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国桥 仲几吉 谢朝清 吴迪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连云港作为一座历史文化资源富集的东方海滨城市,拥有徐福东渡传说和《西游记》文化两大极具国际竞争力的独特文化品牌,如何把握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历史人文与城市发展互促并进、有机融合,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连云港的地域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历史遗迹数量之多、历时之久、品位之高,在中国的沿海城市中极为罕见。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徐福东渡传说和西游记文化,正是连云港的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孕育而出的人文奇葩。从这一视角出发,我们看连云港的历史文化,至少有三大特色值得一提:
连云港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众多,已发现有30多处,典型遗址主要有二涧遗址、朝阳遗址、大村遗址、大伊山石棺墓遗址、藤花落古城遗址、赣榆盐仓城遗址等。其中,大伊山石棺墓、二涧等遗址中,存在一种红陶钵盖面的葬俗,钵底有的穿孔或带有刻划符号。学界一般认为,古人是出于灵魂观念,才在葬具上凿孔以供逝者灵魂出入。这意味着,东方传统的“重生”意识,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经萌发。连云港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是苏北地区上古文化的典型代表,考古研究表明,皖北豫东地区的大汶口文化遗存最有可能是从苏北地区迁徙过去的,而鲁东沂、沭河上游一带的大汶口晚期阶段遗存,其中一部分也有可能来自苏北地区。由此可见,连云港地区的上古文明,在东方文明的起源阶段占有十分重要的一席之地。
连云港地区发现的上古岩画遗存有30余处,总体上都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创造。其中,最著名的将军崖岩画被誉为“东方天书”,岩画中的人面像一度引起学界广泛关注。学界大多数学者认为,在世界岩画体系中,人面像岩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连云港地区的将军崖岩画。此外,东磊太阳石岩画、朝阳狮子山岩画等上古岩画,以凹穴符号和网格图案等为主要表现形式,创造了一套相当完备的古老巫觋文化系统,是上古先民观象授时、祭祀天地、祈福禳灾仪式中遗留下来的文化遗存,也是东方文明可考的直接源头。
连云港地区的宗教文化土壤深厚,比敦煌莫高窟早约200年的孔望山摩崖造像,可以说是本地区宗教文化早已盛行的历史见证;尹湾汉墓出土竹简中的《神乌赋》充满道家与人无争的避世思想;花果山郁林观石刻群中的唐隶刻石,即《东海县郁林观东岩壁记》所述的“真人之别馆,元始之离宫”“思入上玄,道存虚白”,正与唐初隐居云台山著书立说的“西华法师”成玄英的“重玄”思想一脉相承;海清寺塔以及数量众多的佛教寺庙、道教宫观,均为古海州地区宗教文化传承悠久、长盛不衰的标志。
总体说来,连云港地区的上古文明具有浓厚的巫觋文化色彩,而后来的传承发展则有着悠久的宗教文化特质。从上古的巫觋和秦汉时期的方士关系来看,战国秦汉期间在东部滨海地区形成的独特方士文化中,方士们擅长的天文历算、占星候气、医学、符箓、厌劾、祠禳等方术,其源头正是更早时期的巫觋文化。从方士和道士的关系来看,方士既重“术数”也重“方技”,而方技对中国古代思想影响极大,特别是对道家,如方士文化中的养生术,可以说是开了道教神仙家重养生、好丹药的先河,此外,许多著名的早期道教经典如《太平经》《参同契》也都是由方士传播于民间。从方士文化与志怪小说的关系看,志怪小说与方士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搜神记》的作者干宝特别喜欢术数,他著书的目的就是“发明神道之不诬”,《拾遗记》的作者王嘉是有名的方士,古典名著《西游记》有着浓郁的方士文化色彩,等等。可以说,徐福东渡传说和西游记文化诞生于古海州地区,有着深刻的地域文化发展的内在历史逻辑。
我们在历史发展的长过程中审视徐福东渡传说和西游记文化,不难发现两大文化遗产有着浓墨重彩的连云港地域文化元素。当然,不论是东渡还是西游,两者都具有鲜明的流动性和开放性文化特征,它们在文化交流、文明对话的横向传播过程中,由原来区域的民族的文化逐步发展成为影响广泛、走向世界的人文遗产。这种影响的广泛性、多样性和深刻性,至少在以下三个层面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呈现。
一是学术研究不断深化拓展。徐福传说正在成为学术研究的对象,据统计,与徐福相关的传承地在中国有10多处,日本20多处,韩国也有多处,中日韩三国与徐福相关的研究社团共计约50个,中国徐福会在全国各地拥有十多家分会,会员人数达10万人。有关徐福传说的研究论文和专著不断涌现,研究内容涉及徐福故里、东渡路线、历史贡献等诸多领域。与历史人物徐福研究相比,神魔小说《西游记》研究早已成为古典文学研究中的热门,研究内容涉及作者之争、祖本之争、孙悟空原型之争、小说主题之争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彰显了徐福东渡传说、《西游记》的独特文化魅力,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它们的文化影响力。
