关系。看靶是第一步,能跟随碟靶的运动,找准击发区,碟靶如何飞行,射手就要相应动作。运动是第二步,随着视觉变化,动觉反应会自然形成,射手应该集中精力,放松身心,形成熟练的动作套路,最终命中碟靶。
抛靶练习过程中,双向射击和双多向射击的技术重点是看靶,看靶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起枪、运枪速度,关系到是否能击中碟靶。看靶时不仅要尽早发现碟靶,还要将视线始终盯在碟靶上。预姿动作完成后,将注意力集中在出靶点的区域,碟靶一出现就能盯住不放,产生碟靶放大、靶速减慢的效果,从而提高射手的反应能力。
起枪是看靶盯靶之后的动作,是在碟靶的飞行诱导下做出的动作,要求起枪及时迅速、自然用力,动作迟缓或用力过大,就会影响瞄准和击发。在抛靶练习期间,射手的起枪动作应该是在无意识下做出的反应,不要加入其它多余的力量。在长时间的抛靶练习中,能帮助射手协调好预姿动作和起枪动作的转换,例如通过调整姿势、方向、力量大小,避免起枪时出现异样,最终增强起枪、运枪技能。
击发是枪支准星紧随碟靶的运行,形成瞄准关系后扣动扳机的动作。抛靶练习中,每次持枪应保证击锤处于待发状态,预压扳机时、扣动扳机时,应该产生重量感觉,否则会影响击发效果。在多向射击中,碟靶飞行的初始速度较快,能达到32-34m/s,整个抛射距离在75-80m之间。减去最佳命中距离35m,以及射手站位和出靶点的距离15m,碟靶从起点开始飞行,至击发后为止,整个距离仅有25-30m。由此可见,射手必须有强烈的击发意识,从瞄准到击发会经历复杂的生理反馈过程:射手瞄准后,首先将瞄准信号传输给大脑中枢;然后经相关器官分辨后发出指令,经运动神经传输给手指;最后完成扣动扳机反应。经过抛靶练习,有助于射手形成击发动作,提高碟靶击中率。
飞碟射击训练中,采用“以看带动”抛靶技术进行练习,可以避免打出甩枪。看靶时,要把碟靶飞行时的视觉表象,作为动作变化的依据,本质上是利用视觉支配动觉,并且完成应答反应的过程。结合射手的实际情况,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刺激确认阶段。此时射手要选择合适的信息当作刺激,确认后即可促使身体做出反应。具体到飞碟射击过程中,射手要关注碟靶抛出时的环境,将其作为刺激并确认,继而影响后续动作的产生;(2)反应选择阶段。射手根据上一阶段受到的刺激,进行具体分析,然后做出相应反应,同时会有技能、经验等因素的干扰。具体到飞碟射击过程中,射手根据碟靶飞行产生的环境刺激,判断碟靶的运动轨迹,然后确定打靶方式;(3)反应程序阶段。射手根据上一阶段的反应选择,协调身体运动完成相应动作。具体到飞碟射击过程中,体现在起枪、运枪、击发等动作,个人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反应水平。
表1 人体面对刺激时的肌肉反应特征
有研究人员辅助利用肌电仪,观察人体的机体反应,面对具体刺激时,人们做出反应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M1反应期、M2反应期、激发性反应期、随意性反应期(M3反应期)。其中,继发性反应明显慢于M1反应、M2反应,潜伏期约为80-120ms,具体见表1。
从运动学原理出发,人们想要熟练掌握特定的运动技能,分为4个阶段:一是认知发动阶段,二是初步掌握动作阶段,三是技能改进提高阶段,四是运动自如阶段。其中,认知发动阶段反应射手的内在思维活动、没有明显的外在表现,其余三个阶段均有明显的外在表现。
在初步掌握动作阶段,也是视觉表象阶段,此时射手的动作比较僵硬,节奏感和连贯性差,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容易出现错误动作。由于射手的注意力分配不合理,可能延长动作反应时间,或者降低动作质量,不能兼顾彼此。
在技能改进提高阶段,也是动觉表象阶段,此时射手基本掌握动作要领后,会在训练中进一步改进和提升。伴随着运动强度加大,大脑皮层会对特定刺激形成反应,增强信息处理能力,协调机体肌群运动。
在运动自如阶段,也是动作表象阶段,此时射手能根据环境变化,对技术动作进行调整,以适应实际情况。该阶段面对特定刺激,射手大脑皮质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能高度控制动作肌群,整个神经反应体系建立完成,达到日常训练目标。
