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中国政治话语国际传播的多模态翻译方法探析

2019-01-02 01:41汤素娜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翻译方法多模态国际传播

摘要:如今的信息化时代,话语传播呈多模态趋势,而目前中国政治话语的英译语篇中,文字之外的其他模态参与话语意义构建的比例还较低。“四个自信”背景下,中国政治话语的译语语篇要利于传播,同时力求保留其中国主体印迹,可尝试在翻译重要概念时,运用文字增译法,同时利用其他模态填补文化空缺;篇幅较长的语篇,可适当在语言文字上运用减译法,利用其他模态补偿文字删减后的意义损失;也可利用网页的多模态表达手段进行编译,提高浏览效率、突出信息重点。通过多模态翻译方法,文字、画面、声音等多模态共同作用,可以准确、高效、生动地构建认知图式,助力中国政治话语的国际传播。

关键词:中国政治话语;国际传播;多模态;翻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9)12-0119-03

一、相关背景概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1]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强调要坚定“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出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

坚定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努力推动中国文化及理论走出去,翻译是必经之路。正如国内翻译传播理论研究的先驱者吕俊所说:“翻译学是传播学的一个特殊领域。”[2]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将中文传播性文本译成外文时,为了更有利于目标受众的理解、促进译文在目标文化语境中的传播,译者往往倾向于采用顺化翻译原则。但顺化翻译容易使译文丢失中国文化、中国理论的主体印记。“四个自信”背景下,我们在阐述中国政治话语中的关键词以及具有中国民族生命力的价值观时应该表现出更强的主动性,向世界展现中国在价值观念和精神世界方面为世界做出的贡献[3]。因此,新时代的译者要以更饱满的自信对待中国政治话语,在没有直接对应词的情况下,应以直译为主[3],使中国文化、理论话语在世界文化、理论语境中彰显存在、争得话语权。

然而,无论是运用直译,还是运用意译、转译、解释性翻译等方法进行中国政治话语翻译,人们一般也只是着力于语言文字之间的跨语际转换。然而,从纯语言文字的角度,若要在严谨、准确之上,再强调异化翻译和保留“中国特征”,译出来的文本对外国普通民众而言,理解起来难度将很大,也容易长篇累赘,不堪卒读。从传播学角度看,若要更好传播“中国话语”,使普通大众认同中国文化及理论,中国政治话语在转译中,要有利于传播、通俗易懂,但从文化的角度看,又要努力保留“中国特征”,并力图避免语言原因带来的误读,实现起来难度相当大。

幸运的是,当今人类的话语传播不再是语言独尊,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文本、声音、视频以及图像表意的融合,意义由多种模态共同完成[4],特别是现在的信息化和新媒体时代,各种网站再加上社交软件或平台快速发展、流行,如我国的QQ、微信、微博、Bilibili、知乎、百度百科,国外的Facebook、YouTube、Twitter、LinkedIn、Tumblr、Pinterest、Quaro、Wikipedia等,话语传播方式日益多元化,人们对于依靠文字传递信息的依赖程度降低,多模态话语日益成为人类认识、感知世界以及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

画面、声音、文字等多模态共同作用可更好地构建语篇的整体意义,而且比单一的文字翻译更生动形象。语篇意义体现手段的多元化,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与研究视域[5]。适应“四个自信”及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中国译者可更多从多模态翻译的角度考量中国政治话语的对外传播。

二、目前中国政治话语在多模态翻译方面存在的不足中国的政治话语的对外传播,传统上一般针对精英人士、政界人士及学术界人士,注重传统的电视传播、政治理論的纸质出版以及在充当信息发布功能的政府网站上发布中国领导人演讲、中国时政新闻以及政府文件的译文等。一般这些译文是对原文的全文翻译,没有易于外国人理解的简写本,大多关注的是语言本身的翻译,很少关注注释以及相关背景[6]。例如:外交部将领导人演讲稿全文进行翻译,在其英文网站发布翻译文本,其他英文外宣网站转载;理论中国网翻译中央党史及文献全文,将其以文本形式发布。

我国外宣英文网站发布领导人讲话英译版时,其网页页面一般也只是局限于:纯文字译文、文字译文+一张现场照片、文字译文+带字幕或同声传译领导人讲话视频。除此之外,网页页面上便没有易于受众理解的其他表达模态。另外,2017年新华网英文网站、CGTN网站及社交媒体发布了大型政论纪录片《大国外交》的英译版,然而该英译版也主要是翻译解说词,其画面、背景音乐等还是沿用中文版,并没有多少针对英译版目标受众的后期制作。

