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波 王宇玲 曹雨
摘要:夯实专业知识储备、提升实务操作技能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两个重要取向,社会工作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更是突出学生的实操能力。专业实习是MSW研究生获得实操能力的关键环节,而实习中的督导环节又是其实操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是否安排实习督导以及实习督导的业务能力与被督导者实操能力的提升呈正向关联。我国内地的社会工作硕士实习督导制度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困扰,尤其是在社会工作发展相对滞后的东北地区高校,社会工作督导人才严重缺乏,而MSW人才培养存在督导缺位、督导系统割裂等问题,直接制约了MSW研究生实务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系统理论视角下,针对实习督导系统要素之间关系断裂、督导系统功能缺失等问题,分析实习督导缺位对MSW研究生专业成长的直接影响以及对其从业信心、专业身份认同的间接影响,提出加强系统内核心要素的能量传输,构建MSW研究生、高校及实习机构三个系统要素间有机“联动”的MSW实习督导“整合联动模式”,以期提升MSW研究生专业实习效果,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关键词:MSW研究生;实习督导缺位;督导系统要素割裂;整合联动实习督导模式
中图分类号:G40.0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9)12-0007-05
我国内地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及实践仍处于探索阶段,特别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专业实践发展均相对滞后的东北地区,MSW研究生的实习督导体系、督导模式仍存在行政化、片面化、书本化等问题[1]。
一、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督导及其功能分析
(一)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督导的内涵
《社会工作百科全书》指出:“社会工作督导是由训练有素的社会工作者把专业知识与技术传授给新的社会工作者或实习生。”史柏年等认为,社会工作督导是“帮助学生将普遍知识转化为个人经验和职能的过程,更是一个帮助学生将实践与专业价值观整合的过程”[2]。
笔者认为,社会工作实习督导是指督导者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向学生传授实务技巧和方法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遇到的专业困惑给予及时指导,进而帮助学生实现知、觉、行的整合过程。社会工作督导者应具备以下条件:具有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背景,接受过专门的社会工作专业督导训练;高度认同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具有成熟的人格和乐观的态度;拥有丰富的实务及督导实践经验。针对实习学生而言,督导是一个专业技能的教育过程;针对机构而言,实习督导是机构维持专业服务水平的技术保障。
(二)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督导的功能
首先,社会工作实习督导对学生实务技能的传授、教导功能。
(1)引导实习生认识实习机构。督导者是实习学生在实习机构的引路人,通过督导者的介绍,学生在短期内了解机构的政策、工作模式、服务要求、内部规范等。由于不同的社会服务机构关注不同的服务方向,因此,督导者还要协助实习生了解实习机构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及社会需求。
(2)教导实习生认同专业伦理和价值。由于社会工作源于西方社会,实习者在实习中会面临伦理困境与价值抉择,督导者的功能之一就是在学生们面临邻里困境难以抉择时,给予及时的指引,避免学生因价值、伦理掌握不足,而对服务对象造成“二次伤害”。
(3)协助实习生深化“服务过程”。除提供专业性“建议和咨询”外,督导者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实务经验可以使学生在实习中内化社会工作的服务流程和服务中的能力要求,在实践中深化服务过程,弥补短暂的两年专业教育的不足。
其次,社会工作实习督导对学生的支持功能。
社会工作实习生在实习中会面临诸多压力。如:服务对象的不信任、实习机构过高的工作要求、学校繁重的课业、服务过程中遭遇社会对社会工作专业的怀疑和质问等。尚未掌握专业经验的学生在面临这些压力时极易产生焦慮、不安、职业倦怠等消极情绪,若督导者不能及时给予指导与支持,长此以往,实习生便会对社会工作专业产生厌倦情绪。
第三,社会工作实习督导对服务机构的行政管理功能。
督导者作为实习生在实习机构的直接引领者,对实习生具有领导、管理的职责。相比机构的管理者,机构的督导者拥有丰富的专业教育和实操背景,具有指导学生专业成长的丰富经验,更能准确掌握实习生的工作优势与劣势,可以凭借自身的经验做到“量才为用、各得其所”,对实习生进行工作规划、监督、总结和评估,以使学生的实习行为符合机构的行政要求。
二、MSW研究生实习督导现状的实证调查分析
(一)调查样本介绍
