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2019-01-02 02:04刘芳卢杨
文教资料 2019年30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青年教师

刘芳 卢杨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课程”,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主阵地。高校思政系列青年教师,是这一课程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本文论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高校思政系列青年教师的首要素质,剖视这一系列青年教师的信仰现状,提出加强和改进相关教育的建议,以期实现高校信仰塑造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目标。

关键词: 高校思政系列    青年教师    马克思主义信仰

引言

2018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并且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关键课程,而且要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六点希望和要求,第一要务就是“政治要强”①。

然而,一些大学生对“政治信仰”不了解。要切实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重要抓手就是开展新时代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研究,特别是高校思政系列青年教师更是这一研究课题的第一主体②。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高校思政系列青年教师的首要素质。在充分了解高校思政系列青年教师信仰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和改进相关教育的建议,实现高校信仰塑造与时代精神的契合,是当下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密切关注和仔细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高校思政系列青年教师的首要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3.18讲话上对思政教师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一些高校存在认识误区,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视为“副课”,不是“专业课”,因而被边缘化。导致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偏见和误解。为什么“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一特征?为什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高校思政系列青年教师的首要素质?这是必须首先认识清楚的。

一般来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双重属性: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既是知识体系,又是价值观念。因此,这类课程建设不仅要考虑一般课程的共同性,更要注意特殊性。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价值观教育,进行意识形态引导,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这就需要我们在全面深化高校思想政治课综合改革的过程中,既要有自觉的学科意识,更要有敏锐的意识形态眼光,不断“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自觉地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双重属性及功能,“进一步增强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从而“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

因此,《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建设地位。

我们到底为谁培养人?我们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些思政课青年教师对此一知半解,认为自己的首要职责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他们没有认识到作为一名以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为己任的思政教师,应增强危机意识,明确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竞争中不存在中间道路和第三条道路。“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③。

正如习近平同志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所言:“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因此,加强对当代青年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还关系到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大学的鲜明底色,要坚持党对高校的绝对领导,把我们的特色和优势有效转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

事实上,早在2008年的《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议的意见》中就提出:“实行教师认知资格准入制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相应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不得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就明确指出,要成为高校思政系列的教师,首要素质就是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二、部分高校思政系列青年教师信仰问题的成因探析

当前,高校思政系列青年教师的主流是接受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绝大多数青年教师都有正确的政治站位,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认知方面也有一定的积累。在此基础上,对作为一种价值判断和选择的马克思主义也是接受的。但是,一些青年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信仰弱化”的现象④。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看。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一些高校中处于边缘地位。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思政系列学科和教师重视不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认识存在偏差,并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认同感不高,特别是处于相对弱势的青年教师。

(二)从社会变迁和青年教师自身特点看。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入,各种思想观念冲突对立,从传统的、转型的、西方的到现代的,古往今来的各种思想叠加在一起,影响一些高校思政系列青年教师的主流价值观。另外,随着物质利益分配格局的变化,价值取向、道德评价、行为选择、生活方式也发生着变化⑤,使部分教师的价值取向受不良影响,过于追求物质经济利益,而忽视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

另外,虽然大多数高校思政系列青年教师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出身,但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不必然转化为政治信仰。因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受教育环境与前辈相比已经发生很大改变,普遍接受本科到博士研究生的系统教育,其中一些人有访学或留学的经历,可能会受到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同时,由于自身职业认同感不高,对社会主义大学树立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三)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亟待完善。

虽然党和国家强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的重要性,但是还是有一些高校重视不够,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问题:

(1)把关不严,部分缺乏信仰或者信仰不坚定的青年教师进入思政教师队伍;(2)部分高校党委不够重视,缺乏系统培训,或者培训流于形式。对青年教师没有进行系统培训的计划和措施,尤其缺少對信仰弱化问题的应对措施;(3)管理和考核不严。一些高校没有意识到应将信仰问题作为一项有约束力的考核标准,缺少考核办法和管理措施;(4)高校思政系列教师,特别是高校辅导员晋升空间有限,职称评定和考核难度大,缺少相应的晋升和发展的健全机制。

