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晔
( 抚顺矿务局总医院老虎台分院——抚顺市东洲区万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辽宁 抚顺 113003 )
外伤肝、脾破裂是意外事故中常见的腹部损伤,其病情进展较为迅速,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且预后不良。该病以腹腔内部大量出血为主要临床症状,容易引发缺血性休克,一旦治疗时机有所延误,则很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肝、脾破裂病因、病情复杂,及时、高效的护理干预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预后质量的关键举措。为了探求理想护理模式,现将我院60例肝、脾破裂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收集2016年3月-2017年8月到我院诊治的60例肝、脾破裂为研究对象。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8例,高处坠落7例,刀刺致伤5例。随机将其分为人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7-50岁,平均年龄(39.34±5.75)岁;其中单纯性脾损伤者5例,肝脾破裂损伤者16例,合并颅脑外伤者4例,合并胸部外伤者3例,合并肾损伤者2例。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18-52岁,平均年龄(40.21±5.46)岁;其中单纯性脾损伤者6例,肝脾破裂损伤者14例,合并颅脑外伤者4例,合并胸部外伤者2例,合并肾损伤者4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相对均衡,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2 护理方法:(1)常规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术前协助医师对患者进行检查和诊断,术后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给予适当的用药护理[2]。(2)综合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患者在突遭意外伤害时,由于缺乏心理准备,加之担忧自身病情,难免会产生恐慌、焦虑、不安等负性情绪,以致手术效果发挥不尽完全[3]。护理人员应加强护患间的有效沟通,用通俗的语言解释病情,耐心为患者及家属答疑解惑,并对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加以说明[4];时刻关注患者的动态心理变化,及时给予个性化的心理疏导,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治疗及护理依从性。②术前护理:及时安排入院患者进抢救室,测量体温、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协助患者变换体位,以便有效清除呼吸道内异物;明确患者血型并备足待用血液。③术后护理:术后继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心电图、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予以恰当处理;协助患者更换舒适体位,以利于引流腹腔渗出液;护理过程的各项操作需严格遵循无菌标准执行。④个人卫生护理:嘱患者每天早晚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刷牙漱口,以预防口腔疾病;协助患者擦拭身体,勤洗勤换衣物、床单,避免发生褥疮[5]。
3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和比较2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调查表的形式加以评估,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3级。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5 结果
5.1 2组住院时间对比:分别经临床有效治疗和护理后,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8.9±2.2)天,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4±3.7)天,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2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共出现发热、腹腔积液等并发症8例(26.67%);对照组共出现14例术后并发症(46.67%)。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3 2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中非常满意19例,一般满意9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中非常满意8例,一般满意13例,不满意9例,满意度为7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打架斗殴等意外事件频出不穷,外伤性肝、脾破裂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6]。外伤性肝、脾破裂作为严重的创伤性疾病,其凶猛的出血症状会损害多器官功能,严重时甚至可因急性大出血而加速患者死亡[7]。经临床实践研究表明,护理配合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巩固和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对观察组30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相较于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言,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护理满意度更高。
综上所述,对肝、脾破裂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