以东北地区MSW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在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化工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共吉林省委党校、长春工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石油大学等高校开展问卷调查,获得130份有效问卷。
130名MSW研究生中男女比例为3∶1,中共党员52名,89名MSW研究生本科专业为社会工作。其中已毕业人数占总人数的56.2%,已毕业的学生中26人的职业与社会工作专业相关,占毕业学生的42.6%,但选择专职社会工作者为职业的学生不足5%。近年来,在全国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蓬勃发展的推动下,东北地区也发展出一些实务机构。同时,一些高校相继申报设置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点,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在人才培养工程中,开始重视对学生实务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实习与实践机会。但是,总体而言,东北地区高校MSW的实习督导仍有不足,如出现学生的“虚假实习”、实习过程中缺乏有效督导等问题。
(二)东北地区MSW研究生实习督导缺位的调查分析
1.“虚假实习”对MSW人才成长的负向影响
130名MSW受访对象中愿意选择、已选择社会工作为职业的人数不足总人数的5%,大部分MSW毕业生选择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因此,为了有充分的时间备考,应对学校的实习要求,部分学生会采取“虚假实习”(虚假实习:实习者出于其他目的放弃学校或主管部门提供的实习机会,做出不符合实习规定及实习要求的行为,虚假实习中实习证明造假的行为最为常见)的方式。13.85%的学生在问卷中承认自己在实习过程中有过应付、逃避甚至找熟人弄虚作假,开具虚假实习证明等行为(见图1)。一些学生在学校的要求下,随便找个社区或福利机构,简单应付几天,然后,通过人情关系开具实习证明,应付学校和导师。这种“虚假实习”根本没有接触实习督导的机会,更谈不上接受实习督导的专业技能指导,也就失去了了解社会工作和从事社会工作的可能。另一种情况是,实习学生根本没有进入任何机构或实习单位,这样的学生等于仅接受了一年的专业教育,其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都是不完整的,即便是不从事社会工作,其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也会因缺少实践锻炼而有所缺失。
2.“一线员工”充当实习督导对MSW人才成长的负向影响
受地域及实习经费的制约,大多数东北地区高校MSW学生选择就近实习。以东北地区某高校为例,为了切实提升学生社会工作实务能力,在社会工作前沿城市深圳市建立了两个校外实习基地。但实际上,每年只有为数不多的学生选择去深圳实习,大多数学生选择留在学校所在地域的社区或机构简单实习。而东北地区社区发展的专业性、职业性远远不够,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起步也相对较晚,发展数量及开展的服务项目明显不及南方,虽然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给予了重视和支持,有计划、有组织地为学生安排实习项目和指导教师,但是多数实习指导教师未接受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更没有接受过督导培训,其结果是由于机构实习督导专业知识的缺位,学生的实习缺少规划和设计,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专业困惑、技术难题、伦理困境、价值观冲突等不能得到及时回应,实习学生常因能力不足无法应对现实需求,对未来职业失去信心,并且伴有情绪焦虑、职业倦怠、从业信心受挫,专业身份认同不足等问题的发生。
3.学校督导缺位对MSW人才成长的负向影响
97%的调查对象认为社会工作专业实习需在专业督导下进行,但60%的学生表明在实习中未接受过专业督导。学校督导在学生实习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由于学校对实习要求较低且教师忙于教学和科研任务,学校督导常处于缺位状态。学校督导缺位的直接结果,就是导致学生对实习产生错误认知,认为实习可有可无,进而采取应付了事的态度对待实习。整体性、连续性的教学系统,因学校实习督导的缺位而被割裂,学生的专业成长受到严重制约。
4.实习督导不足与学生需求错位对MSW人才成长的负向影响
在对130名MSW研究生进行调研时,34名MSW研究生表示现有的实习现状未满足其自身的实习需求,持满足态度的学生占53.8%。而学生“不满足”的前三项原因(见图4)分别为:实习内容专业性不强(56人选择)、实习过程中未获得有效或合理的督导(55人选择)、实习时间短及实习效果不明显(48人选择)。实习内容的专业性、实习效果的有效性皆与实习督导的缺位相关。
此外,在学生实习内容及实习单位的选择上,许多学生想做专业社会服务工作,但由于地域及督导者专业经验的限制,学生们即便进入了社会工作机构实习,最后完成的实习任务仍偏离专业标准。行政化、游戏化的社会工作服务无法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课堂上学习到的价值观、技巧也无法运用在实践中,致使学生出现理想与现实间的落差,进而对社会工作专业产生质疑,也影响了从业信心。
三、系统视角下MSW研究生“整合—联动实习督导”模式的构建(一)系统理论解析
