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者简介
李娟,满族,祖籍山东诸城。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风起风城》《功勋》《利剑出鞘》《天山潮》《红痕》《高天流云》等报告文学、中短篇小说集20部,900万字。中篇小说《金沙漠金胡杨》《沙寨》由央视影视频道改编拍摄并播出。长篇报告文学《共和国血脉》获第六届“天山文艺奖”。
题 引
在幅员辽阔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天撒珠串般地镶嵌着一片集山地、草原、森林、平原、大漠为一体的宝地。这片宝地上,雪山巍峨,森林茂密,水丰草绿,禾菽弥望、葡园千亩,棉海辽远。这片宝地,春夏之时呈现南国秀丽山水的温婉,秋冬之际彰显粗犷雄浑壮美的北国景致。这就是被誉为“乌鲁木齐后花园”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
这是一片蕴含着昌盛吉祥之意的久远而神奇的土地。古往今来,这片土地上孕育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聚集在这片土地上的42个民族,160万淳朴善良的人民和睦相处,相依相扶,抱团取暖,耕耘创造。
昌盛吉祥,是160万昌吉人民对美好未来的祈愿,也是他们向往幸福生活的梦想。而让他们感慨感恩感念的是,这片土地破壁突围,跨越腾飞,昌盛繁荣,与来自八闽大地3900万福建人民的倾情援助息息相关。
为了与新疆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与昌吉人民共同走上富裕之路,从1999年开始,来自福建的1016位援疆干部人才肩负党和国家的使命,带着家乡父老的嘱托,带着受援地人民的希望,怀着一腔热血,来到这片广袤的土地,潜心俯身,倾心尽力,融入昌吉大地,融入昌吉人民之中,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留下可圈可点的援疆成果。
2017年2月28日,197名援疆干部人才从温暖润泽的东海之滨,来到雪域风寒的西部边城,走进昌吉大地,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援疆之旅。他们以17年福建援疆成果为基础,站在“保重点、攻难点、创特色、出典型”的高点上,将拳拳之心、殷殷之情落定在一项项援疆举措,一个个援疆计划,一组组援疆资金上。那些枯燥的数字,融进福建省立体援疆、倾情援疆的热切情感。传递着他们站在新的历史高点上,殚精竭虑,栉风沐雨,共建福地昌吉的澎湃激情,书写着他们与160万昌吉各族人民共享援疆成果,同享幸福生活的动人篇章。
第一章 开局之年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荀子·修身》
首首诗歌,写意出197位援疆干部人才勇敢面对人生挑战的忘我。篇篇散文,诵咏着第七批援疆干部人才投身援疆事业的决心和执念。他们发自内心的诵咏,展示着胸臆中的家国情怀。没有真切的感受,怎会诵出如此的感人诗章;没有不舍的离别,怎会有洒泪作别的忧伤;没有八闽儿女的家国情怀,怎会有广阔草原上一骑绝尘,以梦为马,仗剑天涯的热血衷肠……
1.身未动,心已远
2017年2月28日,上午10时。
福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
银鹰犹如离弦的箭,呼啸着冲出跑道,腾空而起。
机身在起伏中升腾,穿破云层,翱翔在蓝天白云之间。白云如棉朵般飘浮游,郁郁葱葱的闽江大地在机身升腾中时隐时现,渐行渐远。
客舱中乘坐的,是197位福建省第七批援疆干部。是福建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各市、县,各重要岗位层层选拔,由中组部批准的优秀援疆人才。昨天,他们从厦门、泉州、宁德、龙岩、南平、三明、莆田、漳州的不同岗位集结在榕城福州。今天,他们肩负同一使命,飞往新疆。同是一腔热血,同是心驰神往。
此刻,第七批援疆前线指挥部总指挥长黄鹤麟临窗而坐,英俊的面庞陷入了沉思之中。黄鹤麟即将步入天命之年,之前任厦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厦门市文明办主任。投身援疆事业并担任总指挥长,源于2016年10月市委领导干部会上宣布的关于选拔第七批援疆干部的信息。既然“选拔”,无疑“需要”。况且,他一直关注着轰轰烈烈的援疆工作。于是,他没做任何犹豫地递交了申请。2017年2月20日,黄鹤麟意外地接到速往市委组织部接受援疆谈话的通知。犹如天降喜讯,他立刻意识到,“援疆之愿,如愿以偿!”
援疆是国家战略,福建行动。从宣传部副部长到援疆前方指挥部总指挥长,黄鹤麟是代表福建省实施国家战略,代表福建人民在行动。他深深意识到并自我告诫:自己转换的不仅仅是角色,更重要的是责任担当。
机身平稳航行,发动机的嗡嗡声响似乎在催人入眠。黄鹤麟本该小憩片刻,补回连日来透支的睡眠。然而,心里装着千头万绪,他何以入睡?此时,同机而行的下属,有的在翻阅资料,有的咬耳轻语交谈,有的沉沉入睡,有的闭目养神,有的拍照留影。黄鹤麟看着他们略显疲惫的面庞,一种骄傲感油然而生。为这支刚刚组建,将在援疆路上携手奋进,并肩前行的团队而骄傲。
这是一支年轻的英姿勃发的团队,平均年龄41岁,最年轻的仅28岁。这是一支雷厉风行的团队。接到省委组织部通知,他们以军人之风,迅速集结于福州,整装出发。这还是一支知识型、专业型团队。队伍中,拥有博士生、研究生学历的60多位,党政干部72位,专业技术人才122位,经济管理人才3位。可以骄傲地说,这是一支由在各自岗位上有所成就的精英组成的团队。然而,无论年长还是年轻,都已上有老,下有小。他们当中,有的老母病卧在床,需要儿女照顾;有的老父身患重症来日无多,需要儿女守护;有的孩子面临高考,需要父母陪伴;有的襁褓中的孩子刚刚出生;有的妻子身怀六甲,有的把临产的妻子送进产房……总之,197位援疆干部人人都有揪心的结,个个都有难舍的牵挂。但,他们将投身援疆事业作为此生难得的荣幸,带着无尚的荣光,带着让受援地人民与全国人民共进小康的家国情怀,义无反顾地踏上迢迢万里援疆路……想到这里,黄鹤麟再次为这支团队感怀。他凭舷远眺,机身旁的蓝天白云,机翼下的天山山脉,让他的心境辽远开阔起来。
2月的鹭岛,天蓝蓝,海蓝蓝。2月的榕城,草绿花红,绿意浓浓。2月的新疆,大地还蛰伏在冰天雪地之中。对受援地的寒冷,来自温润海滨的援疆干部有着充分的心理准备。然而,当踏上这片远离海洋的土地,走进被称作“乌鲁木齐后花园”的边陲小城之时,当他们被热情的双手紧握,被热情的双臂紧拥,被美丽的鲜花簇擁,被受援地各级领导、各族民众的热情重重裹围之刻,大家的心立即温热起来。温热驱散了寒冷,融化了积雪。那种热情,是充满感恩之情的期待和盼望,是对17年福建援疆可圈可点成果的肯定和赞赏。
2.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7年福建援疆成果可圈可点,众目可望。第七批福建援疆团队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们必须“比巨人更优秀”!
五天集中培训,是第一课。五天时间很短。然而,短短五天中,他们接受了过去五个月都难能接受、接触的包括受援地地理地貌、经济发展、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总结会上,黄鹤麟郑重地对大家说:我们是肩负党和国家的使命,肩负3600万家乡人民的嘱托来援疆的。时间只有三年。坐等时间,三年很快过去。但是,受援地辽阔的地域,给了我们施展才华的空间。与其等待时间从身边流走将来留下遗憾,不如弓腰俯身,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援疆添彩,为福建争光,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受援地人民留下更多成果,向受援地人民交一份满意答卷!
黄鹤麟身高中等,体态偏瘦。可他坚定的神情,儒雅的外表,让人感到一种定力,能够担当一切的定力!在他“弓腰俯身为受援地人民留下更多援疆成果”的不是誓言胜似誓言的感召、鼓舞、激励下,各分指蓄势以待的援疆干部刻不容缓地进入了工作状态。
寒鸡不待东方曙,唤起征人踏月行。踏上这片土地的第三天,黄鹤麟便带着一种急切,一种紧迫,与刘革生副总指挥长,林国标、黄琦锋、李少群、张军等副指挥长分别冒雪赶赴受援地对接调研。他们走进昌吉市、走进呼图壁、走进玛纳斯、走进吉木萨尔、走进奇台、走进木垒,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倾听来自最基层的干部、群众对援疆项目之所需。他们走进农牧民的屋宅,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了解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梦之向往。
3个月,昌吉州7县1市、3个国家级园区留下他们密集扎实的足迹。调研中黄鹤麟看到,受援地干部群众努力奋进,各项事业长足发展。同时他也意识到,历史和地缘因素,受援地与时代发展仍然存在着一定距离。而缩短距离,产业发展需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需注入科技含量、教育卫生事业需要人才、资金投入,还有,新农村建设……马不停蹄的调研对接,他对产业援疆、科技援疆、医疗援疆、教育援疆、干部人才援疆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因为认识全面深刻,更感使命重大,任务艰巨。据此,黄鹤麟提纲挈领,总结归纳了“保重点、攻难点、创特色、出典型”的12字援疆思路。
按说,第七批援疆团队按照《福建省“十三五”对口支援昌吉州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施上一批援疆尚未实施的计划,续建上一批援疆尚未完成的项目,便可交付“答卷”,胜利返乡。然而,黄鹤麟视援疆为难得的历练人生的战场,立志用有限的三年,让更多援疆成果落地昌吉大地,向受援地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相同的执念,鼓舞着一颗颗跃动的心,他们接过援疆接力棒,潜心俯身在从昌吉市、呼图壁到玛纳斯,从奇台、木垒到吉木萨尔的援疆岗位上,沉下心、沉下身、沉下力,挥臂大干开局之年!
开局之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福建前指借鉴“厦门经验”,力助昌吉市参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援疆干部冒着高温酷暑深入社区、市场、商场、车站、酒店等公共场所查漏补缺,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意见;黄鹤麟带队进京与中央文明办沟通,邀请相关负责人到基层现场督查;拓展志愿服务阵地,动员社会力量改进城市面貌;整理准备迎检材料……2017年年末之时,花儿昌吉捧回“全国文明城市”之牌。
开局之年,福建前指适逢其时,鼎力辅助,“昌吉州福建商会”隆重成立。在昌吉打拼多年的闽商以“福建商人节”形式亮相,以“商会论坛”,“商会企业风采展示晚会”,“慰问公安干警、养老院老人”展示形象。300多位闽籍商人欢聚一堂,共庆在异地他乡有了“家”。应邀前来参加成立大会的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王光远在讲话中说,希望商会会员把昌吉当作第二故乡,并为故乡经济发展,为故乡人民奔小康贡献力量。
开局之年,福建前指组织招商团,副总指挥长刘革生带队前往石狮、晋江、南安、莆田等地开展纺织、石材产业招商。短短十几天,达成3个战略合作协议,签约10个项目,总投资26.3亿元;落户呼图壁产业园的著龙国际集团运动内衣一期项目投产,近百名哈萨克、维吾尔族农牧民走进现代化厂房,走上靠劳动致富之路;总投资6亿元的恒安纸业公司既定二期项目近期开建;投资3亿元的华安纺织PET项目落地。
开局之年,援疆前指组织“福建院士、专家昌吉行”,经过调研考察,11位院士、专家为昌吉州能源科学、农业科学、智慧城市建设、全域旅游等领域的发展会诊把脉,建言献策。
开局之年,三明援疆分指指挥长朱昶旭与专家踏雪赶赴玛纳斯县,就食用菌种植项目调研对接。“6·18”前夕,他们抢先机,举行福建·昌吉食用菌产业技术对接会,开先河地进行机制服务昌吉產业发展模式“试水”,并将玛纳斯县确定为“福建·昌吉食用菌产业实训基地”。
开局之年,宁德分指指挥长陈何兴多方争取,将“联新旺食品有限公司”作为招商引资项目在呼图壁顺利落地;年产饼干类食品3000吨的“丰盛食品有限公司”10月底正式投产。
开局之年,龙岩分指招大引强,以产业链招商引入的汉诚纺织有限公司投产,首批10万件内衣裤远销乌兹别克斯坦,实现了呼图壁县地产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历史性突破。同时,引进卡鑫隆服饰织造有限公司一期羊毛衫等休闲服系列产品项目投产,二期配套纺纱和织造项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开局之年,玛纳斯县公安局建成全疆首座由援疆干部筹建的便民警务站。援疆公安分队民警夙兴夜寐,利剑出鞘,一举侦破涉及800余名受害人、涉案金额500多万元的电信诈骗案件,被共青团福建省委授予2017年度“福建青年突击队”荣誉称号;同时,由援疆干部筹资建成的莆田凤城便民警务站,被列为昌吉州“两站”建设试点推进会观摩点,成为玛纳斯县便民警务站的示范标杆。
开局之年,奇台援指从零起步,“一带一路·新疆(奇台)特产O2O体验馆”,在福州自贸区海丝商城揭牌,开辟了海陆丝绸之路贸易新通道。同时,奇台面粉作为地标示范样板品牌正式上线“奇台面粉天猫官方旗舰店”,并进入“阿里巴巴”淘乡甜直营平台供应链管理。
开局之年,南平分指组织木垒县9家企业赴首届中国(武夷)食品博览会,隆重推出白酒、胡杨刺绣、玫瑰精油、有机牛羊肉、鹰嘴豆、驼奶、哈密瓜等30多种地产优质特色产品。
开局之年,厦门援疆干部倾力为吉木萨尔县新建17所互助幸福院,独居老人有了老有所依的颐养天年之家。
开局之年,泉州分指倾情开展“情系牧区暖冬行”、“佃坝助学行”活动,泉州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为农牧区儿童捐赠3000多双运动鞋、570件羽绒服、150件爱心棉衣,并设立20万元刺桐红助学基金。同时,为221名疆内外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103.7万元,资助272名大病患者250.2万元。
开局之年,福建援指多方协调,以“闽江情·闽疆行·大美新疆·美在奇台”为主题,首次推出的“闽江号——丝路旅游·福建援疆专列”从榕城福州启程,隆隆驶向新疆。16天的新疆之旅,近千名福建游客带着福建人民的深情厚意游览新疆,并将新疆的壮美风景、民风民俗带回福建。就此展开了闽疆两地的民间交往、交流、交融的篇章。
开局之年,组团援疆医生走进医疗机构,在诊室、在无影灯下救死扶伤;援疆教师走进校园,走上三尺讲坛,受援地孩子们的成绩节节攀升;玛纳斯菌棚内蘑菇杆壮朵厚、呼图壁海棠争鲜斗艳、满眼尽是黄金甲的江布拉克景区游客纷至沓来……援疆项目推进、招商资金落地、引资工厂开工……一份份捷报中,黄鹤麟仿佛看到一位位奔走在项目工地的援疆干部,一位位倾力招商洽谈桌上的援疆干部,一位位躬身设施农业大棚中的援疆干部,一位位走村串户为农牧民脱贫致富沥尽心血的援疆干部。还有,受援地干部赞许的目光,受援地人民感恩的目光,受援地老人、孩子的欢笑……一切一切,都让黄鹤麟思绪万千。第七批援疆团队,个个青年才俊。他们带着鸿鹄之志,带着光荣与理想,飞越关山万里奔赴受援地,为的是在援疆事业中一展雄才,让受援地民众与全国人民一起共奔小康!
鏖战开局之年,雪封北疆大地之时,第七批援疆团队圆满完成资金总额4.07亿元的123个援疆项目。
大手笔资金投入,满载3900万福建人民的深情厚意。123个援疆项目落地,写满援疆干部栉风沐雨,矢志不渝,倾心援疆的真情付出。对此,黄鹤麟充满感激,充满骄傲与自豪,为这支年轻充满激情的援疆团队而骄傲自豪。
3.心语声声诵援疆
有一种奉献让人感动,有一种激情让人斗志昂扬。转眼间,即将迎来援疆跨年的日子。處于感动之中,胸臆中沉积着激情的黄鹤麟感到,2018,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一年,总结成绩的同时,还需抒发情怀,以鼓舞激励斗志。为了激发斗志,坚定意志,他精心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援疆心语新年诵读会》。
2017年12月30日,岁尾年头的日子,九个援疆分指的援疆干部集结在昌吉州党校大礼堂。清一色的白衬衫,领带严整地垂于前胸。一张张年轻的面庞,炯炯有神的目光,展示着第七批福建援疆团队自信自律,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没有多姿的舞,没有高亢的唱,没有曼妙的音乐。这是一方以诵咏抒发心声的舞台。平日驰骋前线的援疆干部走上这方舞台,诵读自创作品……
四十度的持续高温,
零下三十度的严寒,
凛冽刺骨的北风曾让他们皱眉。
但,
每每望着窗外雪地中挺立的胡杨,
耳边就响起入疆时的誓言铿锵:
辞家万里来援疆,
莫问得失慨而慷。
不忘初心践使命,
只把他乡作故乡……
莆田分指指挥长龚冠雄的散文诗《援疆人,大漠中的胡杨》以“生千年不死,死千年不倒,倒千年不朽”的胡杨,寓意“脱去红尘华美的衣裳,赤裸火热的臂膀”,肩扛使命,义无反顾奔赴受援地的援疆干部。质朴的文字,真挚的情感,激起在场援友心中的豪情。因为,他们的确以胡杨般的意志,在受援地广阔的大地上站成一片中国脊梁!
……
翻越关山重重,
遥望长河落日,
我们落脚在远方,
这个叫新疆“木垒”的地方。
一名援疆干部就是一面旗帜
一名援疆干部就是一粒种子
旗帜插在哪里,就在哪里飘扬招展
种子撒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开花
……
南平分指的夏冰、扶桑在诗作中,将11位援疆干部人才比作旗帜、种子,诵咏他们精心谋略援疆方案,苦干加实干,为受援地开启了“全域旅游、双创基地、特色产品、以节促旅”的发展之门。
舍弃南海之滨的舒适生活
踏上古丝绸的漫漫长路
我们向吉祥之州集结
千里万里来到遥远之地
带着三百万龙岩人民的深情厚意
如春风细雨滋润千里戈壁
……
深入社区访民意
资助贫户惠民生
万里结亲聚友情
胜似亲人永挂记
……
龙岩分指集体创作的《援疆路·红土情》将对家乡怀念的似水柔情,化作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施产业援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展示了他们情系昌吉大地,心系受援地民众的援疆情怀。
来到新疆我禁不住心潮激荡
这片从小就向往的热土啊
你如我所想不负我望
那山 起伏连绵
那雪 白亮耀眼
那天 清澈蔚蓝
那地 极目无边
还有那草、那树、那河、那戈壁大漠
长河落日,大漠孤烟,骏马奔驰,牛羊满山
翻开历史长卷回顾查检
没有新中国成立
没有党的母亲般关怀
新疆何能七十年跨越发展
“广度拓展、深度挖掘、力度强化”,俞正声所作援疆指示掷地有声,战略目标明确而强劲。那天,黄鹤麟借夜深人静,梳理思路……昌吉州7.3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富集着煤炭、石油、天然气、石灰石、芒硝、铁、铀、金、铜等50多种资源。独特丰富的水土光热资源下,盛产棉花、小麦、大麦、玉米、番茄等50多种高效优质农作物,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酿酒葡萄生产基地。富集的天然资源及盛产的农作物,是上天赐福与昌吉州的礼物。厚重的礼物使这片土地拥有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他的思维指挥着敲击键盘的双手,所思所想清晰地跃然在显示屏上……新疆边境线5600公里,与周边8个国家接壤,坐拥众多口岸,占据着中国向西开放门户的地缘优势。较之内地省份,地缘优势得天独厚。比较昌吉州,福建省则有着改革开放40年的成功经验,有着成熟且配套的产业集群,有着资金雄厚的上市公司,有着寻求发展空间的知名企业,有着雄厚的资金积累。就产业发展,昌吉地区则产业配套需要整合,交通、物流、通讯需要通畅,亟待开发的项目需要大资金投入……昌吉州与内陆地区,与发达的福建省一经相比,就比较出福建之长,昌吉州之短。由此引出了“比较优势”概念。
“比较优势”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地区之所长,也反射出昌吉州之所短。
“比较优势”让黄鹤麟眼前顿亮。第六次全国对口援疆会议闭幕,他刻不容缓地返回昌吉,立即组织召开总指挥部、分指挥长及行业专家会议,就援疆项目展开讨论。会上,他和盘托出经过深思熟虑的观点:我们来到昌吉州近半年了。半年来,通过走访调研,大家对州内的产业发展基础、行业发展、城市建设、医疗教育、人民生活等状况有了全面了解。昌吉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怎样让独具优势的地缘、资源支撑起发展的平台?我想,福建省和昌吉州有很强的互补性。我们要做也能够做的是,借助福建省优势,撬动昌吉州优势。例如:州内的煤炭、棉花、番茄、葡萄,这一黑、一白、一红、一紫就大有文章可做。再如:石材、石油、天然气、铁、铀、金、铜……
谈起昌吉州的资源,黄鹤麟如数家珍。翔实的数据、磁性的语音、开拓的思维吸引着与会援支的注意力,大家众脉俱开,随之各抒己见……如何利用福建纺织服装产业优势,将昌吉州的棉花产地优质转换为经济优势;如何引进投资及技术成果,填补棉花秸秆、地膜回收技术空白,疏通阻滞着昌吉乃至新疆农业绿色发展瓶颈;如何进行深加工,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推动昌吉州快速发展现代食品工业的脚步;如何开发受援地旅游资源……九位分指指挥长所在受援地都有着各自的区位、资源优势。他们以《福建省“十三五”对口支援昌吉州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基准,重新审视项目援疆、产业援疆、人才援疆、交流交往交融、脱贫攻坚的内涵,从而形成了福建援疆工作“5+1”指導意见。一番深入审视,精准梳理,大家产生了同感——无论区位、资源、技术、人才,昌吉州所拥有的优势犹如俯拾即是,散落大地的珍珠。独落的珍珠暗不夺目,只有用珠链将一颗颗珍珠串联组合,才能璀璨四射。
问题提出来了。那么,采用怎样的珠链,如何串珠,珠由谁串?这是一个排序整合概念。也是一个重组定位概念,需要高人“听诊把脉”。
黄鹤麟回想起改革开放初期的福建……1985年2月,国务院定位福州市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1993年,号称“闽南金三角”的厦门、漳州、泉州荣耀名列全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同年,国务院批准三明、南平、龙岩等城市列入“沿海经济开发区”。
国家给予“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特惠政策,让地处沿海的福建诸市获得了引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的优先权。敢拼能赢的福建诸市党政领导拓宽思路,放大政策外溢效应,创新招商模式,构建了招商引资一盘棋新格局。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4.18”石狮纺织服装博览会、“5.18”福州海交会、“6.18”中国项目成果交易会、“9.8”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11.9”国际石材博览会、“11.18”中国农业博览会、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闽南以厦门、闽东北以福州为中心的福建各地、市举办的招商会、洽谈会、博览会一场接一场。一场接一场的展会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如此,各类展会成为“以商会友,以商招商”的平台。而发展中的昌吉州,需要的正是这样一座平台。
在受援地昌吉举办一场高端论坛,邀请国内著名经济学家、资深学者、成功企业家为产业援疆,为昌吉产业发展“问诊把脉建言”的思路凸现在黄鹤麟脑海中。那段时间,他上班与副总指挥长刘革生在办公室磋商,下班后与张军等专家商榷研讨。为产业援疆、产业发展举办高端论坛的思路在脑力激荡中逐渐成熟完善。2018年春节后的州党委会上,他将经过慎重思考的举办“高端论坛”的思路向州委、州政府领导作了汇报。
思路决定出路。与会领导首肯,并决定“将此次论坛办成在国内产生一定影响的高端论坛”。就这样,借助“丝绸之路”、“一带一路”高速公路,举办“企业家昌吉行·产业援疆与产业发展圆桌会议”的决议在州党委、州政府领导会议上一致通过。
5.思路决定出路
2013年9月7日,习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并指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我们要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公告中,福建省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定位新疆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及核心区。
来新疆旅游,在诸多景点都可见以多峰骆驼组队塑形的景观。那是两千年丝绸之路的缩写,也是对漫漫丝绸之路的追忆。凝视一峰峰背负重物的骆驼,脑海中出现的是茫茫戈壁、漫漫黄沙中,步履苍迈坚毅缓缓前行的驼队,耳畔响起的是一串串辽远的天籁之音般的驼铃声……
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两次出使西域,历经艰辛,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开拓了从我国陕甘、新疆到阿富汗、伊朗、印度等地的陆路交通,开辟了我国对外交往的历史纪元,开通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之后,为维护汉朝与乌孙之盟,细君公主、解忧公主相继奉楚王和亲之命嫁往西域乌孙国(今新疆伊犁)。当年,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就是沿丝绸之路,迢迢数千里,走进今日伊犁当年乌孙国的。而漫漫丝绸之路上,不知留下多少前仆后继的商贾和追梦人的尸骨……历经2000多年历史风云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友谊之路、贸易之路、追求之路。凝聚其中的开放、友谊、包容、互利,凝聚升华为一种精神,世代薪火相传。
遥远的丝绸之路故事,唤起一个民族的回忆。丝绸之路精神,激起一个国家的豪情。如今,令新疆人为之骄傲的丝绸之路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及核心区”,将开启发展腾飞的历史新纪元。而定于2018年9月19日的产业援疆与产业发展“圆桌会议”,将是新的历史纪元中的盛典。
昌吉乃至新疆各界对“圆桌会议”充满期待。福建援疆干部对“圆桌会议”收获圆满胸有成竹。而黄鹤麟对“圆桌会议”的成功势在必得,源于他二十多年前在厦门团市委工作期间积累的经验,还在于他当年供职厦门团市委、厦门商会、青年企业家协会时期汇聚的人脉。
那时,黄鹤麟内心蓬勃着一腔为国献力的热望。性格中与生俱来的挑战性让他的理想热望日渐冲腾。喷发着正能量的热情让领导看到他所具备的组织能力。1994年,他被厦门团市委所属的《厦门青年报》借调到厦门青年企业家协会担任副秘书长。在业外人士看来,这是一份坐在办公室喝茶看报的闲职。
然而,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厦门行政特区,数以千百精英打拼商界,拼出一片天地,凝聚、升华为“爱拼才会赢”的闽商精神。黄鹤麟意识到,作为企业家之家的商业协会,可以拓展的工作太多太多。于是,他在这个“闲职”上忙了起来,忙得不可开交。他在原有协会的基础上,站在更高层面多方联系在商界风生水起的企业家,将他们引进商会。同时,深入到市场甚至个体摊位,与刚刚起步的青年创业者交谈交往,与他们一起展望前景,鼓励他们“爱拼一定赢”。在他的努力下,拥有二百多位刚刚起步,且小有成就的厂长、经理加盟的“厦门青年创业者协会”挂牌,一批怀揣理想抱负的年轻企业家走进协会,成为厦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中坚力量。
那年,黄鹤麟28岁,风华正茂的年纪。他感到血管里的血液在奔涌,浑身的骨骼犹如竹子拔节,嘎嘎作响。白天,他与企业家共商共议协会发展方向,夜晚,他伏案疾书,制定《会长轮值制度》《会员走访制度》《协会内部信息交换制度》等一系列协会制度。有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协会工作逐步走上正轨,为厦门民营企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而他创编的《信息摘报》在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没有微信的年代,让博弈商界的企业家信息共享而最终实现了产业合作、供销合作,合作共赢。更为重要的是,在服务企业家过程中,在以诚相交的日子里,他与厦门美亚柏科集团董事长腾达、象屿集团董事长张水利、厦门国贸集团董事长许晓曦等企业精英结为挚友。
当时,黄鹤麟完全没预料到二十多年后能够投身国家行动的援疆事业,并作为总指挥长带领197名干部人才踏上光荣的援疆之旅。“圆桌会议”定夺之后,他调动人脉资源,将当年结识的企业精英,一一圈定在参会嘉宾之中。而接到盛请,这些有情有义的企业家欣然应邀。二十多年前结下友情,二十多年后相遇在产业援疆高地昌吉,大家不能不感叹命运在冥冥之中的某种契合。
总之,为了邀来国内知名经济学家和成功企业家,黄鹤麟迢迢千里登门拜访;为了请著名企业家走进昌吉投资兴业,他发邮件、发微信、视频通话。让他感动的是,一位受邀的国内著名学者为了“圆桌会议”,辞去原计划参加的会议;有的企业家为了昌吉行,改变了原行程。
6.福地之约
进入2018年9月,黄鹤麟办公室的灯通宵达旦地亮着,副总指挥长刘革生、副指挥长张军办公室的灯光通宵达旦地亮着……会议筹备组同志们的办公室灯光彻夜。“首届企业家昌吉行——产业援疆与产业发展圆桌会议”会期临近。作为东道主,会场选址、会场布置、会议议程、会议文件、参会嘉宾……總之,会前准备工作千头万绪。黄鹤麟犹如高速旋转的陀螺,无法停下来。于是,他日程表上的“休息”二字被自动删除。有道是,细节决定成败。黄鹤麟是一位注重细节,且能巧用十指弹琴的领导。他将千头万绪的工作梳理得清晰有序,任务分工井井有条。忙而不乱,源于他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也是他事必躬亲,日事日毕的工作习惯。
“圆桌会议”所有事宜落定,2018年9月19日的天际已晨曦初染。
9月的新疆,天蓝地绿,空气中飘荡着瓜果鲜香。9月的昌吉,花儿带着笑意,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个金秋的日子,因首届“企业家昌吉行·产业援疆与产业发展圆桌会议”隆重开幕而热烈欢腾,异彩纷呈。
昌吉州迎宾馆,华灯流光溢彩,映射着装饰既显典雅古朴,又不失现代风格的会议大厅。镶嵌在海蓝底色大屏幕上的“企业家昌吉行·产业援疆与产业发展圆桌会议”,道出了会议之内涵。而以“共谋规划对接,共享繁荣之路”的主题,则诠释了会议之外延。内涵与外延凝聚的开放、张力、多元、融通、共享令来自北京、福建及疆内345家企业嘉宾,35位疆内外主流媒体记者激动、感慨、振奋!