(四)与高校青年教师的生活实际有关。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支撑高校教师认知履行义务、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原动力⑥。但是,高校思政系列教师在教师群体中属于相对弱势群体,职业认同感相对淡漠。一些人仅仅把上课当成必须完成的“课时量”,而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能出成果的科研上。这和长期以来高校的评价和考核机制相关,教学只是副业,科研才是关键。同时,青年教师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上有老下有小,家庭重担和工作压力并存。工作晋升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使他们有时放松进取。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系列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对策建议

面对高校思政系列青年教师的信仰现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改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一般课程,而是我们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课程”,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主阵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讲政治不是“灌输洗脑”,而是让我们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党和国家理论宣传工作的主渠道和重要平台,具有意识形态性和政治性,理所当然,必须如此。青年教师在科研和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懂得“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没有纯粹的科学研究,所谓的专业课学习都需要政治导向,追求纯粹的知识并不可能。因此,要坚持不懈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二)高校思政系列青年教师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信仰的确立源自理论学习、理论确信及对理论付诸实践的信念。因此,要真正解决高校思政系列青年教师的政治信仰,首要问题是让他们真学、真懂、真信。实现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让他们持之以恒地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对于经典文本的学习和领会是通向真理最有效的途径,但是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和文本,马克思主义一直在路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是需要不断学习和理解的过程。这种学习是长期的过程,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从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到自觉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做斗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是一个长期、复杂和艰辛的过程,也是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必须经历的成长之路。

(三)强化高校思政系列师资队伍建设,增强政治信仰教育的保障性。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事业,高校思政系列的队伍建设任重道远。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青年教师作为教学、科研的主力军,更是这一队伍建设的根本。高校青年教师必须坚守马克思主义的职业道德,采取有效措施强化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增强政治信仰教育的保障性。

(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保障作用: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关心和帮助青年教师成长。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组织作为培养高校思政系列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组织基础和战斗堡垒,应当从思想、组织、制度和作风等方面做好保障工作。思想上要把对青年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作为党建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使青年教师深刻理解党的方针、路线和重大政策,并遵照执行。组织上通过组织专题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根据青年教师的实际和所需、所想,提供各种平台和机会。同时,制度上建立完善以党委为中心的相关领导和激励机制。作风上通过开展各种教学比赛、先锋模范等评比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功能,推动青年教师业务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共同提高。

结语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青年教师则是重中之重,也是关键抓手。政治信仰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又艰巨的任务,需要国家、社会和高校的通力合作。作为社会主义大学,高校思政系列青年教师必须发挥引领和师范作用。因此,要加强高校思政系列青年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切实地、更好地履行高等教育为社会主义培育接班人的任务和使命。

注释:

①参见习近平于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②“80后”“90后”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主力军。青年教师因与青年大学生年龄相仿、受教育过程相似,教学内容前沿、教学手段新颖等对大学生的引领示范作用更突出.

③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27.

④刘国习,陈丽华.高校思政系列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简论[J].中国农业教育,2012(3):27-31.

⑤沈红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概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83.

⑥金芳英,石宏伟.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问题及改善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2(11):85-88.

参考文献:

[1]张泽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的主要经验[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184-187.

[2]申晶晶.“80后”青年教师群体师德建设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S2):107-110.

[3]金芳英,石宏伟.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问题及改善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2(11):85-88.

[4]葛晨光.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域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87-89.

[5]谢天成.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路径[J].教育观察,2019(1).

[6]刘国习,陈丽华.高校思政系列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简论[J].中国农业教育,2012(3):27-31.

[7]张霞.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路径思考[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6(3):144-147.

本文是2018年华东理工大学教师师政和师德建设研究课题:“新时代青年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信仰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互联网时代怎样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
网络多元时代如何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的哲学思考研究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透视高校青年教师生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