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 芳,董 娟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河南 郑州,450000)
大面积深度烧伤患儿会累及其身体的各重要功能部位,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患儿愈合时间较长,容易形成严重的不稳定瘢痕与挛缩畸形,给患儿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1-2]。临床上常采用常规治疗,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会给患儿带来较多的并发症,为尽可能的恢复患儿手部功能,采用早期削切痂移植大张自体皮术可修复功能部位创面,且对供区的损伤较少[3-4]。但手术过程中操作不当及不良事件会影响手术效果,因此本研究为避免围术期发生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恢复功能等,本研究应用了康复路径的护理干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功能部位烧伤创面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3-14岁,平均(6.3±2.10)岁;烧伤原因:热液烫伤30例,火焰烧伤21例,化学烧伤10例,电击伤7例;烧伤部位:手部25例,肘部19例,膝部14例,肩部10例;所有患儿均为深Ⅱ度烧伤患者。且所有患儿及家属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1 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用碘伏进行清创,再用无菌纱布擦干创面,随后涂抹复方磺胺嘧啶锌凝胶。所有患儿于创面愈合3 周后,进行早期功能部位整形术,根据患儿烧伤部位及愈合后瘢痕所在位置选择合适的切口,约5 cm 左右,手部烧伤患儿确保切口超过关节中部,而后彻底松解创面基底,再将事先备好的自体中厚皮片或脱细胞异体真皮来缝合创面皮缘,加压固定。若有必要给予患儿外用支具,以保证关节及创面的功能稳定性。于术后8-12 d 后进行拆线、换药处理,同时术中注意不要暴露患儿的关节、骨骼及肌腱,避免患儿的神经、血管等。
1.2.2 护理方法所有患儿均给予康复路径护理方法:(1)结合烧伤科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入院后由护理人员向患儿及家属告知烧伤相关知识,提高对烧伤的认知程度,让患儿家属了解手术的具体方法及步骤,以降低其焦虑、不安等情绪。(2)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积极与患儿进行沟通,由于患儿年龄的限制,其心理需求有更大的差别,并用点头、眼神等鼓励性的语言表达对患儿的理解,对于6 岁以下的儿童,需要对其出现的恐惧反应及分离焦虑,可让患儿家属轮流陪伴,以增加患儿的安全感。同时需了解患儿的兴趣爱好,适当的表扬、鼓励是必须的,以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减少患儿的哭闹,消除其恐惧心理,以减少感染、皮片成活率低等不良事件的发生。(3)入院后清洗患儿供皮区及患处皮肤,术前禁水,并根据要求禁食,要求手术全程均在无菌下进行,同时观察患儿术中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若存在需立即采取针对性措施。(4)对于术后存在瘢痕增生患儿,应尽早给予抗瘢痕药物治疗,同时采用弹力套、弹力绷带等进行抗瘢痕治疗,对于刚发现的瘢痕,在不影响创面供血的情况下用弹力套将其压紧,并指导患儿进行功能锻炼,促进其术后功能恢复。(5)术后仍需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并指导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并嘱咐患儿需要循序渐进,依据其能接受的程度制定康复教程,逐步扩大活动范围,并避免患儿急于求成而对身体造成损伤。(6)对患儿的创面需加盖低吸附、无粘性的敷料,在覆盖之前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湿敷料,用缝合线将内层敷料固定于创面边缘,用弹性绷带固定于最外层,以放敷料脱落,观察敷料处有无渗液、渗血等,注意更换敷料。(7)术后3 d 进行常规禁食,早期给予患儿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类流质食物,并以白开水漱口,以避免有食物残渣堵塞口腔。