还有一种期待,期待百忙中应邀前来的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创始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经济学家许善达,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经济学家侯云春等“大咖”作主题演讲,听他们为产业援疆、产业发展“听诊把脉建言”。而诸位专家以“一带一路”为背景的主题演讲,讲出了高度,讲出了格局,讲出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及核心区”的新疆即将崛起,讲明了昌吉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千载难逢的大发展的历史机遇。
新疆地处边疆。近年的铁路加速、航路加线、高速公路互通,缩短了与内地的距离。林毅夫先生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和“一带一路”倡议对发展中世界的影响和意义》的主题演讲中,针对产业援疆、产业发展“把脉”,他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新疆从后方变成前沿……昌吉有人才、技术,有福建这样东南沿海发达省份产业援疆,进行产能合作,对昌吉经济发展将是很大的促进。但是,昌吉的产业必须升级,向附加值更高、技术含量更高,资本密集型的新型技术性产业发展……
林毅夫先生的演讲赢得嘉宾热烈的掌声。他的关于“一带一路倡议让新疆从后方变成前沿”的论述,定位了新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区位优势的同时,指出了产业援疆及产业发展的方向,肯定了昌吉州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战略地位”,再次确定了昌吉州的区位优势。与会学者、企业家、商界嘉宾站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格局高度,看到了昌吉州大发展的空间。凤凰卫视特约评论员,资深国际金融学者宋新强表示,新疆地域广阔,与8国接壤的地缘优势不可复制。抓住经济大环境的机会,也就抓住了大发展的机会。他站在评论家的角度,评论新疆指日可待的发展趋势。又站在实业家的角度谈机遇,并说:无论经济、政治、文化还是产业结构,昌吉都有可塑性。如果我是企业家,我一定选择昌吉。因为,昌吉是一片福地!
“福地”昌吉,令企业家风物长宜放眼量。以生产硬派男装闻名的福建“七匹狼”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周士渊,是带着投资番茄产业的初衷来参加“圆桌会议”的。中粮屯河1998年进入新疆,占领番茄系列产品研发高地,看好的就是昌吉地区广袤的土地,天山倾泻的纯净水源,充足日照下生长的番茄无可替代的优势。二十年打拼,屯河投资已发展为世界最大的番茄制品生产企业,以日处理鲜番茄4万吨、年产33万吨番茄酱、1万吨番茄粉、10吨番茄红素,年出口番茄酱占世界贸易总量17%的实力,名列世界番茄生产地之首,并跨入世界500强企业。“七匹狼”高层站在“一带一路”国际大视野的角度,洞悉番茄产业广阔的發展空间,与中粮屯河签订了3000万元合作协议。强强联手,无疑为这一项目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站在国际大视野角度,世界500强企业,厦门象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水利的《国际视野下的昌吉物流》的演讲,以企业家的敏锐,瞄准“国际视野下的昌吉物流”的发展先机。
象屿集团与新疆、与昌吉结缘于20世纪末。20世纪末,集团首开先河与新疆中泰、天业等企业联手,将新疆及昌吉州的工业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在产区和销区间搭建一座供应链之桥梁。张水利在主题演讲中侃侃而谈: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核心区的昌吉拥有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境内亚欧大陆桥铁路穿城而过,东联内地,向西辐射中亚、西亚及欧洲,在发展物流方面拥有巨大的先天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昌吉州穿过霍尔果斯进入中亚,直抵伊朗。鄯善穿过喀什,直达瓜尔港……张水利“论道”昌吉州“东联西进”区位优势泾渭分明,仿佛抻开一条条红色曲线,沿丝绸之路向中亚、西亚、欧洲、伊朗、厄瓜多尔快速延展。红线的中轴,就是福地昌吉。而象屿集团拥有自备箱源及通达全国的库场、网络,快捷的城市配送体系。他信心满满,底气十足地给与会嘉宾描绘了一幅既是现实,又是愿景的图画……象屿集团将以昌吉货场为核心,建成1个综合物流服务网络,搭建化工、农产品、有色金属3条供应链,并依托3条出疆铁路通道,打造一座硕大的物流服务平台。未来昌吉,将成为多式联运的物流功能区,一条物畅其流的市场大通道。有了这条大通道,更多的物资将在新疆中转分拨,成为中欧班列在新疆的中转接驳点、货物集散地。
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是一条创新发展之路。象屿集团时不我待,多方联动,探索合作共赢新模式,将给昌吉物流业带来大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是一条互学互鉴、互惠互赢之路。象屿集团大手笔叠加资金流和信息流,与陆上丝绸之路的丰厚资源有效对接,依托昌吉的重要枢纽、门户城市的独特优势,发挥供应链物流产业及物流试验基地、新疆物流示范基地地域优势,以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商贸物流中心为目标,必将推动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整合,畅通夏—昌两地合作交流大通道,最终实现两地和平合作、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共荣共享!
习总书记说,潮流来了,跟不上就会落后,就会被淘汰!与会的成功企业家无一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践行者。昌吉这片炙热的土地燃烧着他们追赶时代潮流的勇者之心,澎湃着他们乘“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好机遇,为产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中华儿女的豪情。
以“共谋规划对接,共享繁荣之路”为主题的2018.9.19昌吉首届“圆桌会议”,站在共谋发展,共创大业,共赢互利,共享成果的高度,践行了习总书记的“五通”理念。国家税务总局时任副局长许善达所作《科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新定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时任副主任侯云春所作《乘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之势,促产业援疆和昌吉产业发展》、美亚柏科董事长腾达怀所作《创新的力量》的主题演讲,从经济、科技、人文等方面,诠释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018.9.19圆桌会议,是产业援疆、产业发展的盛典,是产业援疆、产业发展的集结号。七匹狼、象屿、中闽能源等国内知名企业带着涉及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商贸物流、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新型建材、文化旅游等领域的重点项目参会,并签约20个,签约额199.73亿元。
199.73亿元,不仅仅是一组高额数字,更是3900万福建人民倾力援疆的情感融入。传递着第七批援疆干部人才站在历史的高点上,殚精竭虑,栉风沐雨,共同建设福地昌吉的热血激情,书写着他们与昌吉各族人民心心相融,共创幸福未来,共走繁荣之路的美好愿景。
2018.9.19圆桌会议,凝聚各方共识,规划合作愿景,国内资深专家学者的精准“把脉”,使产业援疆任务更加明晰,昌吉产业发展前景更加绚丽。
2018.9.19“圆桌会议”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携手致力国家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势必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一段佳话。这段佳话将成为闽疆、闽昌人民共同的记忆。这段记忆,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历史长卷中浓墨重彩的一页华章!
“圆桌会议”当晚,会议消息迅速登录央广网、中国日报网、中国新闻网、人民网、东南网等国内各大网络媒体,点击量上千万。翌日,《中国证券报》《福建日报》《新疆日报》等纸媒大篇幅刊登会议消息。全国网民和读者由此了解了名不见经传的昌吉。更多亟待发展的企业家将目光聚焦昌吉。黄鹤麟深信,会议所产生的影响为产业援疆、产业发展带来的长期效益,将在昌吉大地未来发展腾飞中得以证实。
第三章 二十里店村的春晚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
如果说,黄鹤麟把二十里店村作为福建援疆“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精心培养,倾力打造,是为了树立一个成功的典范,在昌吉乃至全疆援疆省市推广。那么,“示范”必将化作一股春风,在昌吉大地催生出更多美丽乡村。“示范”,必将成为一面乡村振兴的旗帜,在新疆大地的村庄、田野、草原牧场烈烈飘扬。“示范”还犹如一粒饱满的种子,生成一片美丽的花海,在新疆大地竞相怒放……
7.要致富先修路
2016年11月8日的福建周宁县党委常委扩大会上,县长黄桂诚宣布了“选派第七批援疆干部”的通知。县政法委书记陈何兴立即有了报名“援疆”的冲动。因为,他与呼图壁有一种冥冥之缘。1999年,福建省排兵布阵援疆格局之时,宁德市定为对口援助昌吉呼图壁县。从2002年起,时任宁德县县委书记包江苏、政协主席周建斌等援疆干部先后来到这片遥远的土地。他们苦干实干拼命干,将援疆前线一项项成果落地的消息频频发回家乡。
隔山隔水的受援地呼图壁,是陈何兴的牵挂。2009年6月,周宁县县长官明辉带领县党政代表赴呼图壁考察。当时,陈何兴也是考察团成员之一。遗憾的是,因公务没能成行。后来,狮城镇作为共建单位,为雀尔沟镇的一个项目资助了资金。时光荏苒,8年过去了,有了援疆的冲动之后,他发微信给正在中央党校学习的县委书记包江苏。包书记随即回复:何兴,援疆是国家大事,很有意义,你一定要争取去,我支持你!老领导的鼓励,坚定了陈何兴的援疆决心。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那一刻,他忘记了体弱多病的妻子,忘记了就读高中寄宿在校的儿子。然而,当意识到陈何兴援疆心意已定,妻子一条条摆出他走后面临的困难之后,对他承诺:你放心去吧,我能做好家里的事情。妻子的善解人意,让陈何兴心中的内疚化作奔向受援地的急切。
2017年2月28日,陈何兴作为宁德援疆分指指挥长,踏上这片大雪纷飞的土地。
为了援建项目开春后项目迅速复工,陈何兴与项目组组长、呼图壁县发改委副主任林康祥等援疆干部冒着漫天飞雪,前往五工台村文化活动中心、幸福和宝城社区服务中心、反恐维稳训练基地附属设施、二十里店村等援建项目调研,并与当地干部、群众座谈交流。受援地领导和群众用朴素的话语赞扬福建援疆给他们生活带来巨大變化的喜悦心情,让陈何兴甚感欣慰。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新农村建设的渴望,让陈何兴感到,福建援疆,任重道远。在二十里店村座谈会上,他满怀深情地说:福建援疆的每一个项目、每一项工程都饱含着福建人民的深情厚谊。我们将按照福建援疆的总体要求,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打造高质量的援疆项目作为第一目标,让每一项工程都成为民众的满意工程、幸福工程!
调研结束,陈何兴第一时间召开援疆项目推进会,力促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建,并将每个项目都建成示范项目、精品项目。
3月的暖阳消融了覆盖大地上的最后一片残雪。黄鹤麟来到二十里店村调研。他与陈何兴、龙岩分指指挥长林晖等援疆干部行走在布满淤泥,步履维艰的狭窄村道上。年轻的村干部艾尔肯·尼亚孜说,没有硬化的路面,冬天一片冰,春天化雪,夏天落雨一脚泥是几十年的常态。我们已经习惯了。
艾尔肯的话刺痛了黄鹤麟的心。而深入走访,得知村里产业发展难寻出路,村民平均收入亦不乐观。二十里店村,成为他们沉甸甸的心结。
呼图壁县下辖1乡6镇53个行政村。历史及地缘等因素,拉开了这片土地与时代的距离。让受援地踏上时代的步伐,让受援地民众实现美好生活的梦想,是福建援疆的责任担当!
“二十里店村维吾尔族风情村”是续建项目。“续建”的含义不言自明,陈何兴与林晖一遍遍梳理、解读宁德、龙岩两市的援建项目而得出,“续建,既要延伸,更要提高和升华”的结论。
如何提高,如何升华?深夜,陈何兴辗转反侧,久久难眠。难眠之夜,他想到被称作“闽东”的家乡宁德……
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宁德的经济一度排行福建省末位。曾是典型的“老少边岛贫”地区。1988年7月,刚就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用1个月时间奔赴闽东9县调研。他边走边看边思考,闽东这只“弱鸟”究竟怎样才能先飞?之后,他带领宁德地委、行署领导班子“一张蓝图绘到底”,以“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扶志扶智、从“输血”到“造血”,书写了闻名全国的“精准扶贫宁德模式”的动人篇章。一个个不眠之夜,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从贫穷到富裕的变迁之路振奋着陈何兴,坚定了他彻底改变二十里店村面貌的决心。
黄鹤麟也在思考:党的十九大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而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何谈村容整洁,何谈乡风文明?怎样发展生产,生活富裕?一连串问号,问出了方向,明晰了将续建项目“二十里店村维吾尔族风情村”打造成精品工程,让二十里店村这只弱鸟先飞起来,进而带动呼图壁乃至昌吉州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为了让二十里店村这只弱鸟先飞起来,黄鹤麟与陈何兴、林晖悉心分析村史与现状,梳理村民所思所想,与镇、村干部几经商讨,多次研究,总结归纳,凝聚升华出“加强一个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一批道路畅通工程、建设一条闽疆文化长廊、培养一支文艺演出队伍、培育一个民族食品品牌、扶持一个特色产品、发展一批庭院经济、创意一张全家福笑脸、建造一个闽疆生态文化村LOGO标准”,把二十里店村打造成“闽疆生态文化村”、“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援疆示范村”的“十个一”方案。
为了打馕合作社行稳致远,福建前指与二十里店镇政府、村领导召开联席会议研究,争取到各方资金110万元,并做出“注册商标、统一生产、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并建立电商平台”,把“馕”打造、培育成二十里店村村民增收致富特色产业的规划。
成立打馕合作社的消息不胫而走,让打馕能手热依古丽·木沙看到一条致富的路。她第一个报名并带动左邻右舍的“闺蜜”加盟。
300平方米的凹字形合作社院子围了起来,12座敦实的馕坑筑了起来,一台台和面机搬进了操作间。标准化的地采暖工作间、加工间、降温区、成品销售平台建了起来。馕坑中噼啪作响的明火熄了,围着白围裙的热依古丽从操作间端出一盘盘排列整齐的馕胚,一张张贴进滚烫的坑壁。发自心底的笑意洋溢在她丰满的面庞上。她不能不笑。援疆指挥部注册了“西域飘香馕”商标,加之统一包装,拓宽了销售渠道,二十里店村的馕,一下子火了起来,火到需要提前订货,火到提货迟到便空手而归。
阿合买提·木合买提也是村里出了名的打馕能手。因为担心销路,便把精力集中在发展养殖业上。闻知成立打馕合作社的消息,他与家人商量后,卖了栏中的牛羊,义无反顾地加入了打馕合作社,并每天出馕1000多只,日日售罄。
美丽坎·尼亚孜和丈夫是打馕合作社的固定客户,他们每天批走四五百个馕,前去乌鲁木齐销售,天天供不应求。
抱团取暖,增收致富之路越来越宽。之前,牙生·尼亚孜一家以打馕为业,每天出馕七八百个,专做批发。按他的能力,每天可出更多馕,却担心销路受阻而不敢增加出馕数量。担任打馕合作社社长以后,他带着儿子、儿媳甩开膀子大干,每天出馕1500个,日日售罄。市场需求激励着尼亚孜,他决定,雇三个帮手,每天增加1000个出馕量。如此,哈丽恰木等位姐妹也走进打馕合作社,并每月收入1500元。在尼亚孜看来,共同富裕,才算富。
尼亚孜的儿媳布阿依先木十年前高中毕业,新疆农业大学榜上有名,不幸母亲病故,她放弃学业回到家乡,婚后作为家庭主妇操持家务。打馕合作社改变了年轻的布阿依先木的生活。她将这项产业当作自己的事业,从原材料购进、成品质检打包、联系客户,一一参与,与公公、婆婆、舅哥早出晚归,出出进进在操作间与馕坑之间。从前日夜晚发面,到翌日团揉馕胚,一只只过称,贴入馕坑,直至黄澄澄的热馕出坑,一家人的辛劳与汗水化作真金白银收入囊中。
2019年1月19日,央视新春走基层节目组赴二十里店村采访,布阿依先木作为“打馕西施”上镜而成为亮点。她用简洁的语言生动地讲述打馕合作社给她的家庭及合作社社员的生活带来的变化。节目播出后,布阿依先木成了“网红”。朋友圈点赞连连所产生的广告效应,让打馕合作社的名声更亮,馕的销量节节攀升,每日售出上万只,月收入10万多元。
酒香不怕巷子深。如今,二十里店村的馕歌唱了起来,而且带着飘香越唱越响。
9.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道路通了,环境美了。怎样让村民共同富裕?龙岩分指指挥长林晖心中自有一本账。在推进二十里店村乡村振兴的同时,他与村委会领导共议倡导村民发展庭院经济,号召并指导村民在庭院中栽种果蔬。这对于有着农耕传统的村民来说并非新课题。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意识到,庭院经济也是一条致富之路。于是,春暖之时,家家户户都在庭院中撒下辣椒、茄子、西红柿、豆角等蔬菜种子,栽下葡萄、杏子、苹果、李子等树苗。5月,小苗破土冒芽,果树枝条长出新芽。果蔬6月开花,7月结果。想吃什么菜,俯拾即是,完全是城里人向往的绿色食品,放心食品。努尔·买买提坐在绿荫密布的葡萄架下,喝着浓香的奶茶,欣赏满眼的红黄紫绿青,不禁感慨: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过。
2019年7月,二十里店村开设了闽疆小巴扎,村民阿卜杜拉摘了庭院中的各式蔬菜到巴扎上出售,收获五百多元。买买提庭院中的菜蔬从夏到秋,自给自足,省去每月的菜款。他说:真是小庭院种出大效益。
道路通,路路通。每年海棠花节,二十里店镇吸引着各地前来观光的游客。看着一辆接一辆私家车,一辆接一辆旅游大巴载来一批又一批游客,“生命源泉度假村”的主人阿木力克木脸上堆满了笑。
生命源泉度假村建于2015年7月。当时,阿木力克木是村委会干部。那时,在全国旅游热带动下,新疆旅游业风生水起,前往呼图壁生态旅游的游客日益增加。援疆指挥部将二十里店村打造成“闽疆生态文化村”项目隆重出台……总之,冲击着他脑海的信息都是“利好”。“利好信息”让阿木力克木萌生了利用自家庭院,开办旅游度假村的梦想。
阿木力克木昼思夜想的创业计划得到艾尔肯等村里年轻人的鼓励支持。大家出谋划策,为度假村命名为“生命源泉”。寓意为富裕幸福之泉。生命之泉作为“创业项目”上报后,得到批准并获得资金支持。阿布力克木深受鼓舞,辞去职务,成为创业致富带头人。
生命源泉度假村完全按照接待游客的模式装饰,设包间、散台,厅内音像设备俱全。可同时接待游客160人。院中果树、海棠树下,菜地里茄子、辣椒、豆角、西红柿长势正旺。绕藤攀枝的葡萄树密密葱葱遮掩着宽敞的庭院。独具维吾尔族风格的大铺上,是一席华丽的和田地毯,地毯上是一款供游人歇息品茶的条桌。朝东的一面大墙上,是一幅展示各民族大团结的彩画,加之垂悬于藤架上的犹如珍珠般的葡萄,生命之源度假村既显生态之美,又富有时代气息。一批又一批游客观赏海棠花之美后,慕名走进生命源泉度假村,抬手摘下树上的果子,俯身拔下秧上的番茄,体验采摘乐趣,品尝乡村美食,享受葡萄架下的农家风情。阿布力克木勤劳而睿智,幽默而风趣,让光顾度假村的游人流连忘返。他的生命之源度假村成为二十里店村的旅游地标之一。
天气转凉后,旅游进入淡季,游客减少必然效益下降。可阿布力克木并不担忧。因为,他还有500只存欄的羊。旅游淡季,却是羊肉销售旺季。作为村里的党员致富带头人,阿布力克木由衷地说:福建援疆打造的“闽疆生态文化村”改变了二十里店村的面貌,提升了村子的知名度,带来了人气、财气、福气。福建援疆是村民走上致富道路的源泉。
福建援疆,给受援地人民带来致富源泉,带来致富动力。借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兴起,以发展庭院经济为基础,二十里店村相继开办了5所农家乐,家家生意兴隆。村民艾合买提·艾外都是陈何兴的亲戚。他的宅院位于文化长廊旁。陈何兴看到这一难得的地缘优势,启发并帮助艾合买提,又争取到一笔援疆资金,开设了可同时接待游客一百多位的“闽疆情”农家乐。绿色生态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把游客请进来,把效益带进来。“闽疆情”开张大吉,游客盈门。享受了特色美食的游客记住了二十里店村的“闽疆生态文化村”,记住了“闽疆情”农家乐大门外那棵壮硕的柳树。
实现“十个一”乡村振兴目标,让村民实现家里有粮油,银行有存款的梦想。林晖也是倾尽全力。2018年5月,他利用人脉招商引资的新疆缘祺纺织有限公司落地二十里店村。在他创意下,村里创建了专业生产编织袋的“卫星工厂”。麦尔木沙·古丽塔是工厂的优秀职工。之前,丈夫跑出租,她只能宅在家里照顾孩子。开办卫星工厂的消息让她为之心动,立即报了名。古丽塔心灵手巧,一个月专业培训后,便掌握了电动缝纫机、缝盘机操作,每天缝制编织袋1200条。三十多位姐妹集聚在宽敞明亮的厂房,缝纫机、缝盘机在她们灵巧的脚下“哒哒”作响。颀长的原料在她们手中幻化为一条条齐整的编织袋。那“哒哒”的机声,引领她们走出小家屋,融入大家庭。那一条条精致的编织袋,编织出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过上富裕美好的生活,是二十里店村村民的共同梦想。村里的维吾尔族姐妹,都有手工制作小点心技能。在大城市,“西点屋”、“烘焙坊”备受青睐。陈何兴想到,这也是一条致富之路。于是,他倡导举办面包、蛋糕烘焙培训班,让拥有传统点心制作基础的维吾尔族姐妹掌握更多技能,之后可以开设小规模的“茶室”、“面包屋”。消息传出,木汗木都第一个报名。在她的带动下,村里四十多位姐妹报名。她说:人不能看着鼻子尖上的这点事,要往长远看。她与姐妹们策划,学成之后,在村里开一家“闽疆蛋糕点心店”。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出村民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党支部+企业+卫星工厂”、“党支部+打馕合作社+大户”、“党支部+庭院经济+养殖专业户”,多种致富模式带动村民走上劳动致富之路。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近2万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在今天的二十里店村得以展现。
10.二十里店村的春晚
中国人看重农历新年,尤其“农人盼插田,娃娃盼过年”。在乡下,进入腊月,瑞雪如盖的田野上,袅袅炊烟中,便有了浓浓的年味了。多民族共居的新疆乡下的年味,是宰羊杀猪、卤肉灌肠;是垂悬檐下的苞谷辣椒,是洗菜剁肉包冻饺,是和面架锅炸油果,是贴在窗上的剪花,是孩子的欢跳、村民脸上的憨笑。
而2019年腊月,在二十里店村村民心中,那些传统的过年讲究,不那么重要了。他们心心念念的,是具有二十里店村味道的新年。
村容村貌变了,变得美丽而充满生机。村民的心情变了,变得舒缓而惬意。黄鹤麟每每来到二十里店村,带着欣慰走在村路上。欣慰中他在思考,生活变化后的村民需要高质量的生活。生活质量与文化是互证的,文化对小村的领衔作用毋庸置疑。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二十里店村不是无米下锅,而是米面在锅,如何配置烹制一桌大餐。做好这桌大餐,需要一个契机,一个载体。他反复斟酌,感到契机就在中华民族传统的新春佳节。载体则是“迎新春联欢晚会”。就这样,以“迎春纳福送春联”“百家饺子宴”“草根春晚”三个环节,一场“欢欢喜喜迎大年”的活动方案,在黄鹤麟与温云荣、吴维敏等援疆干部的策划中完成。
腊月十七这天,天飘微雪。清晨,近百名援疆干部齐聚二十里店村,直奔文化广场、福建楼。
文化广场、福建楼是福建援疆在二十里店村的落地项目。建设初衷,是用于村民文化娱乐活动的。黄鹤麟来村考察时,看到可容纳500观众的楼内空空荡荡无人问津,心里很不安。于是,他对陈何兴、林晖,对村干部们说:我们村里百分之九十是维吾尔族村民。他们能歌善舞,按照“十个一”乡村振兴目标,完全可以建设一支文艺演出队,让他们带着自信登台表演,让正能量占领阵地……之后,龙岩分指大力倡导,村党支部积极引导,村民踊跃参加,援疆干部邱志宇全力组织,文艺轻骑队成立了。吴维敏从昌吉州文联请来老师,编排节目,教演员唱京戏、唱闽南歌曲。一度空落落的福建楼成为村民开展娱乐活动,村里召集大会的场地。夏日周末,村民不约而同集聚在文化广场,伴着欢快的舞曲,畅快地跳“麦西来普”。秋来夕阳下,各族孩子相聚于此,打球、跳绳、做游戏。那种和谐和睦,那种酣畅快乐,成为二十里店村幸福生活的一道风景……
此刻,福建楼中的援疆干部七手八脚,摆置桌椅板凳,准备笔墨纸砚,提壶倒水,就像为自家筹备新年。
84岁的尼亚孜·里土木比以往起得更早。他穿上“袷袢”,戴上花帽,神采奕奕地走出家门,走向文化广场。走进“福建楼”宽阔敞亮的大厅,他眼前一亮。屋顶是大红灯笼,楼檐是大红横幅,墙面是大红春联,铺展著大红桌布的十多米长案上,援疆干部中的书法家与应邀从昌吉赶来的书法家正在联袂挥毫泼墨,书写春联。见尼亚孜老人笑意满面地横看竖看春联上墨迹淋漓的字体,却难能看明白。8岁的哈萨克族小姑娘努尔丽拉·哈力拜克小鸟般地跳跃在满厅春联之间,用标准的汉语高声读给老爷爷听:喜迎宝地千年好,福照家门万事兴,人心欢畅;事事如意大吉祥,家家顺心永安康,万事如意!尼亚孜老人听懂了,书法家为351户村民书写的351幅春联,幅幅墨香四溢暖人心。
更暖心的是,黄鹤麟、刘革生、林国标、陈何兴、林晖分别走村串户,登门拜访村民,并将351副对联和大红灯笼一一送到村民手中,与他们将春联贴上院门框,将灯笼挂在院门外。
腊月十七的二十里店村,进村的大门上挂着灯笼,家家户户院门外挂着灯笼,福建路、援疆路、宁德路、龙岩路的路灯下挂着灯笼。红色象征着喜庆热烈,白色蕴意着纯洁向往。红的春联,红的灯笼与如盖的白雪相融,浑然一体,以无与伦比的美,烘托着2019年二十里店村新春佳节的欢乐欢快、迎春纳福的喜庆景象。
春联贴上家家户户门外,村委会中的“百家饺子宴”拉开了阵势。援疆干部与村里的姐姐、妹妹、阿姨、奶奶齐上阵,洗菜剁肉、和面擀皮子……包饺子的程序在千位村民的欢笑声中,在孩子们的穿梭嬉闹中进行着。宽大的案板上摆满了形态各异的饺子,远远望去,俨然一片饺子世界。架在村委会门外操场上的4口沸腾的大锅中升腾着袅袅雾气,煮在锅里的饺子快活地打着滚,翻着个。艾则孜端出生饺子倒进大锅,古丽汗捞煮熟的饺子端进村委会,大家争先品尝。
百家饺子宴,嚼出了一家人的味道。热气腾腾的场景让80岁的吐尔逊·胡沙依提大爷乐不可支。他用娴熟的汉语,感慨地说:在村里生活了一辈子,全村没在一起吃过团圆饭。以前想都没想过的事情,援疆干部今天帮助我们实现了。古丽· 哈力克大婶尝一口鲜香的饺子,信心满满地说:我相信,今天吃了百家团圆饺子,今后的日子一定越过越红火!
贴了对联,挂上灯笼,黄鹤麟进了联系户穆太力普·穆沙家门,与家人边剁馅子、和面、包饺子,边拉家常,从汉民族的饺子,讲到维吾尔族烤馕;从二十里店变迁,讲到美丽乡村建设。亲切的话语,让他与联系户的心贴得更近了。
陈何兴、林晖也在亲戚家,边同亲戚一起包饺子,边讲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今天建设美丽二十里店村,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的生活更加美好。
百世岁月当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火红的灯笼对联,映红了村民朴实敦厚的面庞。喜庆的氛围,让村民内心涌动着满满的幸福和感恩。百家饺子宴,将援疆干部的心与村民的心紧紧包在了一起。
收拾了百家饺子宴的碗筷,村民们犹如听到一声哨令,不约而同聚向文化演艺中心。
舞台上端的大红灯笼与“首届二十里店村迎新春联欢會”舞台背景相得益彰,大气、爽气、喜气。
开场大戏是歌舞《我们新疆好地方》。聚光灯射向6位身穿大红石榴裙的维吾尔族姑娘,奔放欢快的乐曲伴着她们柔韧飘逸的舞姿,将台上演员的心与台下援疆干部、村民的心交融在一起,大家仿佛共同为美丽新疆,为二十里店村的变迁而欢悦跳跃,而舞动狂欢。
京剧是国粹。样板戏《红灯记》,是一代人记忆中的经典。热孜古丽·哈力克、阿依夏身穿青花瓷旗袍,将戏中李铁梅的唱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搬上舞台。热孜古丽有着表演天赋,文艺演出队开发出她的艺术潜能,小舞台让她收获了大自信。实施乡村旅游战略以后,美丽二十里店村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热孜古丽看到一条致富的门路。2018年6月,她借助临街优势,在家门口开了家超市,生意也是风生水起。
4岁的苏麦娅·艾买提,是舞台上的小演员。小姑娘一手持国旗,一手持麦克风,将耳熟能详的《我爱你中国》唱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艾尔肯·尼亚孜与十几位村民自编自演的小品《总书记的祝福》,用维吾尔族特有的幽默诙谐的话语,在妙趣横生的戏份中,道出全体村民发自心底感恩党,感恩国家,感恩福建援疆的共同心声。
舞台是福建援疆搭建的,演出队是村民组成的,节目是自编自导自演的。黄鹤麟坐在观众席上,听维吾尔族村民唱《红灯记》,哈萨克族村民唱《爱拼才能赢》,听回乡大学生的诗朗诵《男的帅女的靓》、看舞蹈《绣中华》、看快板《看升旗》,看村民表演的小品……七十多名“草根明星”你方唱罢我登场。充满年味、文化味,二十里店村味的舞台上,演员的表演出神入化。舞台下,黄鹤麟、刘革生、张军、陈何兴、林晖以及援疆干部与观众随着演员的表演开怀大笑。他们击掌喝彩,掌声如雨、欢声如潮。那真是一种和谐的幸福,安详的幸福,发自内心的幸福。乡村振兴,为村民创造着幸福。那种幸福赋年轻村民以加倍奋斗的激情,赋老年人以安度晚年的温馨。
优美的舞台节目,能够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感染人,感动人,鼓舞人,引导人。集艺术、生产、生活为一体,以多样文艺节目形式搬上舞台的二十里店村迎新春晚会,展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变化、新成就、新时代农民的魅力和风采。
18日19点17分,新华社客户端在新春走基层栏目报道:《去新疆乡村看一场闽南味儿“春晚”》,仅一个小时,点击量近50万。第二天清晨,突破100万。信息继续在传播!
