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危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研究

2019-01-03 15:09吴翠香
关键词:危重病小儿患儿

吴翠香

(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河北 保定 072750)

危重病患儿病情进展迅速,一旦错失最佳治疗时机,或护理不当,很容易引发不良预后[1]。因此,这类疾病对临床护理的要求较高。为了评估小儿危病护理评分法的价值,本研究将9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儿科临床护理引入小儿危病护理评分法的时间(2017年7月)为分组依据,分别于2017年2月~2017年6月、2017年8月~2017年12月这两个时段,各抽取47例危重病患儿纳入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男24例,女23例;年龄1~5岁,平均(2.8±0.3)岁。观察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2~6岁,平均(2.9±0.4)岁。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小儿危病护理评分法指导干预:(1)危重病护理评估。危重病患儿入院后,立即采用小儿危病护理评分法针对患儿展开评估,并根据患儿的评分结果制定护理方案。(2)针对性施护。经初步评估后,本组47例患儿中,6例危重病护理评分>80分,根据其疾病类型、病情转入各科室,立即诊治并给予患儿相应护理。同时,按照每日2~3次的频率,动态给予患儿危重病护理评估,如患儿的危重病护理评分降至70分以下,可适当延长危重病护理评分的时间间隔,直至患儿体征恢复稳定,治疗痊愈后停止。12例患儿危重病护理评分处于70~80分水平上,立即将其转入重症监护室,给予患儿急救,密切监测其心率、呼吸频率等体征变化。如其评分降至70分以下,可适当调整危重病评估频率。本组29例患儿危重病护理评分<70分,获取评分结果后,立即给予患儿心电监护,密切监测患儿的病情进展,做好急救药物、仪器等急救准备工作。按照每日1~2次的频率,给予患儿动态危重病护理评估,以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的疗效,观察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1.0软件统计。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儿的疗效

对照组7例未愈,总好转率85.11%,观察组2例未愈,总好转率97.87%(x2=4.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患儿的并发症及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共7例患儿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4.89%,观察组仅1例发生并发症(2.13%),组间差异显著(x2=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家长护理满意度80.85%,低于观察组95.74%(x2=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危重病患儿临床护理中引入小儿危病护理评分法,护理人员可利用这一评价工具对患儿进行分组,并参照分组结果对症施护。事实上,对于小儿护理干预工作而言,引入这种指导护理模式颇具优势,其原因为:临床护理中,儿科医护人员及医疗资源相对有限,运用小儿危病护理评分法给予患儿分组处理,不仅可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还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压力,同时保障危重病患儿的安全。

本研究根据护理干预方法的不同,将94例危重病患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小儿危病护理评分法指导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总好转率97.87%,高于对照组8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验证了小儿危病护理评分法对临床小儿护理干预的指导价值。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13%,低于对照组1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成上述数据的原因可能为:小儿危病护理评分法的评分结果为患儿的临床护理及诊治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参照。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95.74%,高于对照组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提示:小儿危病护理评分法的应用,可促进危重病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的提升,这一现象可能与危重病患儿预后的改善有关。

综上所述,医院可于小儿临床护理干预中,引入小儿危病护理评分法护理模式,将患儿的危病护理评分结果作为制定护理方案及治疗方案的指导依据,以保障患儿的安全,减轻其痛苦体验。此外,随着小儿护理干预经验的不断丰富,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小儿危病护理评分法的应用流程,以便危重病患儿可于最短时间内接受护理及诊治,进而避免不良预后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危重病小儿患儿
小切口扩张后气管前壁穿刺切开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与探讨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夜盗小儿(下)
怎样做好院前急救的搬运和转运工作
小儿涵之三事
小儿难养
白血病·患儿
容易混淆的两种小儿紫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