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阳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心内科,黑龙江 大庆 163000)
室性心动过速属于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是起搏于心室,出现连续3个以上或3个频率每分钟超过100次的期间搏动形成的心率,临床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心悸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休克等,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1]。在临床治疗中,多采用药物治疗,其中胺碘酮是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常用药物,其对预防及治疗反复心室纤颤及心脏病具有积极作用。本次研究主要针对老年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后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汇报如下。
选择本院自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室性心动过速老年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老年室性心动过速诊断标准,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9)、观察组(n=39)。对照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62~80岁,平均年龄(71.5±8.8)岁,心脏病病程2.5~15.5年,平均病程(9.5±5.6)年;观察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72.3±9.1)岁,心脏病病程2.9~15.4年,平均病程(9.1±6.2)年。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
两组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确诊病情后,均实施常规治疗,即给予患者受体阻滞剂、利尿、强心、纠正水电解质、降压、血管肾张素抑制剂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晋城海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3559)治疗,观察组应用胺碘酮(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254)治疗。利多卡给药方式:将150 mg此药物加入到20 mL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中,于15~25 s内静脉推注完毕,之后应用每分钟1 mg速度静脉注射。胺碘酮用药方式:将10 mg胺碘酮加入至20 mL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中,10 min静脉推注,之后以每分钟1 mg胺碘酮实施静脉滴注给药,如治疗效果不佳,可于半小时后重复给药。
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评价标准: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为显效;治疗后,室性心动过速发作频率较治疗前降低程度在50%,且没有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为有效;治疗后,室性心动过速发作频率较治疗前无变化,病情甚至在加重为无效[2]。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统计学软件:SPSS 21.0,计量资料(左室射血分数):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表示、行x2检验,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显效30例、有效7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94.9%(37/39);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8例、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79.5%(31/39),组间对比具有明显差异,x2=4.129,P<0.05。
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55.1±4.4)%,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50.2±4.1)%,组间对比具有明显差异,t=5.088,P<0.05。
观察组出现恶心1例、腹泻1例、食欲减退2例、干咳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2.8%(5/39);对照组出现恶心3例、腹泻2例、食欲减退4例、干咳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5.9%(14/39),组间对比具有明显差异,x2=5.363,P<0.05。
老年室性心动过速属于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症状,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会引发心室纤颤,对患者生命安造成严重威胁。在临床治疗中,常规对症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目前,最常见的治疗老年室性心动过速药物有利多卡因、胺碘酮。本次研究表明,总有效率观察组94.9%、对照组79.5%,左心室射血分数观察组较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12.8%、对照组35.9%,P<0.05。胺碘酮属于临床最常用的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其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缓解室性心动过速引发的临床症状[3]。而利多卡因属于B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其可减强心脏传导速度,但在心房肌作用中较弱,患者服用后,不良反应较多。故在老年室性心动过速治疗上,胺碘酮可作为常用的药物。
综上,老年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