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永波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中医院 消化科,江苏 南京 211300)
胃肠息肉是临床常见的一类消化系统疾病,根据患者胃肠息肉的大小,可选择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方案,常规的手术治疗效果欠佳,现如今多让患者接受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该手术操作较为简便,且创伤小,患者手术后复发率低,疗效显著[1]。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研究人员核对入组以及排除标准,从2019年1月~11月选出36例符合要求的消化道息肉疾病的患者,将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手术治疗,对照组有18例患者,年龄在23~84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0.37±2.94岁,其中有9例男性,9例女性;研究组接受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对照组有18例患者,年龄在23~84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0.54±2.72岁,其中有10例男性,8例女性。纳入标准:①均为2019年1月~11月入院治疗且符合消化道息肉疾病诊断标准[2];②患者自愿参与;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既往存在精神病史、传染疾病、全身免疫性疾病等;②伴随重大器官严重衰竭、恶性肿瘤等;③既往参加过类似研究,且接受过该手术治疗;④患者拒绝参加。两组患者开始研究前的一般资料,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无显著差异(P>0.05),可开展本次研究。
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具体措施如下:术前完善基础检查,协助患者采取截石位,在胃肠下探查患者的息肉所在位置,根据患者的息肉大小,选择适宜的切除方法,将生理盐水灌注至患者的根部,使用圈套器将患者的息肉套住,然后使用电凝刀进行切除,较小的蒂部息肉则使用电凝灼烧,在切除过程中注意不要损伤周围的组织,术后给予对症治疗措施。
根据研究要求,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复发率统计记录。
将数据整理完毕后,人工将数据进行分类,按照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的不同,分别使用(±s)、构成比(%)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进行计算,计算数据后,观察P值,P<0.05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2/18),复发率为16.67%(3/18);研究组未出现并发症病例及复发病例,组间比较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胃肠息肉可分为炎性胃肠息肉、增生性胃肠息肉、新生物性胃肠息肉等,大肠癌患者中,约有90%的患者患有大肠息肉,胃肠息肉在手术治疗后,极易复发,而病情反复发作则增加了患者发生癌变的风险,故而让患者接受针对性手术治疗十分关键。传统的手术治疗,患者手术复发率较高,且并发症发生高,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在临床上运用广泛。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对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这是因为研究组所用治疗方法在胃肠镜的引导下能够清晰的看到患者胃肠息肉,观察病灶的具体情况,根据病灶的大小,选择相应的清除方法,从而保证了手术的准确性,加之该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的复发率得到控制,故而手术疗效佳[3]。
综上所述,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消化道息肉,手术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患者的复发率得到控制,该手术治疗方法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