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世洪
(上海沃壹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上海 200436)
到2017年12月,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到全国总人口的16%左右,即有人数将近2.3亿。据全国卫计委和老龄委统计,到21世纪中叶,老年人比例将达到28%,人口将达到近5亿。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口激增,健康养老市场蓝海依旧。然而,我国老年人口增长快速,而传统的家庭功能丧失或弱化,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建设符合我国国情、具有我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刻不容缓[1]。我国当前健康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发展的主要障碍和困难具体表现如下[2]。
第一、人才培养投入力度还不够。与日本和德国相比较,我国对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力度不够。第二、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缺乏职业培训体系。第三、职业认同感较低。这种现场的出现传统观念束缚造成的,另外养老行业待遇低且工作强度大、准入门槛低[3,4]。
针对上述出现的三个问题,本文形成了对应的三个策略以应对上述问题。
第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形成多层次养老护理服务专业人才体系。第二、要以市场为导向,重视学科发展,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对养老人才问题进行理论研究,进行深入和高效的产学研合作。第三、加大宣传力度,改变社会对养老护理服务专业人才的传统偏见。
本研究应用变革管理理论,研究我国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体系建立[5],具体流程如下图1所示:
图1 基于变革管理理论的养老人才培养体系
(1)组织变革:2014年6月,包括民政部、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在内的九部委联合发布了我国如何加快培养健康养老服务业人才的意见,这个意见的颁发可见从中央到部委对我国健康养老服务业的重视,以及对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然而当前对我国健康人才养老体系建立的管理可谓“九龙治水”,对该行业的管理部委就达20多个。中国健康养老政策在2013年密集发布,达到13条,被行业称为养老元年。相关政策的统计仅限于国家以及部委层面,未统计各省市发布的健康养老相关政策。从政策发布的时间和数量分布来看,国家是从2011年开始重视我国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相关的政策也是逐年增长,到2013年发布数量达到顶峰。在2014至2017年间,政策发布的数量遍逐渐减少。从政策涉及的部门来看,据不完全统计,发布健康养老政策的部门多达20多个,其中民政部、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和全国老龄办是发布健康养老相关政策较多的部门。发布政策最多的部门是民政部,从2011-2017过去的7年间,总共发布相关政策26条。
这种“九龙治水”的多部门管理模式,经常出现同一或相似的政策由多个部门版本,权力、责任和职能交叉重叠的现象。这现成造成的管理混乱和效率低下,给我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带来阻碍。因此,要建立我国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体系,应改变当前对该行业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进行组织变革。鉴于我国面临的是极其严峻的老年问题,所以可否成立专门负责及协调健康养老相关问题的管理部门。
(2)流程变革:在这个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的时代,组织不得不通过改变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面对竞争的要需。流程再造和流程变革是组织变革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所谓流程变革更为严谨的说法应该是流程驱动的业务变革,因为虽然以流程变革作为切入点和抓手,但在变革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组织、信息系统,甚至是企业文化等方面相应的改变。所谓流程梳理、流程优化或改进,就是在现有业务流程基础之上,进行流程的进一步理顺和改善。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基于问题的(issue based)方法对流程的改进和优化,以达到理顺流程、提高效率、降低运作成本的目的。因此,变革当前传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流程,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注重动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模式变革:在健康养老服务业人才紧缺的当下,我们应通过多方渠道,利用各方资源,加快人才培养,为我国健康养老服务业输送大批人才。这就需要对当前我国单一的健康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服务模式进行变革。采用“政府-高校-企业”多方混合培养模式。