“系统”一词源于希腊文,是“共同”和“设置”两个词的结合,意为由部分组成的整体[3]。1937年,贝塔朗斐(Bertalanffy)提出了一般系统论框架,并于1971年对该理论进行阐述。派恩认为,系统包括五个重要的概念[4]:(1)输入,即能量跨过边界进入系统;(2)流通,即能量在系统之间如何被利用;(3)产出,能源透过原有的系统边界并对环境产生影响;(4)反馈回路,即信息和能量传递至为输出所影响的系统以显示输出的结果;(5)熵,即系统以自身的能量保持运行。“输入”对系统的顺利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得到外界输入,系统将会耗尽能量,最后消失。
(二)MSW研究生“整合联动实习督导”模式的构建
1.MSW研究生实习督导系统要素
社会工作实习督导是一个大系统,包含若干子系统:实习生系统、学校督导系统、机构督导系统和外部支持系统等,每个系统包含多个要素。实习督导系统中最重要的要素是实习生、学校督导者、机构督导者,这三个要素来自于不同的子系统,同时又是大系统的核心,要素间的互动产生系统内部能量的传输、流动及循环,这些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又对系统外部的子系统及其他要素产生影响,整个实习系统的运转围绕实习生与联合督导(学校、机构)间的能量传输展开。
(1)实习生系统。包括MSW实习学生(系统中的核心要素)和MSW实习小组(实习学生自发组成的子系统)。MSW实习生作为实习中的核心要素,受到学校与实习机构的联合督导,能量源于学校与机构的双重“输入”,任何一方能量的缺失都会造成系统内的能量流通受阻。实习小组由多名实习生组成,小組内的成员均是大系统的核心要素,作为同辈群体,实习小组这一子系统虽然无法为学生提供专业督导,但却在心理支持、经验分享等方面彼此提供帮助。
(2)学校督导系统。包括学校实习支持系统、学校实习指导小组和实习督导者。学校实习支持系统为实习指导小组提供服务与支持,学校实习督导者是实习指导小组的核心成员,也是学生的直接接触者,其与机构督导者合作、联合督导,为学生实习负责,向实习学生输入能量。
(3)实习机构督导系统。包括直接督导者以及为督导者提供支持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机构督导支持系统)。机构为实习生提供实习场所、介绍服务对象,使学生在服务中的工作者身份合理化。机构督导者是学生实习中的直接负责人,他们与学校督导者沟通,为实习生安排实习任务,定期考核与评估实习生的工作表现,与实习生交流,帮助实习生总结经验与不足,发现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及时安排前后相继的后续工作。
(4)外部支持系统。包括实习生的家庭、服务对象等微观系统,负责MSW的教育部门以及购买社工服务的政府、基金会、社会组织等中观系统,又包括社会环境、政府政策等宏观系统,这些系统构成完整的支持体系,为学生实习提供全面、多样的支持。
系统理论下的实习督导系统、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影响和制约,共同推进实习督导水平的整体提高。但是,从前面的调查分析可见,东北地区MSW研究生培养中虽设置有完整的实习系统,却存在实习督导缺位,特别是实习督导系统要素之间关系断裂等问题,致使督导系统功能缺失,循环受阻。
以东北地区S大学为例,MSW研究生学制为2年(一年学习理论,一年校外实习)。学校重视实践教学,建有广泛的校外实习基地、成立实习小组、配备实习指导教师、制订实习计划等,且充分尊重学生对实习单位的选择权、实习要求的表达权。然而,通过观察学生的实习情况,可以看出多数学生选择就近实习。2015级29名学生中,有6人到深圳、四川等地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实习;2016级44人中仅有2人选择了外地实习,得到校外实习督导的指导;2017级37人中2人选择校外实习基地。从教学环节来看,实习过程完整,校方既安排实习指导教师,也联系实习基地,并且聘任机构专业督导,但是在实践中,受益的学生十分有限。学生深入到实习基地之后,校方与机构之间、学校实习督导与机构督导之间的联系减少,使得实习督导系统要素之间处于一种割裂状态。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实务能力没有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一点从学生的毕业论文完成质量上可以窥见一斑。
2.系统视角下“整合”与“联动”督导模式的构思及实践路径
基于东北地区大多数MSW学位点实习督导缺位及督导系统要素之间处于割裂状态的客观事实,主张在系统理论视角下,加强系统内核心要素的能量传输,用整体性理念促成实习督导系统要素、系统的联动[5]。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技能进行“整合”,实现MSW研究生、高校和实习机构三系统之间的有机“联动”。
(1)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技能的“整合”模型构思
虽然MSW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以提升和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主,但是,如果缺失专业理论根基,“实务技能”的大厦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同样,如果仅仅懂得社会工作基础理论,而不会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则其拥有的理论也是无用和无效的。实习督导是连接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技能“整合”的重要媒介[6],来自学校与机构的督导者是实习各支持系统与学生能量传输的唯一途径,接受能量输入后,在面临同样情景时,无须督导者“在场”,学生的“熵”便可运行。同时,督导者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得反馈,这些反馈可作为实习生督导中的新能量进行输出。
