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妙英,邹沅澍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增速明显,养老需求越来越大。向居住在东莞的老年人发出1 125份调查问卷,了解其养老现状和养老需求,总结归纳出东莞现存养老模式困境及产生原因,提出打造适合湾区发展战略的老有必养、老有善养、老有优养的层级服务体系,创新东莞新型养老模式,为解决东莞市及粤港澳地区养老问题提供借鉴。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东莞;新型养老模式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21-0037-03 中国图书分类号:D669.6 文献标志码:A
社会养老关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民生工程。我国人口老龄化增速明显,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的特点,养老需求愈加明显。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之地,处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发展位置的东莞市,截至2017年末,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30.4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15%,其中70岁以上高龄老人群体达13.2万人。外来人口众多,在拥有早期人口红利的同时也承受着由于老年人口众多带来的社会养老压力,将极大地影响全市的和谐健康发展与经济建设。
1 东莞现有典型养老模式
1.1 家庭养老
家庭养老就是老人依靠子女养老,选择自己独居或与子女同住,在生活自理时老人自己照顾自己,不能自理或生病由儿女或请保姆照顾,这是目前东莞老人主要的养老模式之一。
1.2 社区居家养老
社区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医疗服务以及精神关爱服务。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对老年人开展照料服务;二是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是东莞老人普遍选择的一种养老模式[1]。
1.3 医养结合养老
医养结合养老是在提供传统养老模式所包含的养老服务的基础上,同时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医疗和康复服务的养老模式。其优势在于整合医疗和养老两方面的资源,提供持续性的老年照顾服务,能够满足未来高龄、失能、空巢、患病老人的多重生活料理需求,是一种跨越式的养老新理念。目前,东莞在6个养老医疗机构进行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并得到广大老人的积极反馈。
1.4 养老院养老
养老院养老分为传统的养老院和新型疗养中心。传统的养老院收费较为经济,但条件相对较差;而新型养老院、康养中心属于高档次的养老,服务价格较高,一般修建在冬暖夏凉的山上或者城郊,包含养生咨询、健康体检、影视观赏、运动健身、医院等一站式服务,干净整洁,环境优美。东莞目前的养老院以传统养老院居多,新型养老院也在逐渐增加[2]。受传统观念影響,目前东莞老人更多选择社区或居家养老方式,认为去养老院养老是被孩子遗弃。
1.5 合租型养老
合租型养老是老人将自己的一部分房间租给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通过较低的租金使年轻人帮助自己完成生活中个别不能完成事情的一种养老模式。由于有些老年人的子女在其他城市生活,不能陪伴在父母身边,这部分老年人有自己做饭、洗衣、看病等基本生活能力,但是对于家电维修、生活缴费、紧急情况等却无能为力。通过合租型养老模式,可以方便老人的生活,有助于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但受传统观念影响,只有极少数老人选择合租型养老[3]。
2 东莞养老模式困境及产生原因
为了解东莞市老人的养老需求和养老现状,项目组分3组对东莞市老人展开调查,一个小组赴各镇街的公园、社区服务中心等有较多老年人活动的场所调查,另一个小组拜访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最后一个小组前往东莞市各大养老院对在养老院养老的老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养老观念,目前的养老模式、养老需求,未来的养老意愿等等。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 125份,收回有效问卷1 050份,占比93.33%。根据调查结果发现,目前东莞市的养老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2.1 传统思想禁锢,养老观念停滞
调查发现,有40%的受访者认为养老需要依靠孩子,尤其是儿子;有54%的老年人认为“将父母送进养老机构是不孝的表现”。东莞老年人受到传统思想禁锢,不愿意接受新型养老服务。虽然出现了“合租养老”“旅游养老”“疗养中心养老”等诸多新型养老模式,但这些养老模式却难以得到广泛推广。调查中,一位老人表示“中国人的观念是房子和财产都要留给儿子,跟着孩子生活,养儿防老,去旅游、去消费是拖累孩子,浪费钱”。
2.2 个人养老经济负担较重,社会投入不够
首先,个人资金支持不足。根据调查,东莞老人的经济大多来源于子女和养老金,每个月的生活费在2 000元左右。部分老人出于对经济的考虑,会每月省下几百元,以备不时之需。有76.22%的老年人患有至少一种慢性病,这些老年人家庭的经济负担较大,难以再额外承担养老费用。
其次,社会投入费用紧缺。新型养老模式主要靠政府财政支持,导致资金来源单一化。据《东莞市养老服务管理办法》规定,目前东莞市对居家养老的试点地区一次性给予20万的经费补贴,全市为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经费,每年大约需要1.5亿元。而东莞32个镇街的经济水平相差较大,除政府经费的补贴外,东莞市政府还需做到公平公正,如果考虑不周,容易导致全市养老事业发展不均衡。
2.3 设施设备不足,社会资源缺乏
根据东莞市民政局报告显示,目前东莞市每千名老人的养老床位数达32.6张,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为87.92%,但存在养老设施不齐全,功能不健全、不合理,适用性较差等问题。有31.53%的老人表示所在社区的养老场所狭小,活动设备欠缺,活动受到限制。而各社区由于缺乏资金支持,无法购入新设备,只能在原有基础上,稍微拓展,导致社区老人的服务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另外,老人对医疗服务资源的需求尤为迫切,在受访者中,有73.69%的老人表示自己身体机能下降,需要时常就医,而大医院人满为患,专家门诊挂号困难,就医极为不便。
2.4 专业人员缺乏,人才流通迟缓
调查显示,有35.71%的港澳籍受访老人认为阻碍他们来东莞养老的原因之一是缺乏高端护理人才。由于从事专业老人护理的护工薪酬较低,工作时间长,在养老服务市场上,只有很难找到工作的人才愿意从事老人护理工作。从走访结果可知,目前提供养老服务的看护人员主要是下岗的中年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能力不够,经过简单的培训就直接上岗,缺乏护理的相关知识以及经验技能,而专业化程度低又导致工资报酬低,形成恶性循环。服务人员短缺和专业化素质低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新型养老服务的发展。