由于患儿烧伤后创面有明显的肿胀,术后嘱咐患者采取半坐卧位或平卧位,以免影响患儿创面血液循环;对于6 岁以下的患儿,嘱咐其家属多注意其睡姿,以避免长时间压迫创面导致皮瓣坏死;术后14 d 内患肢制动,适当抬高,并观察患肢末端颜色及血运情况,避免发生局部充血,同时注意监测患肢血压,避免引起伤口出血形成血肿;术后14 d 后进行关节部位活动锻炼,即屈、伸、旋转、收展等运动,5-10 min/次,2-3 次/d。(8)出院时,对患儿家属强调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让患儿家属有做长期训练的心理准备,并嘱咐患儿家属,创面愈合时避免患儿抓挠,外出时需注意防晒,让患儿定期复查,并定期电话随访,以便了解其恢复情况,及时调整并作出改正。
(1)观察患儿手术植皮成活及覆盖创面百分比、创面愈合时间,并计算皮下血肿直径在0.5-3 cm血肿的个数。(2)采用温哥华瘢痕评分量表(VSS)对植皮1个月后患儿的皮肤厚度、色泽、柔软度、血管性进行评估,总分为15分,分数越高说明疤痕程度越严重。(3)患儿术后功能恢复程度,术后创面恢复较好,无需进行整形手术,并对患儿日常生活不会造成影响为优;术后创面恢复较好,需进行手术才可达到良好的水平,且对患儿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小为良;术后创面恢复一般,无法自行进行日常生活为一般;术后创面恢复较差,且存在较为严重的功能障碍为差。优良率=(优良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所有患儿创面植皮成活及覆盖创面情况为(9 6.9 5±2.8 7)%,皮下血肿个数(2.16±1.04),创面愈合时间(12.94±1.08)d;患儿移植后V S S 中皮肤厚度、色泽、柔软度、血管性评分分别为(1.5 7±0.4 6)、(2.0 3±0.4 2)、(2.7 1±0.6 3)、(1.69±0.51)分;统计患儿优良率,其中优27例,良20例,一般18例,差3例,总优良率为95.59%。
深度烧伤是指创面深度达到皮肤的真皮深层,临床表现为皮肤变黑、水泡、神经末梢损伤等,导致患儿肌腱发生黏连,使创面愈合缓慢,易形成严重的不稳定瘢痕及挛缩畸形,影响其功能恢复及美观[5-7]。功能部位整形术较常规治疗,能更有效的提高患儿受伤部位修复细胞的增殖速度及面积,且不损伤其血管及神经组织,还可提高血管内皮细胞的活性并促进其发挥功能,保证植皮的成活率,但移植后质地薄、僵硬、韧差等缺陷,本研究在围术期采用康复护理路径,以期弥补这一不足,提高手术治疗效果[8-10]。
患儿烧伤后创面易形成瘢痕,加之患儿情绪不稳定,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影响其治疗的依从性,因此心理护理是康复护理路径中常用的护理服务方式,因此需要医护人员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充分了解儿内心的真实想法,给予针对性的干预,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治疗[11-12]。术后及时更换敷料,此过程动作要轻柔/仔细,以防止毛细血管化,保证皮片创面健康成长;有效使用抗生素,观察敷料的渗液情况,妥善的进行包扎及固定,防止创面感染也能提高皮片的存活率;术后对患肢进行有计划的功能训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也是功能康复的重要保证,持续1周的训练后,由被动锻炼转为主动锻炼,使其恢复活动的基本功能[13-14]。此外出院时更加清楚的了解患儿情况,能够有效的预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加强了患儿与医护人员的感情,减少了护理的不完整性;此外出院指导患儿家属进行患肢植皮区的自我护理,继续进行患肢关节部位的自动功能锻炼,使其完全恢复活动的功能[15]。本研究通过对68例烧伤后功能部位整形治疗的患儿调查发现,所有患儿创面植皮成活及覆盖创面情况较好,创面愈合时间较短;患儿移植后VSS评分较低分;患儿功能恢复优良率较高,说明功能部位整形治疗深度烧伤患儿中应用康复路径护理,可降低瘢痕的形成,促进患儿术后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功能部位整形治疗深度烧伤患儿中应用康复路径护理可缩短患儿创面愈合时间,减少皮下血肿的形成,增加皮片成活率,降低瘢痕的形成,促进患儿术后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