一夜之间,网络拉近了全国网民与二十里店村的距离。遥远的二十里店村不再遥远。正如艾尔肯·尼亚孜所言:“春晚”绝不仅仅是一个文化符号。二十里店村扬名以后,“春晚红利”将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成为乡村旅游的新亮点。
那天,黄鹤麟很晚才睡。平日,他为项目落实、为招商引资、为精准扶贫难眠。可那天,他为二十里店村的春晚不眠。他想:战时的文艺队,是宣传队,是播种机。而二十里店村的文艺演出队在走向致富之路的小村所起到的宣传、鼓动、感染、感动村民的作用,同样不可估量。文艺队、宣传队、播种机带动村民的观念得以改变之时,他们也在潜移默化地接受着现代理念熏陶而丰富了内心世界。
黄鹤麟在多年工作实践中悟出,“文化建设说到底是阵地之争、人心之争”。人心向上,人心向善,让正能量成为主流,是乡风文明的根基。文明的乡风是多元的。他深思慎想,按照“孝老敬亲、助人为乐、重视教育、爱国守法、勤劳致富”五个系列,指导村党支部在全村开展“十户最美家庭”评选,并于2019年7月1日对当选的热尼古丽·木沙、帕尔哈提·库尔班、马维新、阿山·胡加尼亚孜等10户最美家庭隆重表彰。
好人就得表彰,好家风就得弘扬。为了表彰十户最美家庭,宣传弘扬他们的优秀事迹,黄鹤麟一改“光荣榜”模式,创意在援疆路上为当选的十户家庭修筑了十把座椅,将他们的事迹镌刻在椅背上。意在号召全体村民百善孝为先、乐善好施、遵纪守法、勤劳致富、学习改变命运。同时,也给前来观光美丽乡村的游客展示了二十里店村的文明乡风。
沿坦直宽阔的乌伊公路北行,路两侧的6万亩银杏、夏橡、皂角、丝绵木等苗木森然成林,散发着林木特有的清香。二十里店村与那片苗木林隔路相望。隔路相望的坐落于高挺入村大门左侧的巨石上镌刻着“闽疆生态文化村”七个大字。进得村门的右侧巨幅笑脸墙上,以千余张村民的笑脸勾画成的“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九个大字,寓意着“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内涵。这一内涵在二十里店村演艺中心,在文化长廊、在波浪形图文并茂的文化墙,在福建路上的葡萄长廊,在农家书屋、电商工作室、特色产品展示柜,在古朴的木架、农家小竹篮、葫芦雕刻的一物一景中得以延展、深化、升华。
在妈祖诞辰1058年之际,世界第一尊新疆玛纳斯碧玉“妈祖像”亮相,轰动了艺博会。川流不息的观者无不驻足凝神拜望。
艺博会开展前三个月,龚冠雄决计推出玛纳斯碧玉的时候,便有了雕一尊妈祖像的计划。他与县领导商榷,与莆田工妈祖文化研究会对接,将精心挑选体量过吨的上好原玉迢迢万里运往莆田,并邀请著名雕刻后起之秀黄熠出山。于是,诞生了这尊令世界瞩目的妈祖像,并斩获艺博会国家金奖。
亮相于中國(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的妈祖像跨越千山万水,如桥梁似纽带,将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福建—陆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新疆紧紧相连,见证着“海丝”精神与“古丝路”精神新时代的融合、凝聚、升华。浸润着“莆玛一家”的援疆亲情,交相辉映着久远的妈祖文化、玛河文化。
机会永远青睐那些有所准备的人。而有所准备的人不会放弃任何机会。展会期间,福建省前指与玛纳斯县领导不失时机地前往位于大湖工业园区的莆田华源工贸有限公司等四家药业公司的莆田籍企业进行洽谈,就有关项目进行有效洽商,并取得初步共识。而艺博会上展出的融汇新疆民族风情元素的艾德莱丝绸、哈萨克族刺绣、维吾尔族手工艺品、刺绣帆布包等系列经典产品深受各界人士青睐。
艺博会上,玛玉大放异彩,获国家收藏家协会授予的“5金8银5铜”奖项。天山脚下的玛纳斯与玛纳斯碧玉声振艺博会,进而宣传了大美新疆。这是莆田援疆团队乃至福建援疆团队共同的愿望,集体的收获,他们为此欣慰。
龚冠雄的脚步没有停歇。2017年6月30日,玛纳斯县县委、县政府授权龚冠雄主持,以玛玉界德高望重的赵刚为会长,在玛玉界有一定影响力的余鸿奇、贾文宏、王万洲为副会长的玛纳斯县“工艺美术协会”挂牌。这是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获准,继乌鲁木齐之后,新疆第二个行业协会。在玛玉行业打拼的专家、匠人、玉商盛赞:协会成立,实现了多年的梦想。从此,他们结束了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局面有了可依可靠、共议玛玉产业发展大计的家。
艺博会收获让玛玉界备受鼓舞。工美协会成立,玛纳斯玉界士气大增。从那时起,从西安到厦门,从杭州到广州,从武汉到长沙,全国各地哪里有博览会、展会,哪里就有来自遥远碧玉之都玛纳斯的展馆。三年来,各博会、展会上玛玉作品先后获得10多个国家级奖项,销售额突破6000万元。龚冠雄带着玛玉给他的底气,牵头筹备“中国碧玉之都”复评工作,并五赴京城。2018年8月,通过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专家复评,重获“中国碧玉之都”荣誉称号!
碧玉玛纳斯再度升温。龚冠雄千思万虑,提议“升级”一年一届的玛纳斯碧玉节。2019年9月1日,以“赏美玉、游湿地、品美食”为主题的“中国·玛纳斯碧玉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集赏玉、旅游、餐饮为一体的“文旅节”叫响疆内外,全国各地的游客潮水般涌向玛纳斯。川流不息的游人,再现着玛纳斯碧玉鼎盛时期的繁盛。
龚冠雄仍然在思考:旅游有淡季。玛纳斯碧玉却应该“四季不淡”。他借鉴广东“四会”经验,瞄准300万顾客同时光顾,年销售额600亿的淘宝线上直播,利用一年时间,与淘宝接洽、沟通。通过多次实地考察,淘宝官方为“玛纳斯碧玉淘宝直播基地”挂牌,成为中国十大淘宝直播基地之一。就此,玛纳斯碧玉搭上淘宝官方店直播快车。“文旅节”之际,他请来淘宝直播第一负责人赵阳主持玛纳斯碧玉淘宝直播基地启动仪式,并做玉器线上直播演示,让福建人、海南人甚至世界人直观欣赏、购买到心仪的晶莹剔透的玛玉雕品。开播那天,不到5分钟就有“顾客”光临。上线玉商当天就有收获,这让同行看到了线上直播的力量,看到了玛玉璀璨荣耀的前景,纷纷加盟。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继续推进玛纳斯碧玉产业发展,关键在于挖掘玛玉业界的内生动力。为此,龚冠雄与莆田工艺美术协会对接,快速植入莆田工美产业链优势,组建莆田市工艺美术大师团,以玛纳斯中华碧玉园为基地,成立莆田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大师常年轮值,为玛纳斯职业技术学校玉石雕刻班提供雕刻技艺培训,通过“师带徒”,培养专业雕刻人才。相信,经过精雕细刻,千雕万凿,这些徒弟中定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雕刻能工巧匠,用名扬中外的玛纳斯碧玉,雕刻出山水林壑、花鸟灵兽、亭台楼阁,雕刻出源远流长、令人怀想的玛纳斯故事,动人魂魄、感人至深的福建援疆,莆田援疆故事。
14.葡酒之乡
回忆2017“艺博会”盛况,浮现在诸多观展者脑海中的记忆,不仅仅是晶莹剔透的玛纳斯碧玉,还有来自“国际葡萄酒庄”的葡萄美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是王翰《凉州词》中的千古绝句。龚冠雄读这首诗的时候,更多的感怀是热血将士“醉卧沙场,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壮悲情,而忽视了对“葡萄美酒夜光杯”所含意蕴的品味。那时,他还年轻,对葡萄酒不甚了解,更缺少研究。而来到玛纳斯,踏着刺骨寒风前往中信国安、香海庄园、汇德源酒业等葡萄酒企业,全面掌握了玛纳斯酿酒葡萄种植与酿酒产业信息。
如果援疆之前龚冠雄对酿酒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工艺所知甚少。那么,后来在莆田援疆项目研讨会上,在玛纳斯葡萄酒产业十年规划论证会上,在一次次展会、博览会上,他就玛纳斯葡萄产业发展的侃侃而谈令听众大惊不语……
玛纳斯位于北纬44度,与法国波尔多,美国加州处同一纬度,被誉为世界三大酿酒葡萄黄金产区。独特的水、气、光、热、土壤等自然资源优势,为玛纳斯的酿酒葡萄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20世纪80年代,玛纳斯作为天津王朝葡萄酒公司原料基地,发展3000多亩酿酒葡萄,为规模发展酿酒葡萄提供了种质资源基础。1998年,中信国安开发种植的西起霍尔果斯,东至阜康的15万亩亚洲最大酿酒生态葡园种植基地,就铺陈在这条酿酒葡萄种植黄金生产线上。20多年来,中信国安引进赤霞珠等近20个世界酿酒葡萄名种,酿造的尼雅、西域沙地、西域赤霞珠、沙地、西域明珠等系列葡萄酒在国内外葡萄酒评酒大赛中屡屡摘金夺银,形成了西域沙地、尼雅两大品系为代表的四大葡萄酒产品。产品逐步走出国门,销往法国、德国、瑞典等国家。有关资料显示:新疆的酿酒葡萄与葡萄酒产量占全国总量的70%左右,而玛纳斯的酿酒葡萄与葡萄酒产量则占新疆总量50%以上,由此赢得“中国优质酿酒葡萄之乡”美誉。
龚冠雄来到玛纳斯的时候,万亩生态葡萄园中的葡萄树们正在厚厚的雪被中冬眠。天气返暖,雪被消融后,他一次次前往葡萄园,看着葡萄树抽枝、发芽、开花、挂果,直到满眼垂吊在单蔓斜拉、双蔓斜拉藤架上紫玛瑙般的葡萄一天天长大。看着一串串古老的白布第根、香气沉馥的赤霞珠、甘甜如饴的丽丝玲、梅鹿辄等树龄达到20年以上的世界名贵酿酒葡萄品种,他仿佛闻到浓郁的葡萄酒香。而走进中信国安现代化的酿酒车间,仰视20多米高的储酒罐,走进一座座各具特色的古朴与现代相融,散发着浓郁文化气息的葡萄酒庄,他有了一种难抑的冲动:前几批莆田援疆团队曾以9·8厦门投洽会、海峡两岸农博会、亚欧博览会为平台,力推酒乡玛纳斯葡萄酒,2015年9·8厦门投洽会上,曾拿下订单2000吨的业绩。那么,接过援疆接力棒,第七批莆田援疆一定要为“中国葡萄酒之乡”名片增光添彩!
为“中国优质酿酒葡萄之乡”名片增光添彩!龚冠雄带领援疆干部返回莆田“游说”,走向全国各展会、博览会大力宣传推介。同时,请进来,请全国各地酿酒同行和经销商实地考察。考察中,玛纳斯的小产区葡萄备受关注。
特殊的天然优势以及葡萄酒人几十年努力,经国家农业部检测部门严格检测,玛纳斯获得“10.07万亩酿酒葡萄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000亩葡园“有机”认证。这两项认证,是玛纳斯葡萄酒业发展的金字招牌。深入研究酿酒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工艺之后,龚冠雄将目光瞄准“葡萄酒小产区”。顾名思义,葡萄产区越小,葡萄酒品质越高。小产区的酿酒葡萄经过粒粒甄选,仅有产量的50%进入酿酒生产线。有如此精益求精的小产区酿造工艺水准,何愁酿不出高品质的臻酿葡萄酒?
2017年8月,布鲁塞尔葡萄酒国际大奖赛上,来自中国玛纳斯酿酒葡萄小产区的“尼雅粒选”经国际顶级品酒大师甄选,盲评获94分。这个高出著名的法国“拉菲”4分的成绩,引得全场“老外”振臂惊呼。
消息传来那天,龚冠雄买了一瓶尼雅干红,自斟自饮。他不善饮酒,却品出第二故乡酿造的葡萄酒的甘之如饴。
带着打响玛纳斯“酿酒葡萄小产区”名气的信心,龔冠雄与玛纳斯酒业专家一起讨论方案,灯下苦熬,整理出一套完整的资料。然后,一次次赶往乌鲁木齐,赶赴北京,请专家实地考察“三堂会审”……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11月,玛纳斯“酿酒葡萄小产区”通过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分会专家组论证,成为全国第一个获得认证的“酿酒葡萄小产区”。此认证的意义不仅在于玛纳斯酒业获得了一块金字招牌,而是意味着中国小产区葡萄酒迈上新进程,对于未来科学划分中国葡萄酒产区、科学打造产区品牌开启了新的一幕。
业外人士不了解“酿酒葡萄小产区”的意义,葡农也一知半解。然而,收获时节,小产区葡萄收购价暴涨,葡架上皮厚粒小的紫葡萄每一粒都变成了金葡萄的时候,他们才得知“小产区”认证的来之不易。葡农为收入增加而欣喜的时候,龚冠雄和援友们收获的是欣慰。因为,让受援地葡农富起来,也是福建援疆,莆田援疆的初心。
15.初心如磐
初心,是沉甸甸的责任,是如磐的担当。发展玛纳斯旅游产业,是莆田援疆的精准援建项目。龚冠雄重任在肩。新疆实施“旅游兴疆”战略,促动他跃马挥鞭。他苦思冥想,与援友们共议,决定将葡萄酒文化、碧玉文化与旅游文化相融,以玉珠般的长链衔接,并将这条长链延展向位于清水河团庄村“卧龙山观景台”、塔西河凤凰湖等旅游景点。同时,将宣传推介“中国葡萄酒之都”计划列入一年一度的“中国·玛纳斯碧玉文化旅游节”,并启动“新疆有个玛纳斯”融媒体援疆项目,调动电视、广播、纸媒的力量,广为宣传“赏碧玉、游湿地、观天鹅、穿林海、品美酒、奔沙漠”的玛纳斯全域旅游。以晶莹剔透的碧玉,以夜光杯中葡萄酒的魅力,吸引着上海、莆田飞来旅游专机,吸引着北京、郑州飞来旅游专列,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美不胜收的景致、璀璨的美玉,喷发着浓郁新疆味道的美食,葡萄酒之乡的美酒,让玛纳斯人气爆棚。
如今,从云飞浪卷的南海岸到冰天雪地的哈尔滨,从北京到上海,从山东到河南,无数的旅游爱好者知道了“新疆有个玛纳斯”,携亲邀朋游新疆。游新疆,玛纳斯是必游之地。走进玛纳斯,他们必去璀璨的中华碧玉园赏玉、必去10万亩国家湿地公园观天鹅、穿林海、必去古朴优雅的葡萄酒庄品美酒。他们带来的是对玛纳斯的向往,带走的是对玛纳斯碧玉,对甘之如饴的葡萄美酒,对神秀清水河的流连忘返。以碧玉美酒为主题的玛纳斯全域旅游正在快速,辐射性展开。
坐落在玛纳斯县峰景苑社区的莆田援疆指挥部会议室的一面墙上,有一幅莆田援疆项目概况展板。从闻名全疆的便民警务站,到第一中学综合楼;从黄台子生态村到清水河牧民定居点;从莆玛旅游新村到五彩兰州湾,一张张写实的图景,展示着一项项援疆成果。每一项成果,都浸润着莆田援疆干部的心血,都印证着他们为这片土地矢志不渝的付出。
位于清水河乡莆玛旅游新村的农民牧民忘不了,是莆田援疆干部开发出他们家乡多年鲜为人知的优美旅游景点并大力宣传出去,引来日益增多游客观光独特美景的同时,让塞人风情园、金土豆农家乐、石门苑牧家乐顾客盈门。
清水河乡牙湖村、大草滩村、芦草沟村的122户游牧民忘不了,是莆田援疆实施定居工程,盖楼房,修庭院,让他们告别了几十年的游牧生活,乔迁宽敞明亮的新居并帮助拓宽增收渠道,让他们定得住,能致富。
六户地因车祸高位截瘫的农民彭江涛忘不了,在他绝望几度轻生之时,是一批又一批莆田援疆干部鼓励他重拾生活勇气。援疆干部手把手教他学电脑,帮助他创业开网店,策划并协助他成立“莆玛情商贸有限公司”,自产自销玛纳斯优质棉花加工的棉被及床上用品,让11名身残志坚的青年随他一起走上用劳动改变命运的致富之路。
塔西河哈萨克牧民胡兰别克忘不了,他半岁的儿子患病辗转求医无果生命危急之时,是援疆干部连夜把孩子送往新疆医学院,协调专家会诊,挽回了孩子性命。
旱卡子滩哈萨克族妇女孜力汗忘不了,在她确诊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住院时,是援疆干部请专家会诊,协助转院,并不留名为她垫付3000元医疗费。
贝母房子村牧民杰恩斯汗忘不了,他家开办的团结商店的一砖、一瓦、每一件货物、每一张证件都经莆田援疆干部打造、设计,办理。现在,商店年利润超过5万元,他在商店门外看着暖洋洋的太阳,不知不觉笑出声来。
玛纳斯的14名少数民族孤儿忘不了,2019年9月1日新学期第一天,他们同时收到由莆田援疆干部协调的8.3万元爱心助学捐款。孩子们不再担心这个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了。捧着崭新的课本,他们不觉得自己是无父无母的孤儿。在他们心中,莆田援疆干部就是他们的亲爹亲娘。
三年寒来暑往,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来自福建莆田的28位援疆干部带着光荣与理想,带着家乡人民的嘱托,在玛纳斯这片神奇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流金纳玉的土地上拼搏,为幸福玛纳斯奉献。他们怀着坚定与担当,使命与责任,在一项又一项援疆项目中,投入着精准援疆的力度,展现着莆田援疆的力量,倾注着倾情援疆的真情实感。
三年拼搏、奉献,所有的力度、力量、付出的真情实感,都固化在受援地一幢幢牧民定居点的房舍中,固化在一片片喜获丰收的农田中,固化在一个个风景如画的旅游景点中,展现在受援地人民幸福绽放的笑脸上。
有一种情结将贯穿生命始终,有一种情感将永远留存在记忆中。这片战斗过、拼搏过、奉献过土地,为之抛洒过汗水,为之流淌过泪水,为之欢笑过,为之抒怀过的土地,这片土地上的各族民众,将成为他们一生一世难以释怀的牵挂。
第五章 “奇台礼物”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
——《尚书·周官》
奇台面粉在杭州“天下粮仓·天猫双11新米节”隆重推出。直播现场的惊呼声,持续飙升的点赞数,让吴思斌原本悬着的心定了下来。那令他骄傲的一刻,所有血汗付出,连续奋战的辛苦疲惫化作不轻弹的泪水,无言地涌出眼眶。“奇台面粉天猫官方旗舰店”的小年轻们的眼角也泛涌着难抑的泪花……
16.奇台面粉
蓝天白云,雪峰冰川,林海松涛,戈壁苍茫,风吹麦浪,牧场广袤,奔马羊群 ,翠谷溪流,郁金香花事张扬……这白、绿、红、黄、蓝交错的梦幻般的景致,浑然天成于新疆昌吉州东部,天山北坡1.93万平方公里的奇台县。
2017年3月5日,奇台县委副书记、福州援疆分指指挥长余养挺与吴思斌、翁文峰、徐友镔、陈祖华、黄文森等13名援疆干部人才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正值隆冬。远望冰封雪飘,山舞银蛇的北国景致,他们因援疆而不平静的心被深深地震撼着。从那天起,他们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援疆之旅。
被冰封雪飘的北国景致打动的时候,余养挺还有种如同见到大海般的亲切和激动。后来,他的诗作中有这样几行:扯一根拉条子/一头连着大海/一头牵着雪山……或许那就是潜于内心深处的对受援地的情感。当深入了解受援地之所需的时候,那种情感便化作了全身心投入的行动。
奇台,是福地,是昌吉的一塊宝地。这块宝地上,除了如画的景致,还有乌黑的煤、闪亮的金,稀有的银、铜、铁、芒硝、石墨……还有,经3000+小时日照,高山雪水灌溉,肥沃土地孕育,年产50万吨的优质奇台小麦,以及奇台小麦低温研磨的奇台面粉。
吴思斌来到奇台的第一顿午餐,是一盘过油肉拌面。他边吃边诧异:这“面条”不擀、不压,手拉成条,还这么筋道……一盘子过油肉拌面,让他认识了奇台面粉。后来,他又体验了奇台大馒头、蒸饼、花卷等面食。浓浓的麦香口齿留香。于是,他就像关注奇台美景那样,开始关注奇台面粉……2011年,“奇台面粉”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7年,“奇台面粉”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殊荣,这也是新疆唯一、全国第一个面粉类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
但,因了地处边远、交通不便、包装粗放、营销方式等原因,有着诸多荣誉的奇台面粉遭遇了“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销售难题。一袋10公斤装的面粉利润仅有5毛钱,不如白菜价。于是,帮助受援地打一场奇台面粉销售仗的念头冲涌着福州援疆人的心。
实际上,搭建奇台“电商”平台,也是前几批福建援疆的计划。余养挺所率福州团队接过援疆接力棒的时候,也接过为受援地开发建立“电商”营销平台项目,并作为产业援疆项目,列入三年规划。这项任务落在福州援疆分指副指挥长吴思斌肩上。
吴思斌从福建自贸区福州片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局长岗位报名援疆。福州自贸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经历,以及在电商建设工作中总结的经验让他对受援地开发建立电商营销平台信心满满。他对征服困难作了心理准备。因为,他是个有血性,有激情,有担当,性格中具有挑战意识的人。而奇台,给了他体验不一样人生的机会。
吴思斌白天调研,夜深人静之时,苦苦思索奇台面粉的境遇,并对整体销售状况做了“有资源,无产品;有产品,无标准;有标准,无品牌;有品牌,无市场;有市场,无规模;有规模,无效益”的概括。
这个概括,道出在受援地建立电商营销平台的难点和痛点。挑战就此开始!
央视重磅推出的以“传承我们的创造”为主题的“CCTV国家品牌计划”宣传片。宣传片通过古今影像组接,展示了历史上的“国家品牌”贯通古今的影响力。
国家品牌宣传,让吴思斌无数次想到清澈天山雪水浇灌、充足日照、300天自然孕育的奇台小麦。
奇台小麦拥有4000多年种植历史。吴思斌在读边疆史过程中,最让他振奋的是古文明推动的游牧与农耕在这里的融合,以及一代一代先祖在这里进行的大规模屯垦历史为这片土地成就的农耕文化。100多年前,广东南海知县裴景福发配新疆,途经奇台时,他觑目远眺江布拉克滚滚麦浪,留下“古城在戈壁中,泉甘土厚,可居可耕者,纵横一百余里,每年约出小麦五万余石,繁盛为新省冠”之史句。
奇台面粉的前世今生,让吴思斌内心激荡着为受援地创造传承,借助电商平台的力量,将奇台面粉隆重推出,让奇台面粉作为馈赠全国的“礼物”的冲动。
这是一项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工程。吴思斌马不停蹄地寻找场地,挖空心思地寻找人才。他按照规律,构建最初的电商营销架构。然而,除了专业人才,平台构建是需要启动资金的。吴思斌想到,出发前自贸区领导叮嘱他:碰到困难不要怕,家乡永远是你的强大后盾。那些话语暖流般从他心中流过。于是,他赶回福州,向自贸区领导汇报了奇台面粉及优质农副产品面临的销售困境,并和盘托出他的计划。自贸区领导明白了,代表福建3900万人民前去援疆的吴思斌被资金难住了。福建在举全省之力援疆,自贸区怎能等闲视之?大格局决定大思路。福州自贸区管委会决定,三年出资350万元,援助奇台电商平台建设。吴思斌欣喜若狂。
资金问题解决了,人才又成了瓶颈。这时,来自福州长乐区司法局的援建干部,现任奇台县司法局副局长杨航的妻子付红霞“浮出水面”。杨航的父母身患多种疾病,他们还有一个7岁的女儿。杨航决定援疆时,红霞夫唱妇随,善解人意地鼓励他:你放心去援疆,家里有我。
吴思斌的目光聚焦到善解人意的“资深电商人”付红霞时,她正在国内某知名快递企业任销售拓展业务经理。因经验丰富,业绩优异,正待晋升大区域电商平台建设及销售总管。吴思斌得知红霞的“身份”之后,便动员杨航,让他说服妻子,先来奇台“看看”。红霞有些犹豫,女儿刚刚入学,又有两位需要照顾的老人,她不能不犹豫。
但,红霞还是来了。为了“电商援疆”,她放弃所在企业优厚的待遇,将女儿托付给两位多病的老人,2017年6月来到奇台,作为“顾问”,投入官方端电商平台筹建工作。她轻车熟路地按照平台建设所需选将招兵,手把手带出孙岩、杨嘉、俞静、卫雪娇等8位“90后”组成的精干、专业、高效、向上、奋进的年轻电商团队。2017年10月1日,“奇台县面粉天猫官方旗舰店”正式上线。
17.電商梦
电商承载的是时代的发展和巨变。然而,在手机购物尚属新鲜事的受援地推广“电商”,难度可想而知。只能迎难而上。吴思斌连夜召集会议,安排部署工作,加班加点,两天后将纷繁的资料送审“天猫”。真是上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层层审批,以“独家授权”为前提,奇台面粉成为全国首个且唯一的面粉类天猫官方旗舰店。与此同时,“京东”也向奇台面粉伸来“橄榄枝”。
奇台有品牌,“奇台面粉”当属头牌。关键是如何将品牌推出去,如何推?吴思斌苦思冥想,深思熟虑后,他决定借助奇台面粉地域性商标优势,首先在“天猫”、“京东”等大平台上线!
时间就是效益!吴思斌立即对接阿里巴巴总部,与分管西部农产品营销的经理联系接洽,得知“天猫”年内在全国设立9个地标产品官方旗舰店消息后。他抓住研究,经分析,最终决定选择拥有大润发超市、农村淘宝、淘乡甜等渠道更广的“天猫”。
但是,进入“天猫”的产品,以质量为先导。同时,产品商标必须具有超强的影响力。就是说,准入“天猫”,只是得到一张“入场券”。距产品上架销售,犹如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
当今中国,天猫”几乎无人不晓。面对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强大购买力,为了保证信誉,不因质量问题付出一损俱损的沉重代价,入住“天猫”的产品,须从源头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无商标或商标有悖市场要求,将被视作“假冒伪劣产品”。
红霞深谙商标在市场的内涵,深知奇台面粉上线“天猫”的重要意义而不敢丝毫懈怠。经过一系列调研摸排,在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下的奇台面粉拥有20多个厂家,但符合市场要求的仅有天山面粉、丝麦耘、雪麦挂面等7个品牌的产品。
为了让奇台面粉迅速上线“天猫”,吴思斌邀请奇台面粉厂家领导参加座谈会、恳谈会。会上他侃侃而谈“电商”的意义,谈新的营销理念,谈通过自媒体宣传,大数据反馈,线上线下销售联动,让奇台面粉走出新疆,走向全国,谈为了上线“天猫”,必须对现有商标进行改善、补充、升级甚至重新设计以形成品牌合力。目的在于让生产厂家认识通过“电商营销”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效益,进而认识“电商”的力量。
不同形式的会议先后召开了7次,甚至请县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出场动员。只是,吴思斌每每谈得热血沸腾,厂家却是“会上激动,会后不动”。商品符合上线“天猫”的企业满足于传统销售模式而小富即安。需要修改、丰富、升级、重设商标的企业担心投资“打水漂”而举棋不定。红霞怀着身孕,不辞辛苦地一一动员厂家,推进依然举步维艰。在福州,这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好事,挤破头连夜排队都难得机会。可在受援地奇台却遭冷板凳。困惑、失望、压力一并向吴思斌和红霞袭来。
然而,即便冷水泼身,也浇不灭他们内心燃烧的激情。红霞带着书生气地说:我们是在一张白纸上画画,这张画一定能画得完美。吴思斌血气方刚地说:即便绝地,也要让奇台面粉通过电商平台获得重生!他们带着这份执念,砥砺前行。
2017年10月初,“奇台面粉天猫官方旗舰店”正式上线试运营,与此同时,奇台面粉进入“阿里巴巴”淘乡甜直营平台供应链管理。
吴思斌和红霞紧锣密鼓不停歇。2017年9月20日,福州自贸片区“一带一路·新疆奇台O2O体验馆”正式上线。小包装的奇台面粉、手工挂面、枸杞、海棠果干、山花蜂蜜、古城酒等25大类农副产品、特色食品、商品作为“奇台礼物”可供福州市民线下选购,而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指点手机,通过奇台面粉官方旗舰店等电商渠道,说买就买。奇台电商开局之年,通过福州市为奇台县打造的线上、线下销售通道,奇台特产销售额超过500万元。
2017年11月1日。浙江杭州,阿里巴巴总部。“天下粮仓·天猫双11新米节”拉开帷幕。奇台面粉作为阿里巴巴集团从全国3615个地标产品中挑选的12个地区、10种粮食产品中唯一入选面粉品牌参加新米节推介会。数千产品之一,犹如中了头彩。经过精心筹备,吴思斌亲率包括面艺师在内的8人团队,赶赴人间天堂杭州。
吴思斌国字形的面庞上剑眉浓黑,两颊彤红,挺拔的身板透着健康。新米节登台亮相时,他身穿小高领,前襟带有彩色十字绣上衣,脚穿高筒靴,俨然新疆人风范,且是少数民族。然而,当他帅气地展开“西部粮仓第一面”宣传海报卷轴,用带有闽味的普通话充满激情,充满自豪地道出“我为奇台代言,您为面粉点赞”那一刻,全场愕然。原来,这位登台亮相,倾情为奇台面粉做花式代言的,是一位福建援疆干部!
现场各界人士为吴思斌的身份惊诧之时,伴着主持人激情四射的解说,面艺师将手中的面团贴在唇上,柔软的面团瞬间成为薄如纸张的气球。随即展开的龙须面拉制表演,拉面师把玩着手中面团,几番拉抻甩荡,面团神奇地幻化为1650米缕缕柔韧绵长的银丝飞舞空中。“哇……”现场一片惊呼!