东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东北面,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在养老方面,东莞市政府也积极推行新政策,鼓励服务机构根据老年人需求拓展临终关怀、科技助老、金融助老等服务项目,鼓励和支持服务机构引进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2019年2月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6次提到“养老”,指出要加强跨境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衔接,支持港澳投资者在珠三角9市兴办养老等社会服务机构,再次显现湾区对养老问题的重视。
粤港澳大湾区在世界4大湾区中经济总量排行第2,是全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和重要增长极。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推动下,各方面的资源也集中在大湾区,对解决大湾区养老问题有重要意义。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提出建立东莞新型养老模式,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老有必养、老有善养、老有优养”层级养老体系,打造粤港澳养老服务高地,逐渐解决湾区养老问题。
3.1 老有必养——建立“1+32+N”三级养老服务模式
老有必养是老年人依靠社会和家庭能够得到所需的生活照顾和经济、物质保证。现阶段“老有必养”的基本含义包括两方面:一是老年人所需要的经济、物质生活条件基本得到保证。二是老年人在日趋衰老或因病痛生活不能自理时,应得到社会或家庭的帮助和照顾。
目前,发达国家一般都普及了老年社会保险制度,养老费用主要由社会承担,因而“老有必养”主要是通过社会福利来实现。东莞市可在建设养老机构的基础上,通过建立“1+32+N”三级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养老新模式,从而在解决东莞市老人养老基本需求的同时,满足不同镇区街道老人的差异化需求,保证“老有必养”。“1+32+N”三级养老服务体系是由1个市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32个镇区级养老示范基地、福利中心、N个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老年之家构成。三级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更容易让养老服务从单纯的机构托底服务发展到居家、社区、机构多层次服务并举的新格局,构建东莞市层级养老体系,解决养老基本需求,实现“老有必养”。
3.2 老有善养——优化养老资源配置,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在保证“老有必养”的三级基本养老模式上,解决老人们基本的养老保障以后,东莞市可以进一步优化养老资源配置,提高养老服务质量,让老人们有更好的养老体验,满足其不同的精神需求,具体措施如下。
3.2.1 借助粤港澳优质教育资源,提升专业服务护工技能
在保障“老有必养”的基础上,东莞可以借助广深港澳优质的教育资源,共同培养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专业护工,为湾区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加强对现有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针对本地老年人医疗需求特征,对一些常见、易发老年疾病的日常监测、应急处置、康复护理知识与技能进行强化训练,提升现有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
3.2.2 激发养老领域活力,引入社会资本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养老观念的改变,未来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仅靠政府财政投入远远不够。东莞市政府可以出台政策,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市场,对民办养老机构实施床位补贴和运营补助,鼓励服务机构根据老年人服务需求拓展临终关怀、科技助老、金融助老、医养结合等服务项目。只有结合社会资源,才能更好地实现养老模式多元化,推动养老模式发展。
3.2.3 引进智能高端医疗设备,保障老人的身体健康
目前我国智能养老设备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整个养老产业中的市场规模占比仅为0.8%,养老设施设备不完善,老人们的养老满意度不高。政府应加大投入,配备高端医疗设备,推进醫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服务。此外,“互联网+”智能家居设备行业兴起,东莞市政府也可以引入智能设施设备,时刻关注居家养老的老人安全,保障老人们的正常生活。
3.3 老有优养——医养结合,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养老服务高地
3.3.1 “养老机构+高端医疗”,吸引广深港澳地区的老人
东莞市政府可以搭建医院和养老院的桥梁,协助医院和养老机构合作。可以由医院安排医护人员定期到养老机构进行义诊,为每一位老人建立健康医疗档案,以档案收集记录的信息为依据,结合老人的实际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医护计划,提供最适宜的医疗护理服务,保证老年人的健康。同时也可引进高端医疗人才和医疗设备,与高端经营性的养老机构合作,共同建立“养老机构+高端医疗”,对身体条件不佳、病痛缠身的老人来说,配备高端医疗是最具保障的服务。
高端的医养结合作为新型养老服务模式,能够为老人们提供健康安心的养老环境,既能保证在机构安心舒适的养老,也能获得医疗服务,吸引广深港澳地区的老人来莞治病养老,从而实现“老有优养”。
3.3.2 实施“4+1”全人照顾模式,打造粤港澳养老高地
东莞可以构建“颐养、护理、医疗、康复+人文关怀”的“4+1”全人照顾模式,使老人由“老有善养”向“老有优养”转变。“4+1”全人照顾模式需要集合社会最优的医疗、护理和环境,让老人们享受晚年生活。东莞地区尚有待开发的土地,比广深港澳更有优势,可以建造高端养老中心,打造粤港澳养老高地,吸引湾区其他老人到东莞养老[3]。
养老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希望“老有必养、老有善养、老有优养”层级养老体系能解决东莞市目前的养老问题,促进湾区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史京鑫.探析高端养老产业发展对地方经济和养老体系造成的影响[J].特区经济,2019(9):60-62.
[2]李秋霞.养老金融视阈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探究[J].法制博览,2019(9):284,286.
[3]刘剑岚.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重庆:西南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