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技能的“整合”步骤如下:
第一步:实践行动前的理论准备。
机构督导者通过学校督导者评估实习学生能力,确保实习学生在理论知识充足、服务过程明晰的情况下为学生分配实习任务,指导学生收集案主及其生活关系的资料,评估需求。在此基础上,依据相关理论,预设服务的若干假设。
第二步:服务行动中的理论反思。
在服务行动开始时,机构督导者需持续跟进服务过程及服务效果,提醒实习生自我觉察,在适当情境下教会学生“澄清”,避免出现移情、反移情。同时,在实践中反思实践与理论、实践与假设是否一致,若实践与假设不一致,可在原来理论前提下重新假设,若理论与实践发生冲突,则需要返回第一步,重新进行理论准备。
第三步:理论指导下的行动流程的制定。
当实践与理论、假设一致,督导者可帮助学生制定完整的行动流程,按照流程进行服务,同时根据行动中的新信息,进行新一轮的理论准备,协助学生确定并实施下次会谈及服务的具体计划。
(2)實习过程中机构督导与学校督导的“联动”构思
MSW实习督导“整合联动模式”的构建,首先需要基于系统视角,将为其一年的实习划分为不同的实习阶段,进而制订科学合理的“联动”取向的实习计划[7]。
一是动员阶段的督导联动。实习动员阶段由学校作为主导者推进,可开展的工作有:成立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安排督导者;联系和明确校外实习基地及机构实习督导;进行实习安全教育(购买意外保险、下达家长告知书等);讲解实习指导书、明确任务和要求等。
系统视角下“联动”取向的督导模式,需要弥补的不足便是在实习的启动阶段就应与机构督导建立联系,协同制定实习计划。这一任务应该由实习生所在学校MSW中心负责人来负责,或者由校方安排的实习督导来协助完成。
二是实习初期的督导联动。在此阶段,机构督导者的工作职责是协助实习生认识机构,开展岗前培训等。学校督导的职责是协调学生进入机构、协助机构督导制定实习方案。随时、随需为实习学生提供督导,此阶段的督导需打破学校与机构的界限,以联合督导促进学生快速进入实习工作状态。
三是实习中期的督导联动。实习工作正式步入正轨,在这一阶段,实习生正式投入到工作中,参与服务项目的策划和实施。由于经验尚不丰富,工作中难免遇到困难,如案主需求的准确评估问题、伦理困境的抉择问题、链接资源能力不足的问题等,这一时期的督导以机构督导为主、学校督导为辅,为实习生提供临床督导、解决遭遇困境、给予职业信念、培养职业价值观、训练实务技能等。
四是实习结束期、总结的督导联动。此阶段的督导目的是评估学生的实习工作,帮助学生总结经验与不足,为学生实习进行打分。在评估、打分过程中,学校与机构督导应打破实习时间与实习地域的界限,以实习表现为主要依据,同时结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在校的学习情况等进行多方面综合评定。
参考文献:
[1]邓松.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若干思考[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12):92—93.
[2]史柏年,侯欣.社会工作实习[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1.
[3]何雪松.社会工作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55—67.
[4]冯亚丽,叶鹏飞,译.现代社会工作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50—165.
[5]卓彩琴.生态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的发展脉络及展望[J].江海学刊,2013(3):114—120.
[6]张敏杰,倪婉红.社会工作实习联合督导的角色与程序[J].中国社会工作,2011(28):31—33.
[7]高丹.系统视角下社会工作实习督导“理想模式”的构建探索[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ntegration and Linkage” Model of the MSW
Practice Supervi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
——Taking S University in Northeast China as an Example
DONG Bo, WANG Yu-ling, CAO Yu
(Northeastern Petroleum University, Daqing 163318, China)