奇台面粉创造了奇迹,线上线下网民见证了“中华第一面”的神奇。直播现场人气爆棚,持续飙升的点赞数突破120万。奇台面粉企业新疆“华麦新粮”面粉有限责任公司、新疆“雪麦”食品有限公司被授予“淘乡甜直供直销新链路农业示范基地合作企业”证书。奇台面粉与珍宝岛大米、五常大米等12个优质地标品牌大米产区、14款优质农产品齐名,被授予“淘乡甜特许经营店”。
奇台面粉在杭州“天下粮仓·天猫双11新米节”隆重推出。直播现场的惊呼声,持续飙升的点赞数,让吴思斌原本悬着的心定了下来。那令他骄傲的一刻,所有血汗付出,连续奋战的辛苦疲惫化作不轻弹的泪水汹涌而出。“奇台面粉天猫官方旗舰店”的小年轻们眼角也泛涌着难抑的泪花。
奇台面粉的声誉在发酵,在拓展。吴思斌带着杭州“新米节”的收获回到奇台,带领电商团队将目标聚焦2018“年货节”。
新春佳节是中国老百姓最喜庆、最期待的节日。年前,家家户户争相购置年货。对于商家,“年货节”是一年中的绝对销售高峰。面粉也不例外。包饺子、包包子、蒸花卷需要面粉;擀面条、炸油饼、烘焙面包点心需要面粉。总之,过年的吃食中需要面粉做食材的品种多了去了。吴思斌当然不会错过“年货节”给予奇台面粉的销售良機。于是,备战“年货节”,从产品包装到位置摆放;从平台美工设计到宣传广告词拟写,他一一躬亲。为了奇台面粉一炮走红2018“年货节”,他带领电商团队的小年轻先后制定了十几套方案。为了方案切合电商销售实际,他挑灯夜战,反复修改完善。
1月27日,2018“年货节”拉开帷幕。点击“奇台面粉天猫官方旗舰店”网站,主页上“新疆邀您品尝舌尖美味”、“做理想面食选择奇台面粉”的广告词,加之美丽的维吾尔族姑娘手举成品面点的画面,以及“热封防伪,认准奇台”的承诺,让消费者情不自禁产生了购买欲望。包饺子、拉条子所用的筋特粉,柔韧松软粉质细腻的馒头粉、面包粉,组合包装的西红柿挂面、菠菜挂面、芹菜挂面……甚至将拉条子制作过程录入动态画面。总之,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因为,“奇台面粉遇见了懂生活的您”。
“遇见”奇台面粉,7218位网上消费者便没错过。1月27日当天,奇台面粉的销售额5.64万元,每客单价31.28元。“年货节”4天,旗舰店登录访客1.8万人次,客单6000多单,销售额达23万元,打造爆款产品2款,销售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登上全疆面粉月销排行首位。而“四成”之多的客单来自福建、广东、江浙一带,完全颠覆了按饮食习惯划分的“南米北面”之说。吴思斌从中看到奇台面粉官方旗舰店市场化运营的希望,看到奇台面粉打开国内市场,进而带动新疆农副产品走向全国的希望。
吴思斌带领旗舰店团队拼搏“年货节”的时候,付红霞因怀有身孕,不便出行。可她无时无刻不牵挂着奇台面粉的命运,时时在网上记录点击数量,计算出单数额。她的心与奇台电商发展紧紧联系在了一起。2018年3月23日,宝宝在福州出世,是个男宝,取名“疆疆”。按照事先约定,5月11日,她抱着襁褓中的疆疆回到奇台,正式入职奇台面粉天猫旗舰店,全面负责奇台面粉、“奇台礼物”的延伸、拓展工作。
如果说,2017天猫“新米节”、2018“年货节”奇台面粉“小荷初露尖尖角”,但在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部长会议期间,代表中国优质农产品走出国门展销,足以展现了奇台面粉+电商的魅力。可是,并非所有优质产品厂家都看好电商销售,或者说对产品上线后都能够爆棚信心满满。
然而,吴思斌和红霞以及电商团队的小年轻们却深信,奇台面粉、奇台礼物上线必胜!只是,要做过细的工作,让产品厂家看到电商营销的力量而改变观念,放弃迟疑,走出彷徨。
之前,吴思斌和红霞就看好在奇台面粉业界小有名气的“腰站子”。
“腰站子”面粉产于奇台县半截沟镇前山丘陵地带的腰站子村。同样的水土日照条件,同样的营养元素含量,腰站子村的5万亩小麦更加茁壮,麦粒更加饱满,面粉更筋道,更有韧性。2009年,腰站子村成立生产合作社,社长唐培科带领大家走传统销售模式,将面粉零售或批发给经销商。随着时代发展,“丰驿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当年与唐培科一起创办合作社的李强担任公司总经理。35岁的李强历经合作社时期打拼,有着丰富的传统营销经验,却无奈腰站子村地处边远而使得腰站子面粉深藏闺中,销售之路曲折坎坷。
李强有头脑,敢于进取。2014年,他将村里的12000亩不施化肥、不撒农药的获国家“有机认证”的土地拨出4000亩,用于小麦种植。其余的有机土地则用于苞谷、荞麦、油葵等粗粮耕种。经过三年精心耕种,“腰站子”有机小麦、有机粗粮面粉强壮地站立起来。可是,进入市场推广阶段,李强再次意识到,“腰站子”得到市场认知,困难重重。得知2017天猫“新米节”、2018“年货节”奇台面粉在天猫旗舰店打出名气的消息,他怦然心动。却因财力、人力问题受阻而按兵不动。吴思斌急了,红霞更急。这么好的产品,本该广而告知,进而走上消费者餐桌。于是,红霞找到李强,说服他“心动不如行动”。交谈过程中,红霞感到,“腰站子”进军电商困难重重,只有“推进”!于是,她将困难向吴思斌作了汇报。吴思斌不假思索地说:发展电商平台是援疆项目,我们只有做大做强的责任,没有退缩不前的理由。红霞说:消费者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腰站子”有机面粉很有市场前景。但是,拓展有一定困难,必须要从头做起。吴思斌问:商标问题怎么解决?红霞果断回答:我们自创一个政府辅助性商标!
就这样,政府辅助品牌“麦千金”隆重诞生!
“麦千金”属新产品开发。可厂家没有研发团队。红霞向吴思斌汇报,并谈了“协助麦千金开发,产品由旗舰店营销”的想法。为了深藏闺中的“麦千金”早日“出阁”,红霞全程介入,指导粗细粮配比等生产过程。第一批产品出库后,她跑工商部门申请生产批号,跑质检部门进行有机小麦种植数量、有机面粉产量、产品营养成分、农药残留等诸多检验。与此同时,请清华美工设计符合市场要求的商标,联系厂家制作包装。万事俱备,旗舰店首次预订“麦千金黑小麦全面粉”10000袋!10000袋?厂家难以置信旗舰店如此大手笔。更令他们难以置信的是,无企业问津的黑小麦全麦粉经“麦千金”包装上市后,通过旗舰店隆重推出,3个月售出35000袋。
红霞是一位睿智的电商人。为了隆重推出奇台面粉新品,她与吴思斌反复推敲破解瓶颈之策,采取“双品牌”带动,助力“腰站子”有机面粉、全麦粉、手工拉条子、黑小麦粉、小麦胚芽、西域红杂粮等多款非标产品成功上线。动动手指在手机或互联网上点击“奇台面粉”,“天猫”旗舰店页面上,各种包装、各种款式的奇台面粉以及奇台面粉加工的各种产品便荣耀上线,并带来产品价格飙升。两年前,散装奇台面粉零售价每公斤3.8元,10公斤包装的面粉利润仅5毛钱。上线后精包装面粉收益翻了10倍。腰站子精粉制作的一盒4把的挂面,售价280元。昔日不受待见的粗粮杂面,如今成为消费者眼中的“金饽饽”。来自遥远小山村的“腰站子”成了金字招牌,犹如敦厚壮实的奇台汉子,挺挺站稳了市场。
何止奇台面粉。福州援疆催生的奇台政府公共品牌“奇台礼物”,也是名噪线上线下。
18.奇台礼物
“奇台礼物”中,有一款包装袋上印着一位头戴草帽、颈搭白毛巾,慈祥微笑的老人。老人身后是几株挂着果实的海棠树。包装袋里是“海棠果干”。包装袋上慈祥微笑的老人名叫“史生强”,是海棠果干的始创人。“海棠果干”的故事,需从邻着江布拉克的半截沟镇说起。
江布拉克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不但孕育着20万亩优质小麦,半截沟一带还生长着海棠果树。史生强任村委会主任的半截沟二村是贫困村。作为一村之长,他一直梦想为村民打开一条致富之路而将思路定位于种植海棠果。1983年,他租了村里闲置的100多亩地,用挨家挨户借来的钱购了果苗,行行垄垄栽到地里。期间,果林面积增加到1000亩。
1987年,海棠树挂果了。看着满树的果子,史生强黝黑的脸上有了笑容。不曾想,果子过酸,背到市场,1块钱售价却收获寥寥。成堆的海棠果无人问津,烂在地里他心疼,便分文不取给牧民喂羊,羊咬一口,扭头走了。可史生强坚持着,以微薄的收入,支撑着他的海棠梦。
1992年,1000亩海棠果大丰收,仍然无销路。夜深人静时史生强孤独徘徊在果园中,在痛苦中思索出路。他将海棠果切成片,尝试“晒果干”。味道不错,却很快变黑变硬。他不甘心,请教专家。专家却以“过不了氧化关”劝史生强打退堂鼓。
为了海棠果干梦,史生强耗尽家产。债主日日上门要债,家里到了揭不开锅的境地,只好以地抵债,断臂求生。
1998年,又是海棠果的丰年。史生强看着挂满枝头的果子沉思,妻子手扶果树落泪。失望没能挫败他坚强的心。他重整旗鼓,再次投入到海棠果干的研发之中。他举债2万多元,两年时间,反复试验,反复失败。一个太阳初升的清晨,一批微酸甘甜,软硬适中的果干鲜亮出炉。
“柳暗花明又一村。”史生强兴奋地将果干送往昌吉质监局,一经检验,不但果实营养成分没有破坏,其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可以批量生产。
然而,就像鲜果无销路,果干销售之路依然步履维艰。县质监局龙奕君局长了解史生強研发海棠果干十几年不放弃,陷入债台高筑,债主轮番上门之困境,以单位办福利为名,买了一批果干。史生强用那笔钱购进一批蜂蜜。以蜂蜜腌泡,高温快速烘烤,无添加剂的海棠果干保鲜期可达360天。
为了打开销路,史生强再次走上推销果干的漫漫长路。他背着装在带自封口的塑料袋里的果干走街串巷,去汽车站,去火车站,去巴扎……去人员集中场所,一袋袋兜售。十多年风雨推销路,他舍不得吃一盘拉面,舍不得买一瓶矿泉水,不知磨穿多少双鞋底,将微薄的利润投入到再生产中。
苍天不负有心人。2015—2016年,海棠果干连获北京、上海农产品交易会金奖。因质高价低而进入机场、火车站、汽车站超市。此时,进入耄耋之年的史生强已被病魔缠身。随他打拼多年,与父亲有着同样顽强毅力的史艳梅从后台走上前台。
就在海棠果干销售出现瓶颈时,传来第七批福建援疆推出“奇台礼物”,并为“奇台礼物”搭建电商营销平台的消息。病榻上的史生强叮嘱艳梅:这是福建援疆给果干“重生”带来的机遇,一定要抓住机遇……史生强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吴思斌和付红霞。他们鼓励艳梅,让她相信了电商力量的同时,特邀清华美院为“林户果业”进行品牌化辅导。
2018年金秋,海棠果迎来又一个丰收年。艳梅搀扶父亲走进他用心血浇灌的果园。看着挂满枝头的海棠果,他布满岁月沧桑的面庞上展开慈祥而欣慰的笑容。那笑容,定格在备受经销商赞赏,备受消费者青睐的海棠果干包装袋上。定位为“初·心”的广告语,父爱如初 甜蜜如心“林户果业”出品的果干、果脯、果丹皮等6款海棠果产品作为“奇台礼物”上线阿里巴巴电商平台。
2019年1月3日,74岁的史生强因心力衰竭与世长辞。他是看到自己的头像作为海棠果干代言,看到自己呕心沥血的成果通过电商平台走入销售旺季安然离世的。这对史艳梅是莫大的安慰,对吴思斌、付红霞也是莫大的安慰。
有一种坚持最动人。史艳梅传承父业。如今,“林户果业”有了现代化的加工厂,有了自己的品牌商标,海棠果产品年销售量达200多吨,且40%以上经电商平台面对全国消费者。为了保证海棠果产量,艳梅动员村里的果农开垦边坡荒地种植海棠果树,打造了3000亩海棠果种植基地,带动300多户果农走上致富之路的同时,搭建了一条“基地+果农+工厂+电商”的果制品产业链,成为乡村振兴的又一范例。
以第七轮福建援疆为背景的奇台电商事业跨越式发展书写了奇台面粉、“奇台礼物”走出新疆,走向全国,乃至走出国门的一页新章。每一页新章,都是福建援疆团队智慧的彰显,心血的付出。为了让消费者体验电商之快捷,从2017年开始,福州援指疏通各种渠道,通过各种途径,在乌鲁木齐、西安、福州等地设立分倉,物流时效由9天缩短为4天,每单物流成本下降50%以上。
一根网线、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在无限的时空中拉近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消费者与营销商的距离。电商效益在时空中无声地延展。2018年,奇台面粉官方旗舰店面粉销售量突破100万斤,销售额350多万元,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北上广、江浙闽占网销额75%以上。天山面粉、华麦新粮、鑫丰源等10多家企业相继在淘宝、天猫、京东等平台开设网店,逐步打通了淘宝、天猫、淘香甜、兴农扶贫频道、京东商城、京东新通路等线上渠道。线上线下联动,带动县域企业线上销售突破2000万元、线下销售突破8500万元。在政府端引领下,奇台农产品企业纷纷触网,电子商务交易额2.53亿元,奇台农特产品网销额3216万元,同比增62.34%,增速位居全国县域前列。
一花引来万花开。当初,吴思斌力倡推动“一县一品”,意在“一品带动多品同步上线”。如今,以公共服务品牌“奇台礼物”为平台,县域内干果、枸杞、葵花籽、牛羊肉、蜂蜜等8大类68多款优质农副产品、手工艺作品与奇台面粉同登阿里巴巴线上平台,并在福州,在新疆,在全国各地布局多家专营店,进驻大润发连锁超市176家门店、福建相逢客100余家门店。同时,设立在机场的专柜,吸引着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游览大美新疆之余,购置一份精美的“奇台礼物”或作为永久的纪念珍藏,或带回家乡,馈赠亲朋。
福州援疆为遥远的奇台县打开了“电商”之门,催生了“奇台礼物”,为美丽的江布拉克平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2018年奇台县贯彻落实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上,县委书记马旭东带着骄傲,带着感激地说:我们的电商做得很好,我要为思斌点赞!而切身体验到电商力量的企业或商家回想并不遥远的电商平台建立初期,不无感慨地说:当初,是思斌推着我们被动“上线”。今天,是我们主动要求“上线”。“主动与被动”,一字之差,道出观念改变带来的思维方式转变进而实现的市场效益最大化。
如今走上电商营销平台,并获益频频的奇台面粉厂家、“奇台礼物”商家无不感恩福州援疆为他们推开了电商大门。他们说:电商营销是大趋势,也是奇台面粉胜出的必由之路。我们虽然起步晚,福州援疆却帮助我们快速链接上最后一公里!
电商援疆,是勇敢者的挑战。“奇台礼物”,是挑战者的创造。奇台面粉从养在深闺无人知,到升级为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前20强,作为新疆电子商务示范县代表参加“第四届中国县域电商大会”农产品上行主题对话,并在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部长会议代表中国优质农产品走出国门。“奇台礼物”从商户单打独斗上门兜售,到进驻AAAA级景区、星级酒店、国际机场、国际大巴扎的高起点、高标准、国际化的品牌华丽升级,证明着福州援疆团队“敢拼能赢”的福建精神,体现着“时间就是效益”的福建速度!
“东海潮起,奇台放歌,鼓岭佳话在丝绸之路回荡;透过馕的圆心,勾勒出家的轮廓,用冷冬的雪花做我的使者,把塞外的佳音报给南国;当春雨滴答敲响门窗,那是我——新疆奇台的一个歌者。”这是福建援疆分指挥部指挥长余养挺的诗作。多么深情的倾诉,犹如草原般无边;多么优美的文字,犹如浪漫的江布拉克;多么豪迈的放歌,一位高唱奇台的歌者。
遥远的奇台——古丝绸北道的重要节点;福州——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城市。如今,“海丝与路丝”历史性地重叠在同一纬度。这是隐形的电子商务汇聚在“一带一路”之上的一条贸易新路。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民众通过这条贸易新路,惊喜地认识了奇台面粉,欣然地接受奇台礼物之时,不能不恍然大悟。原来,这条传承与发展的光荣之路上,伫立着一群来自海上丝绸之路的援疆干部。
第六章 南菇北移百果香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淮南子·说林训》
朱昶凯拉回思绪,整理了思路,沉缓地说:出发前,省委尤权书记提出,福建援疆“要在创新的同时,保持工作连续性”的要求。玛纳斯的食用菌产业走过从无到有的艰难道路。我们接过援疆接力棒,要把推进受援地食用菌产业发展作为工作重点,不断强化措施、强化服务,强力推进……
19.谋定而后动
2000年7月5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接见获得“全国扶贫状元”、福建省政府“一等功”的福建省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林占熺先生。2001年2月26日,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接到省有关部门通知,要求他们将食用菌技术作为技术援疆项目,火速赶赴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2001年5月,昌吉州政府第43次常务会议决定:引进福建省菌草技术,大力发展昌吉州天山菌草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牧民收入,并将菌草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列入“十·五”规划。此后,玛纳斯县将发展菌草业列入农牧民脱贫致富工程。2017年2月,三明市第七批援疆团队开进玛纳斯,接过发展食用菌产业接力棒的时候,福建省援助玛纳斯食用菌产业已经走过17年历程。
17年,在星海银河中只是白驹过隙一瞬间。然而,援疆干部一批接着一批干,一任接着一任拼,干出了成效,拼出了业绩。
三明援疆分指指挥长朱昶凯对三明市的援疆项目及产业了然于心,并决心“一张蓝图绘到底”。分指工作会上,他提出:三明指挥部要“项目援疆走在前列,产业援疆特色鲜明”的要求。“走在前列”是高标准。“特色鲜明”则内涵丰富。
援疆之前,朱昶凯任三明市明溪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援疆离家时援疆,大儿子读小学,小儿子降生15天。启程前夜,看着虚弱的妻子怀抱襁褓中不谙世事的婴儿,他心中有千万个不舍。然而,为了党和国家赋予的援疆使命,不负3900万福建人民的嘱托,他毅然随大部队踏上迢迢援疆道路。他工作有魄力,性情温和,让指挥部有了家的感觉。而他“抓大放小”的工作方法,知人善任的用人原则,让12位援疆干部最大限度地发挥着主动性、积极性。
2017年3月5日,玛纳斯以漫天飞雪迎接三明团队的14位援疆干部。朱昶凯视大雪为受援地赋予的美丽礼物。于是,冰天雪地在他眼中化为美不胜收的景致。优美的景致中,他带领负责项目和产业工作的副指挥长邹水星、食用菌专家翁垂芳等援疆干部深入乐土驿镇、兰州湾镇、包家店镇、塔西河乡、旱卡子滩乡等镇、村进行大面积调研。
30多天调研走访,朱昶凯获得了许多第一手资料:有着多年种植历史的玛纳斯县域的食用菌产业方兴未艾。只是,诸多种植户种植规模小且技术管理跟不上。松散的种植方式,无法形成菌草产业高产量、高技术提升的局面。同时,在美丽乡村、绿色农田建设中,很多猪舍、牛圈、鸡场废弃闲置,仅旱卡子滩乡就有近百座类似设施无人问津。
朱昶凯意识到,虽然拥有一定食用菌种植基础,然而将食用菌种植作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产业,还需要产业整合,技术力量支持,市场培育开发、产业政策助力……总之,玛纳斯食用菌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亟待解决的问题林林总总。
之后的讨会上,朱昶凯提出“加快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作为产业援疆重点”的意见。就这样,邹水星、翁垂芳将项目推进的担子担在了肩上。
邹水星毕业于福州大学管理学院。长期从事发展改革工作。援疆前就职三明市发改委重点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多年工作实践,他在项目策划、管理、推进方面总结了丰富的经验。担起项目推进的担子后,他提出:援助受援地食用菌产业,是为了把这项产业做大做强。而做大做强,产业整合提升很重要。一要改变菇农单打独斗的现状。大力推广“公司+农户”的生产组织形式,支持有实力的菇农牵头组织生产合作社,扩大生产规模;二是培育“菌种”与“出菇”明细分工,最终形成食用菌生产的产业链;三是充分利用受援地废弃大棚种植食用菌,可以减少农户投资并快速产生效益……
随着邹水星和翁垂芳的发言,朱昶凯的思绪回到考察过的食用菌种植大棚中。那一座座菌棚中生长的如莲如朵的食用菌,是受援地菇农致富的希望,也是他们走向幸福生活的希望。
朱昶凯拉回思绪,整理了思路,沉缓地说:出征前,省委尤权书记提出,福建援疆“要在创新的同时,保持工作连续性”的要求。玛纳斯的食用菌产业走过从无到有的艰难道路。我们要把推进受援地食用菌产业发展作为援疆的工作重点,强化措施、强化服务,强力推进。但是,做大做强一个产业,绝非一朝一夕。既然我们看出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问题,就要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制定把这项产业做大做强的目标,并按照目标一步一步去实施……指挥长的首肯,给了邹水星和翁垂芳整合资源,让受援地食用菌产业走上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最终形成强大产业链的决心。
邹水星与翁垂芳针对玛纳斯食用菌业现状与发展方向讨论、研究、梳理,并走笔灯下。形成了三明援指关于玛纳斯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编制一个食用菌发展规划、引进一批食用菌龙头企业、培育一批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培养一批本地食用菌技术人才、建成一个食用菌实训基地”的五项思路。
谋定而后动。把脉会诊解难题,技术对接促发展。借助“6·18”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机制,2017年5月9日,“福建·昌吉食用菌产业技术对接会”在玛纳斯召开。那是一次高规格的食用菌技术对接会,是“6·18” 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机制服务昌吉产业发展模式首次试水玛纳斯。福建省农林大学教授、“6·18”协同创新院食用菌(古田)分院院长胡开辉一行7位食用菌专家对昌吉州及玛纳斯县食用菌生产现状理性分析,把脉会诊,提出破解玛纳斯县乃至昌吉州食用菌产业发展瓶颈的意见和建议。会上,福建援疆前线指挥部总指挥长黄鹤麟宣布了确定玛纳斯县为“福建·昌吉食用菌产业实训基地”的决定,并颁发牌匾。
福建在创造,为遥远的昌吉人民而创造。三明在创造,为玛纳斯农牧民而创造。在传统食用菌生产与食用菌产业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节点上,三明援疆指挥部内联外动,组织福建大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春华等拥有资金、技术,富有食用菌生产管理经验的企业家来新疆考察。之后三年,胡开辉、弈红、林衍铨、陈美元、卢正辉、刘叶高、马璐等食用菌专家先后赶赴玛纳斯。他们深入菌棚,为菇农现场指导种植技术;召开座谈会,就菇农提出的技术问题给予面对面解答。
三明指挥部的行动,展示着他们倾情援疆的决心。他们的决心,让期待以食用菌产业发展致富的菇农们从中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
20.致富梦
希望和信心给了乐菇合作社理事长陈文俊带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勇气。
陈文俊的家乡在美丽的和田,静静的多浪河畔。高中毕业后,她自主创业办了一座生鸡养殖场。期间,她在电视上、广播中常常看到、听到北疆发展食用菌业的信息。她被菌棚中洁白如莲朵的菌姑娘吸引,产生了转行种食用菌的梦。然而,没有机缘,没有平台,她便将那个梦想深藏在了心底。就在她的养殖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时,一场突然降临的变故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2013年之秋,陈文俊离开美丽的多浪河,只身来到传说中的碧玉玛纳斯。当然,她不是来欣赏碧玉而是来寻找改变命运的机遇的。可人生地陌,机遇并非俯拾即是。正值棉花成熟的季節。于是,她加入到身穿绿裤红衫,头戴花巾的拾花大军中。
陈文俊的吃苦耐劳感动了青年农民常宏。憨厚的常宏在乐土驿镇柳树庄村给了她一个温暖的家。文俊是个闲不住的女人,她在集市买了1000多只鸡娃子。苦心操劳4个月,雏鸡长大了,售出去获利近万元。勤劳贤惠的陈文俊在村里、镇上有了吃苦耐劳的名气。
2014年7月末的一天,乐土镇时任副镇长侯新杰、柳树庄村支书王平找陈文俊谈话,大意是,三明援疆指挥部出资组织菇农前往福建学习食用菌栽培技术。乐土镇仅有2个名额,问她是否愿意去。恍然中,文俊突然意识到,当年那个食用菌梦,即将梦想成真。她毫不犹豫地说:去!
2014年8月3日,陈文俊与14位菇农一起满怀希望地踏上前往福建的航班。
福建之行,陈文俊了解了如大潮兴起的援疆事业,了解了举全省之力倾情援助昌吉州的福建援疆团队、真情援助玛纳斯的三明援疆团隊,结识了第六批援疆干部、食用菌专家饶永斌。
被称作“菌草帝国”的福建各地的食用菌产业发展盛况,让陈文俊眼界大开。更为重要的是,从菌草帝国的发展历程中,她看到了玛纳斯正在发展中的食用菌产业的广阔前景。近一个月理论学习现场教授,她收获满满。她急不可待地怀着满满的信心回到乐土驿。
2014年10月,性格泼辣、果断干练的陈文俊做出实现她食用菌梦的重大决定:跳过平菇,直奔“双孢菇”!对她的高起点决定,饶永斌全力支持。从3座菌棚搭建,到设备购置,他一一参与。之后,配料、发料、播种、釆摘他全程跟踪。文俊起早贪黑4个月,投入3万,获利8万多。对她来说,这是个天文数字,也是充满诱惑的幸运数字。这个充满诱惑的数字鼓舞着她扩大种植规模,并周年化生产。2015年,她购置设备、增建菌棚……东借西凑,投入30多万,准备展开手脚大干一番。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8月初,文俊突然发现,本该幼菇成形的节点,却没有。仅仅两三天,幼菇全部退菌。对文俊来说,那是一场灾难,灾难来得那样突然,突然得令她措手不及。饶永斌闻讯赶来,却为时已晚。那场灾难导致她颗粒无收。面对凄凉的菌棚,文俊脑子里一片空白。她不想见人,不想谈食用菌,不想……她窝在家里三个月没出家门。痛苦、绝望中,她仿佛听到梦碎的声音。可是,她是个不服输的人。那年11月,传来国际食用菌博览会将在漳州开幕的消息,她修整了破碎的梦,只身赶去。
站在世界食用菌发展的层面上看玛纳斯食用菌产业,文俊的心豁然开朗。回到家乡,饶永斌再次鼓励她:做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福建的菇农几乎都有过失败的案例。关键是要总结失败的教训,树立成功的信心。饶永斌的鼓励,诠释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格言。她决定:从头再来!
2016年,陈文俊利用村里一座废弃猪舍,菌棚增加到5座,面积2000平方。饶永斌从头帮起,精准点教。这一年,双孢菇生产风调雨顺。从年头忙到年尾,每棚收获8万元。她从心里感谢给了她实实在在帮助的援疆专家饶永斌,从心里感恩三明援疆。
2017年,第六批三明援疆干部圆满完成计划,饶永斌将随大部队撤回福建。然而,他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将接力棒传给了专家翁垂芳。
翁垂芳毕业于福建农业大学土地和环境系食用菌专业。援疆前任三明市将乐县食用菌技术开发推广站站长。来到玛纳斯县,他肩挑农业局技术干部、农艺师两幅担子,负责食用菌产业发展及技术工作。完成“三明指挥部关于玛纳斯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五点意见”以后,他将工作重点投入到现场,转移到菇农的菌棚中。
2017年5月初的一天,翁垂芳来到陈文俊的生产基地,在散发着食用菌气息的菌棚中,他们就双孢菇种植的技术问题进行了长时间交谈。那天的场景,陈文俊至今难忘。翁垂芳鼓励她:三明援助玛纳斯食用菌产业,一定会一任接一任援下去,让福建技术在玛纳斯生根发芽。
翁垂芳一番话,温热了文俊的心。她带着十足的信心和底气,为自己开启了种植阿魏菇的先河。
陈文俊的信心和底气,来自翁垂芳的亲力亲为。从制出菌棒到菌丝满袋后移入出菇场地,从菇蕾形成到幼菇成形……翁垂芳悉心关注着阿魏菇成长的每一个环节。无论风天雨天,白天夜晚,只要哪个环节中出现哪怕细微的问题,他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从制出菌棒到出菇采收的日子里,他的目光聚焦菌棚,心里念着双孢菇。满棚洁白的菇蕾奇妙地幻化为幼菇,一天天长大、成形,翁垂芳心里充满欣慰。看着翁垂芳黝黑面庞上淡定的微笑,文俊感到有了主心骨,似乎车间里有了“压舱石”。
食用菌生产车间不似建筑工地轰轰烈烈,也不似筑路工人汗流浃背。然而,在陈文俊心中,翁垂芳的付出,是千辛万苦难以涵盖的真情援疆化作的力量,倾情援疆融入的智慧。
2017年,是陈文俊的丰收年。那年,双孢菇的市场零售价每公斤18元。她的菌棚收获了2万多公斤。她想起翁垂芳的话:在成功面前,所有艰难和失败都不足挂齿!
成功鼓舞着陈文俊。2018年,她的菌棚已经扩大到5座,种植面积2750平方米,年收入达90多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食用菌种植能手。因为不满于小富即安,因为生性善良,她一直心藏与乡亲们抱团取暖,共同致富的愿望。得知她的愿望,翁垂芳给她点了一个大大的赞。成立合作社,是食用菌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前奏。在镇、村领导的支持下,与流转了土地的8户村民联手创办的“乐菇食用菌种植合作社”于2018年8月8日正式挂牌。
三明援指的援疆干部为勇敢的陈文俊点赞!
乐菇食用菌种植合作社拥有菌棚11座,面积5500平米,迈出了向规模化生产的道路。“育种”与“出菇”明细分工,形成食用菌生产产业链,是做大做强玛纳斯县食用菌产业的必经之路。对于迈出规模化生产的乐菇合作社,同样是“突破”的关键。2016年失利让陈文俊刻骨铭心,她深知,菌种培养并非易事。然而,有援疆食用菌专家翁垂芳,她毫无畏惧之感。
经翁垂芳匠心设计,严格按照无菌、温控、通风等要求建设的菌种培育现代化厂房完工。2018年8月8日,第一批经过精心筛选的双孢菇母种进入车间。那段时间,翁垂芳的精力和时间全部投放在乐菇菌种房。菌种扩繁后,每天必须检查一次。他举着工作灯观察接种块,发现非正常菌丝和黄、红、黑、绿斑点立即剔除;温度超过育种要求,立即开启空调调节厂房温度。有一天深夜,文俊巡查菌种时发现试管母种出现吐水问题,她一时难以判断处理,便想电话请教翁垂芳。可翁垂芳听了她的叙述,也是放心不下。这是菌种培育过程中的关键一环,不能有丝毫闪失。他低声说:不要急,我马上就到!