二是域外传播势头十分强劲。徐福东渡传说在东亚地区影响深远,在日本、韩国多地都获得了具体的地名,各地不仅拥有独特的徐福传说故事,有些当地人还把徐福作为带来先进技术的渡来人或神灵来祭拜。作为古典小说的《西游记》,其印刷文本在国外传播时间较早、范围更广,即便是近几年,仍有不同译本传播海外,如瑞士学者林小发花了17时间翻译的《西游记》德文版于2016年面世。随着传播方式的变革,《西游记》在通过影视、电子媒介进行的域外改编方面广受欢迎,日本、韩国、美国、英国等都出现了《西游记》的影视或动漫改编版,有的改编版多大五六次之多。文本、受众的广泛性。
三是文化开发途径日趋多元。对徐福传说、西游文化,各地开发利用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各地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争夺,也正是看重这类文化资源开发的广阔前景。一方面,影视剧、动漫创意产业、网络制作等,是这类文化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另一方面,国内多地借助徐福传说、西游文化,大力发展当地文化旅游业,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日本、韩国也有把徐福传说作为新的观光资源开发旅游项目的情况。此外,在对外交往方面尤其是文化交流方面,徐福传说、西游文化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和而不同、自强不息,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是徐福东渡传说、西游记文化两大遗产的共同文化特征,也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一个生动写照。在国家“一带一路”背景下,我们大力弘扬徐福东渡传说、西游记文化精神,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拓展对外经贸合作,推动“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上层次、上水平,可谓风正一帆悬、奋进正当时。
东渡与西游文化就其深层次而言,具有鲜明的创新性、进取性和开放性特征,彰显了和而不同、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和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品格。我们在推动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有机融合的实践过程中,要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传统文化中这些昂扬向上的价值观念、创新意识和“爱拼才会赢”的精神风貌,逐步提炼成为大家普遍认可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追求,从而汇聚成为既有传统风格、又有现代特征的新时代城市精神,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自信软实力。
深化地域文化研究,提升地方高校、科研院所在徐福传说和《西游记》研究领域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力争在该研究领域的赢得话语权和主动权。学术研究注重挖掘连云港地域历史文化的起源性特征,彰显东渡与西游文化的深层次文化关联。重点拓展研究徐福东渡在世界航海史上的开创性历史贡献和人文价值,通过与郑和下西洋的比较研究,尤其是通过与西方航海家发现“新大陆”进而发生“文明冲突”的比较研究,彰显徐福东渡的文化交流、文明对话的精神特质,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一带一路”实施提供强有力的历史依据和理论支持。
文化有着天然的跨界融合特点和能力。结合地域文化资源禀赋,探索实施“文化+”战略,融合更多文化元素不断催生产业蝶变,大有可为。文化+旅游产业,可以打造盐仓城、藤花落遗址公园和徐福文化博物馆等一批上层次、上规模的文化景观,着力提升连云港市旅游业的文化品位和产业品牌。文化+健康产业,挖掘古海州地区的神话传说、神仙故事、海上仙山等文化资源,依托连云港医药经济板块的突出竞争优势,把传统的中医药学、长寿养生学等文化资源与“健康连云港”建设结合起来,做强做优做大健康产业品牌。文化+创意产业,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徐福传说、《西游记》乃至《镜花缘》,是影视剧、动漫等文化创意产业的极好素材,具有浓烈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将这类文化资源创造性地转化为造福当代百姓的文化产业,可以走出一条弯道超车、后发先至的新路子。
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通过学术研讨、招商推介、文化论坛等形式,加强东渡与西游文化的对外交流。积极探索东渡与西游文化联名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力争在申遗活动中把握契机、赢得先机。围绕徐福东渡传说和西游记文化,整合优势资源,办好特色节庆活动,探索举办“一带一路”国际文化遗产论坛,通过文化遗产的国际化和走出去,推动文明互鉴与民心相通,丰富和提升“一带一路”实施中的文化软实力。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加大在影视制作、动漫开发等领域的文化合作,不断扩大东渡和西游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力,站在历史和战略高度,讲好新时代的连云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