也就是说,目前政治话语的翻译一般只是语言文字模态的翻译,尤其是书面语言之间的语际翻译,其他模态参与话语意义构建的比例还较低。

“四个自信”背景下,中国政治话语的对外翻译应力求保留其中国主体印迹,这不仅要求关注语言文字模态的跨语际翻译,也应研究如何通过借助多模态手段,填补语境、文化空缺,使中国文化及理论元素得到高效、准确地对外传播。

(一)运用文字增译法及其他模态填补语境及文化空缺

1.语言文字模态的增译

中国政治话语除了高频率出现表达中国特色政治理念或政治方案的“中国关键词”之外,还经常用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提纲挈领,使用反映中国传统价值观、政治理念、思维模式和家国情怀的诗文古语、比喻、典故、俗文俚语等。“四个自信”背景下,在翻译这些关键词或诗文古语时,除非很有必要,否则不要轻易选择减译法或略译法等顺化翻译方法,而是应该多运用“译”+“释”的增译法。“如果原文语篇中的风俗习惯、文化概念等对译文受众来说难以理解,译者就应站在译文受众的立场上,通过‘译+释并举策略为他们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解释一种文化中独有的事物。”[7]通过增译法可填补认知上的沟壑,译出目标语读者不甚了解的意义,填补目标受众涉华知识的空白,同时保留中国特色政治理念的中国主体印迹。

2.利用其他模态进行意义补充

张德禄教授认为,典型的多模态话语模式中,一种模态的话语不能充分表达其意义,或者无法表达其全部意义,需要借助另一种来补充,我们把这种模态之间的关系称为互补关系,而把其他的称为非互补关系[8]。

画面、声音、文字等多种动态或静态模态的结合更能跨越文化、语言、思维的差异,这些多种模态共同作用可以更好地构建语篇的整体意义,而且比單一的文字翻译更加生动形象。因此,对中国政治话语中的“中国特征”明显、较难进行纯语言文字转换的内容,可以借助多模态进行翻译,利用语言文字与画面、声音等多种模态形成相互补充、辅助增强的关系,更好表现内容的意义,力求使中国政治话语的英语传播通俗化、直观化,在更多采用异化翻译,使政治语言翻译不流失中国特色、中国文化特征的同时,也易于国外受众理解和接受。

例如,在针对爱好中国文化、关心中国政治的外国普通受众的网络语篇中,可借助网页、社交平台、网络百科的各项功能,如文字、图片、超链接、动画效果、短视频等进行多模态阐释。在以视频(如专题片、纪录片、谈话类政论节目、政治相关演讲视频、记者会视频)等模态出现的政治语篇中,要更加重视后期制作。目前,网络上很多相关政治话语英译版的视频,多数只是领导人演讲的画面,配上了英语同传的声音,有的连英文字幕都没有,有的虽然有英文字幕,但也只是在画面下方增加演讲的译文字幕而已。除此之外,便无其他后期制作,多模态表达的效果比较有限。在针对普通目标受众的视频中,建议增加更多后期制作,如画面之上搭配多元化字幕、图表、动态效果演示等,辅助解释文中出现的“中国关键词”等目标受众较难理解的内容,将其前景化,加深目标受众对它们的印象,提升传播效果。

(二)适当运用减译法

1.语言文字层面的减译

中国政治话语对严肃性及准确性要求较高,语义内容讲究全面完备,若对这些政治话语一一对应地进行文字翻译,对外国普通受众而言,容易显得长篇累赘。因此,某些中国政治话语的英文译本,译者可考虑目标受众的认知情况,删掉一些。就目前而言,目标受众还不需太深入了解或容易引起误解的内容,适当简化译本的语句和结构,通过适当删减突出事实和重点。

例如,《大国外交》纪录片的英译版解说词虽然保留了中文版的多数内容,但也有所删减。有部分删减是因为英译版时长的关系,有时也删减了某些不是特别重要的抒情感怀的语句,或者译者认为画面已经能够表达原文的意图,因此选择了语言文字上的删减。

例如:《大国外交》第二集的“大盘取厚势,官子有妙手”、第三集的“铸剑为犁,缔造和平”“世界舞台上,聚光灯已经点亮”等中文版解说词在英译版中没有被译出。

另外,“分析人士指出,此访充分展现了中国领导人观大势、定大局、谋大事的外交韬略和气魄,凸显中国中东外交的独特优势和影响力”“取得一系列开创性、引领性、机制性成果”等句子中,下划线部分也被省略不译。中文解说词面对中国受众的,这些解说词可让中国民众了解中国取得的一系列外交成就,并引以为豪。但是,若忠实于原文把这些语句全部译出,对于国外受众来讲,未免有自夸之嫌,他们也未必能感同身受。因此,将这些语句删减不译,不失为理想选择。