培育出优良菌种,让福建技术在玛纳斯生根发芽,是翁垂芳作为援疆干部的目标。为此,他借公干、探亲之机,万里迢迢带回母种。文俊菌种车间培育出的阿魏菇、双孢菇、袖珍菇、茶树菇的母种中,就有着来自祖国南部沿海的福建基因。带着温润海风的福建基因母种与有着北国风骨的母种结合而培育出的菌种,成长出生命力更加旺盛的食用菌。
乐菇合作社菌种培育大功告成。玛纳斯县域菇农结束了外地购置菌种,长途运输质量受损的历史。从此,玛纳斯的菌种带着旺盛的生命力,走进昌吉州、石河子、沙湾、塔城甚至塔里木盆地的菇棚。2018年,乐菇合作社培育各种菌种15吨,实现利润10万元;2019年,产量攀升,产量达到20吨,利润15万元。
乐菇合作社做大了。但,距离做强还有很远的路。陈文俊看准了外形酷似羊肚子的“羊肚菌”的发展空间。翁垂芳给她算了一笔账,合作社现有20多座菌棚,10多亩地。每公斤干品羊肚菌售价800—1000元,野生菌可达1500—2200元,每亩地可产800公斤……想到那个前景,菇农喜上心头,笑在眉梢。文俊计划,到山上采集野生羊肚菌,用自己繁育的种子进行试验,种出本土化的羊肚菌。
基地+农户,乐菇合作社的菇农走上致富之路,三明援指的援疆干部甚感欣慰。但,令他们欣慰的深层意义在于,受援地迈出了“育种”与“出菇”明细分工,继而实现玛纳斯县域食用菌发展产业链构想的第一步。那也是陈文俊以及玛纳斯菇农的梦。
人生不能没有梦,追梦的人生才辉煌。包家店镇黑梁湾村的卫秀英,与陈文俊有着同样食用菌梦。因为家境不好,她技校毕业后,凭着求学的毅力,边工作边读业大,拿下食品监测与加工专业文凭,比起陈文俊,卫秀英的食用菌梦似乎不那么坎坷。但也有过初期失利的经历。2016年1月,她结识了专家饶永斌,并在他的引导下,走上食用菌种植之路!
为了实现食用菌梦,卫秀英盘掉收益不菲的小超市,拿出所有家当,一上手便种双孢菇。买了地,建了棚,却因为温度问题,又因完全不了解食用菌生长中的感染问题,产量远离预期目标。卫秀英是个不甘失败的女汉子。2017年,她贷款近百万,大手笔地建菌棚11座。就在她凭胆量、凭粗犷的经验进入生产中的时候,专家翁垂芳来了。从拌料、堆土、灭菌,到接种、培养,他一一参与,让卫秀英绕过了许多弯路。同样,只要食用菌生长出现问题,一个电话,翁垂芳便赶到。这一年,衛秀芳的食用菌喜获丰收。以此为动力,她创办的“明旺蕈食用菌专业种植合作社”2018年5月8日挂牌。合作社再投资150余万元,建成1300平方米的标准化出菇大棚,实现了喷淋、通风、温控设施自动化的床架式栽培生产。2019年,合作社完全实现周年化生产,产菇40吨,实现利润50万元。经销商们认准“明旺蕈”的双孢菇白白胖胖,色泽鲜亮而销量逐年上升,直至供不应求。
有援疆专家的强力技术支撑,卫秀英满怀信心。她计划再建菌棚,形成基地规模,吸纳有文化的青壮年加入合作社,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强力的技术支撑,激发着受援地怀有致富梦的农民。2018年,兰州湾镇四阜庄村青年刘东初涉平菇种植。筹建初期,就遇到设施搭建难题,翁垂芳不辞辛苦,一次次赶往现场予以指导,让他渡过了第一关。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他不厌其烦地给刘东传授技术,直到莲朵般的平菇走出菌棚走进市场。刘东计划,再建菌棚,带动邻居、亲戚朋友,把四阜庄建成平菇生产示范点。他对亲友邻居们说:有三明援疆专家的技术支持,咱们只管放心大胆地干!
不仅陈文俊、卫秀英、刘东,在乐土驿镇、包家店镇、兰州湾镇,在广东地乡、塔西河乡、平原林场, 行走在食用菌致富道路上的菇农,对三明援疆干部无不深怀感激之情。他们在日夜劳作中,看着菇棚中一天天伸展开的如莲如朵的食用菌娘,仿佛看到一天天走向幸福的生活。
21.菇菌朵壮百果香
为了快速推进受援地食用菌产业发展,为了受援地民众共奔小康,三明分指援疆干部倾尽心血。他们指导玛纳斯县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成立了“福建三明食用菌技能培训基地”,为基地捐赠接菌箱等设备仪器及菌袋15000袋。不完全统计,三年中,他们邀请胡开辉、林衍铨、陈美元、卢正辉、马璐等知名食用菌专家前来调研、授课。先后培训、实训食用菌转化人员200多人次;以各种形式举办技术培训班20期,1000多人次;以专家现场指导解析各种技术问题100多场次。同时,选派食用菌种植骨干前往厦门、三明、漳州等地参观学习,接受高层次培训,让他们开阔了视野,带回了先进种植技术,为受援地食用菌产业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从集专家授课、菇农培训、菌种培育、新品种实验于一体的“福建·昌吉食用菌产业实训基地,到闽玛生态村食用菌示范基地;从日产20吨金针菇项目建设,到乐菇、明旺蕈、亿鑫果品、闽南四姐、乐祥等食用菌合作社创建;从双孢菇二次发酵、二次覆土出菇、反季节食用菌出菇技术推广,到优质菌种培育成功,直至食用菌周年生产、周年供应。如今,玛纳斯县已成为昌吉州食用菌生产的又一秘境。无公害、肥硕壮实、质细丝白、鲜嫩鲜美,或独朵生,或多片生的平菇、双孢菇、阿魏菇、香菇、茶树菇、榆黄菇、大球盖骨、袖珍菇、玉皇菇、彩菇等10多个品种的食用菌走出玛纳斯,销往首府乌鲁木齐,销往石河子、奎屯、沙湾、克拉玛依等地。从而带动600多位农牧民走上食用菌种植之路,踏上幸福的致富之路
小食用菌撑起大经济。如今,玛纳斯县域的各种温室菌棚已经发展到100多座,以平菇、双孢菇为主打的食用菌种植规模从2016年底730万袋,发展到2019年的940万袋,产值从2016年底的7500万元,攀升到2019年的9300元。可以骄傲地说,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而数百座菌棚中如莲如朵生长在断木上的双孢菇、阿魏菇、金针菇……那些美丽的菌姑娘作为活体生长过程,时时刻刻喷发着生命的活力,再次见证了温湿的沿海生物在冬季冷寒的玛纳斯安全生长的现实。三明指挥部以延伸并开发新的援疆项目为己任,多方面考察研究,根据新疆的土壤、肥料、气候、光照条件,决定将富含多种矿物质、维生素,果胶,并口感多样化的热带新型水果——百香果植入玛纳斯。
2018年5月,200株果苗由福建空运至玛纳斯,分别植入心连心能源化工公司日光大棚、农户庭院进行试验栽种。
百香果是藤本植物。在土壤中扎根之后,水肥充盈,藤蔓渐渐爬上藤架,叶子吐青伸展开来,绿茵茵一片,随之出蕾开花。鹅黄色的花朵缀满绿叶之间,且有花便挂果。可喜可贺的是,温室大棚试验获得成功。农户养在庭院中的盆栽也开花结果,平均单株结果30多个,单果重达60克以上。从未见过百香果的昌吉人、玛纳斯人争相品尝,口口相赞:真好吃!而三明援疆干部品尝的是初步成功的喜悦。无论如何,让生长于温润环境中的百香果在高寒地带越冬,对果树,对果树培育者都是挑战。但,既然已将“南果北移”作为建设美丽乡村,发展庭院经济的产业援疆项目展开试验,那么,援疆干部必须迎难而上!
2019年春天,翁垂芳等专家技术指导心连心公司在温室大棚扦插育苗2000株。作为项目负责人邹水星、翁垂芳广泛宣传,深入引导。他们前往兰州湾镇、玛纳斯镇,去旱卡子滩乡、塔西河乡,深入乐土驿镇、六户地镇调研,并动员乡民利用现有的温室大棚、大田种植百香果,号召农牧民在庭院中栽种百香果。3个月前期工作,落实了包括大棚、大田、庭院在内的种植面积38200平方米。2019年之春,三明援指为种植户免费提供果苗5000株,并从福建调来专家开展培训,全力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制定以奖代补等政策,加以扶持。农牧民认识了百香果,闻知这种来自沿海的奇香异果可以带来不菲的效益,种植的积极性更高,种好、种优的信心更足了。一时间,玛纳斯县掀起了百香果种植热。
看着苗床中、大田上、庭院中的百香果苗一天天枝壮叶盛,邹水星、翁垂芳眼中尽是喜悦与期待。8月,援指出资购置了大批地膜,为入冬前藤蔓埋雪,做越冬试验作了充分准备。一方水土养一方果。他们深信,玛纳斯的水土培育出的本土百香果,一定能够在漫长冷冬的雪被中积蓄能量,来年春天在果园,在大田、在农户的庭院破土而出,茁壮成长,用常开不败的花朵装点碧玉玛纳斯,酒乡玛纳斯。结出常年不断的香果,供玛纳斯人、昌吉人、新疆人品尝。
鲜嫩的食用菌如云如朵、美丽的百香果触目横斜万朵花、凤凰路幼儿园的孩子跳跃欢笑、第一中学教室中读书声朗朗、旱卡子滩闽疆新村牧民新宅中奶茶飘香……缤纷的色彩为碧玉玛纳斯搭建起另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为逐水草而居的牧民铺就了一条条脱贫致富的道路。
为情而来,有为而归。为了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为了受援地人民早一天共进小康,朱昶凯带领三明援疆指挥部12位援疆干部不忘初心,肩担重任,将舍弃的亲情,将深藏的思念,默默地释放在受援地广袤的土地上。与受援地民众一起摸爬滚打走过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将成为他们心中永远的记忆。
第七章 情暖木垒河
文化的伟力在于让人见一片陌生的土地视为故乡……
——余秋雨
木垒县有着数十种绿色优质农畜产品,却因地处边远而难为世人所知。黄旭辉、黄永健瞄准受援地农副产品的品质优势,决定借宣传推介之力,博览会之功,让木垒农副产品走出新疆,走进福建,走向全国……
22.这一仗打得真漂亮
福建援疆南平分指指挥长黄旭辉、漳州分援指指挥长黄永健分别带领团队来到木垒的时候,正值一年中的低温季节。然而,他们以投身援疆事业为荣的火一般的热情融化了能够冻裂大地的严寒,放下简单的行囊,犹如战士进入哨位,迅速投入到工作之中。
援疆前,黄旭辉任福建南平市浦城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长。他的性格温文尔雅,沉着稳重,在统战部长这个不显山露水的岗位上踏实、低调地工作而深受领导信任,深得统战对象爱戴。援疆,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是他很久以来的愿望。接到组织部门通知那天,他彻夜难眠。此一行迢迢万里,作为南平援疆前线分指挥部指挥长,他必须带好团队,接过第六批援疆接力棒,站在新的起点上,圆满完成援疆任务。他是带着强烈的使命感和厚重的责任感,踏上这片远离海洋的土地的。
在黄旭辉心中,木垒是一片神奇的土地。3000多年前,逐水草而居的先祖游牧到此。此后的年代中,又聚集了哈萨克、汉、维吾尔、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满、乌孜别克、塔塔尔、俄罗斯、朝鲜、东乡、藏族等14个民族的人民。他们繁衍生息,牧放耕种,在世代更迭,风雨云烟中留下了原始村落、古堡、岩画、烽燧等遗址。那些锈迹斑斑的遗址犹如一位位苍迈的老者,向后人诉说着久远而沧桑的历史。从盛唐时期的北庭都护府到清代镇西府,从民国的木垒河县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勤劳的人民世代传承的叼羊、赛马、姑娘追、奶茶、手抓肉等习俗则蕴含着木垒独特的文化。14个民族血肉相融凝聚、升华并世代传承的悠久历史文化吸引着黄旭辉,勤劳善良的人民感动着他刚强善良的心。从走进木垒那天起,他就将这片土地视为故乡了。
木垒曾是国家级贫困县。2015年,仍有占全县总人口6.25%的贫困人口。其中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分别占贫困人口20.4%。这个数字,不能不让黄旭辉和援疆干部揪心。来到受援地不久,他带领项目组的同志前往各乡、村调研,了解牧民、村民的生活、居住情况。在照壁山乡双湾村,他们在村委会主任带领下,走进一户农民住宅时,大家愣住了,黄旭辉浓黑的双眉顿时紧蹙……20世纪60年代的土木结构房,苇把子屋顶,梁旧墙斜……走出这家农舍,他心沉如铅。继续走访方知,类似危房在雀仁乡托尔阿尕什村同样存在。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连日调研,所见贫困农牧民简陋不堪的房舍,他们盼望脱贫,梦想住进新房的情景一幕幕萦绕眼前,挥之不去。黄旭辉苦苦思索,思索着作为福建援疆干部,怎样让受援地农牧民脱贫致富,住进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将木垒视为故乡的黄旭辉,心心念念的是为故乡多做事,快做事,做实事。福建前指提出“保重点、攻难点、创特色、出典型”12字援疆思路后,他反应迅速,行动快速,在调研所得基础上,根据受援地人民所需,在续建项目基础上加以甄选,确定了木垒县的十几个民生项目,并在有限的资金中,拨出30万元预备金,用于照壁山乡、雀仁乡农牧民危房改造。负责危房改造项目的援疆干部立即组织实施。
度过草萌田绿的短春,战胜骄阳似火的夏日,援疆项目得以落实,精准扶贫建档工作基本完成,博斯坦乡大浪沙创业就业中心项目交付使用,参展首届中国武夷食品博览会筹备工作进入倒计时阶段,迎来收获的金秋。
9月,是丰收的季节。木垒的9月,花艳草绿瓜果香。然而,却传来王才双哈密瓜合作社200万吨哈密瓜滞销的消息。
初到受援地,王才双的名字便在南平援指“挂了号”。才双合作社的千亩哈密瓜地,是南平援指的重点扶持项目之一。援疆农业专家陈琦辉时常去瓜地,与他交流种植技术,规划发展前景。黄旭辉也常常光顾瓜地,与他一起畅想致富愿景,并与才双合作社的瓜农兄弟一起等待着瓜熟蒂落、喜获丰收的日子。
闪烁着希望的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就是瓜熟蒂落的节气,瓜田里的浓香染甜了空气。不曾想,进入采摘前两天还来商议运输问题的客商突然失联。哈密瓜的黄金采摘期仅有10天,眼看熟透的哈密瓜皮裂,继而流水溃烂。田里的200多万公斤哈密瓜,是合作社兄弟的血汗和希望啊!王才双犹如遭遇五雷轰顶。
就在王才双绝望之时,援疆干部、木垒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章奕、农业专家陈琦辉下乡了解情况。得知200万公斤哈密瓜滞销的消息,他们紧急报告指挥长黄旭晖。
闻知哈密瓜滞销的消息,黄旭辉无法淡定了。当晚就召开紧急会议。会上,他紧迫地说:援疆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眼下,瓜农遇到销售难关,我們必须各尽其能,为哈密瓜寻求销路,为瓜农兄弟止损!
紧急会上,黄旭辉宣布:为抢收200万公斤哈密瓜,成立“南平援疆干部突击队”!在这场为受援地瓜农抢收哈密瓜的战斗中,援疆干部用无声的行动替代飘扬的队旗,证明着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突击队精神。
得知消息的漳州分指指挥长黄永健也坐不住了。他立即决定,出资3万元,购买2000吨“爱心哈密瓜”,作为教师节礼物,为木垒县全体教师送上甜蜜的节日祝福。同时,利用人脉关系,紧急联系漳州果蔬经销商,认筹木垒哈密瓜。一场紧急救援哈密瓜的行动在漳州展开。
8月28日,紧急会议第二天清晨,黄旭晖带领突击队员赶赴河东村,下到瓜地。漳州援指的援建干部也赶来,俯身弯腰,与瓜农一起投入哈密瓜抢收战斗。
烈日炎炎,横躺斜卧着的哈密瓜似乎在向人求救。黄旭辉神情凝重地扫视无边的瓜地,俯身抱起一只,惋惜地说:这么好的哈密瓜,烂在地里太可惜了……我们不能放弃!
绝望中的王才双只是唉声叹气,听天由命。
王才双听天由命之时,黄旭辉拨通了家乡南平的电话。站在旁边的王才双听不懂闽南语。但从语气中,却听出了急切、紧迫、果断!黄旭辉代表福建援疆指挥部,向家乡父老发出紧急求救,为200万公斤哈密瓜打开一条销售通道。同时,他向雀仁乡政府领导作紧急汇报。200万公斤哈密瓜销售受阻的消息迅速传播开来。雀仁乡政府、南平、漳州援指领导联合办公在瓜地,并要求所有机关人员迅速赶往东和乡,同时,安排联系媒体,扩大宣传,号召有销售渠道的干部联系商家客户。一场哈密瓜抢收、销售战就此打响!
9月1日,闽北日报刊发《急!木垒200万公斤哈密瓜“待嫁”》报道。闽北日报温馨公众号发出“求关注”。章奕、陈琦辉连夜制作的“木垒200万公斤哈密瓜紧急求助”高清电视短新闻在央视七套《聚焦三农》栏目播出。之后,“木垒求助”的消息在《乌鲁木齐晚报》《晨报》《昌吉日报》等媒体相继刊出。同时,消息在腾讯、凤凰、东南等网站继续发酵……
9月2日凌晨5时,夜不能寐的王才双的手机铃声响了。是福建南平“九台农业”大型果园超市负责人,电话订购27吨哈密瓜。他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抽身而起……
原来,《闽北日报》刊发木垒哈密瓜求助消息的同时,发起一场爱心众筹活动。南平、漳州援疆干部所在援疆前线的瓜农遭遇销售难关的消息,牵动着两地人民的心。一场跨越迢迢万里路的哈密瓜助销活动在南平、漳州展开。大武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召开紧急会议,筹划众筹活动;福建星胜物流有限公司承诺垫资安排专车运输;南平市天心果蔬批发市场腾出仓储空间,确保长途冷链运输抵达后,立即转入空调房;浦城之窗、浦城小丹桂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积极加盟众筹活动;多家商超设置“爱心专区”,翘首以盼雀仁乡的哈密瓜早日到来;南平、莆田父老通过新闻得知消息,自发担当义务推销员;援疆亲属不约而同走向街头,向熟人、路人推介:这是我们南平援疆干部种的哈密瓜……这是漳州受援地的哈密瓜,有祖母绿,有红沙瓤,口感甜脆……这一切,王才双有所不知。但,“九台农业”订购电话刚收线,铃声又响了,接下来几天,他的手机犹如开通了热线。一批批“无纸”订单从电话中传来,变为无形的销售通道。
9月5日清晨,大大小小的汽车沿着瓜地排成龙阵。黄旭辉焦急上火,急得双眼充血,唇冒水泡。他与援指突击队、漳州援疆干部、雀仁乡机关干部、河东村男女老少齐聚瓜地,采摘、分拣、打包、装车。短短6天,200万公斤哈密瓜售罄。当一辆辆装满哈密瓜的汽车轰鸣着驶出河东村,驶出雀仁乡,驶出木垒,驶向福建,驶向祖国各地的时候,王才双眼含泪水,代表合作社的兄弟们向晒成黑人的南平、漳州的援疆干部们深鞠一躬。
哈密瓜抢收大战后,王才双将写有“援疆干部助瓜农、为农解困暖农心”的锦旗分别送往南平、漳州援疆分指挥部。
这一仗,打得真漂亮!打出了南平、漳州援疆团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倾情援疆的责任担当,连接起福建人民、南平人民、漳州人民、全国人民对受援地的真情实感。
这一仗,打足了受援地瓜农的勇气。2018年,王才双的西甜瓜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60人,瓜地面积扩大到3169亩。
这一仗,打响了雀仁乡哈密瓜品牌,打开了全国销售通道。几天之内,全国各地100多位经销商与才双合作社建立了联系。2018年6月,南平分指协调助力,才双合作社哈密瓜成功申报了“闽疆甜”驰名商标。当年,哈密产量600万公斤,总收入1500万元。那一年,南平分指牵线搭桥,32吨哈密瓜以每公斤超出内销价格3倍远销日本。更可喜可贺的是,2019年的5000亩哈密瓜购销订单成功签订!
雀仁乡的哈密瓜火了起来。王才双与合作社的瓜农兄弟们的心犹如哈密瓜般蜜甜。他们黝黑憨厚的面庞上洋溢着前所未有的笑容。当年,王才双带着淳朴的激情暗自做着“带领家乡父老走致富之路”的梦。历经六年坎坷,梦想成真。他怀着感恩的心情对瓜农兄弟们说:是福建南平和漳州的援疆干部帮助我们渡过了一道道难关。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合作社稳步发展的今天!
才双合作社的兄弟们感恩福建援疆,感恩在遭遇哈密瓜滞销的重创之际,福建人民、南平人民、漳州人民跨山越水向他们伸出援手。在合作社库房遭受火灾之时,南平援指给他们送去重建资金。王才双视南平、漳州援疆干部为亲兄弟。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他相信,有福建兄弟的倾力援助,真情帮助,天山脚下的木垒雀仁乡一定能够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哈密瓜种植基地,雀仁乡的哈密瓜一定能够成为瓜中王者。雀仁乡的父老乡亲一定能够靠勤劳的双手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之路!
23.情暖木垒河
攻坚拔寨,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受援地农牧民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之路,福建援疆勇于担当!
来到受援地走访调研过程中,黄旭辉、黄永健敏锐地发现,木垒县的水土、阳光滋养着数十种绿色优质农畜产品。了解了那些因地处边远而难为世人所知的农畜产品时,两位分指指挥长不由想到“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援疆,为情而来。在疆,为情而战!于是,他们将敏锐的目光聚焦木垒县域的农畜产品。通过对品质的探究,对优势的研究,对市场的分析,坚定了他们让木垒农畜产品走出新疆,走进福建,走向全国的信心。而走出新疆,借助福建省精彩纷呈的博览会、展會的宣传推介之力,无疑是有效途径之一。
经过近半年精心策划,周密安排,在2017年11月15日开幕的首届中国(武夷)食品博览会上,面积180平方米、11个展位的木垒专馆隆重亮相。木垒县三粮酒厂、木垒河文化旅游投资公司、邀香生物科技公司、鹰哥生物科技公司等9家企业参展白酒、胡杨刺绣、玫瑰精油、有机牛羊肉、鹰嘴豆、驼奶、哈密瓜等30多种优质特色产品闪亮登场。来自遥远的木垒县的农副产品,无一不是城市人追求的无公害绿色产品而令参展企业代表惊异不已。
武夷食博会上,木垒农副产品大获好评。会间,福建武夷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与木垒县木垒河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经多方协商,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南平市大武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雀仁乡西甜瓜合作社签订了《友好协作框架协议》。
武夷食博会首战告捷。黄旭辉带领分指援疆干部再战2018年12月19日由国家商务部重点支持的国家农业农村部第十九届中国特色食品博览会、第十五届中国(厦门)国际食品交易博览会、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在这次“三会同办”,国内绿色、三品一标、国际有机食品及各地特色食品品牌汇聚的盛会上,福建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与省商务厅共同设立的“福建·新疆昌吉农副产品展”闪亮登场,黄旭辉率队的新疆天山奇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木垒县恒发原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木垒县绿苗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与福建、浙江等大企业签订合作框架,实现了销售产品与合作洽谈成果双丰收。
走出去,博览会上木垒优质农副产品得以推介展示。走出去,南平分指组团当地干部前往内地考察参观,大家感受到发达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只争朝夕的发展氛围,带回了持之以恒的发展意识、敢于创新的发展魄力。更为重要的是对比驴产业、白羽鸡产业化国家示范基地的山东东阿、福建光泽,大家找出作为畜牧业大县的木垒畜牧业养殖规模、产业化程度、经营模式、科技含量、畜禽良种化进程等阻滞畜牧业发展瓶颈的问题。借鉴发达地区经验,木垒县委、县政府领导调整思路,做出加强政策引导,财政扶持,技术支持,全力做强做大农畜牧产业的决定。
请进来。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新疆玉昆仑天然食品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明一行受邀前来考察以后,对木垒县域的区位、自然资源、富余劳动力优势、驴产业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潜力产生了足够的信心。在与县领导座谈中,张明表达了在木垒投资的强烈意愿。请进来,以木垒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推介营销会为平台,借助乌鲁木齐南平商会、昌吉福建商会的力量,邀请近30家企业领导实地考察投资项目。赢得中闽(木垒)风电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5.6亿元,大石头乡200W风力发电项目初建资金落地;新疆锂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将共同开拓木垒新能源汽车、环卫车、物流车、出租车市场;福建中鹭金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拟在木垒县建立百合种植基地,建设百合晾晒、分拣场,初、精加工厂,形成百合生产产业链,并以订单采购模式,包销闽疆百合的可喜成果。
24.“木垒联盟”
所有一切,都是为了受援地农牧民彻底摆脱贫困!
2017年之春随着冰雪融化来到木垒。在缓缓流淌的木垒河水滋润下,草原牧场、山峦平原一天天绿起来;天山北坡的原始森林、云杉雪松犹如一排排哨兵屹立挺拔;云端草原马圈湾,春夏之季野生花海多彩浪漫;七彩旱田平顶山犹如一块巨大的调色板;古杏树成林的菜籽沟,古老的胡杨林见证着沧海桑田的变迁……经过长途跋涉转场归来的羊群犹如流动的棉朵……
那种宜人的景致,美不胜收的景致让黄永健想起2016年冬至那天。那天,他随总指挥长黄鹤麟打前站初到昌吉,昌吉州党委书记对他说:你是援疆干部中最幸福的人。他诧异地问:为什么?书记说:因为,你要去的木垒县的空气质量是新疆最好的!他开玩笑说:那以后我们就准备卖空气啦……“卖空气”是局外人般的玩笑话。而眼前的景致,让他内心萌动着“要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激情。
木垒县有960万亩获得国家有机认证的牧场,有着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吃中草药、喝矿泉水”而肉质细腻,口味鲜美的生态“木垒羊肉”。因肉质细腻,口味鲜美,曾被2008年北京奥运会特选,列入运动员食谱。
初到木垒的日子,黄永健冒着寒冷前往农牧民家中嘘寒问暖,了解了农牧民摆脱贫困之梦。在与受援地领导座谈交流中,获知他们正在打造“木垒羊肉”为基础的畜牧产品产业链。只是,操作过程中遇到了瓶颈。
福建援疆,必须援受援地政府之所难,援农牧民之所困!带着坚定的信念,黄永健与县发改委副主任、副指挥长王贺成马不停蹄地奔走,就相关问题咨询机构专家。召开意欲抱团发展的50多户牛羊养殖大户参加的座谈会。在此基础上,他们与县政府领导几经商榷,做出整合县域内养殖力量,以50万只转场“长征羊”,100万只散养“百草羊”,500万只圈养“戈壁羊”为基础,秉承“创联盟、强品质、保健康、利天下”理念,打造产、供、销合作共赢全产业链的“木垒有机农畜产品产业联盟”的决策。
2018年6月4日,“木垒联盟”举行成立大会。昌吉州党委副书记、总指挥长黄鹤麟,木垒县政府、县委领导,以及有关企业、养殖户近百人出席会议。黄永健在大会发言中,底气十足地说:我们有信心,有决心,通过“木垒联盟”平台强力运作,让木垒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形成产供销良性循环,从而把绿色农产品销出去,助力木垒县三产大跨步发展,让全体农牧民共同走向富裕!
