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好人民政协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2019-01-03 16:31韩金峰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9年11期
关键词:政协委员人民政协协商

文_韩金峰

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提出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阐明新型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着重强调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深刻揭示了人民民主的真谛在于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凝结着坚持好、发展好人民政协制度的深邃理论思考。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组成优势和主要职能决定了其在社会治理中起重要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且指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领域,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要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国家安全体系。

社会治理的核心是要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应妥善把握角色定位,政府把职能内该管的事情管住、管好,把社会能做的交给社会,各司其职,逐步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而在政府和社会之间,作为国家的政治协商机构——人民政协,拥有强大的组织优势、智力优势、独特的功能优势和缜密的制度优势,使其在助推社会治理中具备了很好的过渡、润滑、协调和缓冲作用,可以有效促进政府与社会间的良性互动,实现更为高效的社会治理。

(一)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决定了其在社会治理中应发挥重要作用。2018年3月15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协章程修订案》,就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作了明确表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人民政协这种独特的民主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决定了其具有超脱的组织优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独立于人大、政府之外,成为党委、政府联系社会各界的桥梁纽带,成为民众与党委、政府之间的缓冲地带,对助推社会治理有很好的工作独立性。一是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人民政协由各行各业各界别优秀代表组成,人民政协全国各级组织共有3200多个,各级政协委员68.1万人。人民政协组织上的广泛代表性和政治上的巨大包容性,可以尽最大可能把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的代表人物吸收起来,汇聚力量,凝聚共识,有效发挥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凝聚人心、增进团结的重要作用。二是有利于推动民主党派间的团结合作。人民政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党派团体为基础,各民主党派可以在政协这个平台上发表意见、提出提案、开展活动,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促进团结合作。三是有利于畅通民意。人民政协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组织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协这个平台上共商国家大事,既能使相关政策更好地传递给广大群众,便于政策的落地实施,又可以使各阶层、各领域、各行业的意见建议反馈到决策机构,便于及时修改完善相关政策,构建良好的民意基础。

(二)人民政协的组成优势有利于其在社会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设若干界别。拥有众多的界别,是人民政协区别于其他政治组织最显著的特征。各个界别组织吸纳的政协委员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他们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对于社会治理中出现的问题拥有良好的认知能力和较为专业的判断能力,能够提供很好的智力支持,为政府决策提供积极有效的建议。人民政协的组成是多元的,而社会治理强调的是多元共治。政协组织多元化构成和社会治理的多元共治两者是高度契合的,可见政协的重要职责便是在社会治理当中扮演重要角色。政协委员是社会各界的优秀代表,他们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能够很好地代表各界群众,可以把社情民意、把广大群众的想法意愿表达出来,同时,政协委员可以通过自身工作,引导社会舆论、化解社会矛盾、理顺社会情绪,有利于在社会治理中凝聚社会力量和群众智慧。

(三)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有利于其在社会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社会治理方法多元,协商民主则是社会治理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协商民主是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制度设计。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功能与社会治理追求善治目标高度关联,能有效助推社会治理发展。在人民政协,各党派、各民族、各界代表都可以通过这一组织机构平等地进行协商讨论,充分地发表意见建议,既维护多数群众的利益,又照顾少数群体的合理诉求,有利于形成合理、协调、均衡的利益格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二、人民政协在社会治理中的主要工作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政协要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不断提高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人民政协在推进社会治理中,应坚持民主协商主线,以凝聚共识为核心,在平台搭建、氛围营造和制度体系建设完善上下功夫,形成具有政协组织特色的社会治理推进措施。

一是积极搭建协商平台。社会治理的主要作用是化解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矛盾必须实现相关方的合作共赢,合作共赢的必要条件是公正合理的利益让渡,利益让渡的重要途径就是多种形式的协商。而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在这些方面有着重要作为的空间。人民政协应坚持重心下移,着力搭建更开放、更务实的协商平台。在协商方式上,应在传统部门协商、委员协商等基础上,大力推进开门协商、开放协商,采取数字化、信息化等手段,通过“会场+现场”“固定+移动”“集中+分散”等方式,推动协商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邀请群众、企业、专家等各界代表列席协商、参与协商,听取最接地气、最有民意的声音。在协商内容上,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社会治理领域中的拆迁改造、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热点难点问题,及时组织召开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引导广大群众正确对待问题,合理表达诉求。在协商对象上,在邀请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及各界知名人士参与协商的基础上,根据社会治理相关议题特点,积极邀请有关群众代表参与协商、列席协商,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推动调查更深入、研究更透彻。

