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自理能力培养衔接教育的探究

2019-01-02 01:41罗麓莹
教育界·上旬 2019年11期

罗麓莹

【摘要】自理能力是孩子成长中非常重要的生活技能。现今社会,由于家长的教育理念和带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同,导致很多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严重滞后。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如何在家校之间搭好幼儿自理能力培养衔接教育这座桥梁?需要深思。

【关键词】自理能力培养;婴幼衔接;教育探究

自理能力是婴幼儿成长中非常重要的生活技能。按照婴幼儿正常的发展规律,满3岁的孩子吃喝拉撒睡已经能够自理。然而现如今的社会,由于家长的教育理念和带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同,导致很多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严重缺乏。特别是在农村,许多家长为了生计,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外出务工,将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养。祖辈大都比较宠爱孙辈,外出务工的父母偶尔回来,也是补偿式地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在这样的家庭教育模式下,孩子收获了更多的爱护,却失去了许多自我锻炼的机会。而孩子一从家庭步入幼儿园,家长就开始慌乱了:“孩子上洗手间不会自己脱、穿裤子怎么办?”“孩子不会自己吃饭怎么办?”“孩子不会自己穿衣服怎么办?”……种种孩子不能自理的忧虑使家长焦虑不安。我们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看到这些现象也是心急如焚。在幼儿入园前,如何在家校之间搭好幼儿自理能力培养衔接教育这座桥梁?需要深思。

一、婴幼自理能力培养衔接教育意义

婴幼衔接教育是幼儿从家庭教育过渡到幼儿教育的过程,是幼儿成长教育过程中的第一大转折点。幼儿入学前的家庭教育完全是以家庭成员原生态的生活成长方式进行,完全是家庭成员个人理念的理解,它是自由而没有规则的。而进入幼儿时期,将在游戏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能力的培养。由无意识到有意识,由不规则到有规则,两种教育环境之间存在坡度,需要对儿童的身心进行适当的调整,这个调整就是婴幼衔接教育的主要任务。

入园意味着幼儿将从父母身边离开,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和人群中学习、生活。分离的焦虑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轻则表现为孩子哭闹,拒绝上学等;严重的会引起胆小、自卑等各种心理问题。在多年的幼儿教育中,我们发现孩子在进入幼儿园前已经具备基本的生活技能的,能很快地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分离焦虑现象也减弱很多。可见,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幼儿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强。在幼儿入园前做好婴幼自理能力培养衔接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婴幼自理能力培养教育断层问题所在

第一,家长教育意识偏颇。许多家长,尤其是农村家长,在孩子呱呱落地时,意识里只是多了一个孩子,给家庭增添了人口,带来了欢乐。殊不知,对孩子的教育从孩子落地这一刻起就应该有意识地进行规划。如3岁之前就应完成基本生活自理技能的教育,使孩子具备入园进行集体生活的自理能力。家长教育意识的偏颇让幼儿错过了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入园时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智力发育迟缓,造成婴幼家园教育断层。

第二,家庭成员溺爱包办。现如今的社会,家里孩子少,父母溺爱很常见。从小,孩子本该力所能及地做到自理,如自己吃饭,自己穿衣……可是很多家长嫌孩子自己吃饭太慢或弄脏衣服而急于去喂他,孩子的一切生活全部由大人包揽。父母的替代不仅换来孩子养尊处优、事事依赖的局面,而且会使孩子失去一次次锻炼的机会,导致孩子的生活自理和独立能力无法养成。

第三,幼儿入园前,婴幼儿家园断联。从幼儿园管理的角度来说,幼儿入园前,幼儿园确实没必要跟家庭进行太多的联系。但是,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国家教育事业的层面分析,幼儿入园前,幼儿园很有必要跟家庭进行联系。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幼儿园是他们的启蒙学校,如果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向全然不知,那幼儿教师又如何期待家长在家里能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培养教育呢?又如何能期待孩子入园很快地衔接上幼儿园的生活呢?幼儿入园前,婴幼儿家园断联,是造成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衔接教育跟不上的重要原因。

三、婴幼自理能力培养衔接教育策略

第一,转变家长观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婴幼自理能力培养衔接教育观念。据调查统计,现今社会,家里孩子少,大部分的婴幼儿都是被长辈宠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想从根本上改变这样的局面,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为此,我们要加大家园联系的密度,与家长沟通,使家长共同重视这一问题。通过与家长的互相交流和探讨,家长知道婴幼儿学会生活自理的重要性。

曾有教育家提出“5+2=0”,即孩子在学校5天的学校教育加上孩子在家里2天的家庭教育,教育效果等于0,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家长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孩子的教育质量。3岁以内的婴儿时期是孩子在家庭中接受教育的时期,没有系统的教育体系,也没有系统的管理体系,完全依靠原生态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进行教育。因而原生态家庭教育的参差不齐造成了生活自理能力参差不齐的婴幼儿。婴儿期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不好,又直接影响到孩子入园的学习、生活。将婴儿期进入幼儿期之间的这个关键“绳结”打好,须让家长认识婴幼自理能力培养衔接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婴幼自理能力培养衔接教育观念。

第二,教给家长婴幼自理能力培养衔接教育的方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为了帮助家长对婴幼自理能力培养进行科学的衔接教育,幼儿园要注重婴幼自理能力培养衔接知识的宣传,必要时该下乡走访就走访,该下乡做讲座就做讲座,教给家长婴幼自理能力培养衔接教育的具体方法,如:入园前要会吃喝拉撒睡基本的生活自理;培养饭前便后洗手、睡前睡后洗漱等生活习惯。有了具体的方法,家长才能循着规律对婴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教育,慢慢缩短婴幼间自理能力培养教育的差距。

总之,婴儿与幼儿自理能力培养教育虽为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但是由于前者来自原生态家庭成员自理能力的习惯教育,后者是有系统、有计划、有规则的自理能力教育体系,两者之间的教育跨度比较大。我们幼儿教师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婴幼儿自理能力培养教育观念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家园合作的教育力量,切切实实规范地做好婴幼自理能力培养的衔接教育,帮助婴幼儿顺利入园,解决幼儿入园时教师和家长的困扰。

【参考文献】

[1]马俊妹.放手,让孩子成长——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实践版),2010(11):49-50.

[2]赵巧.浅谈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養的策略[J].速读(上旬),2014(0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