“木垒联盟”迈出关键一步。按照计划,用3年时间,在疆内打造千家以上连锁专卖店,5年内创业板上市。而计划的实现,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付出。从那天起,为了把“木垒联盟”做大做强,漳州分指开始艰难却有序推进的路程。
2018年6月7日,木垒联盟在乌鲁木齐召开“乌昌商家标准化实操技术对接会”;
2018年6月13日,木垒联盟召开“长征羊一号”羊肉精细分割产品设计开发研讨会;
2018年7月1日,第一批“木垒联盟”精细分割羊肉正式上市;
2018年8月4日,针对木垒联盟,召开高起点建设规划团体标准会议;
2018年10月19日,漳州援指力促的“乌鲁木齐漳州商会”成立大会上,杨永健隆重推介“木垒联盟”产业招商项目;
2018年11月13日,第十六届中国食品安全年会“双安双创”经验交流暨民生责任论坛上,黄永健就拥有绿色、有机、自然生态的木垒羊肉及“木垒联盟”作主题演讲;
2018年11月18日,“木垒联盟”携木垒羊肉、鹰嘴豆等30多种农畜特色产品参展海峡两岸农博会·花博会;
2019年1月19日,“木垒联盟”首家木垒特产销售专柜在汇嘉时代昌吉购物中心开业,以“木垒有礼”为名片的鹰嘴豆制品、手工挂面、土豆粉条、牛肉干、荞麦粉等52种特色农副产品亮相专柜;
2019年6月19日,“相约木垒联盟,舌尖中国,木垒烧烤美食文化活动”隆重开幕……
2019年8月19日,以“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扶贫”为主题的“中国林学会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分会年会”在木垒召开。借助这一高规格会议,黄永健登台作主题演讲。从独树一帜的28种国家有机认证农畜产品,到网评独领风骚的木垒羊肉,从“木垒联盟”到全疆1000家烧烤店,从“全国生态文明县”到“全国生态魅力县”,从风景如画的自然景观到整合旅游景点资源与周边著名景点串联成线……他声情并茂的演讲赢得一次次掌声。而当他将所有焦点定位在“天山木垒”精心打造第一生态魅力县,“木垒联盟”助力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的结论的时候,与会者恍然所悟,他的所有铺垫,都是为了借力此会,隆重推出木垒,为了木垒脱贫攻坚!大家不能不感叹,为了受援地摆脱贫困,这位援疆干部竟是如此真心、用心、倾心、尽心。
所有收获,都需要艰苦的付出。所有付出,赢得的是喜人的收获。
三年拼搏,三年付出。三年来,南平援疆分指在木垒县实施援建项目26个,投入援疆资金4238万元;漳州分指投入援疆资金9939万元,实施项目31个,并所有资金都用于农牧民住房改善、技能培训、全域旅游、产业扶持等民生项目,所有项目都聚焦于基层。
“扶持产业、带动就业、推动脱贫”!现代化的科技孵化就业实训基地、博斯坦乡大浪沙创业就业中心围绕打造“天山木垒 养心的家”,孵化、培育出一批批创业能手;“企业+基地+贫困户”模式强力助推,哈依娜尔民族手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锦绣刺绣手工艺品合作社、打馕、草畜连营合作社、霍尔佳药皂、新丝路服装、亚志达渔具等小微企业在吉木萨尔县乡镇雨后春笋般地成立并成长发展。设施大棚内,阳光照耀下,粉色、黄色、玫红色的鲜切百合花含笑待放。同时,30万亩有机绿色小麦生产基地,10万亩有机绿色豆类、薯类基地,10万亩玉米、胡麻、菜籽等有机绿色杂粮基地,10万亩有机绿色旱田。同时,发挥仓麦园、天山奇豆以及亿海农牧科技发展专业合作社等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初步构建起有机小麦、有机鹰嘴豆和机畜禽加工产业链;
只有奋斗,才能改变;只要奋斗,就能改变!走进企业、合作社,走上劳动致富之路的农牧民实现增收。昔日的贫困农牧民靠勤劳的双手彻底摘掉了压在头上的贫困帽子。
摘掉穷帽子,拔掉穷根子,受援地农牧民的幸福生活指数连年提升。2018年12月,木垒县1939户、712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01户、1759名农村低保户,228户五保户全部脱贫。全县7个贫困村全部摘帽,实现了“五通、八有”,无返贫户。雀仁乡托尔阿尕什村、照壁山乡双湾村的村民住进改造后的新房;大石头乡的哈萨克牧民告别几十年的老旧平房,乔迁高楼林立、水电暖一应俱全的新户镇小区。他们难掩欣喜地感叹:是党的好政策,是福建援疆真情帮助,让我们的生活一天天好了起来。
如今,人流如织的“和好商业街”是木垒人购物、外地旅者的必到之地。作为木垒县标志性建筑,古色古香客流穿梭的木垒旅游服务中心已是闽疆两地的文化交流之地。历史上,武夷茶曾通过横跨亚欧的“中俄万里茶道”,走向世界。今天,清香的武夷岩茶与浓郁的新疆奶茶在这里搭起闽疆沟通桥梁,缕缕茶香映照着闽疆两地人民的血乳交融的浓浓真情……
晨曦微染,温暖的阳光漫过草原,爬上天山,照在缓缓流动,波光粼粼的木垒河上。百折千徊,静静流淌的木垒河,带走了多少世代更迭,流走了多少春花夏雨秋风冬雪。它犹如历经沧桑的历史老人,在晨曦中观望着这片土地,或许,它不知晓大潮兴起的新一轮援疆,不懂破万里征程而来,并为这片土地建立功绩的福建南平、漳州援疆团队。然而,它却看到了这片古老土地翻天覆地的变迁,并与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一起,享受福建援疆带来的温暖、富裕、祥和、幸福。
第八章 洒满阳光的校园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梁啟超
“厦门班”模考质量分析会是创新,是示范,也是引领。会后,备战高考的高三班教师纷纷效仿。就此,学校高中年级各教研组形成了分析学情,准确定位,夯实基础,拓展能力,精讲巧练,注重实效的教学氛围。老师们说:厦门实验班把“千金难求”的经验送到校园,等于把我们直接带入教学深水区。相信,大家共同努力,“实验班”一定能够在一中发展为一片“实验田”……
25.诗和远方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教育是强国之本。”一个地区教育事业的兴衰,维系着这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命脉。为了让受援地的教育发展水平赶超全国发达地区,新一轮援疆工作开展以来,福建省先后派出一千名优秀教师,组成教育援疆团队先后奔赴昌吉州所属教育机构。从那时起,来自东南沿海的先进教育理念犹如一股温煦的风,在各个校园渗透、扩展。厦门教师与本校教师在两种教育理念的碰撞中创新思维,逐步交融并在教学实践中得以落实。他们犹如一支支燃烧自己,点亮他人的红烛,辛勤耕耘在这片远离家乡的土地上,留下累累教育成果。在木垒县、在奇台县、在玛纳斯县、在呼图壁县……在受援地中小学校园,初中升学率不断提升,高考录取率年年走高……
福建援疆在继续,福建教育援疆再出发!2017年2月28日,30多名编入第七批福建援疆团队的优秀教师拜别高堂,别妻离子,怀着一腔热血,万里迢迢奔赴受援地的城市、县乡,接过教育援疆接力棒。
吉木萨尔县一中,是厦门市对口教育援疆学校。
吉木萨尔县一中是有着60多年建校历史的中学。但是,由于地处边远,设施简陋,生源中不少学生“民学汉”,对知识的认知、掌握程度参差不齐,致使教学难度大,教学效果难以体现,高中、大学升学率堪忧。有潜力的孩子家长不得不花重金将孩子送往外地就读。由此,造成优质生源外流。
教育援疆,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带着为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培养出栋梁之才的重大责任,根据校情、学情,2015年夏季招生之际,厦门教育援疆团队创造性提出集中优势教育资源,开设“高中实验班”的构想。构想得到福建厦门援疆分指、吉木萨尔县委领导支持。50名各族学生通过中考,进入“厦门高中理科实验班”。老师潜心教授,学生寒窗苦读,迎来2017新学期,也是高中三年的第三学期。高剑华任厦门援疆教育队队长的6人团队,在这个重要关口,接过“厦门高二理科实验班”的接力棒。
吉木萨尔之冬,纷纷扬扬的雪花朵絮般地飘落,洁白的雪野映出莹莹光亮,远望近看,都是一派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观景致。
2017年3月8日,高剑华与5位老师风尘仆仆赶到县第一中学的时候,开学多日的校园中已是书声朗朗了。
初到受援地之夜,高剑华久久难眠,望着雪夜窗外,他想了很多。此次6人团队中,4位有高级职称,在所在学校,所在学科皆有所建树。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有着与学生一起备战高考的丰富经验。这种强强组合,打的是配合战。第一次团队会上,他诚恳地对大家说:“厦门班”是福建教育援疆品牌,我们只有为品牌增色的责任,没有让品牌失色的理由。团队中,论资历我最浅,论年龄我最小。我会虚心向前辈学习。与大家一起沉下心、沉下身、沉下力,让“厦门班”的学生在高考中获胜。总之,我们要用成绩说话……
高剑华的话鼓励着从厦门集聚在远离家乡的吉木萨尔的老师。对这位年轻的队长,除了得知启程前他将临产的妻子送进产房的钦佩外,此一番鼓励,对他又有了一种信任感。
援疆前,高剑华任教于厦门市第一中。
2002年高考,他选择了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并榜上有名。从温暖的海滨到高寒的东北,父亲放心不下,问他要不要复读再考。高剑华执拗地说:不要,那是我的第一志愿!
去东北,是高剑华的第一志愿,也是他芳华之年的第一个远方。
远方,还有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边塞诗”。在诗人描写的西部风光中,他仿佛看到大漠的雄渾无垠,戈壁的坦荡辽远,漫天大雪如絮。从那时起,西部边塞成为他向往的,更远的远方。还有,后来在经典影片《冰山来客》中认识的天山、冰川、帕米尔高原。
毕业回到故乡,高剑华分配在重点中学,厦门一中任教。那年,他24岁。从初一到高三毕业班,他与孩子们一起成长,成长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2016年9月,厦门市将选派优秀教师前往吉木萨尔教育援疆的任务下达到厦门一中。新疆,边塞诗中激越的豪情浩荡而来,唤起高剑华芳华之年时的向往。难道援疆,将赋予他第二个远方?
高剑华没作犹豫就报了名。
没作犹豫,不等于没有牵挂。决定报名援疆的时候,高剑华的妻子预产期将至。接到正式通知那几天,他想,如果妻子预产期已到逾期不生怎么办?如果刚刚出发就临产怎么办?如果……然而,无论何种情况,2月28日,作为吉木萨尔县第一中学校长助理、援疆教师团队队长、“厦门班”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他必须随大部队出发!遥远的吉木萨尔一中“厦门班”的学生在等待着他。出发前一天,他把已有临产预兆的妻子送进医院妇产科。那一夜,他陪在经历着临产前阵痛的无助的妻子身边,心里满是焦灼、无奈、期待。
晨曦微染天际。高剑华盼望着孩子在太阳初升之际,与太阳一起出世。
却没有。他用简单的话语安慰泪流满面的妻子,算是道别。话语简单,心里却是翻江倒海。别吻轻轻,心里却是无尽的担忧和愧疚。
2月28日清晨,高剑华带着焦灼、期待、牵挂随大部队踏上MF8277次航班。飞机穿云破雾,飞往新疆之时,他的妻子被医护人员送入产房。
机舱内,发动机发出的嗡嗡声响,足以催人入眠。而紧张、焦灼、期待中的高剑华却如坐针毡,毫无睡意。
两个小时飞行,航班经停郑州。高剑华迫不及待打开手机,屏幕上跳出岳母发来的短信:“7时30分,母女平安。”顿时,集聚在心中的紧张、焦灼、担忧、期待化作一股泪水一涌而出。来自四面八方,初次见面的援友们围拢过来,真挚地向他表示祝贺,祝贺小公主出世。祝贺他初为人父。激动、喜悦、兴奋,让课堂上妙语连珠的高剑华顿然语塞。稍顷,他揉搓着手中的登机牌,对援友们也是对自己说:我要把这张登机牌保存好,等女儿长大了告诉她,你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爸爸正飞向遥远的新疆吉木萨尔。不是爸爸不爱你,而是那里有一群孩子在等待着爸爸……
遥远的吉木萨尔成为高建华人生中的第二个远方。诗,是取自《诗经》“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之意的女儿“姝晗”。后来,高剑华被援友们贴了个标签,“诗与远方”。也是在援疆的日子里,他渐渐领悟到,援友们之所以对出生在他援疆路上的女儿如此关切,是寄托了他们踏上万里援疆路时刻,对家的牵挂。
高剑华将诗留在温暖的家乡,自己则置身在寒冷遥远的吉木萨尔县一中校园。
2017年3月13日早读时间,高剑华走进“厦门班”,走上讲台。台下,43名各民族学生用陌生的眼神看着这位年轻的师长。他的心突然有了些许紧张,有了些许担忧。担忧这43名大孩子能否在短时间接受他,认可他。
然而,高剑华的思绪游走在踌躇之时,孩子们却齐刷刷地站立起来。随之,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热烈的掌声爆棚教室空间,并经久不息。他的担忧顿时消失。那一刻,他的眼眶有些湿润,喉间有些哽咽,几次欲语还休。
掌声停下来,高剑华整理了情绪,带着当年初为人师时的兴奋,礼节地回问目不转睛看着他的学生,然后自我介绍:我来自福建厦门。从今天起,我将和大家一起度过高考前的三个学期。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相信,你们都有着自己的大学梦。大学在哪里,在远方。我想,梦和远方是你们的目标。我愿意倾尽全力,助力你们追逐梦想,到达理想的远方……
短短几句自我介绍,一下子拉近了高剑华与孩子们的距离。诗一般的话语,他们欣赏并喜欢上了这位有着诗人气质的班主任。后来学生们发现,这位年轻的班主任有的不仅仅是诗人气质,还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
学生中途插班,需要一段适应期。而老师中途接手新班级,犹如“临战易将”,教学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学生对教学方法的适应问题,对课程进度的适应问题,对教学风格的适应问题……总之,问题林林总总。这是富有教学经验的老师们预料到的。但,在初接手的厦门班,还将面临哪些问题?
学校为厦门班老师准备了一间联合办公室。联合办公室为大家沟通交流提供了方便。对于将会遇到的问题,数学老师易少华自有见解,他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我们可以把课堂内外作为了解和发现“问题”的平台。然后,针对发现的问题调整教学思路、修改教案,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让学生适应教学中的改变。生物老师陈亚羡对易少华的观点加以补充,她认为,适应是双方的。经过课堂调研,采取既让学生适应我们,我们也要适应学生的互动方式,效果一定事半功倍。
高中时期的孩子有着明显的青春期心理特征,他们求知欲强烈,独立性增强,渴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标准衡量是非曲直。课堂上,他们争相表达见解,并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从而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开课一星期,各学科老师在课堂上就发现了预料中的种种问题。没预料的问题也相继出现。每一节课后,大家都能带回问题,甚至批改作业时都能发现问题。
26.师者为师
三尺讲坛虽小,却有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高中第二学期作为高一到高三的过渡期,犹如承上启下的桥梁。高剑华与各学科老师决心为孩子们搭建一座平坦畅通的桥梁,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期,以优异成绩实现从高二到高三年级的平稳跨越。
优异的成绩,在于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怎样达到教学水平高质量?巨大的问号摆在各学科老师面前。为了破解这个问号,大家夜不能寐,寝食难安。他们分别交换意见,集中召开会议分析研讨。最终,根据各学科特点,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学生普遍难以理解的问题,重新梳理知识点,全面调整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分别制作了全新的,展示着过硬专业素质的教学讲义。
实施调整后的教学大纲,老师们发挥各自优势,潜心课堂,孩子们在于无声处感受着教学中、课堂上的变化。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在高考中占据语文试卷的大比分。有着十多年教学经验的高剑华深知,学生作文水平提高,非一朝一夕。但厦门班有几个孩子的作文能力的确令他堪忧。一篇写父亲的命题作文,他们二三百字便结束。课堂讲评时,高剑华与学生对话。学生说:都是平平常常的小事,没什么好写的。高剑华笑了,耐心地说:我们学过朱自清的《背影》。文章中写的是父亲安排他上火车,替他找座位,爬上爬下站台给他买橘子的细节,却让我们看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你们的父亲或许是农民,或许是牧民,或许是工人,他们并不显眼,更不伟大,但是,他们随羊群转场,在土地上耕耘,在机器旁操作,其中都有很多细节值得书写。所以,我们要学会观察,学会感动,学会积累,学会欣赏,学会讲述。把观察到的、感动你的,让你欣赏的细节积累起来,写出来,这就是作文。
一节课,一次点评不足以促进作文水平快速提升。但,老师对写作文方法简洁易懂的概括性总结却让学生有所感悟。之后,高劍华要求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同时创设情境,设计以谈青春、谈理想、谈追求为中心的命题作文,激发学生的作文原创点,让他们把青春放光,理想有望,追求目标的感触、决心书写在以日记、随笔、散文或政论文为文体的作文中。课外阅读量的大幅度增加,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视野,有计划的作文能力训练,形成了天天小写作,时时有新篇的氛围。而多文体作文元素介入,为备战高考的学生奠定了作文基础。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生物课也是学生的难题。师中巾帼陈亚羡以运用 DNA 指纹技术帮助刑侦破案,在军事上如何利用仿生学迷惑敌人、隐藏自己为实例,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实验室中,她让学生从看到每一分钟都在发生着神奇变化的一个个微小细胞,看到作为活体生长过程,看到它们时时刻刻都在喷发着生命活力而爱上了生物学。
师者为师。立体几何是很多学生头疼的课程。易少华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利用互联网强大的信息库收集大量信息,制作成贴近学生实际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精美课件,全方位、多角度、动态地展现立体图形,并将展现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过程,以声像形式艺术化地呈现出来,让深奥复杂的概念由浅入深地进入学生脑海,突破了他们对枯燥艰涩的几何课的畏难情绪,学生们课上争先发言,课下用心解题。易少华每天清晨不到9点就来到教室,利用早读时间为孩子们答疑解惑。易少华的努力,赢得的是孩子们学好数学的决心。哈萨克族学生阿扎提悄悄对他说:易老师,我要成为“最强大脑”!
时间转瞬即逝。老师与学生于相解相融中适应。备战高考最后一个学期,经过3次模拟考试可看出,孩子们的成绩普遍提高。老师们甚感欣慰。他们总结经验,以利再战!
2017年12月20日,廈门教育援疆团队发起并主办的“众志成城,创造辉煌——吉木萨尔县一中厦门理科实验班模考质量分析会”在学校电教室举行。所有校领导、各年级组长、教研组组长列席分析会。会上,6位老师就本学科3次模考进行了分析。高剑华提出:利用作文卷引导学生练习考试体,提升阅读速度,分类整理各种题型术语,落实术语记忆等高考前教学任务。易少华的计划是,把握大纲3个层次的内容,从而把握好复习内容、重难点和难易度。复习重点落实在基础上,将基本知识、技能和教学方法、学习和训练落实到位,抓好解题规范和作业落实。李微动态分析英语模考情况,从总分和各题型得分入手,找出学生的进步点和缺漏之处,并以此为切入点,调整下阶段工作重点和复习计划,做到点面结合,既确立了重点导优辅差对象,也有序调整了复习计划。孔文生分析物理模考成绩稳步提高以及暴露的问题,做出抓双基落实、培养良好解题习惯,并一课一题、一周一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计划。刘宁针对化学模考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夯实基础知识,严谨解题思维,规范答题意识,强化审题能力的计划……各学科老师严谨务实的分析,针对性极强的备战高考计划,让与会校领导、13个备战高考的高三班老师耳目一新并被他们真抓实干、精益求精、科学务实的精神深深感动着。
“厦门班”模考质量分析会是创新,是示范,也是引领。会后,备战高考的高三班教师纷纷效仿。就此,学校高中年级各教研组形成了分析学情,准确定位,夯实基础,拓展能力,精讲巧练,注重实效的教学氛围。老师们说:厦门实验班把“千金难求”的经验送到校园,等于把我们直接带入教学深水区。相信,大家共同努力,“实验班”一定能够在一中发展为一片“实验田”!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质量分析会以后,各学科老师以“走在高考最前沿”的拼搏精神落实教学计划,狠抓双基夯实基础,把握考纲明确考点,注重归纳提升思维,重视作业规范书写,教学中、课堂上亮点纷呈。紧张有序的课上课下,各学科老师步步紧跟教学计划,每天一小考,每周一大考,让孩子们有了抓紧分分秒秒,全身投入心备战高考的紧迫感!
不用繁琐的语言,不用深刻的教诲,只有倾情援教的责任使命,只有对受援地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课堂上声情交融的独特教学艺术、全景式的教学方法、激情潇洒的教态,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内生动力。
冰心先生曾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与厦门班的孩子们相处的日子里,老师与他们结下深厚的情谊。孩子的生日到了,高剑华给他们主持生日派对。一个生日蛋糕,一张生日贺卡,一首《祝你生日快乐》,融进了老师真情的祝福。新年来临,高剑华与团队老师将自筹的压岁钱装进一个个红包,前往贫困学生家拜年。红包中款项不多,却给孩子们送去了温暖。
年长的易少华铭记“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心灵是学生永不枯竭的知识源泉”,而将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用体现在教学中的爱呵护着他们。蒙古族学生扎克尔数学基础不牢,他为孩子特制补习计划;维吾尔族学生古丽曼对微积分的理解无法深入,他为孩子“开小灶”。打牢了基础,古丽曼的成绩一天天赶了上来。
师生互动,家校联动。穆艳是个乖巧善学的孩子,模考及平时测验分数均名列前茅。但是,冲刺高考的最后一学期,她却情绪低沉,成绩一路走低。高剑华与她多次交谈才知道,穆艳的父亲给她定了“目标大学”并强调不可改变。备战高考孩子的精神原本高度紧张,加之父亲制定的远大目标,她感到压力重重而导致情绪抑郁。高剑华意识到,如此下去,孩子不但考不出好成绩,还会产生其他后果。于是,他与老师们前去家访。心与心的交流,穆艳的父亲意识到问题严重而变压力为鼓励。没有了压力,穆艳的精神和成绩渐渐恢复了常态。
用心灵赢得心灵,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刘健的各科基础都不错,老师对他寄予极大的希望。刘健决定向“一本”冲刺。然而,备考紧张阶段,他的腿被车撞伤。原以为是外伤,他鼓励自己“坚持就是胜利”。可几天之后,伤腿越来越疼,疼到不敢触地。去医院拍片,诊断为“骨折”不得不住医治疗。高剑华和老师们百忙中抽时间前去看望,鼓励他安心养伤,早日康复,与同学们一起冲刺高考。但,临战受伤,行动不便,刘健对高考失去了信心。父母无奈,只好作让他复读的准备。可是,老师们希望厦门班的孩子一个都不掉队,便鼓励他不要轻言放弃,并将每个阶段的复习计划、内容、试卷带给他。老师的鼓励让刘健重拾勇气。不轻言放弃,他决定“横心拼一把”!
老师在拼,为学生高考红榜提名而拼!学生在拼,为走进梦寐以求的大学殿堂,为实现大学梦而拼!
爱拼才能赢。花开盛旺,枝头挂果的2018年之秋,考场一搏之后,厦门班的学子们在焦灼的等待中,等到雪片般飞来的全国各大院校的录取通知书。
爱拼才能赢!厦门班43个孩子全部红榜提名。
家长们欣喜,孩子们狂喜之时,厦门教育援疆团队援期已满。高剑华与老师们即将离开与孩子们共同度过450天的校园。孩子回到校园,与老师依依惜别合影留念。家远的,通过微信、短信、电话向老师致再见。
时间能够带走繁华,却带不走血浓于水的师生情谊。岁月流逝了青春,却流不走厦—吉两地师生在校园中的美好记忆。
大厦巍然,梁椽共举。福建教育援疆,援到了实处,援出了高度。1999年以来,福建举全省之力援疆,给天山脚下这片土地的教育事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兴盛。
“再苦不能苦了孩子,再穷不能穷了教育”。“十三五”期间,福建省再投重资4.72亿元,续建、新建“双语”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第七批援疆干部怀着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废寝忘食书写工程计划,栉风沐雨在建筑工地。先后完成了玛纳斯第一中学、玛纳斯凤凰路幼儿园、昌吉市第十四小学、木垒县努尔古丽学校、呼图壁县第一中学、吉木萨尔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一批现代化的园舍、校舍建设。
教育援疆,心系学子。龙岩、宁德分指按照6000元标准,向就读内地普通高校的20名呼图壁籍学生发放援疆助学金12万元;木垒分指以26.2万元资金资助40名木垒籍内地就读贫困大学生、22名品学兼优贫困学生;漳州分指出资11万元,作为助学款,资助4名贫困家庭大学生,41名贫困家庭中、小学生;福州分指以“榕树”助学基金为平台,多方联系社会力量,以“民族团结一家亲·榕奇共筑学子梦”为平台,向467名内地普通高校奇台籍学生、986名困难家庭中小学生、75名困难教师发放助学金及“榕树”基金助学金410.35万元;厦门分指、吉木萨尔分指……据不完全统计,3年来,各援疆分指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集助学资金近千万元,资助数以千计贫困家庭的中小学孩子安心在校园读书;资助在读困难家庭大学生,让数以百计莘莘学子顺利完成学业,意气风发地走出校门,走上报效祖国、回报家乡、建设家乡的青春之路。
教育援疆,薪火相传。福建援指抽调福建省的教育专家、优秀教师赶赴昌吉,以集中培训、课堂带教、公开课等各种形式开展支教服务。同时送出去,每年选派100名教师、校长赴福建培训。经过交流学习,教学管理、教学水平得以提高的校长、老师回到所在学校,成为一支带不走的优秀师资团队。
今日昌吉大地,新建的幼儿园、中小学校、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作为最美丽的建筑风景伫立在城市、乡镇、村庄。校园中的体育活动中心、文化长廊、塑胶跑道、风雨操场、电化教室,成为各族学子通向理想之路的摇篮。边远地区的孩子父母怀着感恩的心情说:福建教育援疆让学前孩子在漂亮的幼儿园度过童年时光,让入学的孩子在美丽的校园、现代化的教室接受教育。这些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却成为眼前的现实……
第九章 组团的战士援疆的兵
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张仲景
在急救中心面对飞一般的急救车推来的急症患者,在重症监护室面对生命垂危的患者,在无影灯下面对等待手术的患者,在診室面对期待手到病除的患者的那一刻,他们的确犹如在进行一场场战斗,一场场与死神争夺生命,一场场救死扶伤的战斗……
27.组团而战
战争年代,他们被称作“白衣战士”。和平年代,他们是患者心中的“仁心医者”。福建省创新医疗援疆组织形式,以“组团医疗援疆”方式,并“顶层设计、高位推动”,从省内各大医院选拔出在各自领域有所建树,身怀绝技的医疗专家,组成一支医技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疗团队,编入第七批福建援疆前线指挥部。
“前线指挥部”,听起来大有战时前沿阵地的意味,似乎战斗随时打响,战士随时进入阵地。而在援疆医生心中,编入“福建前指”那一刻,自己就成为了一名“组团的战士,援疆的兵”。随大部队踏上援疆之路,来到受援地之时,就是上了战场,进入了阵地。在急救中心面对飞一般的急救车推来的急症患者,在重症监护室面对生命垂危的患者,在无影灯下面对等待手术的患者,在诊室面对期待手到病除的患者的那一刻,他们的确犹如进行着一场场战斗,一场场与死神争夺生命,一场场为患者治病疗伤的战斗。
来自福建肿瘤医院,任昌吉州人民医院心胸泌尿外科副主任的王枫,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26岁的金玲,就是慕名而来的。
26岁,是女人最好的年纪。青春、美丽、健康,充满生命的活力。有了孩子的女人,可以将所有美好叠加在一起,归纳为“幸福”。26岁的金玲除了青春、美丽、健康,还有一个两岁半的儿子冬冬。怀抱冬冬,金玲感到自己浸泡在幸福中。
金玲家住牧区。盛夏,房前屋后庭院里鲜花盛开。多么美丽的季节,她却鼻塞、喷嚏、眼睛、喉咙奇痒难忍。有人说是花粉过敏,找医生开几片扑尔敏,吃吃就会好的。于是,她前往县医院求医。万万没想到,医生说她的左侧第8后肋占位性病变。“占位”,是医学术语,其实就是“肿瘤”,说得直接些,是“癌”!
金玲无论如何难以置信,甚至怀疑“误诊”。于是,前往乌鲁木齐各大医院咨询。结果证实,不但没有误诊,病情比原诊断更严重。医生告诉她,占位已通过椎间孔逼近脊髓,应该立即手术!可是,因为肿瘤临近主动脉,术中一旦碰触引起大出血,将危及生命。即便保住性命,也有可能因神经受损导致不可逆后果的风险。不做手术,肿瘤继续成长将侵蚀脊髓,引起高位截瘫。
痛苦中的金玲绝望了。那些天,她抱着儿子以泪洗面。一位朋友告诉她,州人民医院来了一批福建援疆专家,人人医术高明,为什么不去看看,说不定能手到病除。
就这样,金玲抱着一线希望,来到昌吉州人民医院,找到王枫。
王枫详细询问病史,分析“占位”,肯定地对金玲说:这个手术能做!专家一言,让求医多日无果,精神已经崩溃的金玲顿时泪如泉涌。第二天就住进了心胸泌尿外科。
为了手术万无一失,王枫与同是心胸泌尿外科的援建专家徐国兵、州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纪成多次会诊,又经多次手术方案研究,决定采取先进的“微创”手术。但,“微创”手术需要联合作战!于是,王枫想到同批医疗援友,现任州人民医院副院长的黄绍崧。
黄绍崧听了金玲的病情介绍,查看了各项检查指标,对王枫说:既要微创解决占位,又要将占位切除且不损伤脊髓、神经及大动脉,这台手术必须慎之又慎。我们先根据国内成功案例,制定一套缜密精确的方案,确保手术万无一失。
于是,专家们分别查阅国内外类似成功病例。第三次方案讨论会,成为“战前演练”。专家徐国兵竖起左臂拟为椎骨,另一只手在拟椎骨上游移着说:肿瘤位在第8肋骨根部,且位置深,微创术暴露肿瘤视野受限,处理椎间孔内占位时,既不能触及脊髓,又要“啃”下肿瘤,难度非常大。
黄绍崧以同样的姿势,叙述他的意见:采取从前胸置入腔镜,夹闭血管,离断滋养肿瘤的血管,剥离神经、大动脉,并对其他脏器加以保护,再经胸椎后外侧进入路行切除肿瘤……几位专家一边叙述观点,一边虚拟手术过程,并充分评估术中可能发生的风险。援疆专家富有经验的结合患者病情的论述,那种严谨、严肃的学术氛围,深深感动着与会本院领导及医生。
无论如何,这是一次难度高,风险与成功同在的微创手术,要做到万无一失,必需多学科介入,“组团式”联合作战!