(4)技术变革:“互联网+”时代,人才培养必须重视互联网新技术,具体来说,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创新服务模式,能够显著提高行业专业人才培养的精准度,推动行业转型升级。从宏观上来说,创新发展居家生活照料、居家健康养老、个性化健康管理、互联网健康咨询等智慧养老与家庭服务模式,这些领域上的新技术大有可为,具有相应专长的人才培养空间广阔。我们还可以借力大数据,促进养老与家庭服务更加精准化,可以通过成立养老与家庭服务信息数据中心,依法开放数据,利用大数据引导行业企业提供精准的养老与家庭服务,优化高校人才供给结构。利用政策和资金支持,引导加大对可穿戴设备、环境辅助技术等智能化产品研发力度,用互联网新技术武装人才,进而实现养老与家庭服务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的有效提升。
在养老产业市场一片繁华景象的同时,“人才”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产业从业者,队伍搭建、招聘录用、教育培养、职业保障、福利待遇、社会地位等,均成为影响我国养老服务质量的最终及致命环节,养老从业企业所面临的所有问题,在战略版图、业务版图、组织版图确定后,到最后都会在人才版图上“束手无策”。因此,我国在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上应该进行变革,通过创新性的模式进行人才培养。以下如图2,是我国当前较为创新性的六种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在急需人才的产业提供了可行的培养模式。
图2 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1)政府主办的人才培养模式。主抓资格认证与养老人才培训班(委托校企服务):目前,以民政部门、人社部门及中国社会福利协会等部门主持开办的养老服务人才培训班,成为我国目前养老护理员的主要培训渠道,政府主抓资格认证与培训教育,逐步建立起“四级国家职业标准-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站”链条式养老人才培养与职业认证体系;(2)政府与高等院校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构建全国性试点学校及示范专业设置。通过试点学校与示范专业设置逐步完善养老人才学历教育;(3)高等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模式。院校对接企业构建实训基地,企业对接院校订单式培育人才;(4)社会组织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模式。充分调动政府协会、社会组织、慈善团体、志愿者团体力量。企业与社会组织联合开展人才共享与培养,完善现有人才结构;(5)政府、企业与高等院校多方参与培养模式,校-企-政-研结合培养养老服务业人才;(6)企业主办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核心业务能力,进行养老从业人员的能力输出式培训服务。
从国内外两个方面比较了养老人才层次结构变革。
图3 国外养老人才层次结构
图3是国外养老人才层次结构。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在建立完善的养老人才层次结构上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日本按照养老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的职能将护理岗位纵向细分为5个类型,分别为从事咨询、评估、管理工作的社会福祉士、护理支援专门员、医疗机构社会工作者和主要承担护理服务的护理福祉士和访问护理员;德国主要是通过多样化的养老机构和多元化的养老方式以及清晰而有层次的教育体系来完善养老人才层次。德国已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主,以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为辅助的三位一体模式。在机构养老方面,德国的养老护理机构形式多样,与此同时允许不同的养老护理机构提供各具特色的护理服务。如何加快我国构建立体化养老服务人才梯队,是目前我国养老人才培养层次变革的主要挑战[6,7]。
以下两个图4和5是从人才层次结构变革视角,探索了我国机构养老企业人才培养实践体系[8,9]。
图4 泰康养老人才培养体系
泰康企业从三个层次来支撑人才培养,最基本的人才补充是对成人再职业教育,为这些人进入养老服务行业提供培训;其次与高等院校合作,共同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定向培养健康养老人才;最后,通过建立高端护理学院,补充高端人才的培养。
图5 保利安平养老人才培养体系
保利平安从三个维度来构建养老人才培养体系,一是建设专业团队,整合国内外高端医疗人才资源,通过合作模式定制化培养高级人才;二是建立专业管理团队,设立中国福利协会培训基础,培养大批专业管理队伍;三是建设专业护理团队,积极拓展成人职业教育,为转职需求的成人提供培训,如保利平安专业培训学员。
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养老人才呈现严重短缺和高流失率现象,严重制约和影响中国养老事业的良性发展。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国目前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方面缺乏系统化管理。本文基于变革管理理论的视角,从组织变革、流程变革、模式变革和技术变革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路径。对我国当前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层次结构变革进行了分析。本研究对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