2.适当利用其他模态补偿文字删减后的意义损失

有时候语言文字上的删减,可以通过其他模态,如增加相应的画面等,予以意义补偿。

例如,《大国外交》英译版中,中文解说词“形成了一个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在顶层设计的引领下,波澜壮阔的外交实践,由此铺陈开来”。在英译版中没有译出,但其内容在画面中以图表、关键词的形式呈现,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文字的意义。

必须注意到,运用删减法翻译政治话语,必须非常慎重,特别是不可轻易删减其中重要的中国文化、政治理念。例如,《大国外交》第五集的解说词“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在英译版中未被译出,但是“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是我国近年来的外交话语关键词,出现在很多中国政治语篇中。这些表述应成为译者翻译时铭记于心的“关键词”,尽量在译文中将其前景化,放在着重强调的位置,更不可轻易删减。

(三)利用网页的多模态表达手段进行编译

中国的政治语篇,如政府工作报告、政治理论阐述等,一般由于篇幅较长,外国普通受众也很难仔细阅读。因此,若中国政治语篇的译文发布在网站上,译者可利用网页的多模态表达手段对译文进行编译。

例如,先在网页最上方呈现浏览者最关心的核心信息,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在核心信息呈现之后,再出现译文的全文。或者将主要内容及核心信息置于主界面,而将某些具体内容设计成超链接文本,放在下属的链接页。也就是把原文的逻辑层次梳理出来,以超文本形式,分项分层列出,体现演绎式的篇章结构,既完整、忠实地转达了原文的信息内容,又给浏览者选择是否需要查看具体内容的自主权,在提高浏览者效率的同时,也突出了信息重点。类似这样,以“概览式+细节呈现”的方式提炼原文,使受众在浏览译文时能快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三、结束语

基于多模态话语视域考量中国政治话语的多模态翻译,将有利于中国政治话语跨越单一语言文字模态,使画面、声音、文字等多种模态共同作用,使译语语篇更形象生动,更能准确、高效地在目标受众脑海中构建认知图式,从而促进中国政治话语的国际传播。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吕俊.翻译学——传播学的一个特殊领域[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7(2):40—45.

[3]窦卫霖.政治话语对外翻译传播策略研究——以“中国关键词”英译为例[J].中国翻译,2016,37(3):106—112.

[4]张德禄,穆志刚.多模态功能文体学理论框架探索[J].外语教学,2012,33(3):1—6.

[5]黄侠.多模态语篇翻译:第三类翻译的兴起与发展[J].宿州学院学报,2017,32(3):85—88.

[6]陳亦琳,李艳玲.构建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中国政治话语传播研讨会综述[J].红旗文稿,2014(1):27—29.

[7]卢彩虹.传播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6:214.

[8]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1).

An Analysis of Multimodal Translation Methods for Promoting the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of Chinas Political Discourse

TANG Su-na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Guangdo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Guangzhou 510800, China)

Abstract:At present, discourse dissemination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multi-modal. However, in the translated versions of Chinas political discourse, other modalities have not participated much in its meaning constru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our matters of confidence” in China, the translated version of Chinas political discourse should be conducive to its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while retaining its Chinese imprint. When translating important concepts, amplification may be used with the assistance of other modalities to fill in cultural vacancies. When translating a lengthy discourse, words may be omitted whereas other modalities may be used to compensate for the loss of meaning. It can also be compiled by using multimodal means of the web-pages to improve browsing efficiency and highlight important information. By means of multi-modal translation methods, multi-modalities such as words, pictures and sounds work together, the cognitive schema can be constructed accurately, effectively and vividly, so as to contribute to the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of Chinas political discourse.

Key words:Chinas political discourse;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multimodality; translation method

(责任编辑:刘东旭)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9.12.038

收稿日期:2019-04-26

基金项目:广东行政职业学院2017年度院级科研课题“多模态视阈下适应‘四个自信的中国政治话语英译研究——以中国政治话语的网络英译语篇为例”(GDXZZYY1707);中共广东省党校(广东行政学院)2017年度院校一般课题“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李克强总理中外记者会的口译策略研究”(XYYB201713);广东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201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多模态话语视角下的岭南文化英译”(19WX03)

作者简介:汤素娜(1981—),女,广东陆丰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英语翻译、英语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翻译方法多模态国际传播
多模态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的构建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浅谈汉语歇后语的翻译方法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