2017年7月22日,心胸泌尿外科、神经外科、麻醉科等多学科的援疆医疗专家与本院专家齐聚院会议室,从交接患者、手术体位、麻醉方式、手术范围、术后康复及后期治疗,进行了缜密详细研究,完成了一套完整的手术方案。
2017年7月23日上午12时整,金玲被推进手术室。入院七天,她一直在焦急中等待。可她不知道,为了这台手术,专家们是怎样苦熬灯下查找资料,呕心沥血制定方案。
手术台犹如战场,专家们开始了一场微创摘除肿瘤的战斗!无影灯下,确定病灶位置、消毒、麻醉……专家徐国兵、胡捷在病灶位置置入胸腔镜探查,顺利完成血管夹闭、脏器保护,将手术视野扩大之后,黄绍崧、王军在左侧脊柱旁做一弧形切口,手术器械逐层进入,直达肿瘤。胸腔镜下,肿瘤充分暴露。只是,肿瘤质地坚硬,器械推移,它纹丝不动。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必须快速“拿”下肿瘤!黄绍崧、王军手捏尖嘴咬骨钳,小心地,一点一点地“啃”,一块一块地“咬”……时间分分秒秒走过,护士不停地用纱布擦去他们额头、面颊上的汗水。在场医护将这台高难度的手术当作最好的临床课堂,他们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两位沉着冷静的专家。一时间,手术室中只有器械相碰发出的清脆声响。
占位在肋骨上的大体量肿瘤摘除,用了一个多小时。残留组织则需要机械磨钻。清除椎间孔内的细碎组织时,稍有差池,将损伤脊髓。这一刻,手术风险高到不可承受。然而,联合作战的专家们承担着风险,以毅力,以精准高超的技术,以为受援地患者解除病痛的责任与担当,坚持着,坚持着,坚持着……这场无影灯下的联合之战,进行了3小时40分钟。手术结束那一刻,专家们用疲惫却是欣慰的目光交流着内心的喜悦。
摘除肿瘤,一身轻松。仲夏的夜晚,金玲坐在氤氲着花香草气的庭院中,怀抱咿呀学语的冬冬,给他讲述福建援疆专家与昌吉专家联袂,为妈妈摘除肿瘤,还她年轻的生命,给了她陪冬冬一起长大的幸福人生。
金玲开始了幸福人生。可更多肿瘤患者还在苦苦期待着,期待着援疆专家为他们解除病痛。
想患者之所想,痛患者之所痛。援疆的日子里,王枫坐诊为患者诊治疾病,在病房接受患者亲属咨询,无影灯下一台接一台地实施手术。援疆的日子里,他成功完成胸外科手术201例。
2019年7月,王枫荣获昌吉回族自治州授予的“五一劳动奖章”。援友们、同事们、患者们说:王枫获得这枚奖章,实至名归。
28.起死回生之手,安民济世之心
在昌吉州,吴海云也是患者称道、同事赞扬的援疆专家。
援疆前,吴海云是福建泉州市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来到受援地,任昌吉州人民医院副院长、福州医疗援疆队队长。
2000年9月,吴海云走出福建医科大学校园,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心内科,并坚守16年。16年临床实践,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援疆,是他又一次坚定的选择。不是为了尝试不一样的人生,而是带着把先进医疗技术带到受援地,让受援地的心脏病患者经他治疗得以康复的心愿和梦想。在受援地,他作为组团的医疗战士,为实现心愿和梦想而战。
当今世界,医疗技术进步的速度一如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应该说,一步跟不上,步步落后。一座州级医院,应该代表着全州的医疗技术水平。吴海云通过临床调研发现,与发达城市相比,受援地的心血管病诊疗存有一定差距。差距,导致患者不得不舍近求远,前往外地求医。差距,导致医院在患者心中失去信誉。差距导致渴望提升诊疗水平的医护失去信心。吴海云决心为提高受援地医疗水平献力。于是,他从新技术、新项目应用推广,提高专科知名度入手,倡导开展经食管心脏调搏术、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起搏器程控术、中心静脉置管术等当今领先的新技术。手术台上,他亲自主刀,指导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他的广博学识,娴熟技术,他带来的心血管病治疗新理论,新观念,新知识,新方法,让受援地医生叹为观止,眼界大开。
吴海云挂职医院副院长,可他首先视自己为一名普通医生,一名给当地百姓带来生命福音的医生。他把坐诊看作最能发现疾病的前沿,把查房视为最能拉近与患者距离的机会。由于他的到来,由于他的高超的医技,前来医院就诊的患者大幅度增加。经他手治疗而康复的患者数以千计。王银柱是其中之一。
王银柱不到60岁,却是心内科的老病号。2017年年底,因心绞痛发作再次住院。经过治疗,病情好转。可是,准备出院的前一天上午,却突然心悸、呼吸困难、意识模糊,心电监护仪显示:宽QRS波心动过速,心率190次/分钟,血压90/58mmHg。情况万分紧急!就在值班医生准备以胺碘酮静脉推注时,吴海云闻讯赶来。根据王银柱的病情,他果断做出快速静脉麻醉,双向100J同步直流电复律的紧急抢救方案。
吴海云伏在王银柱的病床前,一边听诊,一边注视着心电监护上闪动的数据,同时口述抢救医嘱。这场抢救生命的战斗在他的指挥下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给药、检查、上针、检验,一环接一环……60分鐘后,王银柱的呼吸、心率逐渐趋于平稳。但,仍有突发心衰的危险。吴海云站在病床边,观察随时出现的生命体征变化,指导医护做抗心衰治疗准备。因为抢救及时,吴海云再次挣脱死神之手。他的妻子哽咽着说:是福建援疆专家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真不知道用什么话表示感谢的心情……吴海云理解王银柱亲人的心情。更希望以他的健康,回报他的亲人的感谢和信任。
王银柱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因为心功能明显低下,必须监测中心静脉压及控制补液量,并避免因持续静脉注射胺碘酮而导致静脉炎等不良反应。于是,吴海云根据病情为他制定了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方案,并成功完成了置管手术。
量身定制的治疗方案,改善了王银柱的心功能,心律失常亦得到有效控制。出院那天,他的妻子用一面锦旗表达全家的谢意。大红色的丝绒上写着“医者仁心?医术高明”8个金灿灿的大字。
一名医生,如果失去对生命的敬畏,就不是合格的医生。援疆的日子里,昌吉州中医院重症学科副主任孙旭曰也经历过一场场与死神争夺生命的战斗。
孙旭曰来自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是一位很有名气的副主任医师。来到受援地,担任昌吉州中医院重症学科副主任。重症医医学科,被称之为“ICU”。送往ICU的患者,无一不命悬一线,生命垂危。
2017年7月12日,年近八旬的阿什里乡维吾尔族老人吐逊江·买买提慢阻肺急性发作,送来医院时已处昏迷状态。夜班医生一夜全力抢救,老人病情无明显改善。亲属绝望了,决定放弃治疗。
可这是一条生命啊,怎能轻易放弃!孙旭曰将这位维吾尔族老人视为亲人,不到最后时刻,绝不轻言放弃!于是,他悉心分析,得出结论:老人的症状属于小气道痉挛呼吸衰竭,又因呼吸机设置参数问题导致老人病情无明显改善。他立即更改医嘱,要求加强气道扩张剂雾化治疗,并精准调节呼吸机参数。一个小时后,老人的意识逐渐清醒,各项指标随之正常。出院时,老人子女感激地说:多亏了援疆专家孙主任。不然,爸爸这次就去见“胡大”了。
不久,孙旭曰接诊了家住呼图壁的维吾尔族老人买买提·依明。老人因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重症肺部感染,家人带着希望,将老人送往医院求医。老人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在分分秒秒下降,情况万分紧急!老人的亲人拉着孙旭曰的手苦苦哀求:医生,我们不想让他离开,请救救他……
孙旭曰简单却诚恳地说:请放心,我们会尽力。他冷静思考后决定,在无法成功气管插管的情况下,采用“纤维支气管引导下插管”。在场医护遵医嘱以最快速度将气管插管置入老人气道,迅速连接呼吸机辅助气道通气。孙旭曰紧盯心电监护仪上跳动的数值,随着老人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渐渐恢复正常,他的心也渐渐舒缓下来。在急救中心门外等待消息的亲属闻知老人转危为安,含泪对孙旭曰说:谢谢,谢谢援疆医生,给了老人第二次生命。
金杯银杯,不如患者的口碑。一场场与死神进行的生命争夺之战,挽回了患者的生命,展示了福建援疆医生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疗水平。同时,赢得了受援地民众的交口称赞。
29.医者仁心大爱无疆
与诸多重获生命的患者一样,维吾尔族青年热依木也是幸运的。热依木的左耳长期有脓状液体流出。因为缺少医疗知识,也是认为自己身强力壮,便没把这点小毛病放在心上。然而,小毛病终于酿成大病患。有一天,热依木突然头部剧烈疼痛、高烧并伴有颈部肿痛,来到州中医医院耳鼻喉科就诊。
接诊的是福建专家刘建治。赴疆前,刘建治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中华医学协会福建分会耳鼻喉科学会青年委员、福建省耳鼻喉科中西学会委员,承担着多项省、部级研究课题,主攻耳显微、内窥鼻、颅底外科等尖端课题。刘建治是带着感恩国家培养,用掌握的医疗技术为受援地患者解除病痛的心愿,选择了援疆,担任昌吉州中医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
刘建治接诊以后,为热依木查体、询问病史,仪器辅助检查,确诊为慢性中耳炎合并颅内严重并发症。这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耳病。不及时治疗,将导致颅内脓肿,感染血栓扩散,还有可能导致全身多脏器脓肿,随时会有生命危险。他详细、耐心、富有专业水准的病情及后果介绍,吓坏了热依木,愁坏了他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他的母亲忍不住泪流满面,抽泣着请求刘建治:孩子这么年轻,生活才刚刚开始……
类似病例,刘建治经历过很多,有着丰富的手术经验。他拍着热依木的肩膀,对他说:小伙子,有我在,别担心。简单的话语,安慰了年轻的热依木,也慰藉着他焦虑中的父母。
无影灯下,手术台上,承载着厚重的责任与担当。乳突根治,清理病灶,引流乙状窦周围脓肿,清理乙状内的感染血栓……那台复杂的手术进行了3个多小时。
无影灯熄灭,刘建治沉稳地走出手术室,对焦急地候在门外的热依木的父母说:请放心,一切都好。
手术顺利加术后精心护理,一周后,热依木出院了。经多次复查,病灶彻底根除。热依木的父母为他们的儿子遇到如此高学历,又有着如此高超医疗技术的专家刘建治而荣幸。年轻的热依木为自己的手术由福建专家刘建治完成感到幸运。
由于地处边远,尤其农牧区,难能接受关于耳病极其危害的医学常识,小病引起大患的案例不在少数。加之医疗水平、医疗设备限制,长期以来,不知多少患者因没能得到及时治疗导致耳聋,甚至并发多种疾病而生活在听不到水流鸟鸣,无法与亲人交流的痛苦中。
刘建治理解患者的痛苦,看到受援地的短板,以丰富的经验,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创造条件,在州中医医院开展了鼓室硬化镫骨固定撼动、各类鼓室成形包括完壁式/开放式及留桥式乳突根治术,并同期钛听骨植入听力重建等显微术等先进技术应用于现代耳显微外科手术。
援疆,对福建医疗专家来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技术援助,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他们怀着厚重的责任感,怀着对受援地患者的真情实感,为绝望中的患者打开一扇扇生命之门。
2018年10月19日,一场风雪带着寒意光顾天山脚下的吉木萨尔县。傍晚7时许,一辆“120”急救车鸣着催人的笛声,疾速驶进吉木萨尔县医院。车身停稳,打开的同时,医护人员拉下平车,飞速冲进急诊大厅,冲进急救室。
平车上的患者名叫王明生。此刻,他面色苍白,紧闭双目,急促的呼吸让人感到他随时都会告别人世,离开亲人。值班医生迅速为他做心电图,根据ST-T段T波异常,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有明显心衰症状。随时可能发生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急性心梗”来势迅猛,抢救必须争分夺秒,需要尽快开通堵塞的心脏血管。可是,吉木萨尔县医院的新建“心脏介入中心”尚未正式启用。
之前,吉木萨尔县医院既没有开设心脏介入手术室,也没有手术团队。不完全统计,每年都有170多例急性心梗患者转往200多公里以外抢救。不少患者因路途遥远而失去抢救机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让更多心血管病患者得到及时救治,还他们生命的权利。2018年5月,县医院决定购置设备,组建“介入中心”。
厦门市的心血管急救领域领先全国。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是中国胸痛中心区域认证中心、示范中心,对心脏疾病救治有着丰富的经验、高效的救治流程。9月,购置的全套设备进入介入中心,完成了安装,单等厦门援疆专家到来。
2018年9月5日,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二支部书记江宏飞作为援疆医疗专家,一路风尘来到吉木萨尔,接过医疗援疆接力棒。
等待江宏飞的,是从“零”起步的介入中心。没有专门学科,没有相应团队,每年数百位心血管病患者离开人世的现状,让他深感责任重大。迅速开展心脏介入手术,时不我待。他带着急迫的心情,来不及调整时差,来不及适应气候,便投入到医护培训、手术流程、操作规范编制等繁雜的基础工作中。
江宏飞带着让具有厦门特色的心血管急救体系落地生受援地的情怀,争分夺秒完成了基础工作。万事俱备,院领导计划,10月20日,介入中心正式启动。
10月19日临近下班时间,传来王明生急需手术介入的消息。原本计划介入中心20日正式启用,可患者提前到来,打破了计划。时任院长的张学胜将目光转向江宏飞。良久,用商量的口吻对他说:江主任,这台手术可否进行,就看您了。江宏飞也在思考。婉拒手术转院,王明生很可能途中发生意外。新仪器启用便进行心梗介入,医护班子没有进行磨合的情况下手术,同样存在风险。然而,人命关天!紧急时刻,江宏飞将介入中心的设备、仪器、器械、器皿、协助手术的医护,总之手术过程所需的一切在脑海中过了一遍。之后,胸有成竹地说:患者病情危急,我们没有理由等待!
缜密的术前安排,犹如战前动员。副院长解玉涛、科主任单福祥等当地医护在江宏飞的指挥下,迅速更换铅衣,进入介入室。一场与死神争夺生命的战斗在无影灯下展开。
冠脉造影清晰显示,王明生的心脏主动脉左前降支中段完全堵塞。江宏飞凭借多年经验,细心操作。不到一小时,一枚支架成功植入堵塞的血管之中。
堵点疏通了,鲜红的血液在王明生的血管中流动起来。随之,胸痛、气促渐渐缓解,苍白的面庞上浮起些许红润。
不能不说,王明生是幸运的,幸运地成为吉木萨尔县第一例接受心脏急诊介入手术的患者。而这开吉木萨尔县医院先河的第一例介入术,也是对介入中心提前成功启用的检阅。就此,吉木萨尔县人民医院在心血管病救治的白纸上,写下崭新一章。就此,结束了吉木萨尔县域乃至周边农牧区的心血管病患前往百里之外求医、生命难保的历史。他们不再为疾患而忧,为生命而忧。
“顶层设计、高位推动。”厦门、福州、泉州、漳州、莆田、三明、龙岩、宁德等市、县抽调最具临床经验的专家、名医组团赴疆。心脑血管专家、外科专家、眼科专家、妇科专家、儿科专家、耳鼻喉科专家、内分泌科专家、神经科专家、牙科专家……门类齐全的专家、名医用“一双起死回生手,一颗安民济世心”,让生命垂危的患者回归生命,让偏瘫的患者站立起来,让难产的婴儿安全降世……儿科专家蔡丽如建立的“生长发育门诊”结束了矮小症、自闭症等病症的患儿辗转外地求医的历史;呼图壁县中医医院为贫困农牧民家庭因病致残儿童建立的“爱心病房”,让贫困家庭的残疾孩子不再看病难;闽昌情“复明工程”让数百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各领域的专家针对疑难杂症建立的“专家医疗工作室”,为股骨头坏死、糖尿病并发症、肺心病、老慢支、脑梗导致的肢体偏瘫等病症解开了不治之谜。
三年中,南至南山牧区、北至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东至木垒县大石头乡大石头村、西至玛纳斯县清水河乡坎苏瓦特、芦草沟村,福建援疆医疗队的足迹踏遍昌吉州的山山水水,走过数十个乡镇、村庄,无所不及地送医送药到牧场、田间、农舍,全方位地服务于受援地患者,并捐送价值数百万元的药品,让他们“病有所医”,拥有健康体魄,挺直腰杆生活而诠释了国家倡导的“让人民享受高质量的身边医疗卫生服务”的大健康时代主题。
医疗援疆,为情而来,有为而归。德医双馨的医疗专家伏案在诊桌前,俯身在病床前,伫立在手术台前,倾心为病患解除病痛。同时,他们将福建各学科、各医疗领域的医疗技术带到受援地,并高度提升,深度延展,为受援地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临床奇迹:昌吉州人民医院的听神经瘤切除术、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昌吉州中医医院的鼻颅底外科及听力前庭检测、内镜下鼻空肠管置入;奇台县医院的连续“Z”字皮瓣成形术、与福州医院首次开展远程会诊;木垒县医院的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吉木萨尔县医院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椎间盘突出射频热凝靶点结合臭氧治疗术等数百项开受援地手术先河的新技术,填补了所在医院医疗史上的空白。
医生的药方子,患者的命根子。据不完全统计,三年中,援疆专家门诊接诊的数千万(人次)患者中,95%以上经治疗疾患得以根治;医生的手术刀,患者的命运通道。三年中,各学科援疆专家开展手术数以万例。同时,为数以千计脑癌、肺癌、胃癌、骨癌、子宫癌等生命垂危的患者挽回生命。
授人以医,不如授人以技。德医双馨的医疗专家带着为受援地培养一流医疗人才的责任感,带着为受援地“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伍”的情怀,把新理念、新技术带到所在领域、所在学科。他们临床面对面带教,手术台手把手指导。举办医学高峰论坛,传授来自世界医疗领域疑难病历的成功案例,召开研讨会分析特殊病历。为受援地培养人才,专家们呕心沥血,倾尽心血。如今,在昌吉州各大医院、各县医院乃至各乡医院,一大批经过专家带教,在临床实践成长起来,堪称“本土专家”的医疗人才组成的医德优秀,医技精湛的医疗队伍活跃于所在医疗机构,独当一面地支撑起昌吉州的医疗卫生高地。
守初心,护佑受援地百姓。担使命,除疾患普惠芸芸众生。三年,一千个日日月月,福建援疆医生在这片土地上留下太多令人感动、感慨、感怀的故事。似水流年之后,所有流逝的时间都将在回顾与总结中定格为历史。然而,无论世事变迁,流年似水,昌吉人民将永远铭记他们,福建组团式医疗援疆团队中的“援疆医生”。
第十章 真情像草原一样宽阔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梦想是虚幻的,可一旦注入摆脱贫困的目标,梦想便不再虚幻。阿克喀巴克村乃至大南沟村,贫困、困难村民的梦想成为黄鹤麟的心结。他想,与摆脱贫困的大远景相比,居家急需物品则是他们的小心愿。为他们圆梦,也是担当!由此,他想到厦门市开展多年的“微心愿”公益活动……
30.解一人困,解全家贫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为了让千家万户知晓十九大精神,把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引向纵深,自治区党委提出“结亲周”活动的决定。对于援疆干部来说,“结亲”既是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也是察民情,解民意,助民困的载体。援疆3年,他们把亲戚家当作自己的家,把亲戚当亲人。他们真情帮扶,融情关怀,倾情助力,与亲戚度过或开心,或重要,或艰难的时刻。
牧民出身的维吾尔族青年叶合牙,就是在亲戚、州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前指副指挥长李少群的帮助下,走出困境的。
叶合牙是木垒县照壁山乡双湾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017年3月,李少群与他结为“亲戚”之时,正是他走投无路之刻……7年前,年轻气盛的叶合牙看朋友做“活羊”生意富了起來,也想一试身手,便借了一笔高利贷。可倒来倒去,不但没赚到钱,反而血本无归,欠了30多万元债务。原本的小康之家,债台高筑,一时间陷入绝境。妻子无业,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债主日日上门讨债,叶合牙无力偿还,便东躲西藏,有家不敢回。
李少群带着米面油,4次从300多公里外上门认亲,都没能与叶合牙一见。他的妻子吞吞吐吐,说他随羊群转场去了“冬窝子”。其实,即便转场冬窝子,也早该返回了。后来李少群才知道,难能见面的叶合牙,是出去躲债了。
债主讨债不得,便一纸诉状将叶合牙告上法庭。法院走法律程序,将他价值二三十万的房宅以十几万拍卖。
叶合牙看不到一线生活的希望。2017年8月的一天,服药想了断生命,了结痛苦。那天,李少群正巧在县上。得知消息,他立即与“访惠聚”工作队的同志赶往双湾村,将叶合牙送往医院抢救。
脱离了危险的叶合牙回到家人身边。可沉重的债务还背在身上。看着愁云满面的叶合牙夫妇,再看两个不谙世事、目光忧郁的孩子,少群感到重石压心。从那一刻起,他将亲戚一家摆脱贫困的担子担在了肩上。
李少群前思后虑,与“访惠聚”工作队的同志一起去法院协调,争取到以原房价抵押而稳住了债主。同时,为他的妻子在县城找了一份月薪2000元的工作,给两个孩子申请到2000元助学金。这还不够,少群想,叶合牙要“翻身”,彻底摆脱贫困,必须有一份产业。于是,他解囊出资4000多元,买了一只黑头种羊,于2017年9月5日牵送到叶合牙手中。可一只种羊难能支撑叶合牙的生计。他又与双湾村“两委”、驻村工作队领导商议,筹资2万多元,购得20只待产的母羊。2017年10月29日,装满母羊的车开到叶合牙的院门外。看着大腹便便的母羊,叶合牙感动、感激、感恩的心情化作一股股泪水涌出眼眶。
阳光驱散了阴霾。叶合牙重塑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他精心牧养,20只母羊顺利产羔。羔羊长成母羊……一年后,宅院的存栏羊已有七八十只。家里人均收入达到7000多元。
李少群卸去了压在心中的重石。他缩短探亲时间,每每带着礼物走进宅院,叶合牙的两个儿子见到久别亲人般地扑进他怀里,争相问候。乡干部登门看望,问起叶合牙的家境,他操着不大流利的汉语,哽咽着说:我的福建亲戚对我真的很好。没有他的帮助,我不会有现在的生活……
每位援疆干部都有亲戚。无论路程远近,他们都按时回家探亲。无论礼物轻重,都是他们的真情实意。
黄鹤麟的亲戚阿达汗老人,家住木垒县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阿克喀巴克村。黄鹤麟初次探亲是2017年3月20日。那天,他应邀参加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纳吾鲁孜节庆典活动。受邀之后,他做了“功课”,了解了纳吾鲁孜节的历史,乌孜别克族的习俗,以及居住在祖国西部边境的乌孜别克族乡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为了参加上午10时的升旗仪式和庆祝活动,他凌晨2点冒雪启程,天明才到达。那天,他初次拜访了“亲戚”,74岁的阿达汗老人。
虽说初次探亲,可黄鹤麟与阿达汗老人之间毫无陌生感,倒像是久别重逢的父子。庆祝活动结束,阿达汗老人将黄鹤麟领“回家”。那天,他结识了老人的家人,与他们一起分享“纳吾鲁孜饭”、美味冬肉。
天色暗了下来。黄鹤麟与阿达汗老人父子般盘腿坐在铺着华丽地毯的大炕上,喝茶、唠家常……
74岁高龄的阿达汗有着40多年党龄。他从饱受欺压的新中国成立前,谈到新中国成立后受党教育,加入党组织并任村党支部书记;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谈到今天牧民定居新宅;从风风雨雨几十年经受的苦和累,谈到福建援疆带来的生活变化;从人畜分离的前后大院,谈到栏内的牛、马、羊,每年可收入10多万元……
谈起今天的生活,阿达汗话语如缕,苍迈的面庞上绽开幸福的微笑。那种发自心底的笑感染着黄鹤麟,他握着老人生铁般的大手,衷心祝福他健康长寿。
“亲戚”越走越亲,感情越交越深。此后,工作再忙,黄鹤麟每月必定买了礼物,赶回来“探亲”。每次探亲,他都与阿达汗老人的家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七八天。他已经融入并成为这个乌孜别克族家庭的一员了。
2017年12月19日。又一个雪花飞舞的日子。黄鹤麟与州党委副秘书长林国标、州发改委副主任张军等福建援疆干部,再次赶往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参加民族团结“结亲周”活动。同时,回家看望他们的“亲戚”。
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是全国唯一的乌孜别克民族乡。纳吾鲁孜节是乌孜别克族民众辞旧迎新的日子。上午10时,乡民身穿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宅门,聚集在乡政府门前的广场上,等候远方亲人到来。一双双温暖的大手,一句句诚挚的问候感动着前来参加活动的援疆干部。而他们在乡民们仰望国旗、高唱国歌时的面庞上,看到乌孜别克族民众“祖国在上,祖国荣己荣”的纯朴心灵。
这天,黄鹤麟像搀扶着自己父亲那样,踩着厚厚的积雪,一步步走向村委会,参加“结亲周”联欢会,分享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观看村民争先恐后参与的“十九大知识竞赛”。夜晚,体己的话语,透着无需言表的亲情。他师长般给老人的孙女森巴提解析古诗,鼓励她学好国语,将来为国献力。老人感慨地说:托共产党的福,这辈子能与福建来的书记结成亲戚。
“一日结亲,终身为亲。”黄鹤麟不但回家看望阿达汗老人,还登门看望其他村民。来来往往中,他了解到更多乡况村情。阿克喀巴克村352户村民中,有35户建档贫困户。有的家庭虽然脱了贫,却没能脱困,有的家庭因病、因故返贫。
脱贫攻坚,是福建援疆重要任务之一。接过援疆接力棒之时,全体援建干部便接过帮助受援地4487名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沉甸甸的担子。阿克喀巴克村的35户贫困家庭,家家状况不一,所需不同。买得力别克的妻子患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心脏病。为了给妻子治病,收入不够支出。他省吃俭用,舍不得买一只方便做饭的电磁炉;加玛丽汗大婶年事已高,洗衣服是难事,她梦想有台洗衣机,让家人的穿戴干净清爽;哈克大叔梦想一台电冰箱,一年四季都能享用冷藏食品;加坎年轻时的牧放生活落下老寒腿,有一台红外线治疗仪,就不用去医院烤电了……这些城市家庭生活必备的平常家电,却是阿克喀巴克村贫困、困难家庭村民的梦想。
梦想是虚幻的,可一旦注入摆脱贫困的目标,梦想便不再遥远。阿克喀巴克村乃至大南沟村,贫困、困难村民的梦想成为黄鹤麟的心结。他想,与摆脱贫困的大远景相比,居家急需物品則是他们的小心愿。为他们圆梦,也是担当!由此,他想到厦门市开展多年的“微心愿”公益活动。借鉴“微心愿”活动,他与援疆干部共同磋商策划了“由相对贫困家庭提出家庭梦想,乡、村干部收集家庭梦想,调动社会力量实现家庭梦想”,援疆干部承接家庭梦想的“家庭圆梦行动”。
31.“圆梦行动”
援疆干部承接家庭梦想!掷地有声的承诺背后,是多方筹集圆梦资金的社会行动。“圆梦行动”的消息传回家乡,厦门“红十字会”和厦门烟草专卖局立即捐资30万元;昌吉福建商会的企业家捐助价值15万元的圆梦礼物。启动仪式那天,摆放在现场的洗衣机、电视机、电冰箱、微波炉、电磁炉、电烤箱、红外线理疗仪等数十件家电震撼着村民的心灵。他们搬回圆梦礼物的同时,也把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带回了家。
人生活在社会中,需要太多的温暖、太多的关怀。一份温暖,带来的是一片暖阳、一捧火。黄鹤麟倡导,援疆干部集体策划的“家庭圆梦行动”是一次传递温暖、传递关爱的行动,是突出精准性,增强针对性,具有创意性的脱贫帮扶新模式。福建援疆各分指“复制”并发展延伸行动模式。一时间,“圆梦行动”犹如一股精准扶贫的春风,吹遍田野、村庄、牧场,吹遍昌吉大地角角落落。那真是一份温暖啊,令人感动的温暖!
援疆情满水磨河,聚力点亮“微心愿”。南平、木垒援指迅速行动。援疆干部分别下到乡镇、村,走访农牧民家庭,征询、收集贫困农牧民家庭的微心愿。指挥长黄旭辉征询哈萨克族牧民亚森的微心愿时,善良的亚森说:不给政府添麻烦了。过年嘛,有米、面、油就可以了。黄旭辉笑着对他说:米面油很快就能吃完。我建议您选一样家用电器,可以一直用下去……老人想了想,缓缓地说:看到亲戚家里用电饭锅煮羊肉,方便得很。如果可以,就选电饭锅吧。
各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会领导征询微心愿时,遇到同样的问题。大家便引导农牧民,让他们选择自己做梦都想拥有的,家里没有的物品。于是,一份份微心愿清单上,有了洗衣机、电视机、热水机等家用电器。
2018年1月18日,寒风刺骨。为了让怀着期盼的贫困农牧民在新年到来之前收到圆梦礼物,木垒前指在这个寒冷的日子举行隆重的“圆梦行动”仪式。那个寒冷的冬日,因“家庭圆梦行动”而变得温暖。摆在村委会门前或大或小的包装箱上贴着大红纸,纸上清晰地写着物品名称。闻讯赶来的农牧民惊喜看着那些礼物,难以置信地说:把这么好的礼物送到家门口,真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一个个“微心愿”,承载着贫困家庭农牧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那天,亚森老人抱着电饭煲,高兴地说:以后,不用生火就可以做饭了。78岁的维吾尔族老人艾合买提汉的新年“微心愿”也是电饭煲。他抱着礼物,高兴地说:前几天,工作队干部说要帮我完成新年“微心愿”。我说我的愿望是一个电饭煲。没想到,今天我的愿望真的实现了。感谢党和政府、福建援疆的关心,我们一定要搞好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建设我们的美丽家园。
那天,西吉尔镇水磨沟村52户贫困家庭将梦想中的电视机、洗衣机、电磁炉、电饭锅抱回了家。得知为了圆他们的微心愿,南平援指投入资金24500元的时候,淳朴善良的农牧民的眼睛湿润了。
2019年1月9日,三明市工商联、三明援疆分指在黄台子村联合举行援疆助力玛纳斯县精准扶贫“家庭圆梦行动”捐赠仪式。塔西河乡73户困难群众收到了电视机、洗衣机、热水器等价值11万元的礼物。塔西河乡黄台子村牧民加依娜尔古丽·阿勒腾哈孜收到一台洗衣机,她用诚挚的话语,代表乡亲们表达了对三明援指,对三明人民的感恩之情。塔西河乡新岸村牧民阿合买提2018年11月乔迁安居富民房。为了生活更方便,他梦想有一台热水器。这天的捐赠仪式上,援疆干部将贴有大红纸的热水器送到他手中。抱着热水器,他兴奋地说:2018年,我家住进了新房子。今天,福建援疆干部又送给我热水器。我从心里感谢党和政府,感谢福建援疆!
32.圆梦行动,福建在行动
家庭圆梦行动,是因势而谋的大智慧,因情而动的大担当,为民所需的大付出。家庭圆梦行动,是一次动员社会力量投入援疆爱心助力的行动。黄鹤麟以援疆的影响力,动员福建各界伸出援手。各援疆分指调动广泛的人脉,一笔笔资金从厦门、从福州、从泉州、从漳州,从福建各地汇集而来,汇成援助远在西部边陲困难家庭“微心愿”的资金力量。截至2019年9月,木垒、玛纳斯等县、乡、村320户困难家庭得到价值40多万元的圆梦礼物;厦门市市民发起“圆梦吉木萨尔”行动,购置价值15万元的家电物品,赠予200多户贫困家庭。
北庭镇校场湖二队66岁的回族老人沙金宗老人的老伴10年前去世,他对洗衣机的印象一直停留在10年前的“边洗边甩干”的老款式上。老人抚摸着崭新的全自动洗衣机,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连声说:这样的事情我做梦都没想到。真心感謝厦门的爱心人士!