二是大力营造协商氛围。积极营造商以求同、协以成事的良好氛围,一方面在人民政协这个平台上,鼓励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及各界知名人士参与民主协商,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实事求是、敢于直言,做到平等协商、真诚协商、民主协商、务实协商;另一方面,积极营造舆论宣传氛围,通过电视台、报纸及各种新媒体等经常性宣传协商民主成果,尤其是对社会治理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政协委员、广大群众和新闻媒体不断深入追踪、持续问效,扩大参与面、受众面,让社会各界支持、推动民主协商,提升民主协商的影响力,成为解决问题、凝聚共识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三是建立完善协商制度体系。积极探索社会治理多元协作的精准介入工作机制,建立完善人民政协年度协商计划筛选制度,突出社会治理领域重点选题,同步规范协商的参加范围、讨论原则、基本程序、交流方式等,推动社会治理相关问题在人民政协合理有序开展协商民主活动。根据人民政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自治州、设区的市委员会;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委员会的层级划分,各层级政协组织有针对性地按照工作职能确定各层级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工作重点。比如全国政协侧重于国家社会治理大政方针的建言资政,省级政协和地市州政协根据本地区社会建设重点进行参政议政、民主协商,县区级政协重点深入基层和社区根据居民的所思所盼开展协商,听取意见要求提出解决建议。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界别优势,探索界别小组等“小快灵”的协商机制,针对当前社会治理领域中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及时启动对话协商程序,积极开展平等协商,推动问题有效解决,把人民政协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在社会治理制度中的治理效能。

三、充分发挥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要坚持改革创新,着力增强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要加强委员队伍建设,教育引导委员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人民政协要更好地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关键是要激发委员的履职意识,积极参与民主协商,不断提升能力水平,着力帮助协调解决问题。

一是不断加强政协组织建设。随着社会治理在全社会的不断强化,政协组织建设也有一个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问题,面对繁杂的社会问题,人民政协如何发挥协商民主的优势,比如在官民沟通、劳资谈判、社区服务等工作当中的协商作用发挥。人民政协要加强社会治理方面的组织建设和协商体制机制创新,健全和完善社会治理协商形式,通过协商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理顺情绪,进而增强人民政协的政治影响力和社会重要性。

二是着力提升政协委员的责任意识。在新时代,人民政协面临着新的课题,政协委员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政协委员作为各行各业各个界别的优秀代表,是各行各业各界别的行家里手,处在政协委员这个特殊岗位上,就要在加强社会治理方面努力承担好责任、完成好使命。要强化责任教育,引导政协委员深刻认识和切实珍惜委员荣誉和政治身份,旗帜鲜明讲政治,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进“四个认同”,把做到“两个维护”作为责任担当的首要任务,在政治立场上不含糊、政治原则上不动摇,关键时刻靠得住、站出来、敢发声。要明确委员职责,在群众和党委、政府之间架起沟通桥梁,“在界别委员中多做雪中送炭、扶贫济困的工作,多做春风化雨、解疑释惑的工作,多做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 ”。要主动深入基层,加强和群众间的互动交流,注重发挥专业特长,抓住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关键问题和重大民生问题,努力提出前瞻性、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意见建议,做到聚焦现实、明察实情、建好实策。

三是着力提升政协委员的综合素质。政协委员是人民政协的主体,政协委员的素质决定了履职目标和使命的完成成效。要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重点,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定期轮训、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实地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方式,加强对政协委员的教育培训,提升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立场,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围绕社会治理领域中的信访、拆迁、社保、就业就医就学等各界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法律、经济、民生领域等专题培训班,系统性讲解相关政策,提升工作水平,引导委员正确履行社会治理的责任和义务。

四是着力加强政协委员教育管理。坚持以制度规范引导推动委员主动融入参与社会治理,研究制订完善委员履职工作规则、委员退出和暂停履职办法和委员视察考察办法、委员履职述职等相关制度,将群众满意度、在履职中能否坚持为民协商、在民主监督中能否切实尽责有为、在社会治理中能否努力促进和谐等作为评价政协委员工作实绩的重要标准,进一步规范委员履职行为,增强为民服务、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良好意愿,提高履职成效。

总的来说,把人民政协定位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民政协性质定位的扩展和延伸,是新时代赋予人民政协的重要职责,各级人民政协应当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自觉承担历史使命,体现政协智慧,作出政协贡献。

猜你喜欢
政协委员人民政协协商
凝聚共识:新时代人民政协的初心与使命
我心中的人民政协——纪念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
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协诞生
一部全面深入研究人民政协理论体系的力作
——读《人民政协理论体系初探》有感
侨眷政协委员韩汝芬:为弱智儿童康复呕心沥血感动中国
注册会计师行业代表人士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党代表人次实现大幅增长
协商民主的生命力在于注重实效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北欧经验与协商民主
领导干部选拔与协商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