Abstract:Consolidat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improving practical operation skills are two important orientations for the training of social work, and the social work professional master training is to highlight practical ability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practice is the key link for MSW graduate students to obtain practical ability, and the supervision in practice is the key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ractical ability. Whether to arrange the practice supervision and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practice supervision a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heir practical ability. The supervision system of social work masters practice in mainland of China is in the initial stage, facing many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especially in the northeastern universities of China, wher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is relatively backward. There is also a serious lack of social work supervision talents, and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cultivation of MSM talents, such as the absence of supervision, the separation of supervision system, which directly restrict the cultivation and promotion of MSW graduat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rect impact of the absence of practice supervision on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of MSW graduate students and the indirect impact on their professional confidence and professional identity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such as the frac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lements of practice supervision system and the lack of the function of supervision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the three system requirements of strengthening the energy transmission of the core elements in the system, and constructing organic linkage of integrated linkage model of MSW practice supervision among the elements of graduate students, universities and practice institution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MSW graduate students 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cultivate senior social work professionals who meet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
Key words:MSW graduate student;absence of practice supervision;separation of supervision system element; integration and linkage model of practice supervision(責任编辑:朱岚)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9.12.003
收稿日期:2019-05-05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系统理论视角下MSW实习督导‘整合模式的构建研究”(JGXM_HLJ_2016106);黑龙江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地方高校‘需求导向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SJGY20180075);东北石油大学教改项目“‘以评促建助推社会工作学科‘整合化发展路径探析”(JYCX_12_2018)
作者简介:东波(1965—),女,黑龙江佳木斯人,教授,硕士,从事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学研究;王宇玲(1994—),女,黑龙江大庆人,助教,硕士,从事社会研究方法、农村社会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