吉木萨尔县举行精准扶贫家庭圆梦行动捐赠仪式上,全县200多户贫困家庭实现了微梦想,将电冰箱、洗衣机等爱心礼物搬回了家。同时,对接三明市工商联,动员90家企业、商会或个人参与,捐赠价值25万多元的冰箱、彩电、洗衣机、热水器等物品,向玛纳斯县169户贫困农牧民家庭送去圆梦礼物。
据不完全统计,“家庭圆梦”圆了受援地各县近2000户贫困家庭的“微心愿”,价值数百万元。
社会力量介入,使“圆梦行动”的影响不断“发酵”。福建援疆前指压缩办公经费,出资20万元扶持阿克喀巴克村的冬不拉制作、手工刺绣,捐赠330辆多功能手推车,助力村民发展庭院经济;昌吉州福建商会在木垒雀仁乡五棵树村启动“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活动,并与五棵树村“结对子”,制定就业、助学、温暖、亲情、认购“五大”帮扶计划;南平分指安排专项资金,在木垒培养了一批足不出户便可赢得收入的哈萨克族绣娘。
家庭圆梦行动在拓展,在延伸。得知建设中的乌孜别克乡中心学校教师梦想建立电脑室,厦门医保中心立即捐助20台电脑;厦门“海峡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援资30万元,设立昌吉州“青少年鹭岛奖学金”;《福建日报》以“让阅读点亮孩子们的未来”为主题,发动社会各界购置价值10万元的读物运往受援地学校;三明援指实施内地就读困难大学生补助工程,3年来,为108名贫困大学生补助资金64.8万元。
泉州分指挥部以“文化润疆”助力昌吉市城市文明建设。坐落滨湖河中央公园,重达70吨的《昌吉泉州双城赋》石碑无声地回溯“泉·昌”两地的历史沿革,以及久久为功的泉州援疆为两地人民熔铸的深厚情谊。
深情厚意,浸润着泉州人民对生活在昌吉市的孩子们的爱心。2018年5月30日,由泉州援指、昌吉市教育局、泉州援疆促进会共同主办,在昌吉市第一小学举行的泉昌情“千人圆梦助学行动”暨泉州援疆书屋捐赠仪式,深深感动了受捐孩子的家长。那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受捐孩子将他们的心愿一一写在了小小的梦想卡上……张明的梦想是一辆自行车;刘晓丽的心愿是一套书;孟强则想拥有一套鞋子和服装……不仅写下所需物品,孩子们还将“长大后当一名老师,用丰富的知识教会更多学生”、“长大后当一名科学家,为祖国发展贡献科技力量”的童真梦想写在一张张心愿卡上。那天,泉州援指的援疆干部、泉州援疆促进会的企业家以6万元“泉昌情圆梦助学款”,帮助60名孩子实现了梦想。泉昌情,连接着相隔万里的两地孩子的心。捐赠仪式上,泉州实验中学的学生将义卖活动筹集的1.5万元善款,通过视频连线,赠予了市第一小学。为了让受援地孩子在“书香昌吉”成长,捐赠仪式上,泉州援指捐资100万元,在昌吉市中小学建立20所“泉州援疆书屋”。
家庭圆梦行动,延展为“圆梦助学行动”。2017年以来,泉州分指、泉州援疆促进会联合向昌吉市教育局捐赠300万元爱心基金,成立泉昌情圆梦助学基金。“泉昌情千人助学圆梦行动”开展以来,先后为400多名中小学孩子圆了童年梦、青春梦。
黄鹤麟提出“圆梦行动”的初衷,是援助困难家庭圆梦。可除此之外,受援地还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乡民村民。于是,他倡导深化、延展、升级“圆梦行动”。2019年1月,木垒“圆梦行动”中,“家庭创业合作社”装上生产急需的和面机、压面机;“妇女之家”、“乡村文化社团”增添了手提音响;环卫工人穿上暖心毛衣,戴上爱心围巾;残疾人体验康复训练包、贫困母亲收到“两癌”救助金。与此同时,活动拓展,延伸到助学、助医,设立“家庭创业循环基金”。
接地气,贴民意、暖人心的“家庭圆梦”行动,让农牧民从一件一物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从而激发了他们“安得下、守得住、能致富”,与全国人民共奔小康的信心。
为了让受援地人民走上致富路,福建援疆总指挥部拓展脱贫攻坚思路。消费援疆,他们力挺远在万里之遥的厦门、福州等地开设专营店,设专柜,让昌吉乃至新疆的土特产在福建广开销售渠道;援疆干部手把手教授商家建立电商销售平台,奇台面粉、木垒哈密瓜、木垒羊肉等数十种昌吉土特产在“天猫”旗舰店等电商平台上线运行。商家足不出户,产品便销往全国各地;旅游援疆,厦门号、福州号、泉州号、莆田号、三明号……一列列旅游专列、一架架旅游专机载来的福建游客对大美新疆流连忘返之时,带来受援地宾馆、酒店、农家乐、牧家乐快速发展;产业援疆,带动就业。数百个项目落地投产之际,数以千计农牧民走进工厂,成为靠劳动创造幸福的企业职工……
2018年4月,《中国扶贫》杂志以“天山脚下闽江情”为题,对“圆梦行动”进行了专题报道。黄鹤麟带领援疆干部精心打造的感恩阳光,感恩爱,贫困、困难家庭广受益的“圆梦行动”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援疆品牌。
品牌不是光环,而是阳光,传递着温暖,传递着大爱。2017年以来,福建省援助昌吉州实施脱贫攻坚项目106个,援疆資金47295万元。动员社会力量捐资脱贫攻坚资金6799万元,援建项目50个。以各种形式帮助贫困人口6930人,其中建档立卡的4515人摘掉贫穷帽子,为贫困学子、中小学生发放助学款近千万元……一组组数剧,记忆在受援地人民心中的,是前所未有的获得感、幸福感。记录的则是福建第七批援疆团队扶贫攻坚的印迹,也是他们对受援地人民的真情付出。
福建援疆,受援地人民收获的是自信,援疆干部付出的是真情。真情像草原一样宽阔。黄鹤麟在工作总结中写道:福建援疆给受援地带来的不仅是项目建设改善民生,更重要的是推动产业发展、推动交往交流交融,观念理念更新、体制机制创新,所有这一切,将对受援地内生动力的激发影响更为深刻、意义更为深远。
第十一章 书生报国手中笔
希望广大新闻工作者坚定“四个自信”,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唱响奋进凯歌,凝聚民族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
33.初心能抵日月长
2017年2月28日,林丽明、翁文峰、章奕、潘海阳等担负着福建援疆前指和各援疆分指的宣传工作任务,与援友们一起从福州长乐国际机场登上飞往新疆乌鲁木齐的航班。那时,在他们心中,新疆是遥远的,神秘的,寒冷的,因为遥远,经济文化与沿海城市是有着一定差距的。
然而,一个跨越千山万水的约定,被穿越云端的飞行缩短了距离。来到受援地的第一个冬天,他们体验了生命中不曾体验过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壮阔。他们孩子般地在漫天飞雪中奔跑,在门前的空地上堆雪人、打雪仗。当然,从温润的榕树之乡到风雪严寒的新疆,他们也经历了北国冷冬的考验。可紧迫的援疆任务没有给他们适应、过渡的时间。接过援疆接力棒,一项项任务就摆在眼前,必须在最短时间进入工作状态,融入受援地媒体!
从那天起,一则则来自援疆前线的重磅消息在疆内外各大媒体发声并广为传播。
林丽明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三幅地图。迎面的一幅是新疆地图。直对办公桌的,是巨幅的中国地图。靠窗一侧的墙上,是世界地图。
似乎,她对地图有一种执拗的偏爱。
其实不然。实在是,挂在墙上的三张地图的某一点某一线,都牵扯着她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思念弥漫之时,她凝目在地图上出神。
凝神中国地图。她的目光从东海之滨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缓缓西移,西移到陆上丝路新疆。从东南到西北的对角线上,横跨中国大陆最长的一条航线。这条航线,将她与新疆连在了一起。
凝神新疆地图。她的目光锁定昌吉回族自治州。命運的机缘,让她赶赴一个千山万水的约定。在这里,她度过了三年笔墨时光。
凝视世界地图。她的目光凝定远隔几万公里的大洋彼岸。那里有她的女儿。女儿是她最深的牵念。三年来,忙于工作,她一次次放弃前往女儿就读的学校,去看看孩子,去看看那座美丽校园,这是她挥之不去的遗憾。
有一次,思念亲人的援友们在微信上玩分享位置,与家人共享位置,然后截图,晒到朋友圈。昌吉与福建,万里之遥,神奇的微信犹如一条无形的纽带,让亲人们共享同一时空。
丽明也想一试,便对留学美国的女儿说,我们共享一下位置吧。半晌,女儿在微信中叹了口气说:妈妈,你在西半球,我在东半球。我俩的位置无法在一个图上显现。西半球—东半球,的确太遥远了……丽明第一次体验到“遥不可及”是多么地无奈,又多么地令人绝望。
援疆前,丽明任职《福建日报》高级记者。新疆与福建,虽然远隔千山万水,却与她有着特殊的缘分。缘分在于,与她同祖同源的先贤,世界禁毒先驱林则徐。追寻这位先祖在新疆的足迹,是她多年的心愿。冥冥之中,仿佛一股神秘的力量牵引。2016 年10月,福建省征集专技人员援疆的通知下发,丽明不由心动:她决定,追寻先贤林公的足迹,以梦为马,仗剑天涯,去遥远的边疆……就这样,她以援疆人身份,以昌吉日报社总编助理身份,以福建前指宣传组副组长身份来到新疆,来到昌吉。
集三种身份为一身,丽明的任务明晰明确:配合重大宣传报道策划、实施,大力推动闽昌两地新闻交流,推进昌吉日报社“中央厨房”、视觉中心工作室创建,为当地媒体融合、转型发展助力。而作为资深记者,她深知,舆论工作是推进援疆工作创新的重要载体,是展示援疆战果,鼓舞士气,凝聚人心的重要手段。置身援疆前线的援友们忙调研对接,忙项目落地,忙招商引资,忙授人以渔,忙扶贫攻坚,忙治病救人,忙教书育人……在援友们的忙碌中,林丽明迅速进入角色。她以新闻工作者的敏锐视角,策划、采访、写作、编辑,从2017年3月1日开始,有关福建省第七批援疆团队的消息在昌吉州、新疆、福建各媒体连续报道:《福建省新一轮援疆工作全面展开》《福建省第七批援疆工作探营》《组团式医疗援疆提升各族民众健康水平》《 产业援疆:激活发展新引擎》《智力援疆,农业“双百”谱新章》《 全方位、立体式援疆新格局“花儿昌吉”更灿烂》《产业援疆“一带”连“一路” 》等围绕产业援疆、医疗援疆、科技援疆、医疗援疆、教育援疆、干部人才援疆、脱贫攻坚展开的系列报道,在昌吉州乃至新疆各界引起强烈反响。读者评价:福建援疆开始发力了!业内人士感慨:福建的援疆宣传在于“时间节点抓得精准,新闻要点抓得精确!文字描述抓得洗练!”
业内人士的“三抓”,是对丽明的工作态度、工作热情、工作作风的评价。入疆以后,气候差异的原因,她持续两个月感冒发烧。剧烈的咳嗽导致夜不能寐、寝食难安。可工作摆在案头,她必须担当!于是,她配合报社完成重大宣传报道的策划、重要事项的落实,支持编辑做好每周援疆专版的组稿、编辑。
2017年6月,为了配合第六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召开,自治州援疆办下达“援疆路·闽江情”大型宣传报道任务。丽明作为这一重大主题采访活动的参与策划、组织、实施者,6月底,率报社记者组奔赴福州、泉州、宁德、漳州、厦门等地,马不停蹄釆访了前六批16位福建援疆干部人才。
多日奔波,疲累交加,丽明感冒加重,发烧咽喉肿痛、几至失声。但,她坚持着,坚持着。因为,在受访的援疆干部人才身上,她感受到他们的家国情怀,赤子之心。在福州采访,家离得很近,她顾不上,也没时间回去休整。采访结束,立即返疆。
从7月10日开始,反映两地援疆干部典型事迹和心路历程的《援疆路·昌吉情》系列报道在《昌吉日报》重磅推出,并在闽、昌、晋三地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反响。这是《昌吉日报》历史上首个跨省大型采访活动。2017年11月8日,《援疆路·昌吉情》系列报道获第12届昌吉新闻奖一等奖。2018年5月,在60多家民族兄弟媒体近千件作品参与角逐举行的第30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报新闻奖评选会上,《援疆路·昌吉情》系列报道荣获一等奖。
习总书记指出:现在,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
这是对当代媒体所作的重要指示,丽明深刻理解,并接地气身体力行。她抓住重大事件的重要时间节点,联系、协调中央驻疆、新疆本土媒体、福建主流媒体,不放过任何宣传福建援疆工作的时机。
2017年8月26日,昌吉州福建商会成立;2018年1月,福建援疆前指组织发起的助力精准扶贫的“家庭圆梦行动”;2018年2月28日,《福建日报》、九地市党报、《昌吉日报》集中推出的福建援疆工作一周年专版;2018年9月19日,以“共谋规划对接,共享繁荣之路”为主题的昌吉州首届“产业援疆与产业发展圆桌会议”召开;2019年1月17日,二十里店村春晚……三年中,第七批福建援疆团队为受援地发展腾飞,为受援地民众摆脱贫困,攻坚拔寨而举办的重大活动一场接一场。策划宣传计划、联系媒体、邀请记者,丽明每每走在活动之前。当这些重大活动消息发布在各大媒体,被电视机前的观众、被电台的听众、被纸媒、各新闻客户端读者广为传播,津津乐道,当二十里店村草根春晚登录央视,新华社客户端《去新疆乡村看一场闽南味儿“春晚”》点击量突破100万,被新疆新闻界称为“现象级融媒体传播”之时,丽明因操劳过度而几近失声。可她内心却是深深的欣慰。因为,她为宣传福建援疆事迹付出了一己之力!
一篇报道的诞生,需要时效的素材、合适的文体、专门的架构、鲜活的文字。宣传好援疆故事也一样,既要体现援疆的业绩,又要体现援疆干部的精神风貌。内涵丰富,可读性强,俯下身,接地气。丽明为了写出接地气、冒热气、沾泥土、带露珠的报道,三年中,她俯身在基层,行走在路上,活跃在现场。在她看来,置身基层,心中才会有百姓;在路上,心中才会有时代;在现场,心中才会有感动。
有情怀,才会有激情,才会被感動。在受援地,丽明一直工作在感动中。圆桌会议,她被“大咖”们对昌吉州广阔发展前景的论断感动;在“家庭圆梦”仪式现场,她被农牧民收到圆梦礼物时的泪水感动;在援建小学听到朗朗读书声时,在牧民定居点看到搬进援建新居的牧民幸福的笑容时,在医院看到获得“生命救助基金”的患者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时,在校园看到在援疆资金帮助下圆了大学梦的莘莘学子留下激动的泪水时,她也因感动而热泪盈眶。
用激情燃烧如歌岁月,用责任书写福建援疆故事。在福建第七批援疆队入疆百日之际,丽明在与援友深入采访的基础上采写的长篇通讯《关山万里援疆情 此心安处是故乡——福建省第七批援疆干部人才入疆百日侧记》,在《昌吉日报》2个整版联版推出。通讯集中反映了197名援疆干部人才在天山脚下忘我奉献、攻坚克难的风采。此稿在“福建第七批援疆”公众号刊出,并经人民网、天山网、福建日报APP、昌吉新闻网、昌吉零距离等媒体刊发、转载,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全国人民展示了初心如磐,铁肩担重任的福建援疆团队的整体形象。
“书生报国无他物,唯有手中笔如刀。”内心充盈着激情,充满着感动,丽明才写出数百篇内容翔实、生动,富有时代感的新闻、通讯、纪实。还有,经她手策划编辑的一部部书稿、一篇篇作品,是她用手中的笔报效祖国,感恩援疆的厚重之心的写照。
在追寻中总有新的感动。2019年10月19日,在福建援疆前指的重视支持下,由闽昌社会各界发起,福建日报社、 昌吉日报社主办的“重走林公路 传承民族魂”启动仪式,在玛纳斯县乐土驿镇举行。“新疆从来没有忘记林则徐。”她说,这是一次圆梦之旅,精神回溯之旅。有一种精神穿越时空,有一种浩然正气长存于天地之间,历久弥新。当她拜谒乌鲁木齐红山林则徐塑像,寻访阿齐乌苏渠龙口工程,登临伊犁河畔的惠远古城,穿过历史的烟尘,眼前不禁浮现出林公以带病之身“冲雪而往”、“踏冰而行”的身影,仿佛听到他吟诵洋溢着爱国情操的千古绝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的精神和业绩,依然留在天山南北的土地上,留在新疆各族人民的心中。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与当代援疆精神一脉相承,激励着援疆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万里边疆挥洒汗水,留下奋斗者的足迹。
丽明操笔书写援疆干部的援疆故事,编撰援疆干部讲述援疆故事。可是,援疆三年,她的故事却不被人知。她面庞白净,身材娇小。走到哪里,都能听到她明朗的笑声。在援友心目中,丽明是个无忧无虑的人。并非如此,队伍开拔前,她的父亲因脑中风后遗症正在住院接受治疗。她的母亲患冠心病多年,心绞痛时常发作。她的女儿留学国外,只能电话互通信息。一家人,三地生活,丽明也是心有千千结。然而,她将援疆视为历练人生的战场,视为挑战自我、淬铁成钢的大熔炉,视为积累精神财富,拓宽视野,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心中的千千结便释然了。
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援疆历程即将画上句号。丽明怀着感恩的心,回望来时路,博达格峰下的追寻,是满满的喜乐。而她也得以实现了入疆初心——你的眼里有星辰大海,也将因此涅槃重生。
34.责 任
接到援疆通知之时,踏上飞往遥远新疆的航班之刻,每一位援疆干部的心中都澎湃着激情,充满着向往,林志明的心情同大家一样。
林志明来自莆田市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部《今日视线》栏目副主编,任玛纳斯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莆田援指办公室副主任、援疆记者。三职集一身,从早到晚都在忙碌之中。填充着分分钟钟的忙,没留给他思考工作之外点点滴滴的时间。然而,晚上回到宿舍与父母妻儿视频通话的时候,遥遥万里的思念顿时涌上心头。有一天晚上视频通话时,8岁的小儿子哭着说:爸爸,你不在,家里冷冷清清。我好难过。为什么你去援疆,不是别人?
儿子满是泪水的稚嫩的小脸揪扯着林志明的心。他语气温和地安慰小家伙:和爸爸一起援疆的,有很多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如果其他小朋友都这么想,谁来援疆?儿子依然难以理解,依然哽咽着怪怨。志明又说:就像爷爷在爸爸小的时候当铁道兵,修铁路,都是国家建设需要。援疆,是爸爸的责任!
脱口而出的“爸爸的责任”,让志明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出发前,他前去与父亲和母亲告别。听说他主动报名援疆,并得到批准即将出发,父亲愣了一下,随即欣慰地点头说:你毕业快20年了,一直在电视台做新闻。援疆是你历练人生的机会,机会难得啊。人这一辈子,总得给自己留下一些不一样的回忆……老人说着,浑浊的眼中掠过一抹激动的光亮。
志明的父亲有过16年的铁道兵生涯。16年中,辗转全国七省。而16年中,志明与母亲住在山沟里,度过了他的少年时光。父亲只在每年休假时间回家,仅与家人相处十来天。父亲在他的印象中是模糊的,只有对照压在桌面玻璃板下的照片,在脑海中勾勒出父亲的形象。那时,他对父亲有许多埋怨。正如今天他的大儿埋怨他:你抛妻弃子,一个人潇洒去了……而从父亲的目光中,他想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定给老人留下难以忘怀的为国献力的故事。
如今,在父亲当年的年纪,志明走上援疆路。他是媒体人。将扎扎实实、轰轰烈烈的福建援疆真真实实地宣传出去,是职责所在。从踏上受援地这片土地那一刻起,他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与当地媒体沟通、新闻选题策划、新闻采编、节目点评,协助受援地新闻中心规范新闻例会制度、协调办公室事务……工作千头万绪,他逐一捋顺,逐一落实。他策划的融媒体援建项目“新疆有个玛纳斯”,成功促成《莆玛两地融媒体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以“新疆有个玛纳斯”为主题,以玛纳斯碧玉、玛纳斯葡萄酒、玛纳斯旅游推广、玛纳斯扶贫攻坚的福建援疆消息,一篇篇见诸于纸媒、电视、电台、公众号,与福建援疆的整体宣传汇集为一体,彰显了宣传工作的力量。
2019年1月,志明正在为搭建两地的融媒体合作平台助力旅游兴疆忙得不可开交时,父亲的主治医生突然打来电话,说老人的肝部出现多发结节。
父亲患肝癌12年,前后动过2次大手术,3次小手术。十几年中,他豁达乐观,在与病魔斗争中,一直立于不败之地。此一次怕是凶多吉少。主治医生建议,尽快做介入治疗。志明打电话给父亲,老人在电话中平淡地说,十几年的老病号了,早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并说他已在福州联系好介入治疗医院,让他安心工作。
春节假期,志明飞回福建,赶到病房。他发现父亲苍老了很多,眼神中多了对病情的疑虑和不安。他的内心充满了愧疚。
志明和爱人都是独生子女。上有4位老人,下有2个孩子。他此行援疆,把整个家都推给了刚刚动了手术的爱人。看着病床上的老人,看着未成年的孩子,看着身体羸弱的妻子,志明前所未有地体验到作为儿子的责任,作为父亲的责任,作为丈夫的责任。然而,他想得更多的,是作为“援疆干部”的责任!
2019年的春节,志明没有呼朋唤友,没有应付饭局,而是静守在家,陪父母聊聊天说说话,陪孩子写作业户外运动,陪爱人散散步看看电影。那段时间,他对生活有了全新的领悟。对责任有了全新的感受。
返疆前,志明带着父亲前往上海拜访全国知名肝胆外科医院的专家。专家说,老人已进入肝癌晚期,目前尚无有效的医疗手段。他还得知,肝癌晚期患者的存活期一般3 至6个月。回家的高铁动车上,父亲说:当年我们修铁路挖隧道的时候,多艰苦啊。有的战友说走就走了。我现在还能坐在动车上,已经很幸运了。老人为了消除志明的忧虑,对他说:你安心回去工作吧。我能安排好自己的事。
2019年,是第七批援疆团队的收官之年。返回受援地,工作更忙了。大儿来电话说:学了新疆历史,“稳住西北,经略东南”是国家的大棋局。你为什么援疆,我懂了。
志明对“责任”的领悟,感染着两个儿子。他们渐渐懂事了。每到周日,大儿子去陪伴爷爷奶奶,小儿给头痛的妈妈做按摩。
孩子们懂事了,再没有隔着千山万水的抱怨。只是,父亲的病情恶化,被疼痛折磨得寝食难安,却在电话里安慰志明,让他安心工作,不用担心家事,不必担心他的病……
4月18日,父亲再次住进医院。4月22日,志明飞回福州,赶到父亲病榻前。5月5日早晨8时,父亲合上双眼,去了另一个世界。主治医生是父亲多年的老友,事后对志明说,他回来当天,老人就交代,“我儿子在援疆,他的假期有限。少挂营养液,让我早点走吧……”为了不耽误儿子的工作,老人放弃救命的营养液,让自己早一天离开……父亲的遗愿,让志明心痛不已,泪水长流。
父亲辞世,成为志明永远的愧疚。
援疆,就是让人如此感动、感念、感慨、感喟!
宣传工作是舆论导向。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巩固、壮大、传播正能量的载体。援疆干部中的媒体人无一不在为正能量奔走、书写、发声、高唱!
南平分指的许志平是资深媒体人。来到受援地以后,得知因人手短缺,木垒县“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宣传报道工作成为短板。于是,他请缨将这一重大题材的策划、编采任务担在了肩上。一经投入,便义无反顾。他“五加二、白加黑”倾情投入,召開座谈会、前往县档案馆、县文史办查阅资料。根据县情,拟定了以“农业发展作为木垒县改革开放四十年”宣传主题,进行系列报道的方案。他伏笔灯下,完成了5000多字的策划文稿。文稿送交县委分管领导及农业局领导审定,得到首肯。之后,他按照教育篇、牧业篇、精准扶贫篇、广播电视篇、城市建设篇、南平援疆篇等篇章,采写、编撰。两个月后,反映木垒县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系列报道作为破题之作,在《木垒零距离》相继隆重刊出。其中7篇由《昌吉日报》以整版篇幅刊用。当地读者在40年今昔对比中,看到地处边远的木垒县翻天覆地的变迁,坚定了建设美好家乡的决心。外地企业家循着木垒40年的发展轨迹,萌动了投资兴业木垒的信心。
对许志平的专业水平、敬业精神,县委领导赞赏有加,将县委外宣办副主任的担子交给了他。是担子,也是责任——宣传福建援疆、推介木垒的责任。之后,从木垒县首届“年货节”到首次承办全国康养大会;从木垒首次“南平杯”场地汽车越野大赛到“家庭圆梦行动”,10多篇万字的重磅消息刊载在各大媒体。展示援疆干部风采的《他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休产假》《她辛勤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等人物通讯相继刊登在纸媒上。
激情在文字中荡漾。援疆期间,许志平笔耕不辍,先后在《福建日报》《新疆日报》《闽北日报》《昌吉日报》以及福建援疆前指宣传微信公众号、南平援疆宣传微信公众号等媒体上刊发新闻作品200多篇、新闻图片400多幅。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宣传工作是夯土筑基工程。在第七批福建援疆团队中担当宣传工作的援疆干部深知夯土筑基责任厚重,林凌、陈友胜、池毓腾、翁文峰、章奕、潘海阳……援疆项目在哪里,他们就出现在哪里。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他们就将宣传报道的触角伸向哪里,宣传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在哪里。三年来,各主流媒体,每一扇对外宣传窗口都有他们的声音。他们以手中的笔,用一腔爱国情怀,记录伟大的时代,讲述援疆故事,传播援疆声音,唱响援疆凯歌,为福建援疆留下了一部史诗,一首赞歌!
尾声 向祖国报告 向福建报告
2019年11月10日,中共福建省委书记于伟国、省长唐登杰在榕城福州,与新疆昌吉州党政代表团一行座谈,共商对口援疆大计、共促两地繁荣发展。
于伟国说,对口援疆是党中央赋予福建的光荣使命。今年是福建对口支援昌吉州20周年,最好的纪念方式就是总结提炼20年来好的经验做法,坚持巩固、弘扬拓展业已形成的工作机制,落细落实各项援疆任务,把对口援疆工作做得一年比一年更好……
昌吉州州长金之镇代表州党委、政府对福建省长期以来给予昌吉州的大力支持和无私援助表示衷心感谢。他说,福建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援疆工作,不断加大支援力度;广大援疆干部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敢于担当、务实肯干,与当地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我们十分感动,铭记在心。
福建、昌吉两地领导对援疆成果的肯定,对援疆干部的赞赏,对三年援期即将结束,即将向昌吉人民交付圆满答卷的第七批援疆干部无疑是最高的奖励。
今天,我们站在三维空间的某一高点回望,三年前那个大雪纷飞,空气冷凝的日子,黄鹤麟带着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重托,肩负3900万福建人民的重托,带领197位福建援疆干部人才来到远离海洋的天山脚下这片蒸腾着热望的土地。
他们怀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热血衷肠,带着“爱拼能赢”的福建精神,在冷风刺骨的寒冬,在骄阳灼肤的盛夏,奔走在安居富民、牧民定居工地,巡视在建设中的工业园区、校舍医院、开发中的旅游景点。他们,挥汗在农田、农业设施大棚,伫立在抢救生命的手术台前、教书育人的三尺讲坛。
春秋更迭,寒来暑往。他们“想千方百计,用千言万语,克千难万险”。决策者深谋远虑,伏案夜半寒灯之下。援疆干部奋发昂扬,历经千淘万漉冲刷,以日新月异之速度,艰苦卓绝之拼搏,赢来昌吉大地城乡产业大发展、各族人民大团结、卫生教育事业大提高、旅游文化产业大跨越!
今天,福建省第七批援疆干部以累累业绩,自豪地向祖国报告,向福建报告:
三年排兵布阵。他们接过项目援疆接力棒,实施援疆项目205个,投入财政资金12.95亿元。其中80%资金用于民生所需的富民安居、牧民定居、教育、医疗建设。
三年精心筹划。他们为产业援疆殚精竭虑,汇集人脉,举办论坛,内引外联,搭建平台,招商引资,与数十个国内外知名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其中囊括了天然氣储综合利用、油气田钻采环保、知识产权投资基金等涉及能源、科技、环境、汽车、物流、棉纺、食品加工、文化旅游、生物医药的127个项目。实际到位资金84.29亿元。填补受援地产业空白的同时,让数以千计富余劳动力走进工厂,接受大工业文明熏陶。
三年砥砺前行。他们以福建乃至全国的世博会、厦洽会、海博会、石博会、食博会、花博会、旅游产品推介会等展会为平台,并自豪地站上平台,高调推介受援地旅游资源,把大美新疆、花儿昌吉叫得更响;他们倾情为受援地特色产品代言,让奇台面粉、木垒羊肉、玛玉、葡萄酒为名片的昌吉乃至新疆的500多种优质农副产品走出新疆,走向全国。
三年攻坚拔寨。他们引导、挖掘、开发贫困地区各种资源优势,多方筹集资金,援助县、乡、村农牧民成立各有特色的合作社,开启了受援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幕。数以千计农牧民自主创业、勇于创新,走上致富之路。数以百计建档立卡贫困农牧民加入合作社,靠双手摆脱了贫困。
三年薪火相传。他们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带到受援地,以一双起死回生手,与死神展开一场场抢救生命之战;以一颗安民济世心,为病痛中的患者解除病痛,攻克了诸多疑难杂症病例;以数百项开受援地手术先河的新技术,填补了所在医院医疗史上的空白,并论坛讲授,临床带教,为受援地留下一支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在第六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上,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对福建“组团式援疆”模式予以充分肯定。
三年夯基筑台。他们实施“双百工程”,组织受援地党政机关、医疗卫生、城市管理、社区建设、公安保卫等各领域、各行各业领导、技术人员前往福建各地交流学习,为受援地打造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本土干部人才队伍。一镇对一镇、一村对一村的乡、镇、村党员干部两地共建互动交流,让受援地基层干部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成为“阵地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带头人……
伟大的时代造就不同凡响的业绩,广袤的昌吉大地演绎着福建援疆的精神盛典。稳健有力的福建第七批援疆前方指挥部科学制定规划、稳步启动试点,扎实推进项目……象屿集团、恒安纸业、汇京汽车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昌吉,成为昌吉州的支柱企业、龙头企业,有效有力地拉动了各县、乡的经济发展。一笔笔巨额资金的注入,一批批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援疆产业项目,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工业园区强力助推着昌吉州新型工业化发展,经济实力整体增强,经济活力强劲迸发,产业发展水平日益提升,助力着广袤昌吉大地的丰富资源优势强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三年,福建第七批援疆援出了水平,援出了高度,援出了业绩,援出了责任担当,援出了豪勇无私,援出了家国情怀,援出了受援地人民思想大解放、精神大变革、幸福生活指数大提高,援出了闽昌两地人民血乳相融的深情厚谊。
草木葳蕤,岁岁枯荣。无情的岁月淹没了远去的烟云,历史的车辙深深嵌进碾压过的土地。但,二十年来,福建举全省之力援疆,一批批援疆干部久久为功,用心血镌写的厚重的援疆史册依然厚重,用真情谱写的援疆之歌依然响亮。而福建第七批援疆团队用不凡的业绩,用落地生根在昌吉大地的累累援疆硕果,为那部厚重的史册续写了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将那首悠扬响亮的援疆之歌唱得更加雄浑高亢,荡气回肠!
[栏目编辑:河 山]