在初步掌握阶段,训练重点是培养射手的注意力、判断力,初步掌握打靶技术。训练内容如下:碟靶处于静止状态下,不断变化所处位置,促使射手对碟靶产生感性认识,在脑海中模拟碟靶的飞行路线。然后对抛靶机的抛射方向、角度、力度进行改变,并模拟不同天气条件,观察碟靶的飞行轨迹特点,帮助射手在不同环境、不同天气下,完成射击预判。
在改进提升阶段,训练重点包括三个方面:(1)训练看靶盯靶技能,既要集中注意力,以便在抛靶的瞬间发现碟靶;又要观察碟靶的实际飞行路线,和预判路线之间的偏差,通过修正找准射击点;(2)增强运枪意识,熟练平枪、运枪动作,避免出现延迟现象;(3)不论是日常训练,还是正式比赛,要对持枪位置和高度进行修正,以提高运枪准确性和有效性,为击发提供有利条件。
在熟练运用阶段,训练重点是根据现场环境制定合适战术,以提高碟靶命中率。结合实弹演练和比赛,射手要想提高碟靶命中率,应该从三个方面加强训练:(1)从看靶、起枪、接靶、运枪、击发五个动作要素出发,要求看靶准确,起枪及时,接平迅速,运枪平稳,击发果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会影响命中率;(2)双向射击时,首先将训练重点放在一靶上,为二靶命中争取时间和空间。击发二靶时,要保持平常心,提高击发动作的连贯性;(3)运枪转体直接影响二靶成功率,要求射手熟悉转体带来的重心变化,合理控制射击节奏。
一是建立姿势。听取教练员的讲解,正确完成预备姿势,能按照动作要领完成射击动作。然后对墙上贴等目标进行练习,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二是瞄靶练习。进入场地后,将抛靶机调整为中靶或高靶,开展定向空枪对靶预练习。首先是正前方,动作掌握后进行定向单发实弹体会射击,逐渐向左方、右方过渡。三是射击体会。人枪控制能力增强后,转为双发射击训练,要求射手保持良好的耐心,经过足够的练习次数,形成专项技能。四是完善技术。技术动作分化阶段,要求射手掌握各个动作环节的要点,对细节之处进行完善,形成技术风格。
身体机能训练,用来调整稳定性、协调性,以及对细节动作的敏感性,具体如下:(1)静态耐力训练,积极适应各种场所环境,面对各种动态要素,能保证静态耐力,以不变应万变;(2)平衡素质训练,常见如平衡木训练,采用单足站立、燕式平衡等方式;(3)屏气训练,深呼吸后屏气20s,如此反复循环,同时进行半蹲练习;(4)食指敏感练习,锻炼食指扣动扳机的灵活性,可在日常训练中多活动食指的一、二指节。实践证实,身体机能训练是射手专项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常训练中重视身体机能,才能在赛场上自如发挥。
心理素质训练关系到射手的心态调整,主要措施如下:(1)放松训练。调整呼吸和身体各个部分,达到舒适放松的状态,减轻或抑制紧张心理,将肌肉力量调整至最佳。如此,射手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能排除外界干扰,通过心理暗示产生良性反应,有效消除精神疲劳,提高射击效果;(2)表象训练。要求射手发挥想象力,想象自己处于轻松的活动场景中,继而预想出行动方案,获得心理技能;(3)应激控制训练。通过自我谈话,及时解决问题,通过积极正确的行动,消除消极思想;(4)注意力训练,要求射手屏蔽周围环境,一心回顾整个射击流程,完成一次完美的射击动作。
飞碟射击训练具有系统性,是一个立体化的控制过程。赛前调控训练的基本原理,是将训练中的各种因素相结合,对射击过程进行全方位、动态性调整。其一,横向综合性训练控制,控制要素是时间、环境、天气、人员等;其二,纵向系统性训练控制,控制要素是看靶、起枪、运枪、击发等。如此训练的目的,是精确技术动作环节,明确击发任务目标,采用合适的方法、手段,完成飞碟射击比赛过程。
综上所述,飞碟射击是一项常见的射击类运动,常见于奥运会等多种体育赛事上,兼具趣味性、技术性两大特点。本文从日常射击训练入手,分析了抛靶练习的应用价值,有利于提高反应能力,增强起枪、运枪技能,有助于射手形成击发动作。文中详细阐述了“以看带动”抛靶技术的具体应用,并指出几点提高训练成果的对策,包括强化基础训练、身体机能训练、心理素质训练、赛前调控训练等。希望为相关训练活动提供经验参考,推动我国飞碟射击运动项目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